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視域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質增效的路徑研究

2024-05-04 23:23盧春連
格言·校園版 2024年9期
關鍵詞:提質雙減教師應

盧春連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在該政策背景下,各學科教學應積極響應政策理念、政策要求,落實“減負提質”的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一直是重點難點。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方法傳統,導致小學生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借“雙減”政策的“春風”,融合新課標要求,創新作文教學方式,實現小學作文教學的提質增效。

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作文占比很大。作文不僅是學生語言知識的重要輸出環節,同時還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思維應用的重要途徑。但是在作文教學中,“套?;苯虒W屢禁不止。雖然學生最終也能夠寫出完整的作文,但并未實現作文教學的真正價值?;诖?,筆者認為,應當領會新課標和“雙減”政策的精神,創新作文教學思路,實現作文教學的提質增效。

一、聯系生活,優化情境,身臨其境“訴”真情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的觀點。在該觀點背景下,小學作文教學應當充分明確提質增效的目標,聯系生活實際,優化教學情境,方能為作文教學賦能。寫作與繪畫有相似之處,不僅需要學生有扎實功底,還要依賴于靈感迸發。另外,寫作還依賴于學生的情感調動。沒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冷若冰霜”,讓人難以閱讀下去,也與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當基于生活內容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為作文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打通生活與作文課堂的“通道”,讓學生將生活中的情感真實展現在作文中,實現作文教學的提質增效。如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我的心兒怦怦跳”,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寫一件事,能寫出自己的感受”。本單元習作首先為學生提示了六件生活中的事情,分別是參加賽跑、領獎、競選班干部、走夜路、講故事、等待爸爸歸來。這六件事情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且寫作指導為學生點明了心情的描述,比如“心兒怦怦跳”可能是因為驚喜、害怕、緊張、激動。但是,學生寫作中要寫的事情畢竟不是剛剛發生過的,為了激活思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可組織學生提前準備“心兒怦怦跳”的故事,再讓學生在課堂上以講故事的形式論述事件,并說明自己的心情。學生以故事的形式再度“重溫”了當時的情境,達到“文思泉涌”的效果。

二、優化方法,細化指導,下筆如神“述”文章

小學作文教學效果難以提升,首要“障礙”是學生未掌握寫作方法。寫作依賴于學生的語言輸出,若學生“腦袋空空”,何談寫出完整的作品?所以,教師要傳授學生寫作方法。這里所提到的寫作方法并非“套模板”“模仿”等傳統套路,其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寫出完整作品”,而重點在于“學會寫作”。寫作是一門技能,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積累。這里所說的日常積累包括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寫作技能的積累。一方面,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積累作文素材,并學會應用素材,這是寫作“輸出”的必行之策。尤其是在小學生進入到中高學段之后,教師要培養學生摘抄、積累的習慣。只有積少成多,才能“筆頭生花”。單元寫作通常緊扣本單元教學的人文要素。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積累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描寫方法,并在作文教學中予以引導。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學生既可運用課文中描述環境的詞語,如“人聲鼎沸”“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溝水汩汩”等,還可活用本單元的描寫順序、生動句子等。另一方面,寫作也有“小妙招”,能夠為學生完整創作作品助力。教師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適當運用技巧,實現寫作時文筆流暢自然。如思維導圖法是寫作中鋪墊思路、操翰成章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未來語文學習中重要知識、邏輯框架的梳理手段。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習作“多彩的活動”教學時,教師要先確定作文的框架,分別是活動內容總結、活動過程介紹、重點人物介紹和心得體會四個部分。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可以根據主題和活動的內容擬題,例如《記一次植樹節》《有趣的運動會》《端午劃龍舟》等,然后再分出四個分支,分別對應記事作文的四個部分。這樣,作文的主題和主要的枝干就確定了,學生再進行細節填充就得心應手了。

三、開放評價,多元推進,交流互動“激”前行

傳統作文教學習慣由教師單向批改。大多數教師會結合學生書面情況、好句運用、寫作手法運用、錯字病句等情況給出基本分數,后期評改也以范文朗讀、問題修改為主。這種評價方式呈現出諸多弊端:評改時間有限,評價反饋不足,學生無法判斷自己的寫作水平。而在“雙減”政策下,要想有效達到作文教學提質增效的目的,教師應關注《新課標》背景下的寫作評價環節,軟化評價方式,設置開放式評價過程,共同推進多元評價。教師在與學生的思想交流碰撞中激發學生的寫作信心,避免學生僅得到只言片語的評價。因此,教師可實施多元評價的方式,建立教師評價、學生自評、集體評價等模式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此舉不僅能夠有效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也培養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協作能力。學生的作品能夠被閱讀、欣賞,被細細推敲,于學生而言是莫大的鼓勵。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多元化的寫作評價模式能夠加深學生對作文主題的理解,增強個人的寫作能力;也可彌補教師評改的不足,進而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下,小學作文教學提質增效刻不容緩。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學科教學更要關注學生本位。在作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方式,改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讓寫作回歸生活,讓學生打開思路,讓教學真正推進,實現作文教學提質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歡
提質雙減教師應
提質和增量之間的“辯證”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文本素質”
為城市提質而歌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人民調解提質升級見成效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