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意義與路徑探索

2024-05-04 23:26余俊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7期
關鍵詞:路徑探索服務業制造業

余俊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較大改善。服務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占比逐步提升,成為國民經濟收入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大部分傳統制造業依據市場發展的需求,逐步開始轉型升級,將產業優化升級的重心向服務化發展傾斜。為了在新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大部分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市場導向與需求作為基礎,從而實現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的融合發展。本文以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背景為基礎,分析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表現與意義,提出幾點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制造業;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路徑探索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05

1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背景

隨著世界經濟形勢逐步惡化,對我國經濟發展也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為了應對時代發展的挑戰,我國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主要目的是發揮我國的內需潛力,提升我國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產業融合可以提升產業生產效率,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因此產業融合必定是未來產業經濟發展的趨勢。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在新時期需要發揮制造業的優勢,以促進國民經濟的高質量增長。但是我國制造業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其產業結構以及信息化發展水平、自主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給予更多的政策優惠,促進尖端技術的發展,以推動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升級。隨著以創新為核心,具有高創新、高附加值為特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為我國優化制造業產業結構提出了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產業轉移與分工現象不斷加劇,高新技術服務產業與傳統制造業的融合可以將不同知識領域的技術進行相互融合,從而達到1+1>2的效果。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可以推動新經濟運行模式的形成,可以在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促進制造業價值鏈的延伸,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2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表現

2.1制造業服務外包與縱向一體化發展

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新工業革命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的重要推力,信息融合是新工業革命中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的主要表現形式,在研發、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諸多活動中均需要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從而促使生產性服務業可以促進制造業的專業化分工。從產業結構發展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從制造業外包出的新興生產性服務業均是信息服務業或者與信息服務業相關的產業。數字信息作為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的重要媒介,通過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升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效率,并在二者的邊緣行業不斷產生新的行業態勢。制造業發展的過程中對傳統要素呈現集約化發展,但是對產品設計、生產工藝、技術標準等需求逐步提升。高精度、高強度的制造業發展需要專業化的服務作為支撐,比如現代化機械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勞動者的數量,但是機械自身需要高素養的技術人員進行服務支撐,現代制造業對于傳統勞動力的需求有一定的降低,但是對于服務性勞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全新制造業運營模式逐步普及,商業、金融、銀行、物流、廣告等服務作為中間投入參與到實物產品制造的過程中,從而提升制造業服務要素比例。

制造業不僅在投入環節呈現出深度融合態勢,其產出也呈現出明顯的服務化態勢。隨著制造業分工的不斷深化,制造價值鏈的細化分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逐步普及,制造業產品或產品包裝服務的比例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制造業將服務外包作為企業在市場開展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因此,以傳統的眼光作為判斷依據很難確定一個現代復合型企業的性質。在電子產業、汽車產業逐步呈現出服務化的趨勢之后,服裝、食品等行業也逐步增添了以服務為賣點的要素。隨著價值鏈中服務環節的延長與加深,制造業價值鏈增添服務要素也逐步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

2.2制造業服務化轉型

一方面制造業在投入產出中呈現服務化趨勢。根據相關研究分析,現代制造企業在服務中的投入產比超過60%,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也接近70%。制造業對第二產業,比如研發、金融等行業的需求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發達國家服務中近乎70%的市場被生產性服務業所占據,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產生的GDP也超過40%,體現了生產性服務業在信息時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制造業在經營過程中也呈現出服務化趨勢?,F代制造業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其產品投入成本結構方面制造加工的成本逐步降低,產品投入成本向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物流等服務性內容傾斜。

2.3服務業向制造業拓展

一方面服務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滲透制造業。從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進行分析,金融、物流、研發等部分的主要工作逐步向制造業傾斜,同時也將制造業作為主要的銷售市場,不斷的提升制造業在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服務業產業價值鏈向制造業拓展。服務業在產業價值鏈中通常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服務業可以結合技術發展、銷售渠道等產業發展優勢,逐步滲透到制造業并為消費者提供相關服務。在服務業向制造業拓展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部分制造核心技術,服務類企業為了在新時期追求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其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建立制造工廠,逐步向制造業拓展業務。

