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飛行人員腦電圖檢查及鑒定標準中國專家共識

2024-05-05 13:25中國軍事飛行人員腦電圖檢查及鑒定標準專家組
解放軍醫學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長程軍醫大學節律

中國軍事飛行人員腦電圖檢查及鑒定標準專家組

癲癇是神經科常見疾病之一,具有突發性、反復性及不可預知性等特點,飛行人員如患有癲癇將嚴重威脅航空安全[1]。軍事飛行常有高過載、高過載增長率、高角加速度、高認知負荷等特點[2],飛行人員可能面臨高空急性缺氧、睡眠剝奪、晝夜節律紊亂、過度疲勞及視覺刺激等挑戰,這些風險因素均可增高癲癇發作的概率[3-4]。因此,精準評估飛行人員的腦功能并預判癲癇發作風險對保障飛行安全并提升戰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時、無創性腦電圖檢查是腦功能評估及癲癇診斷的重要手段[1,5]。1987年,我國空軍首次將腦電圖檢查應用于招飛醫學選拔。據統計,每年因腦電圖不合格而被淘汰的候選者平均占2.7%[6]。癲癇、癲癇發作及異常腦電圖在我國空軍招飛醫學選拔及飛行人員醫學鑒定中均被認定為不合格。1995年,歐洲航空安全組織也將腦電圖檢查作為招收飛行人員必需的篩查工具,并制定了歐洲聯合航空條例《飛行人員執照醫學標準》,該共識強調如腦電圖有癲癇樣陣發性活動,候選人將被取消飛行資格[7]。美軍招收飛行人員僅對有癲癇家族史、單次癲癇發作史、意識喪失史或頭顱外傷史等的候選人進行腦電圖檢查,并未將腦電圖作為常規篩查手段[8]。

我軍現行飛行人員體格檢查標準雖然對癲癇及腦電圖異常進行了嚴格限定,但無腦電圖鑒定的詳細標準,使得腦電圖判讀及相關航空醫學鑒定可能出現標準不一及認識偏差,給軍事飛行人員的招收及體檢鑒定帶來一定困難。為進一步明確軍事飛行人員“正常腦電圖”“界線性腦電圖”及“異常腦電圖”的定義范圍,統一軍事飛行人員高失能風險的腦電圖判別標準,規范軍事飛行人員腦電圖檢查及航空醫學鑒定標準,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聯合解放軍總醫院,邀請國內航空醫學、神經病學、癲癇病學及神經電生理學等相關領域的58位專家組成共識小組,依據國內外臨床研究及指南,檢索PubMed、中國知網、萬方及維普數據庫(外文檢索詞:pilots、aircrew、seizure、epilepsy、convulsion、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中文檢索詞:飛行、癲癇、抽搐、腦電圖),最終共篩選出137篇英文文獻及150篇中文文獻,結合癲癇及腦電圖相關指南及我國專家經驗,共同制定本共識,旨在規范腦電圖檢查在軍事航空領域的臨床應用。

1 飛行人員腦電圖檢查適用人群及質量要求

1.1 適用人群 我國招飛醫學選拔及航天員選拔體檢時要求行常規腦電圖篩查。此外,飛行人員年度體檢、改裝體檢及因病體檢也可能需要評估腦電圖。常規腦電圖檢查時間一般為30 min,由于癲癇發作具有發作性及短暫性的特點,因此短時間的常規腦電圖往往很難捕捉到癲癇樣放電[9-10]。既往研究表明,對于癲癇患者,首次常規腦電圖可檢查出29%~55%的發作間期癲癇樣放電(interic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IEDs)[11],而24 h長程腦電圖可將IEDs檢出率提高至85%~89%[12-13]。對于有癲癇家族史、臨床可疑癲癇發作或影像學檢查存在潛在致癇風險病灶的人群,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能夠同時提供患者的臨床發作表現,以及發作期及發作間期的腦電圖特征,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推薦意見:招飛醫學選拔、改裝體檢、因神經科相關疾病體檢及航天員選拔體檢等,需行常規腦電圖檢查;對于有癲癇家族史、臨床有可疑癲癇發作或影像學檢查存在潛在致癇風險病灶的飛行人員,需行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

