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思政課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4-05-04 23:26齊巧潔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7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思政課程融合

齊巧潔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思政課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教育的融合研究。首先,通過闡述思政課程和生態文明教育的基本理論,以及二者在當前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明確了本研究的目標和價值。然后,通過對思政課程建設和生態文明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揭示了二者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本研究的結果將促進高職院校應將生態文明教育與思政課課程建設有效融合,從而增強生態文明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思政課程;生態文明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12

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呼聲愈發強烈,自黨的十八大后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重中之重。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各行各業和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而高校作為培養、塑造人才的重要陣地,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是其應有之義,在高校參與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思政教育作為意識教育實踐活動承擔著育人責任。

1高職思政課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教育的基本理論

1.1思政課程的主要功能

一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他們具備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熱愛國家、人民和社會制度;二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他們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三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心,使他們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心的人。

1.2思政課程的目標

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使學生深入理解和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作為老師也希望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因此,應該高度重視思政課程的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之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3生態文明教育的基本理論

生態倫理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理論。生態倫理主張人類應該以一種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態度對待生態環境,認識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健康的生態環境,因此,人類有責任和義務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理論為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即尊重自然、保護環境。

生態教育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內容。生態教育的目標是通過教育活動,使人們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形成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通過實地考察、實驗研究、討論交流等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理解生態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生態意識和環保行為。

生態文化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載體。生態文化包含了對生態環境的尊重、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對環境污染的防治等生態理念,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生態文化,學生可以了解和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生態觀。

生態法制是保障生態文明教育實施的重要手段。生態法制通過法律手段規范人們的行為,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生態文明教育中,需要讓學生了解和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知道哪些行為是對環境的破壞,哪些行為是保護環境的正確行為,從而自覺遵守法律,保護環境。

生態經濟是實現生態文明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生態經濟倡導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生態文明教育中,需要讓學生了解和理解生態經濟的概念和原理,認識到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高職思政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2.1當前我國高校高職思政課程建設的主要特點

思政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和系統。在過去的思政課程中,內容主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思政課程的內容已經擴展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社會主義等多個方面,形成了全面、系統的教學內容體系。

思政課程的教學方法更加多元化。以往思政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式的,而現在,通過引入案例教學、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得思政課程的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思政課程的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合理。之前思政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依賴于期末考試的成績,而現在,通過實施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參與度、實踐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考核,提高了教學質量。

2.2目前我國高職思政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思政課程的內容更新不及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一些新的社會現象、新的科技成果等都對思政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思政課程的內容更新速度還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和科技成果在思政課程中得不到及時的反映和處理。

產教融合視域下的挑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高職教育也需要與產業深度融合,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然而,在思政課程建設中,如何將思政教育課程建設與職業素養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因此,需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將企業的實際需求融入到教學內容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適應市場需求。

多媒體環境的負面影響。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使得學生可接觸到的信息和觀念更加豐富多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和價值觀可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負面影響,致使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思政課的教育目標出現難以實現的挑戰。

高職思政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目前,思政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依賴于期末考試的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往往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參與度、實踐能力等多元化的表現。這種評價方式不利于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思政課程的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提高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3生態文明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3.1生態文明教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生態文明教育不僅傳授生態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理解生態知識,從而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生態文明教育強調全面性和系統性。它不僅關注生態環境的保護,還關注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以及人類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方面,形成了全面、系統的生態文明教育內容體系;生態文明教育注重個性化和差異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生態文明教育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3.2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成果

生態文明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生態意識。通過生態文明教育,學生了解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到人類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增強了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生態文明教育培養了學生的環保行為習慣。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學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等,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生態文明教育推動了學校和社會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教育的推廣,使得學校和社會都更加重視環境保護,推動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在社會中的普及和實施。

3.3生態文明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目前,許多生態文明教育課程仍然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性和互動性,使得學生往往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此外,一些生態文明教育課程可能過于強調環保的重要性,而忽視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自然的過度保護,而忽視了人類自身的發展需求;生態文明教育的評價體系還不完善。目前,大多數生態文明教育的評價主要依賴于考試成績,而這種方式往往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因此,我們需要尋找更有效的評價方法,以確保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生態文明的知識和技能。

總的來說,盡管生態文明教育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但只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就一定能夠推動生態文明教育的普及和發展。

4高職思政課程與生態文明教育的融合策略

4.1理論融合: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展示生態文明的重要性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綠色生活方式的理念??梢酝ㄟ^講解綠色生活方式的含義,引導學生理解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另外也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梢酝ㄟ^講解生態文明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理解生態文明的核心價值。例如,可以講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讓學生理解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同時,也可以講解綠色發展的理念,讓學生理解綠色發展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正確價值觀。

教師應該通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態文明教育理論??梢酝ㄟ^分析具體的環保案例,讓學生理解生態文明教育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同時,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環保經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總的來說,將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融入思政課程建設中,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綠色生活方式的理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生態文明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他們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4.2實踐融合:將生態文明教育理論融入思政課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環保實踐活動,如校園綠化、垃圾分類、環保知識宣傳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到環保行動中,體驗綠色生活方式的樂趣,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生態文明教育。

實地考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一些環保項目或者自然保護區,讓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例如,可以參觀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等,讓學生了解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的過程;也可以參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讓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教師可以選取一些環保案例,如中國的垃圾分類政策、美國的國家公園制度等,進行深入地分析和討論。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生態文明教育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從而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

小組討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的環保經驗和觀點。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公共演講能力。

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傳播生態文明價值,現當代互聯網技術的提高使得各種信息能夠迅猛地傳播,且大學生對于互聯網的使用極其廣泛,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方式來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建造生態文明教育網絡平臺等方式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參與度,通過榜樣力量促進大學生生態文明理念的加深,從而培養多方位全角度的高素養人才。

將高職思政教育課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通過課堂、社會實踐、課外活動等方式,從課堂到課外、從理論到實踐,培養大學生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揮思政教育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的引導作用,培養高素質的綠色環保型大學生綜合人才。

4.3制度融合:明確思政課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育體系中,思政課程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而生態文明教育則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需要明確二者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它們在教育體系中的合理布局。具體有以下幾種方式:

建立和完善思政課程體系,包括將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納入思政課程的教學計劃,設置相關的課程模塊和專題講座,使學生在學習思政課程的同時,也能夠系統地學習和理解生態文明知識。同時,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實現思政課程與生態文明教育的有機結合,需要有一支既懂思政教育又懂生態文明教育的教師隊伍。這就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同時,也需要引進一些具有生態學、環境科學等專業背景的教師,以豐富和完善教師隊伍。

還需要加強與社會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學習平臺。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企業可以積極參與環保行動,開展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等活動;社區可以組織環?;顒雍托麄鹘逃?,引導居民樹立環保意識;學??梢蚤_設相關課程,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加強制度建設的監督和評估。制度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進行監督和評估,以確保其有效性和適應性。這就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執行和監督機制,定期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和完善。

5結論

高職思政課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教育的融合是必要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思政課程作為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需要與生態文明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和環保意識,并注重課程建設與生態文明教育的融合需要創新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安彥彥,姜艷文.論生態文明教育與高職思政課課程體系的有效融合[J].教育業,2017,(12):8284.

[2]王璐.新時代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創新發展之策探究[J].環境工程,2022,40(03):298.

[3]談震,李倩男.新時代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創新發展之策[J].智庫時代,2019,(25):208+288.

[4]馮麗.大學思政教育中環保與生態文明理念的融入與創新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8,(5):137140.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教育思政課程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研究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