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愿景、治理模式、價值取向

2024-05-06 19:12李金桃
貴州社會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愿景智慧智能

李金桃

(蘭州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一、引言

在三次工業革命掀起的工業化、信息化和現代化轉型浪潮中,城市形態首先搭乘以石化動力機器為標志的第一次機器革命的便車,在英美兩國完成了“體能城市”的體量擴充;目前又搭乘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二次機器革命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東風,在全球范圍內開始了“智能城市”的華麗轉身。在此背景下,美國學者威廉·J·米切爾先后出版了《比特之城》和《伊托邦》。米切爾在其著述中提出了與英國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Utopia)相對應的“伊托邦”(E-topia),該新詞匯和新概念旨在描繪全球智能化浪潮中誕生的“智能城市”發展愿景;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愿景。從2015年底起,我國在深圳、福州、嘉興三市先行試點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2017年,我國政府頒布了《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報告》。目前,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的數量累計已達749個。

2022年7月制定的《“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將“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確定為我國新型城市建設的戰略目標;2022年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報告確定了中國特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宗旨和行動指南:“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盵1]

二、中國特色新型智慧城市的發展愿景

就人類產業革命與社會歷史進步的互動關系而論,歷史上的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必然引起相應的經濟產業變革和社會形態變革,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與各自產業形態和社會形態相適應的城市形態。不同的城市形態是不同時代人類文明形態的載體。同樣,不同地域的人類文明形態也有不同的城市發展愿景:

(一)不同的城市形態是不同時代人類文明形態的載體

在西方技術進化論者的理念中:“人類文明每一輪更新換代,都密切聯系著城市作為文明孵化器和載體的周期性興衰更替歷史。換言之,一代新文明必然有其自己的城市?!盵2]

農業城市形態是人類農業文明形態的標志。城市起源于鄉村,人類最早的城市是基于農作物種植技術和畜力耕種技術上的農業革命的產物,這種植根于農業經濟的酋邦制、奴隸制和封建制的“城市形態”在人類文明史上延續了數千載。

工業城市形態是人類工業文明形態的標志。肇始于18世紀歐美世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及其第一次機器革命孵化出了工業化的生產盈利型“體能城市”。工業時代的城市文明彰顯著其資本主義精神:工業城市是資本家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淘金之地。在西方工業城市的演變過程中,“倫敦的商業和帝國優勢為下一輪以制造業技術革命為驅動力的關鍵性轉變奠定了基礎”,“工業城市缺乏宗教空間或者強大的社會道德約束,只有馬克思所說的‘金錢關系’”。[3]自1895年第一座摩天大樓在美國紐約拔地而起以來,“美國的其他城市都試圖效仿紐約老大哥的城市景觀”,“這些鋼筋水泥的高塔式建筑基本上都屬商業性質產物,并不要求它們能夠維系道德秩序或社會正義。它們很大程度上是私人利益集團為盈利而建造的”。[3]

智慧城市形態是信息產業文明形態的標志。技術革命、產業變革與城市革命總是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人的“智慧力量”正在更多地支配甚至取代物的“金屬力量”,“人腦智慧的開發延展,知識信息的聚合處理,新創意的融匯運用,數字技術與大規模機器生產的深度結合,正在給傳統生產方式帶來顛覆性的變化”。[4]數智化技術革命和智能化產業變革在全球范圍內所引發的必然性的生產方式大變局是:工業文明形態最終勢必讓位于智能文明形態,工業城市形態也開始向智慧城市形態轉型升級。目前全球范圍的“智慧城市”還在創意性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定型的城市形態和城市景觀。即便如此,未來“智慧城市”的發展模式與目前“智慧城市”的創意性愿景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這就是美國IBM率先在全球提出“智慧城市”概念和計劃的根源所在。

(二)不同地域的人類文明形態也有不同的城市發展愿景

繼美國IBM提出“智慧城市”的神奇創意之后,全美書市上出現了《變革的力量:智慧城市》《一個智慧城市的新時代》《智慧城市:為更宜居的未來提供數字解決方案》之類的暢銷書,都在鼓吹“智慧城市”。

