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發展低碳農業的思考與建議

2024-05-06 23:00葉波
浙江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產品綠色農業

文/葉波

推進低碳農業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擦亮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綠色底色,書寫農業新時代發展新篇章

農業具有碳源和碳匯的雙重屬性,對減排固碳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飯碗,依托雙層經營體制發展農業,發展生態低碳農業,賡續農耕文明,扎實推進共同富?!?。浙江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關于低碳農業發展戰略部署,協同推進農業減排和產業發展,堅持減碳與增匯同步,2021年農業碳排放強度降至0.91噸/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43噸/萬元,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經國家評估位列第一獲評最優等次。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關注增加,政府對低碳農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科技進步為降低農業碳排放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低碳農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存在政策扶持體系不健全、標準技術研發推廣不夠、農民認識不足、市場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和挑戰。農業低碳發展是農業現代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時期,浙江作為全國唯一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省份,要聚焦農業生產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態底盤,推進低碳農業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擦亮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綠色底色,書寫農業新時代發展新篇章。

筑牢農業發展根基,加強農業源頭控碳

加強農田管理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重點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等行動,優化農業基礎設施布局和功能。大力推進“主體小循環、園區中循環、縣域大循環”多層級生態循環體系建設,創新穩糧肥田、園地套種等種植技術,推廣稻菜、稻菇、稻豆油等輪作模式和稻田養魚、稻蝦輪(共)作、稻鴨共生等生態循環模式,提升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推廣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式,推進秸稈“五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持續超過96%,推動廢舊地膜納入農村生活垃圾回收體系,廢舊農膜回收率超過90%,減少農村廢棄物的排放。

推進農村能源結構調整和機械化水平提升。借鑒美國在農業用地上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為農業提供電力的模式,通過推廣清潔能源利用,推進農村光伏發電、農(漁)光互補、生物質能源等項目,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同時,淘汰完畢5萬臺老舊農機,發展以節能宜機為主的現代設施種植業、以高效集約為主的現代設施畜牧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

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推進全域美麗提升暨村莊田園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深化農村垃圾“四分四定”體系建設,實現生活垃圾“零增長”。持續推進“最美田園”、和美庭院等美麗載體建設,完成1000家低碳生態農場創建。加強低碳農業的宣傳教育和科普培訓,提高農民和農業從業人員的低碳生產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推廣低碳農業技術,挖掘固碳增匯潛力

推行綠色生產提升農田碳匯能力。持續推進全國首創的“肥藥兩制”改革,優化農資利用結構,減少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化學品的投入,選擇低碳化肥和農藥,使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減少農資廢棄物,實現農機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替代,將農業廢棄物發酵后作為有機肥料循環使用,促進農業減排固碳增效。同時,深挖農田土壤碳匯潛力,積極推廣免耕、少耕等保護性耕作方式,減少土壤呼吸消耗土壤有機質及二氧化碳排放。

完善規范碳排核算監測體系。積極借鑒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國際核證碳減排標準(VCS),清潔發展機制(CDM)等相關方法學,進一步優化農業碳源、碳匯核算方法。持續推進杭州、衢州、舟山等地水稻、生豬、貝藻等重點產業碳賬戶試點建設。加快推進全省雙碳數智平臺和“浙農碼”等應用場景對接,進一步提高農業碳排放、碳匯測算的精度,提升農業碳排放、碳匯核算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加強農業減排固碳技術研究推廣。借鑒荷蘭等地采用信息化、農業循環利用等先進技術,推廣農業清潔低碳發展的經驗,加強稻田甲烷減排、化肥減量增效、畜禽低碳減排、漁業減排增匯和農機綠色節能減排等關鍵農業低碳核心技術攻關和集成應用,減少農業生產全流程溫室氣體排放。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科研院所、涉農組織作用,打通農業科技轉化“最后一公里”。推進低碳新品種培育,開發利用新型肥料和農藥,從源頭上減少農業碳排放。

拓寬價值實現路徑,助力全域惠農富民

打造浙江特色低碳農業品牌。低碳品牌能夠為農產品賦能,通過品牌溢價提升低碳農產品的市場收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強化農業的生態產品供給服務功能,增加綠色農產品供給,借鑒“麗水山耕”“青田稻魚”等成功經驗,打造一批地域明顯、具有浙江特色的區域低碳公共品牌,抓好低碳品牌培育、做好低碳質量管理、講好低碳品牌故事,助力農產品在市場細分領域獲得溢價收益。

推進農產品碳標簽建設。農業碳標簽可以通過透明化、量化手段,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農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量。標明氣候環境友好產品,能提高消費者對低碳農產品適當高價的接受程度。在已推出的臨安“天目水果筍”、建德草莓、南湖“陽光玫瑰”等系列產品碳標簽基礎上,加快農產品碳標簽方法學研究,推廣并指導衢州出臺全國第一個《農業碳帳戶碳排放核算與評價指南》,構建完善碳標簽制度與標準體系。推進重點農產品納入省級碳足跡數據庫,豐富碳足跡數據和碳標簽應用場景,提高各類主體對低碳農產品的認識,更好應對碳標簽制度對農產品貿易的沖擊,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完善農業碳市場交易制度。借鑒美國政府允許農民通過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拍賣自己的碳信用額取得效益的做法,探索農業碳匯交易規則,通過立法將碳匯價值資源化,并科學設計市場交易機制,推進具備條件的農業固碳減排項目開發方法學納入CCER。堅持省內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雙軌運行,同時積極參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農業碳匯交易試點,不斷豐富農業碳匯價值轉化功能,拓展農業碳匯交易路徑,彌補低碳農產品在傳統產品市場上收益有限、農業碳匯交易品種單一等不足,以激勵農業經營主體開展低碳農業生產。

建立低碳循環模式,激發農業低碳活力

構建低碳消費的協同聯動機制。持續完善頂層設計,以多元共治為理論指引,建立健全政府干預機制、市場激勵和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和社會三駕馬車在農業碳中和中的合力。制定配套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從財政政策、金融手段、補償機制、循環機制、循環經濟機制、消費引導機制等構建實現農業碳中和目標的制度體系。企業積極開展綠色轉型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同時提高農產品信息透明度和標準化水平,引導消費者做出理性選擇。

培育雙碳目標的低碳消費觀念。轉變消費觀念,通過制度和倫理并舉,提高消費者自身綠色消費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意識,從而推動整個綠色消費生態的發展,促進生產和消費全面綠色轉型。加強宣傳推介,確保農民、合作社、企業主體、社會大眾對低碳農業發展認識清晰、行動有力。這既是消費升級、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需求,也是全社會對環境日益重視的積極反應。

探索低碳轉型的驅動機制策略。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新思維,平衡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農地制度等多重因素約束。從政策驅動機制、制度經濟學、農業科技進步、循環利用技術等角度,分析積極的拉動因素,診斷關鍵的驅動影響效應,構建農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機制。制定推廣以綠色生態為指引、以功能開發為主導、以低碳循環經濟體制為載體的發展路徑和策略。推動由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生產模式轉型。

猜你喜歡
農產品綠色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綠色低碳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