3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意義

3.1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服務業通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對制造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制造業勞動生產效率與產品管理質量。生產性服務作為主要投入要素對制造業的轉型與升級產生了促進作用,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制造業的發展需要服務業作為支撐。雖然我國整體上進入了后工業時代,經濟發展也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是我國的服務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具有較大差距,無法有效支撐我國制造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服務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服務業的生產率低于我國制造業生產率的問題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生產性服務業無法與制造業類比,有效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分工體系,同時我國服務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方國家的影響,進而導致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受阻。從制造業與服務業相融合的角度分析,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從兩個角度出發:第一,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在制造業中的投入比例;第二,制造業產出中提升服務占比。生產性服務業的集中發展對技術創新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服務業通過推動技術創新發展也推動著制造業的轉型與升級。

3.2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更多的是依賴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各個部門的投入。因此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并非以生產性服務業為基礎,對于技術發展創新、信息傳輸、計算機軟件等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不足。本質原因是我國傳統制造業在經歷我國經濟過早的去工業化,制造業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追求企業規模大、產品品類全,未有效構建現代服務供給制度。因此,未來制造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汲取國外發展經驗,在構建現代制造業產業結構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產業創新優化,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服務化發展進程,促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經濟的有效融合?,F代制造業與服務業處于相互促進的發展關系,制造業是服務業發展的主要需求,服務業的發展也是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重要助力,二者相互促進共同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由于我國在早期發展制造業的過程中,制造業對服務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從而導致錯誤地分析了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市場導向的變化,制造業對服務的需求逐步體現出來,并受到行業特征與地區GDP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促進著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3.3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服務業的占比呈現逐步提升的態勢,而制造業的占比相對下降,從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發展的經驗進行分析,可以印證這一產業結構優化特點的趨勢。隨著時代的發展,發達國家逐步意識到制造業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比重不斷降低對于其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提出再制造化、再工業化的發展主張。從其他國家產業結構發展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個國家產業過早地去工業化會導致其經濟發展受阻,而跨過中等收入階段并進入高收入行列的國家,其制造業產比在整個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較為穩定,直至國家進入高收入階段才開始逐步降低。在現代經濟體系與產業融合的背景下,工業化與現代制造業的方法、規模、要素等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完全不同,現代制造業需要知識服務要素作為支撐實現其規模的擴張,并有效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因此保持制造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有利于我國跨過中等收入階段,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兼顧二者的需求,在積極安裝現代服務業的同時促進我國現代化制造業的發展。強大的制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與關鍵,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國需要高度重視現代制造業的發展,堅持技術自主創新,打破外部勢力的“制裁”,并在產業融合的過程中實現產業升級,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從而不斷壯大我國的實際經濟。

4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有效措施

4.1實現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協同發展

研發設計、制造是新工業革命的一大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新技術、新工藝愈發復雜,從而對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協同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從工業革命開始,制造業就是促進研發設計的主要動力,也是研發設計的主要供給方。盡管各個國家在產業結構上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其研發能力的發展仍以制造業的需求為基礎。由于發達國家意識到制造業對于技術研發的重要作用,在新時期各個發達國家制定的重振制造業仍以提升技術研發為核心,通過發展制造業實現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協同發展。以貴州地區舉例,則需要立項支持科研重大產業鏈轉項,以地方白酒、化工、能源、裝備制造等領域的技術需求為核心,集中資源開展技術突破,打破傳統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對于低成本要素依賴的缺陷,依據地方制造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發揮研發設計對制造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一方面需要打破技術限制,另一方面需要將研發設計與制造需求進行有機結合,有效促進我國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協同發展。