1.西方人心目中的西方式智慧城市基建愿景:數智機器放大體

基于數智化產業和技術變革,西方學者構思的“智慧城市”就是當代智能型建材在未來城市空間上所構建的一種“數智機器的放大體”:——數字時代的“伊托邦”就是一臺巨型“適宜居住的計算機”;[5]在這座被類比為“巨型計算機”的“伊托邦”里,所有的未來城市都是用智能軟件和硬件建材建構起來的一個神經生態系統,生活在這個系統中的市民們都穿戴著“智能服飾”、使用著“智能器具”、過著“智能家居生活”?!爸腔鄢鞘小奔仁沁B接著無數部智能手機的“露天計算機”,也是被數字網絡基礎設施建構起來的“時空機器”,更是由新一代移動網絡技術及其系統(包括無線網、物聯網、云計算)所打造起來的巨型大數據運算平臺?!爸腔鄢鞘小弊罨镜某鞘谢ú牧鲜蔷W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術設備材料。就其“智慧城市”發展愿景而言,西方學者將它當作是技術救贖神話版本中一系列“崇高愿景”中最新的一個愿景:“智慧城市”是一種超越人類空間的智能化的未來“城市理想”,其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將城市建成基于數據、算法、算力運行的“信息化巨型機器賽博集合體”。

2.“越來越智慧”的中國式新型智慧城市的智慧基建愿景:城市智能生命體

盡管中國與前三次世界工業革命均失之交臂,但當前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卻給全球人類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既是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一個重要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信息社會之后占主導地位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態的一個重要的創意性愿景:所謂中國式“智慧城市”,就是基于傳統的城市物理空間,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技術改造而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基于數智化基礎設施建設之上的一種新型智能城市。

人類社會中城鎮化進程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因此我們的城市建設必須要尊重自然生態平衡和歷史文化傳承的城市發展規律以謀求城市健康發展,而智能化的城市巨型系統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物質流通、信息通暢、能量充沛的類似生命有機體的智能生態系統。2020年,華為抓住我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機遇,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ICT技術,與我國各大城市政府一道計劃將“未來中國特色新型城市”打造成一個更智慧、更便捷、更普惠、更暖心、更有生機的“城市智能生命體”。該智能生命體的基本理念和未來愿景是:

“城市不是機器,新基建背景下,技術迭代迅速,智慧城市迭代的周期更長,智慧城市建設應該在探索規律、尊重生命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將未來城市打造成智化空間?!盵6]

事實上,中國特色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的人類文明新形態背景下最典型的智慧城市新形態。全球智城建設經歷了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以及目前的智慧化四個歷程。從智慧基建的本質來看,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就是把“云網數智技術”運用到新型城市的基建當中,進而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和快速迭代的高級智能形態,其“智慧基建的愿景”是在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歷程中運用不斷更新換代的“云網數智技術”打造出一個深度融合進化的“城市智能生態系統”,該系統是由現代城市的社會空間、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隨著持續不斷的高科技產業革命而持續深度融合、迭代進化而成的一個極其特殊龐雜的人造智能生態系統。所謂“深度融合”,首先指“新一代通信技術”各要素之間的“深度融合”,就是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感應器、智能學習等疊加整合,進而促進傳統基礎設施的轉型升級,形成融合基礎設施;其次指存在于城市社會空間、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中的“人”“機”“物”在“城市智能生態系統”里發生“深度融合”,進而促成整個城市智能生態系統的快速迭代進化,這就是我國未來“智慧城市”將會越來越智慧、越來越聰明的智能技術淵源。

三、中國特色新型智慧城市的智慧治理模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管理城市的理念和模式也在與時俱進的不斷發生變化。目前正在發生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大變革正在促使政府轄制社會的方式從工業社會的“管理”向信息社會的“治理”轉變,盡管“治理”與“管理”僅僅一字之差,但它所體現的施治主體、施治理念和施治手段則截然不同。伴隨著智慧城市的數字新基建的深入推進,我國全面展開了政府數字化建設,展開了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政府與社會協同治理的實踐探索,推動著政府管理從分散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并構思著我國智慧城市的智慧治理愿景:

(一)信息化助推現代化的智慧治理愿景。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同樣沒有信息化就無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爆發式發展,打造 “智慧城市”已經成為新時代政府實現智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2020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的運行狀況之后指出: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盵7]

城市智慧治理不僅是國家治理的聚焦點,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口,更是開辟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境界。

中國特色新型智慧城市是由物理生態空間、人類社會空間和數字智能空間所組成的一個名副其實的“巨系統”。從“城市即平臺”的視角來看,智慧城市無疑是現代國家對現代社會全面實施智慧治理的“治理平臺”。我國被數智技術賦能的“城市治理平臺”由“數字政府”和“城市大腦”兩大平臺組成。

