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路徑研究

2024-05-06 21:15沈逸夫
西部廣播電視 2024年2期
關鍵詞:紅色受眾文化

沈逸夫

(作者單位:泉州廣播電視臺)

新媒體的崛起給紅色文化傳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紅色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價值,同時關注其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以推動其更加有效的傳播。通過對紅色文化與新媒體的互動關系的深入研究,希望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新的路徑,使其在當代社會中煥發出更為絢爛的光彩。

1 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1.1 提升文化認同感,增強凝聚力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播紅色文化可以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強化人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紅色文化中蘊含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精神等,通過傳播紅色文化,可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傳播紅色文化可以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另外,紅色文化中蘊含的團結、互助、奮斗等精神,可以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和諧。通過傳播紅色文化,可以增強人們的凝聚力,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傊?,新媒體背景下的紅色文化傳播在提升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應該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同紅色文化,從而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

1.2 增強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傳承

新媒體的興起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上分享紅色文化,可以將紅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傳遞給全世界,增強國家的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紅色文化傳播可以使年輕一代了解和珍視革命英雄的奮斗歷程,傳承紅色精神和優良傳統。另外,新媒體平臺的廣泛傳播可以使紅色文化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激勵人們繼承革命先烈的事跡和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2]。

2 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

2.1 受眾文化素養存在差異

在新媒體平臺上,受眾的差異給紅色文化傳播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受眾的文化素養不同,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接收程度存在差異。高文化素養的受眾可能更傾向于深度的歷史解讀和文化內涵,而低文化素養的受眾可能更偏好簡化明了的敘述方式。因為受眾的多樣性,傳播內容的簡化和復雜化都可能使得傳播效果受到限制。過于簡化的內容可能使高文化素養的受眾感到內容缺乏深度,過于復雜的內容可能使低文化素養的受眾感到難以理解。

2.2 傳播內容缺乏深度

在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存在內容深度不足的問題。新媒體平臺的特點是信息流速快、內容碎片化,部分紅色文化傳播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對紅色文化背后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和傳達。一些紅色文化傳播傾向于追求形式的炫目和創新,注重制造視覺沖擊和感官刺激,忽視了紅色文化的思想內涵、價值追求和歷史意義。新媒體平臺上紅色文化內容往往是碎片化的零散信息,缺乏系統性的闡釋和連貫性的呈現,無法深入受眾心靈。此外,新媒體背景下,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化,一些紅色文化傳播過于注重短期吸引力,忽視了受眾對于紅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認知需求。

2.3 缺乏互動性

在新媒體平臺上,紅色文化傳播往往過于注重單向的信息傳遞,忽視了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另外,在新媒體環境下,雖然紅色文化傳播渠道日益豐富,但受眾往往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這導致紅色文化傳播難以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降低了傳播的實效性[3]。此外,當前紅色文化傳播的互動形式大多局限于評論、點贊等,這種互動方式較為表面化,難以真正激發受眾的思考和參與興趣。而且,這些互動方式容易淪為形式主義,難以深化紅色文化傳播的效果。最后,在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內容往往較為固定,延展性不強,難以激發受眾的探究欲望,限制了紅色文化傳播的深度和廣度。

2.4 過于商業化

為了吸引更多的關注和粉絲,部分傳播平臺在傳播過程中往往傾向于選擇更具商業化潛力的元素,如明星效應、明星代言、產品植入等,這樣的商業化傾向可能導致紅色文化本質和價值的淡化或扭曲。另外,還有部分傳播平臺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傾向于將紅色文化包裝成娛樂產品,引入廣告和贊助商的宣傳。這樣的商業化傾向可能削弱紅色文化的歷史性、思想性和文化內涵。此外,為追求點擊量和流量,一些傳播平臺可能會虛假宣傳,夸大紅色文化的各種效應和影響,這可能會使紅色文化失去真實性和可信度,甚至對社會產生誤導和負面影響。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獲取的速度和頻率大幅提升,人們的注意力也變得越來越有限,為了適應這種碎片化的傳播方式,一些傳播平臺傾向于制作快餐式內容,忽視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度和廣度,無法真正滿足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需求。

3 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的策略

3.1 加強互動設計,增強傳播深度

第一,結合新媒體特點,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傳播具有時代特色、貼近人民群眾需求、富有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化內容,并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和案例,展現紅色文化的魅力,使之更具有吸引力。第二,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分析用戶需求,精準推送紅色文化信息。同時,可以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呈現紅色歷史場景,讓用戶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文化。另外,在新媒體平臺上,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可以開設紅色文化專題欄目,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矩陣,且加強與主流媒體、自媒體的合作,共同推廣紅色文化。第三,加強互動設計,可通過設置線上紅色文化知識競賽、話題討論、直播互動等環節,激發用戶的參與熱情,增強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鼓勵用戶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播與分享,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4]。第四,將紅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如紅色旅游、紅色文創產品等,讓紅色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提高傳播的廣泛性。第五,要注重提升傳播主體素質,加強紅色文化傳播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業務精湛、善于創新的新媒體傳播人才隊伍,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有力支撐。第六,應完善評價機制,建立紅色文化傳播效果評價體系,關注傳播數據的同時,注重用戶反饋,不斷優化傳播策略,提高傳播質量。相關部門要制定有利于紅色文化傳播的政策措施,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保障。

