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與發展:快遞綠色包裝的法制規范研究

2024-05-04 23:06周瓚于游王昊王舒暢林婕妤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7期
關鍵詞:快遞業綠色包裝可持續發展

周瓚 于游 王昊 王舒暢 林婕妤

摘要:“互聯網+”時代進一步到來,帶動快遞包裝行業發展連年增速,但在其成為我國國內熱門產業后,相關的環境問題也相伴而生,如快遞包裝生產總量大、回收效率低、環境不友好等諸多問題,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同時也對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本文順應綠色轉型的時代背景,結合歷史經驗與發展現狀對快遞綠色包裝的法律規制進行動態梳理,參考學習國外快遞包裝的先進理論與實踐方法,闡明應在循環發展理念的前提下,厘清快遞包裝綠色化發展的權利義務主體,將生命周期理論貫穿始終,旨在為快遞綠色包裝的法治化道路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協助。

關鍵詞:快遞業;綠色包裝;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17

近年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構成與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被快遞包裝廢棄物所占據,并且其數量持續保持較大增幅。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3億件大關,揭示推動快遞綠色化包裝的緊迫性。但目前仍存在標準不明確、監管不到位等治理難點。

就如何促進快遞業行業的綠色有序發展以達到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目的這一問題來說,需要結合市場的自發特性,制定針對性方法以期提高快遞包裝中責任不明確、回收利用難等困境的解決效率。其中,亟須各方主體,如政府和消費者、相關企業以及引入的第三方組織積極采取具體舉措來共同面對過量快遞包裝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這一現實問題。

1綠色轉型道路下的現狀:快遞綠色包裝的概述

1.1快遞包裝的概念

我國目前所執行的國家標準GB/T4122.1-2008中,對于包裝的概念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方法的操作活動?!睋Q句話說,快遞包裝就是為了在物流過程中保護產品,確保其在進入流通環節后的每一步(包括儲存、運輸與購買)都保持完整性與相應的價值,這種保障將一直持續到其被交付給消費者后,即實現了它的使用價值??爝f包裝包括常規包裝功能和遠距離運輸功能,通常在遠距離運輸中涉及到全國以至于全世界范圍內的運輸,保障所運輸物品的價值在這種遠距離運輸中尤其被強調。

1.2快遞綠色包裝的概念

隨著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包裝與環境的關系也越發引人重視,快遞包裝在一定程度上對商品起到了保護作用,避免其在流通中受到損毀與磕碰,同時也對環境有著有利的一面。如對于某些放射性、污染性的商品進行嚴格包裝,可以有效降低對環境的污染,踐行環境保護的綠色發展理念。但是,對于快遞包裝的負面影響同樣不能忽視?,F階段,對于快遞包裝尚未形成體系化、制度化的法律規制,快遞包裝在當今的環境問題中占據很大一方面,如何最大化地減少包裝廢棄物對于環境的污染以及將資源物盡其用成了值得研究的方向,由此可以結合歷史經驗與發展現狀對快遞包裝作出以下定義:“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不造成危害,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的適度包裝?!奔聪噍^于傳統快遞包裝而言,快遞綠色包裝更注重踐行可循環發展理念。

1.3快遞綠色包裝的必要性

推動綠色轉型是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亦是我國為建設良好自然生態環境的必然選擇。在經濟發展早期階段,曾經為了追求“效率”“精致”而生產出的種種過度、無用的裝飾和設計對自然、生態造成了嚴重侵害。在日益追求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今天,必須重新審視此前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推動綠色設計、無害包裝,以此為環境清潔盡一份力。

(1)面臨包裝垃圾數量猛增需要綠色包裝。隨著人們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電商、網購等數字經濟不斷發展,隨之而產生的包裝廢棄物亦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壓力。據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如果按業內每個快遞包裝0.2公斤的標準計算,2020年我國全年的快遞共產生了1600多萬噸的“天量”固態垃圾,相當于約1.5億個成年人的體重。面臨如此巨量的包裝垃圾,發展綠色包裝轉型已然迫在眉睫。

