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融入對策分析

2024-05-06 16:23李舒仲崇奕
中國儲運 2024年3期
關鍵詞:專業英語英語課程物流

文/李舒 仲崇奕

學習英語知識時,物流專業學生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本知識,還要從應用視角,認真思考:如何應用英語知識、如何服務物流企業。倡導英語課程思政,可以啟發學生,轉變學生的學習心態,幫助學生樹立更長遠的學習目標。本文主要圍繞兩方面內容展開論述,重點分析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融入對策,提出重構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創新實踐活動等建議,希望結合這幾點建議,科學地融入思政元素,加快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腳步,培養一批批高素質人才,不僅理解英語的應用意義,還理解物流行業的需求,可以很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社會環境。新時代的物流行業,發展速度快,競爭壓力大、工作節奏緊湊,更加需要有能力、有態度、有追求的人才。對于物流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平時英語學習中,要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既要探索英語知識,也要探索物流行業,要將英語知識運用與物流行業聯系起來,關注物流行業的發展動態,關心今后的就業環境。探討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融入對策,旨在突出課程思政的意義,希望借助課程思政措施,豐富英語課程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不同維度、不同層次的引導,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意義,思考就業的方向,為今后的就業創業而奮斗,為物流行業的可持續化發展而奮斗,努力創造社會價值。

一、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融入意義

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的主張,順應英語學科的發展,也順應物流行業的發展,對于學生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其一,端正學習態度,促進英語學習。其二,滲透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其三,反思所學內容,喚起文化自信。具體分析如下:

1.促進英語學習。在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教育主張下,學生可以接觸大量的先進理論。例如,學生可以深入學習工匠精神,更專注、更執著地對待英語課程,即使遇到一些學習障礙,學生也會主動尋找方法,努力克服學習障礙,秉持工匠作風,發揚工匠精神。此外,在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模式下,學生可以逐步走出循規蹈矩的思維定式,以開拓創新的思政理論為指導,創新學習方法,提高英語學習成效。比如說,面對物流行業中的多語現象,學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表達個性化想法,拒絕人云亦云的學習狀態,深入挖掘英語學習的內涵。與此同時,遇到英語難題時,學生敢于創新解題思路,可以通過多樣化路徑,獨立、自主地解決英語難題。由此可見,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改革,可以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1]。2.提高學生素質。在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職教師可以協調時間、集中精力,突出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真落實素質教育任務。具體來說:一方面,培養學生學習態度。以課程思政為方向,物流專業教師可以強調英語學習的意義,讓學生理解:學習并不是被迫的行為,要為個人發展而學習,要為民族興盛而學習。這樣的學習態度,既可以提升學習成績,也可以提高思想境界,有利于展現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在英語課程思政的影響下,高職教師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方法。例如,對于依賴心理比較嚴重的學生,教師強調獨立、自主的學習[2]。對于集體觀念比較淡薄的學生,教師強調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這方面的引導、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醒學生:關注個人學習品質、重視個人綜合素質,有利于物流專業學生健康發展,適應物流行業的競爭。3.喚起文化自信。在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的工作規劃中,高職教師可以引入傳統文化元素。比如說,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分類,形成不同的教育資源包,如:民樂資源、戲曲資源、詩詞資源、書法資源、雕塑資源、刺繡資源、古代文學資源、古代漢語資源等。根據這些資源包,物流專業教師可以延伸英語課堂,在英語教學內容中,穿插一些傳統文化元素,依次介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殊形式,分析其內涵,展示其成就,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內心的自豪感、幸福感,喚起學生的文化自信。另外,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題,物流專業英語教師可以策劃各種各樣的思政活動。比如說,搜集紅色旅游景點相關資料,合理地規劃紅色旅游路線,帶領學生走訪各個地區的紅色旅游景點,記錄當地的人文信息、革命故事,用心感受革命精神[3]。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紅色文化,還可以了解各個地區的發展情況,感受國家的綜合實力。而且,在走訪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接觸外國游客,與外國游客進行友好交談,從外國游客的視角,理解紅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理解中華民族的國際影響力,這也是提升物流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一種有效路徑。