1.2 腦電圖檢查資質 我國頭皮腦電圖記錄推薦常規使用10-20系統,放置21個腦電電極,包括19個記錄電極及2個參考電極[14]。當懷疑有顳葉前部或基底部病變時,推薦將記錄電極增加至25個[15]。一份合格的腦電圖報告應由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及腦電圖技師共同完成。國際抗癲癇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及國際臨床神經生理學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IFCN)建議長程腦電圖監測應由神經電生理技師完成,他們需要經過規范培訓并認證合格,并且具備癲癇發作管理、藥物搶救及臨床評估等專業知識[16]。中國抗癲癇協會(China Association Against Epilepsy,CAAE)要求從事腦電圖檢查的人員應完成腦電圖專業相關培訓,并通過腦電圖初級及以上水平考試或神經電生理專業(腦電圖)技術職稱考試[17]。

推薦意見:常規腦電圖檢查需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或療養院完成,檢查設備為質量合格的腦電圖儀;常規腦電圖報告由1名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并且從事神經科工作3年以上的醫師,以及1名從事腦電圖工作3年以上的技師共同完成。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需在三級醫療機構完成,配置的視頻腦電圖儀需具有至少19個記錄電極;長程視頻腦電圖報告由1名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神經科癲癇專業醫師,以及1名從事腦電圖工作3年以上并且獲得相應合格證書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技師共同完成。

1.3 腦電圖記錄時長及誘發試驗 腦電圖檢查以常規腦電圖及長程視頻腦電圖為主。目前我國招飛醫學選拔、改裝體檢、航天員選拔體檢及其他各類體檢中均無腦電圖檢查的標準化流程。軍事航空飛行中,視覺刺激(強烈的陽光、直升機螺旋槳轉動產生的眩光及夜間飛行中的強光等)可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試驗可提高此類光敏性癲癇的檢出率[18]。一項關于英國13 658名空軍學員的腦電圖研究結果顯示,69名(0.5%)有癲癇樣放電,其中44名僅在閃光刺激時出現[19]。因此,間歇性閃光刺激已成為招飛醫學選拔中腦電圖檢查的重要誘發試驗。

有研究發現,少于20 min的腦電圖記錄可能會降低異常波形的檢出率[20]。歐洲航空安全組織建議常規腦電圖記錄時長為30 min,包括3 min過度換氣試驗、閃光刺激試驗(刺激頻率為1~60 Hz),同時進行睜-閉眼狀態誘發[7]。我軍招飛醫學選拔及空軍飛行人員常規腦電圖檢查一般采集30 min 無偽差記錄,包括睜-閉眼試驗、3 min過度換氣試驗及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試驗[21-22]。當常規腦電圖檢查不能明確發作性事件的性質時,推薦給予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23]。長程視頻腦電圖的監測時間取決于需要解決的臨床問題。根據我國臨床實際,結合清醒-睡眠的完整自然周期,推薦進行24 h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更有利于監測到癲癇樣放電及癲癇發作。

推薦意見:常規腦電圖檢查記錄時長為30 min,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時長為24 h,均需要進行睜-閉眼試驗、3 min過度換氣試驗及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試驗。

1.4 腦電圖結果判定及鑒定結論 腦電圖異常程度的判定并沒有嚴格定量的統一標準。成人腦電圖分為正常腦電圖、界線性腦電圖、異常背景腦電圖(輕、中、重度)及陣發性異常腦電圖。目前我國軍事飛行人員體格檢查中僅描述正常腦電圖及異常腦電圖。由于腦電圖檢查主要用于動態、實時反映腦功能狀態,缺乏病因特異性,因此腦電圖結論需要與臨床緊密結合[14]。鑒于此,臨床??漆t師應掌握腦電圖知識,參與腦電圖評估,指導臨床診斷。

推薦意見:飛行人員接受常規腦電圖或長程視頻腦電圖檢查,結果判定為“正常腦電圖”“界線性腦電圖”或“異常腦電圖”;當飛行人員腦電圖結果判定為“界線性腦電圖”“異常腦電圖”需要進一步醫學鑒定時,需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癲癇專業醫師參與鑒定。

