?

在古詩詞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

2024-05-04 16:55梁蕾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4年5期
關鍵詞:陸游愛國親情

梁蕾

立德樹人是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終極目標,德育所處的重要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其中的人文性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統編教材安排了大量古詩詞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滲透德育,通過挖掘古詩詞中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在誦讀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在與詩人的對話中產生共鳴。

一、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維系中華民族數千年發展的民族精神,古詩詞最能體現作者抒發的愛國情懷。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無數的文人墨客即使身處江湖之遠,也不忘憂國憂民的情懷,留下的詩詞中就有大量抒發和表達愛國情懷的篇章,影響了一代代讀者,讓愛國主義精神得以代代傳承。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需要挖掘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在與詩人的同喜同悲中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染與熏陶。

如教學《示兒》,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也是一首最具愛國情感的詩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理解陸游在絕筆詩中把什么看成最重要的,以此為主問題,推動詩歌的學習。學生在研讀具體詩句時發現:詩人本身是一個非常想得開的人,詩的第一句就說得很明白“死去元知萬事空”,換言之,人在死之前沒有實現的事情死之后就不用想了,想也沒有用!但是,還有讓陸游死了也不想放下的事——九州同,陸游就把它寫在絕筆詩里,作為最后的要求:等到“王師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在家祭時千萬千萬不要忘記把這件事說出來!透過這樣的囑咐,讀著這樣的詩句,人們不禁會想:陸游為什么這么在意“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教師讓學生搜集陸游的生平資料和創作這首詩的背景,就能夠明白,陸游生活在南宋時期,一生追求的事業就是抗金,但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貪圖享樂,不管淪陷區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陸游和許多愛國人士的抗金主張不僅得不到真正的重視,反而還多次遭到主和派的排斥與打擊。由此可見,陸游的一生與抗金關系密切,所以他至死都不忘“九州同”與“王師北定中原”。當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充分感知詩人的追求中愛國情感高于一切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閱讀陸游的其他愛國詩篇,如《書憤》《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在理解陸游最深沉的愛國情感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滲透熱愛自然教育

在山水詩、田園詩中,都蘊含著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教師在教學這一類古詩詞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自然的廣闊性與包容性,引導學生從詩人表達的自然風光中感悟美和追求生活情趣。

如教學《漁歌子》,這首詞雖然是安排在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語文園地》“日積月累”中學習的,但在表達詩人對自然的無限熱愛中具有獨樹一幟的意味,值得學生認真品讀與欣賞。在《漁歌子》中,詩人以西塞山前自由飛翔的白鷺、桃花盛開時節江水中的魚兒,襯托漁父悠閑自得的生活。這種生活在后面的詩句中體現得更充分——“青箬笠,綠蓑衣”,與春天的自然景物融為一體,靜立在西塞山下的江岸邊,遠遠望去根本分不清那是一棵樹還是一個人;最妙的還是詩人的感覺“斜風細雨不須歸”,人們對生活中不期而遇的風雨總是要“避一避”,也就是回到屋子里去,但是詩人直言“斜風細雨”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融入自然不妨像“斜風細雨”一樣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無須歸去。這種對自然無條件的熱愛,學生是難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讓學生看看幼兒園的孩子那種喜歡在風雨中游玩的情形,就能清楚地理解詩人在熱愛自然中保持的正是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學生在讀懂詩人的過程中受到了熱愛自然的教育。

三、滲透珍惜友情教育

古詩詞中不乏珍惜友情的經典名篇,一方面與古時候交通、通訊不發達有關,朋友之間聚少離多,因而每一次相聚都是那么難得;另一方面朋友相聚離別喜歡吟詩唱和,自然會表達互相珍惜的情感,一來二去,那些表達送別之情的佳作更容易傳播。盡管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變得十分便捷,但是值得珍惜的友情沒有因此消失,人們在相聚時喜歡引用送別詩中的名句就是一種體現。教師在送別類古詩詞教學中,需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感受千古不變的深厚情誼最值得珍惜。

如教學《芙蓉樓送辛漸》,這是詩人王昌齡與北上洛陽的老朋友辛漸在潤州分別時所作的兩首送別詩中的一首,寫的是在江邊離別的情景。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前兩句詩理解送別時的景色,通過蒼茫的江雨中的楚山形成的意象,感受到此時此刻的離別之情中充滿了凄涼與孤寂,看上去情緒低沉。但是詩人沒有讓低沉一直沉到底,在后兩句詩中,詩人以“冰心”與“玉壺”自喻,與前兩句描寫的景色形成對比,在凸顯高風亮節、冰清玉潔的君子風范中,讓離情別緒瞬間變得亮堂起來,千言萬語化作兩個字“放心”。作者以假設的情形告慰離去的友人,盡管自己被貶而處在惡劣的環境中,但是自己一定會堅持操守,秉持信念不動搖。鑒于王昌齡以“冰心玉壺”表達對友情的珍惜寫得過于含蓄,教師可以適當拓展其他詩人寫的送別詩中的名句,讓學生對古詩詞中人們珍惜情誼的表達有深刻的認識與把握,如李白《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高適《別董大》中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

四、滲透感恩親情教育

在古詩詞中,還有大量表達親情的詩句,浸潤著中華民族最深厚、最穩固的血緣關系,值得學生學習與品讀。

如教學《游子吟》,孟郊在詩中回憶自己與母親分別時的情景,看上去是那么普通:母親在兒子遠行前針一針一線地縫衣裳,每一針都是囑咐,每一線都是牽掛,母親實際上是把自己縫進了那件衣裳中,希望那些密密麻麻的針線像自己的手、自己的心能夠隨時護佑兒子……遠行的兒子牢記這一切,時時想著的是如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但兒子又知道自己做得再多,也就像“寸草心”報答不了母親無私的養育之恩。這就是充盈在《游子吟》中的至真親情,也是身為人子、人女的學生需要懂得的感恩之情。又如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在詩中借傳統節日來表達對“兄弟”這種手足親情的無限牽掛與思念,都體現在“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字面上看是“少一人”,那是登山隊伍中少了一個快樂的身影,是互插茱萸時少了一張笑臉,而在兄弟們的心中則多了無數的牽掛:王維孤身一人在京城里有地方登高嗎?京城里有茱萸嗎?即使在今天,這種親情之間的思念與牽掛,仍然是倫理道德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教師需要向學生滲透的德育內容。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古詩詞自身承載的語文知識學習,同時需要重視滲透多方面的德育因素,讓古詩詞學習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

猜你喜歡
陸游愛國親情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永不凋零的親情
一轉身,就是一輩子——陸游和他的《釵頭鳳》
偽親情何以大行其道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除夜雪
清明話親情
陸游詩中“花汞”一詞考釋
初夏絕句
親情互動 潛移默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