3.2 關注受眾需求,精準分類推送

在新媒體背景下,要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個性化和定制化,關鍵在于精準制訂推送策略,以滿足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和興趣。通過深入挖掘受眾群體的特征,針對性地提供內容,可以有效提高紅色文化傳播的精準度和吸引力[5]。

對受眾進行精準分類是實施個性化推送策略的前提。新媒體傳播平臺具有強大的數據分析和用戶畫像功能,通過對受眾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群體。了解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和興趣是個性化推送的核心。各個群體在文化接受上存在差異,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喜好也各異。通過調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受眾的價值觀念,為后續的推送策略提供具體的參考依據。在推送策略的制訂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受眾群體的接受習慣和心理特點,例如:對于年輕一代,可以采用更富有創意和活力的表現形式,如短視頻、互動游戲等,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于中老年人群體,可以選擇更加深入、沉穩的傳播方式,如長篇文章、傳統媒體等,以提升他們的信任感。個性化推送不應僅關注形式上的差異,更需要關注內容上的差異化。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應提供具有吸引力和共鳴力的內容,涵蓋歷史故事、英雄事跡、文化解讀等多個方面,以確保紅色文化傳播在不同群體中都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執行個性化推送策略時,需要不斷進行數據分析和調整,根據受眾反饋和傳播效果進行優化。另外,可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對受眾反饋的實時監測和分析,從而及時調整推送策略,滿足受眾的期待和需求[6]。

3.3 創新傳播方式,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在新媒體背景下,引入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創新傳播方式,不僅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也有利于實現紅色文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可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紅色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使其更具有時代感和吸引力。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可以使用戶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歷史場景,如長征路、革命斗爭現場等,使傳統的歷史教育更為生動、直觀[7]。其次,可拓展紅色文化傳播渠道,包括主流媒體、自媒體等,實現紅色文化多角度、多維度、全方位的傳播。同時,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根據用戶的瀏覽歷史、興趣愛好等數據,實現個性化推送,使每個用戶都能夠獲得最符合自身需求的紅色文化內容。再次,可通過線上線下的紅色文化主題活動,如紅色故事講解、紅色歌曲演唱會、紅色旅游等形式,增強受眾的參與感[8]。并且,可將紅色文化融入教育體系,開展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的紅色文化教育,提高紅色文化在教育領域的傳播效果。還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教育基地資源,如革命烈士陵園、紅色紀念館等,開展現場教學、主題活動等,讓紅色文化傳播更加生動形象。最后,要加大對紅色文化的研究力度,挖掘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通過學術著作、研討會、講座等形式,提高紅色文化的社會影響力。也可鼓勵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如紅色文創、紅色影視、紅色旅游等,實現紅色文化在經濟領域的傳播與發展。

3.4 強調非商業化價值,保持本真內涵

在紅色文化傳播過程中,過度商業化可能導致內容失真和價值觀偏移,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確保文化傳播的真實性和純粹性[9]。

首先,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紅色文化傳播,加強組織領導,制訂相應政策,對紅色文化傳播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確保紅色文化傳播始終堅持主流價值觀,避免過度商業化。同時,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以更貼近現代審美和受眾需求的形式,呈現紅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例如,通過短視頻、直播、動漫、游戲等形式,讓紅色文化更具吸引力。其次,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影響力的紅色品牌,通過品牌效應,引導市場和社會資本投入紅色文化傳播,實現紅色文化傳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再次,注重紅色文化內容的品質,鼓勵專業團隊和優秀人才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播,提高紅色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確保紅色文化傳播的核心價值不被商業化所削弱。并且,要加強紅色文化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紅色文化素養,使人們更加珍惜和傳承紅色文化,通過提高受眾的辨別能力,避免過度商業化對紅色文化傳播的影響[10]。另外,可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紅色文化傳播,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的局面,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共同推動紅色文化傳播,實現其社會價值。最后,建立良好的內容審核機制,通過建立專業的審核團隊,確保紅色文化傳播內容符合真實歷史事實,不夸大、不曲解,避免商業化的盲目迎合和夸張效果。此外,可以借助傳播紅色文化的平臺,設立互動環節,引導受眾深度思考紅色文化的內涵,通過線上討論、互動問答等形式,鼓勵受眾提出問題和觀點,促使受眾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紅色文化[11]。

4 結語

在新媒體背景下,紅色文化傳播面臨復雜多變的挑戰,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通過深入剖析,筆者嘗試提出一系列可行的策略,旨在優化紅色文化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傳播效果。只有充分挖掘內涵、精準分類推送、創新傳播方式、協調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以及展現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才能在新媒體的浪潮中煥發新的生機,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紅色受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誰遠誰近?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追憶紅色浪漫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