2 飛行人員腦電圖判讀參考標準

腦電圖報告的模式各國間尚未完全統一,部分分級判讀標準過于繁瑣,降低了臨床可操作性,難以普及推廣。因此,本部分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及書籍,對腦電圖判讀進行標準化分類,并制定相應的參考標準[14,24-25]。

健康成年人清醒閉眼時后枕部α節律的頻率為8~13 Hz,波幅通常<50 μV,成人α節律的主頻段通常在9~11 Hz[24,26]。α節律在左、右枕區可有輕度的波幅差,生理性不對稱的波幅差一般不超過30%;頻率在兩側半球對應區域內的變化范圍不超過0.5~1.0 Hz,全頭部不超過2 Hz。健康成年人清醒時只有少量θ活動,主要分布在額、中央區,一般不形成節律。中央區μ節律是指在清醒安靜狀態下出現于一側或雙側中央區的一種梳狀節律。λ波是在視覺探索時出現在枕區的雙相或三相尖波,與神經或精神疾病沒有相關性[14,26-29]。在任何情況下,正常腦電圖均不能出現陣發性異?;顒?。

推薦意見:正常腦電圖需同時符合以下條件:(1)清醒期以α 節律為主,通常在9~11 Hz,枕區為優勢;(2)雙側基本對稱,雙側半球相應部位的波幅差≤30%;(3)清醒期全頭部各區α波頻率差≤2 Hz;(4)同時段內左右兩側α波頻率差不超過0.5 Hz,有正常調幅;(5)θ活動≤5%,波幅≤30 μV;(6)無陣發性異常電活動;(7)過度換氣、間歇性閃光刺激等誘發試驗無異常反應。

界線性腦電圖介于正常腦電圖與異常腦電圖之間,可見于正常腦電圖的變異,也可見于非神經系統疾病、情緒緊張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恢復期,臨床通常無明確的診斷意義[14]。

吳遜等[26]通過分析115名健康成人及244例神經科住院或門診患者的腦電圖發現,8 Hz節律優勢在健康成人中僅占1.00%,而在神經科住院或門診患者中高達50.82%。這種枕部慢α 節律可見于一些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與藥物有關。因此,腦電圖監測有慢α節律時,即使無明顯體征或病史,也應考慮有輕度腦功能障礙的可能,需結合臨床資料綜合分析。歐洲國家軍事招飛醫學選拔時需要進行常規腦電圖篩查,一項納入495名位候選人員的常規腦電圖報告顯示,7.7%的候選人存在良性變異型腦波,包括前頭部θ波活動、后頭部慢波、α節律變異及小棘波[30]。這些變異型波形與癲癇發作無明確關系,也可出現在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或健康成人中[18,30-32]。此外,14.1%的候選人在過度換氣時出現腦電圖慢波,15.2%在間歇閃光刺激時出現生理性光驅動[30]。

睜-閉眼試驗中,若睜眼超過1 s后α節律才被阻滯稱為潛伏期延遲;閉眼超過1.5 s后α節律才出現稱為后作用延長,這兩種情況均屬于非特異性表現。過度換氣試驗中,換氣開始后的最初前30 s內出現慢波反應稱為慢波早期出現,在成人中屬于非特異性表現,反映腦血管調節功能不良。間歇性閃光刺激試驗中,若無其他腦電異常,僅出現輕度波幅不對稱(<50%)的節律同化反應屬于正?,F象;過度節律同化或明顯不對稱的節律同化,可能提示皮質興奮性增高或局部結構性損壞,需結合臨床實際綜合考慮[14,27,29]。

推薦意見:界線性腦電圖符合以下一條即可:(1)α節律不規則,調節、調幅欠佳;(2)慢α節律為主調,波幅>100 μV 或波幅<20 μV;(3)雙側半球相應部位波幅差>30%,且<50%;(4)中等波幅β 活動分布廣泛或數量>40%;(5)額區低波幅θ活動輕度增多;(6)低波幅δ活動輕度增多;(7)良性變異型或臨床意義不確定的波形;(8)睜-閉眼誘發試驗出現潛伏期延遲、后作用延長、α阻滯不完全或完全不抑制;(9)過度換氣誘發試驗出現慢波早期出現;(10)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試驗出現過度節律同化或明顯不對稱的節律同化。