(2)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需要綠色包裝。我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產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務模式”的發展要求,表示傳統的過度、無用包裝與國家大力發展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無法匹配,不滿足當下我國經濟轉型的現實需求,需要發展綠色包裝,倡導循環經濟。

包裝廢棄物一方面會給環境造成沉重負擔,如包裝材料中難降解的塑料、含有重金屬等危害環境物質的復合材料,這些材料經過焚燒或填埋又將釋放出有毒物質長期存在于土壤、水流、空氣中。另一方面,被污染的土壤、水流、空氣在被人類利用時又將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3)打破國際貿易綠色壁壘需要綠色包裝。近幾年,包裝中存在的不環保因素成為我國出口商品過程中遇到的較為頻繁的非關稅貿易壁壘。許多發達國家或地區為鞏固自身經濟優勢地位,以制定國際環保公約、條款或出臺環保標準等方式限制發展中國家產品出口到本國。因此,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果大力發展快遞綠色包裝,將很可能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之地。尤其在近幾年,我國境外電商產業蓬勃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為幫助我國電商產業走向國際,順利打通貿易通道,必須在快遞包裝綠色化領域與國際接軌。

2綠色發展道路下的挑戰:快遞包裝的規制問題

2.1責任主體亟須厘清

(1)責任規定不夠細致。在對于目前我國頒布的相關法律條例進行梳理后,不難發現絕大部分是措施類的規制與建議,缺乏對于懲治的具體規定。導致法律文件在快遞包裝綠色化發展的現實應用中,存在指導性有余,強制性不足的情況。如果相關包裝供應企業、電商物流企業并未遵守快遞包裝的綠色規定,進行追責時根本找不到責任主體,也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制約。以目前發展勢頭良好的電商平臺為背景,在責任追究條文缺失的現狀下,一方面平臺方面缺乏引導性的綠色包裝指導意識,另一方面快遞企業缺乏法制規范與平臺的行業規則引導,欠缺助力快遞包裝綠色化發展的外驅動力,將進一步加劇目前快遞包裝對于環境的污染,如在實踐中包裝因投入流通后的損壞而無法進行循環使用。

(2)涵蓋環節不夠全面。如今,快遞包裝行業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設計到包裝、消費,乃至回收。在可循環理念下,對于每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都應給予極大重視,稍有不妥即會對整個產業鏈的綠色發展產生影響?;诖?,對于快遞包裝整個生命周期的每個環節,都必須要厘清責任主體,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律規制,這也正是目前的法制規范所欠缺的部分。如回收環節方面,對于相關快遞企業和消費者的回收責任并未予以明確規定,尤其是消費者方面。實際上,回收環節是整個產品包裝生命周期可循環發展的重中之重,但綠色包裝法律規制的涵蓋面尚未包含整個環節,包括政府、平臺、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各責任主體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責任體系,各主體所處地位、利益出發點與所追求的目標存在較大不同,形成協調一致、貫穿生命周期全過程的規制體系是可循環理念有效落實的必然之策。

2.2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1)缺乏專門針對綠色包裝的法律立法。要實現對快遞綠色包裝的監管,就要有針對包裝設計、生產、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具體環節的監管機制,監管機制的有效運行離不開法律法規等規范文件和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但是,目前我國缺乏針對快遞綠色包裝領域的立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法律法規中具體規范性法律少,《可再生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中的規定大多屬于原則性規定,多采用“促進、可以”等具有鼓勵意味的表述。雖然可以表達出我國鼓勵發展綠色包裝的傾向,但是缺乏具體的措施和指導,對綠色快遞包裝行業的發展推動力度較弱。另一方面是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龐雜且效力低,《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等行政性文件,由于內容龐雜且自身效力的局限,對快遞綠色包裝的監管所起到的作用不大。而一些法律文件不具備時效性,與現實的包裝發展情況不相匹配,針對目前典型的原材料選取、可循環處理等問題的處理缺乏具體指導意義,導致地方性管理條例缺乏普適性與實施性,無法針對快遞包裝綠色化發展中的問題環節進行有效規制,實際上企業的自主決定權仍然很大。