就“數字政府”平臺而論,建立健全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數字政府”平臺是一項基于數字技術的戰略性布局。2022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強調:“要全面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盵8]就其技術內涵而言,“數字政府”是現代政府運用新一代通信技術,以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為目標,借以融合智慧城市的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數字空間來重組政府組織架構、推動政府治理方式完成全局性、系統性、根本性變革的一種新型政府形態。目前,以浙江、廣東、上海、天津為代表的省(市)正在積極推進著“數字政府”建設,這些省市通過部署統一的云底座,為全省(市)提供了集中的數字技術基礎設施服務。

就“城市大腦”平臺而論,該平臺其實就是連通應用場景、賦能智慧治理的“數智化神經中樞”?!俺鞘写竽X”是由城市大數據平臺、新一代政務云平臺、政務信息支撐平臺構成三“臺”一體的智能技術底座。作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樣板平臺,“城市大腦”平臺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實踐路徑,該平臺借助“系統通”“數據通”“部門通”實現了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跨城鄉的智慧治理。

中國式新型智慧城市實現其智慧治理愿景的技術保障是什么?筆者結合《中國智慧城市標準化白皮書》,將其分為如下四個層次:——“物聯感知層”肩負著智能感知城市環境的使命,其核心技術是物聯網及其感應器。物聯網是智慧城市具備“感、傳、知、用”功能的神經網絡,能夠實現智慧城市的人、機、物泛在連接,為智慧治理提供“萬物互聯、智能感知、科學決策”的技術支撐。從2020年起,我國正在走向物聯網大國。截至2022年底,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18.45億戶,占全球總數的70%。[9]——“網絡通信層”肩負著智慧城市普適、共享、便捷、高速的通信使命,互聯網、廣電網、電信網的建設與融合創造出了覆蓋全城的大容量、高帶寬、高可靠的無線寬帶網絡。在城市的智慧治理中,“網絡通信層”肩負著信息溝通功能,與數字城市治理密切相關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各類APP賬號都是對移動互聯網的一些具體應用,智慧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將其設置為政務媒體賬號用以與市民溝通政務信息?!皵祿胺罩螌印笔蔷酆?、共享和共用城市信息資源的一個數字平臺,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為智慧城市的各類智慧應用提供技術支撐?!耙苿釉朴嬎恪钡囊?實現了“萬物數聯”向“萬物智聯”轉變、“數字治理”向“智慧治理”轉變。在城市的數智化治理中,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城市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促進了城市“數據中臺”和“業務中臺”的互聯互通,促進了城市治理過程中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爸腔蹜脤印碧刂冈凇拔锫摳兄獙印薄熬W絡通信層”和“數據及服務支撐層”等三個結構層面的基礎上建立的各種智能性的場景應用。[10]我國智慧城市要“加強人工智能同社會治理的結合,運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要開發適用于政府服務和決策的人工智能系統,加強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準預測,提高決策科學性”,“要促進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深度應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11]

(二)我國智慧治理愿景的三大實踐模式。我國智慧城市的智慧治理到底選取一個什么樣的實踐路徑,這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和“從理論到實踐”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目前我國各大智慧城市都在實踐中探索出了較有典型意義的實踐模式:

1.“一網統管”的上海式智慧治理模式。在2019年11月上海舉行第二屆進博會期間,上海市探索出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中國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

上海市“一網統管”系統的功效是:通過打通各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從而有效整合以數據為主體的治理資源,并在對大數據精準挖掘的基礎上第一時間發現和解決安全隱患,以促進城市治理的智慧化、精細化轉型,進而使得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轉向人機交互型、由經驗判斷型轉向數據分析型、由被動處置型轉向主動發現型,最終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

2.“整體智治”的浙江式智慧治理模式。2019年,順應全面化、全域化、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大勢,浙江省提出并確立了“整體智治”的理念和機制?!罢w”就是實施“整體治理”的公共治理主體之間形成的協同性、整體性狀態,即公共治理主體廣泛運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信息技術的一種治理模式。2021年,浙江省在“整體治理”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數字化改革”,提出“整體智治”的發展目標?!罢w智治”機制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陳述:

一方面,全域化的“協同智治”。由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社會治理模式伴隨著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技術進步從單向治理轉向雙向互動,由政府監管轉變為 “政府-社會-個人”三者協同合作,如何在制度層面處理好公共治理主體政府、社會和個人三者的“協同合作”關系是實現協同治理體系的關鍵所在。全域化的“協同智治”還分為政府內部協同智治和政府與社會的協同智治:政府內部的協同智治解決了長期以來形成的政府供給側碎片化與公共服務需求側整體性之間的矛盾對立問題,而浙江省行政服務中心以“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打破“信息孤島”、破除“數據壁壘”、加強“數據共享”則是政府各部門間協同治理的關鍵。