異常腦電圖分為背景活動異常及陣發性異常,其中背景活動異常包括正常節律改變、慢波性異常、快波性異常、爆發-抑制、低電壓及電靜息等。持續彌漫性慢波活動可在許多病理情況下出現,包括各種病因的意識障礙、腦炎、神經退行性疾病、癲癇發作后狀態、代謝及中毒性腦病等,通常提示存在彌漫性腦損傷,且慢波的程度及數量反映了彌漫性腦損傷的嚴重程度[14,28]。腦電圖癲癇樣放電通常與癲癇發作密切相關[33]。既往研究表明,腦電圖出現散在癲癇樣放電、周期性放電及頻率>2 Hz的周期性/節律性波形等均與后續癲癇發作風險獨立相關[34-35]。此外,誘發試驗可提高癲癇樣放電及癲癇發作的檢出率,誘發試驗異常也屬于異常腦電圖。

推薦意見:異常腦電圖符合以下一條即可:(1)基本節律明顯減慢,背景以θ或δ波為主;(2)廣泛性α活動;(3)雙側顯著不對稱;(4)癲癇樣放電;(5)較多散在3 Hz左右中等波幅的δ活動;(6)背景節律的波幅及頻率無規則,失去節律性;(7)周期性波;(8)持續低電壓;(9)節律性爆發(除外良性變異型);(10)睜-閉眼誘發試驗誘發出癲癇樣放電或癲癇發作;(11)過度換氣誘發試驗出現慢波延遲消失、慢波重建、明顯不對稱的慢波反應、癲癇樣放電或癲癇發作;(12)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試驗出現光陣發性反應或光驚厥反應。

3 飛行人員腦電圖評定標準

腦電圖出現癲癇樣放電可增加飛行作業時的突發失能風險。有資料顯示,無癲癇病史但存在腦電圖癲癇樣放電的飛行人員在職業生涯中出現癲癇發作的概率為25%[1]。歐洲聯合航空條例《飛行人員執照醫學標準》規定,如果腦電圖檢查發現癲癇樣陣發性活動,應取消飛行人員候選人資格[36]。我國空軍空中戰(技)勤人員體格檢查標準明確指出,除了6歲前的偶發熱性驚厥及腦電圖良性一過性波形外,癲癇發作、癲癇或異常腦電圖在醫學選拔及體檢鑒定中均為不合格;對于輕度異常腦電圖,體檢結論為個別評定。

推薦意見:對于臨床無可疑癲癇發作,腦部無結構性異常者。(1)腦電圖結果為“正常腦電圖”時,神經??畦b定結論為“飛行合格”;(2)常規腦電圖結果為“界線性腦電圖”及“異常腦電圖”時,應行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3)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界線性腦電圖”時,結合臨床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4)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以下任一條:①雙側顯著不對稱;②較多散在3 Hz左右中等波幅的δ活動,結合臨床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5)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過度換氣誘發試驗出現以下任一條:①慢波延遲消失;②慢波重建;③明顯不對稱的慢波反應,推薦行頭顱磁共振血管成像、計算機體層血管成像、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檢查,并結合臨床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6)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節律性爆發(除外良性變異型),神經??畦b定結論為“暫時飛行不合格”;(7)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以下任一條:①癲癇樣放電或癲癇發作;②背景以θ或δ為主;③廣泛性α活動;④波幅及頻率無規則、失去節律性;⑤周期性波;⑥持續低電壓,神經??畦b定結論為“飛行不合格”。

對于臨床有可疑癲癇發作者,必須謹慎評估明確該事件是否為癲癇發作,并判斷其復發風險[37]。既往研究表明,成人首次無誘因癲癇發作后,腦電圖正常者癲癇再次發作的風險為27.4%,腦電圖有癲癇樣異常者癲癇再次發作的風險為49.5%[38-39]。在軍用噴氣式飛機飛行人員中,背景腦電圖、閃光刺激誘發試驗或過度換氣試驗出現異常腦電圖時,無須考慮臨床表現,幾乎所有飛行體檢都判定為不通過;若臨床癥狀可疑,即使腦電圖為正?;蜉p度異常時,仍需綜合考慮認知、性格、訓練、反應速度等因素后得出最終醫學鑒定結論[40]。美國神經病學會總結了與癲癇復發風險相關性最高的4種臨床因素,即腦電圖癲癇樣異常、既往遠期腦損傷(如卒中或頭部創傷)、明顯的腦影像學異常及夜間癲癇發作[41],但最終癲癇發作風險必須個體化評定。

