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圍而出,尋找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門道

2024-05-06 21:47江門市新會區大鰲鎮特沙小學容宏新
師道(教研) 2024年2期
關鍵詞:督導教學管理教學質量

文/江門市新會區大鰲鎮特沙小學 容宏新

如何提升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縮小城鄉教育質量差距,實現優質均衡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筆者作為農村教育工作者,深深體會到,只有全面提升農村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教學改革才能完成最后“一公里”。本文試從農村中心校教學管理的角度出發,突圍而出,探討提升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門道。

一、校長要總攬全局,充分發揮關鍵引領作用

校長在學校教學改革的角色和定位必須明確,校長是學校教學改革的總設計師,是教學改革的帶頭人。校長在教學改革中的參與程度、教學理念影響和管理水平高低,是決定教學改革能否順利開展、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角色,在教學改革進程中,校長是學校教學改革的引路人,發揮著關鍵引領作用。

有思想, 以先進教學理念引領改革。要提高農村教學質量,校長首先要提升教學理念,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領悟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樹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觀,提煉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管理風格。例如,筆者所在的學校,大鰲鎮地處水鄉,是水上“疍家人”(漁民)聚居于此,當地人坦誠厚道,豪邁大方,熱情好客,重情重義,數百年來一直保留著水鄉人的淳樸民風。于是,結合鄉風民情,提煉出“上善若水,成人成才”的辦學理念,提出“善心善行,以情育人”的親情教學理念。

有思路, 規劃學校教學改革方案。 思路決定出路。要提升教學質量,就如診病治病一樣,先要準確診斷病癥,制定出一個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農村學校教學質量落后有眾多且復雜的原因,作為一校之長,必須有自己的改革思路,要結合農村學校的校情鄉情,制定短期、長期的教學改革方案,提出每一階段的改革措施和目標,大力開展校本培訓,大力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堂教學新教法、新模式,分階段實施和推進,逐年提升教學質量。

有行動, 帶頭參與教學研究活動。 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提升教學質量,校長須親自抓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校長要經常深入課堂聽課評課,總結優秀教師的經驗做法,指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引領教師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親自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和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找出課堂教學的存在問題,提出主要問題和改進方向。

二、教師要擔當有為,充分發揮在教學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要提升學校教學質量,關鍵是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核心作用。

學校教學改革要先從課堂教學改革抓起,以“教改”促“提質”,以常規檢查、推門聽課活動等形式,經常性地進入教師課堂進行檢查督導,倒逼課堂教學面貌改變。

筆者分析當前農村小學教學的現狀,課堂教學面貌改變重點在如下五個方面改變:第一,學習氛圍是否愉悅:教師是否面帶笑容,課堂是否時有歡笑聲?杜絕灌輸式教學,喚醒沉悶的課堂,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第二,教學情境是否恰當:是否設計適合、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學習新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第三,合作學習是否開展:教師妥善組織,各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小組長“管教”“幫學”到位,以“獨學”“組學”和“群學”三種學習方式,優勢互補,提高學習效率。第四,教學方法方式是否多樣:是否開展游戲、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摒除“一講一問”“一答一練”的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第五,鞏固練習是否高質:教師精心設計有梯度的堂上練習,體現“四個當堂”,即組織學生當堂練習、當堂改評、當堂訂正、當堂鞏固及反饋教學效果,實現一課一練,學有所得。

為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倒逼課堂教學面貌改變,學校每學期還要制定教師上課情況記錄表,專門考核教師上課情況,凡不達標的,要派員跟蹤,整改到位為止。教學督導檢查要與教師日常工作表現相掛鉤,以強而有力的管理措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作業是學生學習的有效補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當前“雙減”政策實施的新時勢下,要加大力度進行作業布置和批改的實踐研究。

建立規范的作業管理制度。 如何落實中央的“雙減”精神,筆者認為,要重點抓教師批改管理,要把教師批改作業作為教學管理的重點來抓,明確作業批改要“四必四精”?!八谋亍奔磳W生作業,寧少勿多,寧精勿濫,有布置必須完成、有批改必須訂正;教師批改,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評講?!八木奔淳倪x編、精心練習、精心批改、精心評講。同時,要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探索分層次布置作業改革。

建立作業“二次批改”制度。 學生交作業后,教師要認真、詳細地進行“第一次批改”作業,作業下發到學生后,學生把錯題訂正,再次上交,教師進行“第二次批改”作業,在批改作業的同時,還要做好個別后進生的當面批改和當面輔導。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探索分層次布置作業改革,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三、開展教學督導綜合考評,充分發揮在教學改革中的杠桿作用

質量的問題,其根本是管理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是要從“管理”二字下功夫,要制定有力、有效的教學管理措施,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機制,并開展教學督導綜合考評,充分發揮教學改革的杠桿作用。

要完善教學質量監測機制,促進教學質量提升。除了期末考試外,還要通過多種形式、不同學科的教學活動,推動教學改革向前邁進。例如,舉行“閱讀智多星”“數學小天才”“英語小能手”等學生學科素養大比拼活動,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此外,要建立縣、鎮和校三級的教學督導考評機制,規范學校教學管理行為,提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同時,要開展教學綜合督導考評,具體要做到“四督”:督導教學制度建立、制度執行、活動開展、質量反饋的情況。

針對教師教學工作情況,評價教師日常教學工作,檢查教師的備課、批改情況;還要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檢查采用現場抽課形式,受檢查學校的教師,根據學校教學改革要求,每人備一節課,現場抽簽,抽中的教師立刻上課,聽課成員由對應學科的鎮校核心教研組成員聽課評價,評價結果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評價結果以書面形式告知個人,不公開結果,頒發公開課證書(不合格的不發證書)。

為切實提高每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凡聽課評價不合格的教師,學校要建立薄弱教師幫扶制度,包括教學質量跟蹤分析制度和薄弱教師幫扶提升機制。要專人幫扶,組建師徒結對,制定幫扶措施,教學督導檢查要與教師日常工作表現相掛鉤,以強而有力的管理措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困境中奮進,逆境中突圍。提升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需要調動各方力量,不斷摸索與嘗試,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經驗,方能有效提升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督導教學管理教學質量
荷蘭高效教育督導如何煉成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管理信息化問題研究
用“長牙齒”的教育督導推動政府履職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量
新時期高中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
談教學管理的藝術
立足督、導、評 創新督導工作
提高教學質量,重在科學管理
民國時期教育督導制度的特點及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