另一方面,全域化的“整體智治”?!靶畔⒐聧u”和“數據壁壘”所產生的條塊分割導致地方與中央部門的數據聯通困難,因此要創立全國范圍的一體化政務平臺,建設國家級的大數據中心,實現數據互通與共享,推動技術、業務、數據的融合,以此實現跨越層級、地域、部門、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全域化“整體智治”的“浙江模式”為我國“數字政府”的“數字治理”提供了成功的智慧治理范式。浙江省域化“整體智治”形成了省、市(州)、縣(區)、鄉鎮、村社“五級聯動”的政務服務與治理體系;溫州市的“智慧村社通”APP平臺集政府監管、村務管理及公共服務等功能于一體。

3.“數智賦能”的雄安式智慧治理模式。順應數字革命和智能革命的世界潮流,基于我國創建“硅碳合基的超級智慧系統”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寶貴經驗,“雄安新區”運用先進的“城市信息系統”創建了“人機協同感應”的新一代智慧城市,進而創建了“數智賦能”的雄安式智慧治理模式。

“雄安新區”就是基于區塊鏈的“鏈上雄安”。區塊鏈是最具“治理革命”意義的技術:“區塊鏈可以被理解成一個多方協商的治理機制。管理是工業化時代形成的自上而下的結構性約束模式,而治理則是信息社會和智能社會后逐步形成的需要通過上下結合和充分發揮多方利益相關主體意愿的多主體協同系統”,“從技術特征上,區塊鏈最接近治理概念”。[12]從智慧城市的智慧治理視角來看,“區塊鏈的本質是以一種全新的信用分發管理機制重建一套社會治理與運作結構的技術?!盵13]而我國智慧城市治理,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區塊鏈等底層技術服務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基礎上的一種智能化、精準化的城市智慧治理模式。

我國的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區塊鏈技術是智慧城市的信用體系,是打造“智信城市”的核心技術。在“雄安新區”創建后,新區政府就著力打造“雄安區塊鏈項目管理平臺”?!版溕闲郯病笨赏麨椤皵底种袊钡慕ㄔO和“數字治理”的創新闖出一條大道。

四、中國式新型智慧城市的人民價值取向

“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國智慧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2月20日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

“城市的核心是人,關鍵是十二個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務狀況是重要評判標準?!盵14]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營中,最重要的智慧民生問題有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問題,它們彰顯了中國式新型智慧城市人民價值取向的核心場域。本文選擇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三個案例來探討中國式新型智慧城市“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一)智慧教育的人民價值取向。智慧城市是現代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富礦區,全球各國各大城市在此基礎上所開展的智能化和視頻化的教育活動是為“智慧教育”。

當前,多種教育數字化平臺使學習形態更加靈活、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學習終端更加普及,形成了時時、處處、人人皆可學的教育新形態,有力推動了教育模式創新和實踐變革,為構建終身化的教育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今人工智能技術是實現教育生態重構的有效手段,因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廣泛應用,孔夫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這種個性化和多元化教育在確保規?;逃那疤嵯聦兂涩F實。在此技術促進下,“教師的教”完全是為“學生的學”而服務的教;“學生的學”變成了自主化、個性化、系統化的學;“學校的管”是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創造良好的教學軟硬件環境的管理——學校的組織形態、評價測試、管理模式也將更加注重精細化、智能化、可視化。

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智慧教育的核心就是通過以智慧城市為主陣地的教育行業數智化轉型:首先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跟蹤、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狀態變化情況,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智深度投入并達到最佳學習效果;其次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和天賦確定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教學方案:借助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雙向數據反饋進行教學過程的診斷與評價,科學引導教師差異化指導學生,在更好的“教”就是為了更好的“學”的主導思想下確立“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學導教”的教學相長模式和評價模式。

如何盡最大努力縮小我國教育行業存在的“數字鴻溝”,如何讓全中國的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這一美好的愿景變成現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盵7]

自2013年始,我國啟動了網絡遠程幫扶項目“雙師教學”,該項目旨在讓兩所相互幫扶的學校通過“云端課堂”結合線上遠程講授和線下答疑解惑的方式來實現教育資源共享。2020年是我國借助“云課堂”完成教育數智化轉型的關鍵之年?!霸普n堂”為所有“居家學習者”提供了一種“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空中學?!?。2022年“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提供了涵蓋小學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高質量課程,聚合了多種類、系統化的教育資源。截至2023年,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到100%,超過3/4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15]這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舉措的實施,使得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不斷擴大,讓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達到了最大化,縮小了區域和城鄉數字差距,促進了教育公平的實現。