二、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思政融入對策

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過硬的復合型物流人才,是物流專業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圍繞該目標,高職院校要認真研究英語課程思政工作,將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英語課程,主要路徑為:重構教學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創新實踐活動。具體分析如下:1.重構教學目標。物流專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思政主張,多角度地分析教學目標,彌補教學目標中的不足,重構教學目標體系。例如,設置“綜合能力目標”,關注物流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該綜合能力主要涉及:A英語方向的專業能力,包括英語的聽、說、讀、寫,以及職場應用。B物流方向的專業能力,包括工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物流行業相關的社交能力。該教學目標,致力于培養復合型人才,讓物流專業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環境[4]。此外,物流專業英語教師可以設置“綜合素質目標”,關注物流專業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模式、心理狀態,希望物流專業學生擁有積極的心理品質,更積極地面對生活,熱情地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最終,通過“綜合能力目標”+“綜合素質目標”,形成全新的教學目標體系,突出knowledge teaching、ability teaching、quality teaching,指導物流專業的英語課程,響應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倡議。2.整合教學資源。立足課程思政改革視角,物流專業英語教師可以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完善英語教學。具體來說:一方面,整合關聯性資源。踐行英語課程思政計劃,要注意英語資源與關聯性資源之間的聯系,要通過關聯性資源,打開學生視野,培養學生拓展性思維[5]。比如說,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對接其他學科教師,搜集關聯性資源,構建“物流專業英語思政關聯性資源檔案”,讓學生接觸更多關聯性資源,進行全方面學習;另一方面,整合社會性資源。英語課程思政計劃的落實,不能脫離社會發展,要引入一些合適的社會資源,讓學生及時了解社會動態。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機會,獲取物流企業的幫助,開展校外的社會調研工作,將最新的政策信息、產業信息、文化信息、民生信息、國際環境信息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規范化的“物流專業英語思政社會性資源檔案”,應用于英語教學,推動物流專業的英語課程思政改革工作。3.創新實踐活動。在課程思政的倡議下,物流專業英語教師可以創新實踐活動,突出思政特色。舉例來說,開展實踐活動之前,英語教師可以組織開放性的討論會,自由交流思政理論,從思政理論中提煉一些主題。以“中秋節”為例,這是一個象征團圓,寄托思念的節日,表達了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向往。英語教師可以發散思維,將和諧社會與中秋節聯系起來,確立活動主題“小家團圓·大家和諧”,策劃相關的活動流程,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先維護小家的團圓,才能筑成社會的和諧。在實踐活動的執行環節,英語教師還可以立足思政視角,升級活動內容[6]。比如說,在中秋節期間,有些人可以回家,有些人則不能回家。物流人員就是這樣一群人,由于包裹量增加,許多物流人員必須堅守崗位,難以回到家中,難以吃上團圓飯,這樣的付出與奉獻,看似有一些遺憾,實則充滿社會意義,正是物流人員的愛崗敬業,維護了社會和諧……這些堅守崗位的物流人員,值得被關注[7]。學生可以作為志愿者,進入物流企業,為辛勤工作的物流人員送關懷,讓物流人員感受到溫暖,感受到祝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提前熟悉物流行業的工作崗位,理解這份工作的艱辛,以及工作之中的榮譽、成就,有利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確立今后的奮斗方向。

結語:

綜上所述,融入思政元素,確實可以優化英語教學,更好地培養物流專業學生。具體來說,物流專業英語教師可以采取措施:首先,重構教學目標,設置“綜合能力目標”“綜合素質目標”,指導物流專業的英語課程。其次,整合教學資源,構建“物流專業英語思政關聯性資源檔案”和“物流專業英語思政社會性資源檔案”,推動課程思政改革工作。再次,創新實踐活動,從思政理論中提煉活動主題,并立足思政視角,升級活動內容,觸動學生情感。

猜你喜歡
專業英語英語課程物流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軌道交通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探索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食品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
本刊重點關注的物流展會
“智”造更長物流生態鏈
企業該怎么選擇物流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長學制醫學生全程專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