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工作方式全面推進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評估

2024-05-07 00:48趙得坤
中國機構編制 2024年2期
關鍵詞:機構編制部門評估

●趙得坤

2023年以來,寧夏中衛市深入開展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評估工作,探索建立以“三化”為保障、“三式”為載體、“四招”為抓手、“三用”為目的的評估模式,為進一步優化機構編制資源配置,提高機構編制執行水平奠定了基礎。

一、以“三化”為保障,建立評估體系

從組織架構、評估標準、實施過程三方面,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機制體系,全方位保障評估工作順利推進。

一是評估工作體系化。著力構建“市委主導、編辦主抓、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1+2+1”評估工作組織體系,推動形成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是組建以市委編辦業務骨干為主體,組織、人社部門及行業專家共同參與的評估工作專班;“2”是專班下設兩個評估工作小組,“兵分兩路”同步開展評估工作;“1”是設立1個調查組,主要負責外部調查,調取紀檢監察、組織、巡察、審計、司法、財政、信訪等11個部門相關考核佐證材料及“正負面”意見。

二是評估指標精準化。按照“共性+個性”原則,因地制宜優化評估指標。在共性指標設計上,圍繞職能配置、機制運行、機構編制紀律執行等方面,科學設置2個一級指標,細化分解15個二級指標,明確35項評估要點。在個性指標設計上,聚焦重點任務完成、特色亮點工作推進、編制資源內部挖潛等情況,為部門量身定制3項個性指標。在內容取舍上,取消內設機構工作量與編制資源匹配度這一指標;將部門主要職責和內設機構職責分別與當前形勢任務變化情況進行比對,合并重復考核指標;將評估要點中內設機構名稱、數量、規格等是否符合“三定”規定與是否擅自增設內設機構等表達意思基本一致的事項予以整合,切實構建符合地方實際,更加全面客觀、科學嚴密的評估指標體系。

三是評估實施流程化。制定《中衛市開展機構編制執行情況和使用效益評估工作方案》《評估工作手冊》,對評估工作作出詳細安排,明確評估目標、工作流程、完成時限等,為評估工作順利啟動并按期完成奠定基礎。建立評估工作“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閉環評估管理機制,明確每個階段任務分工,壓實責任,推動評估工作高效率運轉、高質量推進。

二、以“三式”為載體,創新評估方式

圍繞“怎么評”,著力在“上下貫通、內外聯動、左右延伸”三個方面下功夫,確保評估過程公平、公正、公開,評估結果真實、客觀、準確。

一是探索開展“貫通式”評估。采取市、縣(區)聯動、全程參與的方式,著力打通評估工作“最后一公里”。不僅了解市縣(區)兩個層級部門的履職情況,更深入了解上下級部門在管理方式、運行機制、主要職責等方面的區別與側重,精準查找出了市縣(區)兩級部門在職能職責劃分和協調配合等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二是積極推行“專家式”參評。選取市、縣(區)兩級熟悉行業政策、工作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的在職或退休人員、專家學者及部分兩代表一委員,建立評估專家庫。在對市工信、科技、統計、金融等專業性較強的部門進行評估時,隨機抽取了這些領域的專家參與評估,有效發揮了他們的專業優勢,增強了評估工作的科學性。

三是精準實施“延伸式”訪談。在對領導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下屬事業單位負責人、重點崗位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等人群訪談的基礎上,探索將業務關聯部門、職責交叉部門相關領導、干部納入訪談范圍。比如,在評估市工信局時,與履行能源管理、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職責相關聯的市發改委、科技局、云計算和大數據局三個部門進行了延伸訪談,全面了解市工信局與相關部門在職能劃分及配合協調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三、以“四招”為抓手,完善評估機制

聚焦“評什么”打出四招組合拳,切實增強評估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劃定評估重點。堅持“對標自治區黨委編辦、上一輪機構改革新組建部門、本輪機構改革涉改部門”原則,將市科技局等15個部門(單位)列入評估范圍,將評估重點放在部門體制機制運行是否順暢、核心職能履行是否到位、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相適應、人員編制配置與職能職責是否相匹配等,為推動部門高效有序健康運行以及下一步開展機構改革夯實基礎。