(2)標準化制度不完備。推動快遞綠色包裝的落實,需要完善快遞包裝設計、生產、應用和回收標準。雖然我國針對快遞行業制定了《快遞服務國家標準》等國家標準,但其中與快遞包裝相關的內容并不完善,在快遞包裝的循環利用方面缺乏明確的制度標準。在快遞打包過程中,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僅依靠打包工人的主觀判斷和產品的價值來確定包裝方法和材料,大幅增加了資源浪費的可能性。這種標準化制度不完備導致快遞業內包裝標準的片面性和不統一性,也導致在監管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標準這一缺陷。

2.3配套制度不夠健全

雖然我國目前有包裝方面的法律法規,但這些規定普遍是對于快遞包裝的綠色發展進行單一規制,缺乏配套措施的建設??爝f綠色包裝自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與自益性特征,與市場的自發性相對沖,考慮到這一點,借鑒部分經濟法學原理,引進激勵政策是落實快遞綠色包裝的可行舉措,也是對強制性法律規范的有效柔性補充。另外,我國目前主要是以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管理規制體系為主導,缺乏第三方主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引入除政府與企業的第三方機制,既切合可持續的發展理念,也是對市場經濟體制的回應。以德國為例,其在綠色包裝實踐中取得的良好成效是離不開DSD回收系統的建立,其在設計和運營上的理念值得借鑒。

3完善我國快遞綠色包裝的法律規制建議

3.1細化主體責任——落實法律規制的必然要求

快遞保障的綠色化發展離不開主體責任的落實,應整合分散的快遞綠色包裝物法律法規,補全主體責任義務細則規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規定電商平臺、快遞企業和消費者等各方主體在回收快遞包裝方面的義務,對于各個主體的法律責任做出明確的說明。

同時,要明確以生命周期理論為指導,進行法制框架的頂層設計。在主體責任細化方面堅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核心下,明晰權責統一標準:推動落實快遞企業、電商平臺的綠色包裝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以及消費者的回收責任。構建多元主體,發揮協同效應,從而助力破解司法實踐中的追責困境。從預防端到回收端,以法律的形式將快遞包裝的整個產業鏈涵蓋其中,有序填補生產端至回收端流程中的責任漏洞,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閉路循環規制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尤其要重視消費者在回收環節中的作用,將回收端與再生產端緊密銜接,真正做到可循環理念的有效落實,有序填補生產端至回收端流程中的綠色化標準漏洞,為健全快遞包裝可循環法制體系提供理論參考。

3.2實現法制監管——進行綠色治理的長效之策

目前我國有關快遞綠色包裝的法律規制較為分散,法律規制的層級不同,對于同一內容可能存在不同的規制現象,應用起來較為混亂。同時,快遞包裝的標準化制度缺失也導致監管體系不夠完善,這些都是影響我國快遞包裝法律建設的問題,亟待解決。

針對上述問題,下面將從制定統一標準和加強監管追責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對我國現行法制監管的調整從多個角度提出建議。

(1)制定統一的綠色包裝標準。針對快遞包裝環保問題,借鑒歐盟《包裝及包裝廢棄物指令》的綠色包裝技術標準,結合中國國情和技術現狀制定更具體的規范。從立法層面明確綠色包裝的各項標準,包括規格、重量、尺寸、設計和材質等,納入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包裝生產企業嚴格控制材料大小、重量,優先選用環保材料和技術,減少資源浪費??煽紤]設立許可條件,只有符合綠色標準、生物降解能力和污染物排放等要求的企業才能從事包裝生產。同時,國家綠色包裝標準也將規范產品設計,要求遵循環保、簡約和實用原則,以最大程度減少材料使用。