推薦意見:對臨床有可疑癲癇發作,不伴腦部結構性異常的飛行人員。(1)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正常腦電圖”或“界線性腦電圖”時,結合臨床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2)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以下任一條:①雙側顯著不對稱;②較多散在3 Hz左右中等波幅的δ活動,神經??畦b定結論為“暫時飛行不合格”;(3)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以下任一條:①癲癇樣放電或癲癇發作;②節律性爆發(除外良性變異型);③背景以θ或δ為主;④廣泛性α活動;⑤波幅及頻率無規則、失去節律性;⑥周期性波;⑦持續低電壓;⑧過度換氣試驗出現慢波延遲消失、明顯不對稱的慢波反應、慢波重建,神經??畦b定結論為“飛行不合格”。

在飛行人員醫學鑒定過程中,對于有腦外傷、顱腦術后或腦血管意外(無嚴重神經功能缺損)等影像學檢查存在潛在致癇風險病灶的人員,即使無可疑癲癇發作,仍需進行長程視頻腦電圖監測。大量研究表明,約1/3 的嚴重創傷性腦損傷患者會發展為癲癇[42],而且癲癇與創傷后機體功能恢復程度密切相關[43]。Giraldi等[44]分析了丹麥連續10年內的首次開顱手術且術前無癲癇發作史的病例,結果發現術后1年內及5年內的癲癇發作風險分別為13.9%及20.4%,提示絕大多數癲癇發作出現在術后1年內。一項納入21 548例腦卒中患者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卒中后癲癇發作在卒中1年內的發生率最高,急性期出現癲癇發作(<7 d)及早期出現癲癇樣放電或周期性放電是其主要危險因素[45]。腦膜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良性腫瘤,易導致癲癇發作及癲癇。既往無癲癇發作的腦膜瘤患者術后出現癲癇發作的概率為5.0%~19.4%[46-49],且多數發作出現在術后1年內[50]。顱骨修補術后癲癇發作的概率為3.35%~36.4%[51-58],且多見于顱骨修補術后數周內[55]。需要注意的是,缺口效應是指在顱腦外傷、手術或顱骨疾病所致顱骨缺損或缺損區修補后,由于相應部位失去了正常顱骨的電阻抗作用,在缺損區或修補區記錄到波幅增高、波形尖化的腦波,這種異常腦波有時與癲癇樣異常鑒別困難,但屬于良性變異[59]。

推薦意見:對于臨床無可疑癲癇發作,影像學檢查存在潛在致癇風險病灶的飛行人員。(1)神經外科顱腦術后,長程視頻腦電圖僅見缺口效應,或缺口效應伴局灶性慢波,結合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2)神經外科顱腦術后,長程視頻腦電圖見缺口效應,伴癲癇樣放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神經??畦b定結論為“飛行不合格”;(3)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界線性腦電圖”時,結合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4)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以下任一條:①雙側顯著不對稱;②較多散在3 Hz左右中等波幅的δ活動,神經??畦b定結論為“暫時飛行不合格”;(5)長程視頻腦電圖結果為“異常腦電圖”,表現為以下任一條:①癲癇樣放電或癲癇發作;②背景以θ或δ為主;③廣泛性α活動;④波幅及頻率無規則、失去節律性;⑤周期性波;⑥持續低電壓;⑦過度換氣試驗出現慢波延遲消失、明顯不對稱的慢波反應、慢波重建,神經??畦b定結論為“飛行不合格”。

腦結構性異常是癲癇的常見病因,包括先天性腦發育異常(如腦皮質發育不良、灰質異位等)及后天獲得性異常(如腦卒中、外傷、感染、腫瘤及手術等)[60]。存在腦結構性異常的患者在首次癲癇發作后,癲癇再次發作的風險非常高[61]。