二是設定“四個提綱”。按照班子成員、科室負責人、事業單位負責人和一般干部四個層面,分類設定4個談話參考提綱,側重不同領域、把準談話角度,與15個被評估部門160余名在職及聘用人員進行了一對一談話,重點聽問題、聽意見,探討解決體制機制層面制約部門發展和運行的辦法,通過訪談,從整體與局部、宏觀與微觀等不同角度了解被評估部門實際情況。

三是推進“三個評估”。在部門自評上求突破,為避免自評流于形式,本次自評細化了自評表,增加了得分和扣分原因項、得分依據項,并由部門按照自評表提供佐證材料,確保自評結果真實有效。在實地評估上下功夫,評估組深入被評估部門沉浸式開展實地評估,仔細查閱被評估部門主要職責履行情況、全市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個人履職情況等,帶著問題開展座談交流,全面深入了解掌握部門履職及運行情況。在外部他評上拓思路,圍繞被評估部門職責履行、違規違紀、信訪事項辦理等情況,充分征求巡察、審計、信訪等部門意見,為推動評估工作拓展思路。

四是開展“兩個調查”。在開展調查時,采取不記名方式,分別對被評估部門內部人員和服務對象發放不同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真實掌握干部及群眾的意見。在調查中,我們既發放調查問卷了解面上的問題,也通過電話訪談有針對性地了解部門對外履職情況、為民辦事效率、社會民生領域熱點難點問題落實程度等具體評價意見,保障測評結果的真實性。

四、以“三用”為目標,探索評估運用

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把評估結果充分運用到深化改革、優化編制資源配置當中,推進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

一是把評估結果運用到機構改革中。堅持將評估結果與上一輪黨政機構改革、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應急管理和自然資源等行業體制專項改革等相結合,深入了解改革任務落實、涉改單位效能發揮情況,綜合分析改革堵點和癥結,有針對性地提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對策建議。以新一輪機構改革為切入點,強化對科技、金融、鄉村振興、云計算大數據等部門體制機制運行研究,通過深入剖析現行職責與當前任務是否相匹配、與改革方向是否一致等,形成工作建議,為推動機構改革打好基礎。

二是把評估結果運用到動態管理中。發揮好評估結果在完善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調整編制等方面的決策輔助作用,對評估中發現的問題采取分類解決的辦法予以整改落實。對機構編制決定事項落實不到位、違規掛牌和調整內設機構、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更換不及時等問題,建立問題整改審批聯動臺賬,按期跟蹤督導,對整改不到位的暫停受理其機構編制事項申請;對部門管理體制不順、主要職責與當前形勢任務不相適應、行政與事業單位職責重疊等問題,與部門共同制定優化調整意見,按程序報請研究;對職能弱化、人員力量分布不合理、干部隊伍老齡化等問題,提出編制資源優化調整意見,核減收回15個單位部分事業編制,將核減下來的編制優先保障重點領域、重點工作,堅決破除編制“一核定終身”“部門所有”觀念,推動機構編制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三是把評估結果運用到效能考核中。建立評估常態化工作機制,制定機構編制事項跟蹤問效辦法,將評估工作貫穿機構編制管理全流程,建立“事前動議論證、事中研究審批、事后跟蹤評估”工作機制,實現機構編制全鏈條閉環監管,推動評估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建立評估結果共享機制,將評估結果與部門年終效能目標考核相掛鉤,作為年度機構編制工作考核評分重要依據,并將評估結果抄送紀檢監察、組織、財政、人社、審計和督查(考核)等部門,形成聯合監督新局面。

猜你喜歡
機構編制部門評估
《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釋義
哪些是煤電部門的“落后產能”?
機構編制實名制與檔案管理
網通政務新浪潮 共話機構編制新未來
——2017年第一期機構編制部門信息化專項培訓班(領導力班)順利舉辦
醫改成功需打破部門藩籬
評估依據
7部門
立法后評估:且行且盡善
我國多部門聯合行動打擊網上造謠傳謠行為
最終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