4.2構建制造業與服務業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制造業與服務業產業融合的目標之一就是提升終端產品或者產品組合的價值,當前我國需要重視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解決方案以及信息增值三類融合發展新模式。

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方面減少了中間環節,提升產品售后服務的透明化、精準化、專業化的同時,降低產品的維護成本,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全生命周期不僅為經濟發展形成了新的利潤點,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產品產業優化發展提供了數據參考。

系統解決方案的基礎構成是在制造產品的基礎上加入以提升目標客戶群體的服務要素,從而促使終端產品能夠符合消費者的定制需求。信息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較早應用了系統解決方案融合模式,并有部分信息企業逐步剝離制造業務,從而實現資源的集中化處理。除了信息產業,傳統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步應用系統解決方案融合發展新模式,為缺乏技術能力的地區提供先進的制造系統,從而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

信息增值服務是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全面、實用的信息平臺,從而滿足主體對信息數據的需求。信息增值模式來自互聯網搜索業務,并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領域得到應用,傳統制造業也逐步探索信息增值服務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4.3鼓勵制造業實行服務外包

制造業專業服務外包是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的必然結果,也是服務業分工協作發展的結果。在國際上印度是承接發達國家服務外包最多的國家,在部分國家與地區,印度的服務與我國制造齊名。我國部分產業在發展外包服務的過程中也將印度班加羅爾作為對標地區,并積極學習印度發展服務外包的經驗。但是我國市場環境與印度存在本質的區別,與印度重視發展生活性服務外包不同,我國發展外包服務應將依托于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制造業,也就是將生產性服務外包作為主要發展目標。此類發展措施不僅有利于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是我國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升級的必然需求。

4.4構建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實現產業集聚發展目標

隨著時代的發展,產品朝向復雜化與集成化發展,因此新時期產業之間的競爭與傳統模式截然不同,已然成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產品銷售環節通常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主導的電子商務發展為主,但是制造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不同行業的供應鏈具有細化且特殊的需求,國外大部分供應鏈的整合平臺是以行業領軍企業主導建設,從而促進產業的集聚發展。突出地區特色,準確定位我國各個地區產業發展重點與發展方向,分析地方發展的首位產業與潛力產業。以貴州遵義舉例,則需要圍繞優質白酒、茶葉加工、辣椒產業、竹產業、氟鋇化工、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產業聚集發展,引導產業向開發區聚集,有效整合優質資源,打造優勢互補的產業聚集區。依據具有地方特色的開發區,吸引一批具有龍頭效應的重點項目,在產業信息化改革的過程中重點整合的供應鏈,不僅提升自身企業供應鏈效率,同時還構建外部市場供應平臺,為構建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奠定基礎,有利于實現產業聚集發展的目標。

5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制造業時代的發展已然與市場經濟的需求有所偏差,不僅降低了傳統制造業的經濟效益,同時還降低了傳統制造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利于制造企業的健康發展。為了在新時期找到發展方向,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制造業需要依據市場的需求逐步縮減制造業的比重,重視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模式,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向復合型企業發展。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入發展的方向與路徑需要隨著市場的動向進行優化調整,在實現企業符合發展的前提下盡可能模糊制造業與服務業的邊界,促進企業升級轉型,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夏杰長,肖宇.以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壯大實體經濟[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03):313.

[2]謝衡.高技術服務業與傳統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經濟效應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22.

[3]徐雅卿.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N].深圳特區報,20210511(B04).

[4]宋翔南.關于制造業與服務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意義與路徑研究[J].營銷界,2020,(03):182183.

[5]鄧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歷史邏輯、現實意義與路徑探索[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4):6169.

猜你喜歡
路徑探索服務業制造業
中國服務業開新局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服務業:從一二三到三二一
高校語文教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路徑探析
共享發展理念內涵、障礙和路徑探索
試論標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路徑
警務監督對警民關系的影響研究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