(2)加強對各環節主體的監管追責。在快遞包裝綠色化進程中,政府須加強監管。產品生命周期應涵蓋責任的延伸,推動環保設計、標準生產和行業規范化。政府應當施行適度懲罰,強化公眾監督,普及環保理念,并公開不符合標準的企業信息。鼓勵并落實包裝回收,以履行環保責任。通過這些舉措促進企業自覺開展綠色包裝生產,確保產品環保合規,從而推動整個快遞包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3健全配套設計——環境保障與經濟收益結合

完善配套設計是完善我國快遞綠色包裝法規的必經之路。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健全配套設計。

(1)實行綠色稅收制度。稅收作為新興經濟的產物,對引導中國經濟向綠色發展轉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有效工具。對納稅人、征稅主體、征稅程序、稅收收入歸屬和使用等要素,都要有法律的明確規定,確保規范執行綠色稅制,要堅持稅收法定原則,切實做到應稅盡稅。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包裝物對環境的危害直接關系到它的多少。所以,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把包裝的環境稅設計成數量稅,即以包裝污染物排放量乘以適用稅率為計稅金額。

(2)實行包裝物抵押金制度。事先收取一部分費用作為抵押金,用于生產、銷售或使用可能導致環境污染的產品包裝物。若后期行為主體有回收或歸還行為,則向其返還費用。若沒有回收或歸還行為,那么這些預付金就會被用來作為成本來處理那些包裝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通過抵押金制度,促使企業和消費者對處理和循環利用包裝廢料這一環保和節約資源的目標更加重視。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減少固體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僅消費者應當適用押金制度,商家也應適用這一制度。另外,綠色采購政策也在推廣之列。根據日本實施綠色采購制度的情況,不難發現:政府綠色采購的發展會影響綠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從而有效促進生態環境與社會的和諧共生。因此,我們要選擇符合政府采購環保要求的包裝制品供應商,以及環??沙掷m發展的綠色包裝制品。當然,綠色采購體系的建立,還需要法律法規制度的配套與保障。因而,相關立法應對政府作為綠色采購主體的地位作出明確規定,健全配套設計,并對其相關職責、綠色采購標準、綠色采購產品目錄以及必要的監管機制等作出明確規定。最終以政府的綠色采購激發市場需求,推動社會化的綠色消費理念。此外,推廣綠色包裝標識、建設綠色包裝補貼制度、建立包裝分類回收制度等,也是完善我國快遞綠色包裝法規體系的重要手段。

4結語

快遞包裝的綠色化發展正在深刻影響著快遞企業的經營模式,同時對消費者也提出了新要求,由此帶來的包裝綠色化改革已初見端倪,成為我國可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爝f包裝的綠色化發展既具有傳統包裝的特點,又具有與綠色轉型背景相結合的新特點,如何使快遞包裝順利進行綠色化過渡,需要政府、平臺、快遞企業、消費者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共同促進快遞包裝行業的良性長遠發展。雖然當前快遞包裝的綠色化發展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但瑕不掩瑜,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與監管體系的逐步建立,其所具有的發展空間與環保潛力一定會為我國的綠色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薛思瑤.綠色發展理念下我國快遞包裝循環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長安大學,2021,(04).

[2]鄭克俊,張惠嫻,曾華聲.快遞包裝回收與再利用的激勵機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0,(06).

[3]劉釋.快遞包裝綠色化法律建議[J].大陸橋視野,2022,(07).

[4]達明暉.快遞綠色包裝的環境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20,(05).

[5于璇.快遞業綠色包裝法律制度研究[J].中國包裝,2023,(01).

[6]李勇建,鄧芊洲,趙秀堃,申進忠,王軍鋒.生產者責任延伸制下的綠色供應鏈治理研究—基于環境規制交互分析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2020,(5).

猜你喜歡
快遞業綠色包裝可持續發展
綠色包裝設計探討
混合式教學在《綠色包裝》課程中的應用
綠色包裝提高產品競爭力
我國快遞業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
我國快遞業與經濟水平的關系探究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快遞業的發展研究
云物流模式對快遞行業的影響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