(二)智慧醫療的人民價值取向。在我國正在興建的每一座新型的智慧城市及其各大醫院里,每一種智慧醫療設施都蘊含著相應的智慧醫療民生愿景。

其一,“云醫療”的“遠程智慧醫療”民生愿景。2020年初,寧夏建成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的項目,人們自此開始了“遠程智慧醫療”活動。人們把寧夏的這種“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稱為沒有圍墻的“互聯網醫院”。從醫療社會服務的層面來說,我國現有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稀缺且區域分配極不平衡,大醫院大專家往往集中在省會城市或特大城市,而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和服務能力相對薄弱,這種不合理的醫療資源配置現狀,制約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衛生健康服務的合理需求?!盎ヂ摼W醫院”是基于互聯互通、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的一種類似虛擬醫院的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和載體。這種網上醫院能讓居民足不出戶也能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大醫院的專家通過遠程視頻進行“面對面”地“求醫問診”,為城鄉居民提供立體化的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

其二,“AI醫療”的“健康中國”民生愿景?!癆I醫療”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只有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同我國“AI醫療”模式的創新相結合,才有可能在有效提升我國醫療服務水平的基礎上確?!搬t療健康”方面的民生需求。當前我國的智能技術醫療應用場景已經全面涵蓋了我國的如下診療流程:

在患者就診環節,基于AI影像技術和醫療智能機器“深度學習”功能的智能閱片系統,可以輔助醫生診斷CT影像,準確高效地確定患者的病情;在疾病治療環節,醫生可以利用視頻分析技術更高效、更科學地診斷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而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實施療效更好、風險更小的“精準治療”;在健康管理環節,衛生健康組織基于對每個個體的基因數據、代謝數據和表型數據的分析,因人而異地為他們提供飲食起居及衛生保健方面的建議,以規避因生活習慣和潛在疾病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其三,數據驅動的“健康管理”民生愿景?!叭窠】怠辈粌H要依靠國家強大的醫療機構及其高超的醫療醫藥水平,還要依靠信息化時代強大的醫療大數據平臺。

未來醫療智能化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數字醫療”機構對醫療大數據價值的有效挖掘上。智慧醫療機構可運用可穿戴設備和射頻識別等技術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健康大數據、打造健康檔案信息平臺,“數字醫療”建立的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體系便可實現全國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全民健康”監護機制。

(三)智慧養老的人民價值取向。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現代社會人口發展的一個普遍趨勢。我國既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如何高質量“幸福養老”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智慧養老”既是基于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成果的一種城市民生愿景,也是植根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及其產業變革基礎的一種中國式“幸福養老”模式。

其一,“虛擬養老院”是基于“網絡云平臺”的“居家養老”模式。該模式被稱為“一座沒有圍墻、沒有床位的虛擬養老院”。

“虛擬養老院”模式既適合大城市以城區為主體的“智慧居家養老”,也適合縣級城市以城鄉為主體的“智慧居家養老”。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實現了“城鄉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的全覆蓋,利用“可視化的數據展示”及“智能算法”來輔助政府養老機構的管理工作,并通過智能物聯終端對居家老人的養老情況基本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處置暢”。

其二,“智療養老”是基于“智慧養老云平臺”的“醫養結合”模式?;诖蟛糠逐B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相互獨立的現狀,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問題難以解決。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立足于現實需求進行了轉型,創立了一套規章制度進行日常健康管理,并對病房及硬件設施進行了適老化改造,還依托醫聯體建設與其他醫院建立了轉診通道,讓專業醫療資源融入養老各環節,解決了“養老院看不了病,醫院養不了老”的矛盾。

其三,“虛擬管家系統”是基于適老智能產品的“智能養老”模式。我國的“居家智能養老”模式創建主要依靠由國家所主導的對移動互聯網智能設備的適老化改造和智慧城市建設中對“智能家居”應用場景的推廣,它給智慧城市的居家老人們所帶來或即將帶來的幸福美滿的智慧生活景象是:

在一些老人家中,依托語音助手及適配的全屋智能設備,只需輕喚一聲,便可獲取生活資訊、開啟和關閉設備、監控居家安全等,無需動手就可完成日常的指令操作,為老年人打造便捷、高效、舒適的生活環境;隨著“智能家居”應用場景和家庭機器人開發應用的不斷深化,家庭清潔機器人、家庭保姆機器人、家庭情感陪伴機器人等,會給未來的居家養老群體帶來更智能、更便捷、更舒適的服務。

猜你喜歡
愿景智慧智能
冬日的愿景(組章)
友誼的碩果,美好的愿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保護一半倡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景和實踐
絢爛愿景 與你同行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