推薦意見:對于有腦部結構性異常的飛行人員,臨床上有可疑癲癇發作時,如腦電圖檢查為“界線性腦電圖”或“異常腦電圖”時,神經??畦b定結論為“飛行不合格”;如腦電圖檢查為“正常腦電圖”時,應綜合臨床、腦電圖及其他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

4 關于“暫時飛行不合格”飛行人員的處置

對于“暫時飛行不合格”飛行人員,需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地面觀察,并復查24 h長程視頻腦電圖。根據當前臨床操作實際及疾病發展規律,結合各專家意見,進行以下推薦:

推薦意見:(1)腦部有結構性異常時,經地面觀察1 年后復查24 h 長程視頻腦電圖;腦部無結構性異常時,經地面觀察3~6個月復查24 h長程視頻腦電圖;(2)如地面觀察期內無可疑癲癇發作,復查腦電圖結果為“正常腦電圖”或“界線性腦電圖”,結合臨床及相關輔助檢查,進行個別評定;(3)如地面觀察期內出現癲癇發作或復查腦電圖結果仍為“異常腦電圖”,最終神經??畦b定結論為“飛行不合格”。

本文中名詞定義:

(1)光陣發性反應:也稱光敏性反應,為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出局灶或廣泛性癲癇樣放電。(2)光驚厥反應:為節律性閃光刺激誘發出癲癇樣放電,并伴有臨床發作。(3)慢波延遲消失:過度換氣停止30 s后仍有明顯慢波活動。(4)慢波重建:過度換氣結束后20~60 s連續的慢波出現,持續30 s以上,且波幅不下降。(5)過度節律同化: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試驗時出現雙側對稱的極高波幅節律同化,常波及全腦,也可表現為低頻(<5 Hz)或高頻(>25 Hz)閃光刺激誘發出節律同化反應。(6)明顯不對稱的節律同化:間歇性閃光刺激誘發試驗時兩側節律同化的波幅明顯不對稱達50%以上。

執筆作者:江文(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劉永紅(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胡耿瑤(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冷秀秀(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陳蓓蓓(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楊方(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張遷(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空勤科);王湘慶(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

專家組成員(按姓氏拼音排序):畢曉瑩(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曹秉振(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神經內科);陳會生(北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陳賢(西部戰區空軍醫院神經內科);陳陽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陳勇勝(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航空生理鑒定訓練研究室);鄧兵梅(南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鄧艷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丁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范進(西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葛慶波(南部戰區空軍醫院神經內科);韓軍良(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侯曉華(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江文(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金麗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黎冰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黎紅華(中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李勁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李玲(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25醫院空勤科);李文平(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林衛紅(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劉國平(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0醫院空勤科);劉紅巾(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空勤科);劉娟(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空勤科);劉仕勇(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外科);劉曉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劉新峰(東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劉學武(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內科);劉永紅(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龍莉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盧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羅本艷(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羅國剛(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彭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任連坤(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邵曉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癲癇科);萬東君(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40醫院神經內科);王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癲癇科);王爽(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王湘慶(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王小珊(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王秀明(北部戰區空軍醫院空勤科);王玉平(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吳原(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肖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楊俊(新疆軍區總醫院神經內科);于生元(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張丹(南部戰區空軍醫院空勤科);張光運(空軍特色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張家堂(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張遷(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空勤科);趙傳勝(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鄭建勇(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空勤科);周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周新紅(新疆軍區總醫院空勤科);周振華(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朱遂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內科);莊建華(上海長征醫院/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猜你喜歡
長程軍醫大學節律
海軍軍醫大學生理學教研室
我是小小迷彩兵
越是艱險越向前一一記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病科連建奇主任
海軍軍醫大學免疫學教研室
長程動態心電圖對心律失常的檢出率分析
蜆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長節律
長程電子關聯對聚合物中激子極化率的影響
慢性給予GHRP-6對小鼠跑輪運動日節律的影響
模擬微重力對NIH3T3細胞近日節律基因的影響
從新視角窺探歷史的節律——評《開國皇帝武略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