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護生中醫思維培養的再思考

2024-05-07 05:22尚洪宇高叢姍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醫理論流感病毒流感

鄭 濤,尚洪宇,高叢姍

(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藥一直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著可靠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國家也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2022年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發布《關于2023 年度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提出:“自2024 年起,……將中醫護理并入護理學專業,同時所有護理學專業考試中,相應增加中醫內容”。增加的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藥等知識,這意味著護考的難度有所提升,更表明了國家對中醫藥教育的高度重視。筆者曾對高職護生中醫思維的培養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認識中醫的科學性、認識中醫思維培養的重要性、調整優化教學內容等[1]。但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如何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如何更好地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如何開展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中醫藥教育,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再展開新研究。

1 教學中加強中醫適宜技術的學習和實踐

中醫適宜技術包括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等灸法治療,毫針、三棱針、皮內針等針法治療,推拿、按摩類手法治療以及刮痧、火罐、中藥熏蒸、中藥貼敷等其他療法。適宜技術主要強調中醫療法的安全、有效、簡便、易學且成本低廉的特點,非常適合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使用。在教學中引入中醫適宜技術主要有如下目的。

1.1 讓學生了解中醫防治疾病手段的多樣性

問到中醫如何治療疾病,很多人就會想到吃中藥,甚至認為中醫只有吃藥這一手段。實際上中醫有導引、按蹺、砭、針、灸、藥六種醫療技術,每種技術又包含多種方法。比如導引有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灸法有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溫灸器灸,其中艾炷灸又包括直接灸和間接灸(隔姜灸、隔鹽灸、隔附餅灸等)。用藥又包括內服和外用(熏蒸、泡浴、貼敷等)。學生學習中醫適宜技術,會更了解中醫醫術體系的豐富多樣,更有興趣學習中醫。

1.2 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中醫藥理論的理解

對于大多數護理專業學生而言,中醫護理課程是其系統接受中醫教育的機會。單純的理論教學,會使其產生學無所用的感覺,認為就是為了應對執考而學[2]。筆者認為應當學習中醫適宜技術,適當增加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中醫藥理論的理解,而不是感覺中醫適宜技術太過簡單,教師示范演練一下就可。確實,中醫醫療技術沒有復雜的大型設備,沒有太多繁瑣的步驟,似乎很容易就可掌握。但中醫醫療技術的背后,是對中醫理論的準確理解,是對患者病因、病位、病性、邪正關系的精準把握,是對患者身心狀態的密切觀察體貼,是中醫思維能力的完整體現。會做已不容易,做好更要其在長久實踐中慢慢領悟改進。比如學生在操作可以深刻體會“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驅邪外出”“因時因地因人”等醫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學會中醫適宜技術,有助于其使用所學中醫知識解決臨床問題,也會更有信心學習中醫。目前,中醫護理技術已逐漸走上規范化的道路,各種技術輔助專利也不斷涌現,中醫適宜技術將會更加安全、有效、簡便。

2 引導學生辨析中西醫思維的差異

筆者曾專門撰文探討過如何認識中醫思維以及如何培養中醫思維能力[1]。但學生的學習內容是以西醫知識為主,突然接觸中醫理論,必然難以接受。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生辨析中西醫思維的差異。

2.1 獨立思維,關乎興度

長久以來,中醫話語權的缺失,主要在于中醫思維獨立性的喪失。要想培養學生中醫思維能力,就必須認真思考中西醫思維的差異。西醫屬于微觀的、實證的對抗性思維,中醫屬于宏觀的、整體的、和諧的思維,是兩種不同的理論模型與醫學體系。中西醫的結合只能在治病的療效上,不是在思維層面,更不能“以西律中”,不能讓中醫思維被西醫思維困住[3]?,F在醫學上以西醫思維、觀念為標準,是百余年累積的結果,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中西醫之爭的關鍵之處就是雙方理論模型的中西醫思維之爭。

2.2 剖析案例,深化認識

以中西醫治療流行性感冒為例,具體了解中西醫思維的差異。西醫認為流感病因為流感病毒感染,主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進行診斷,從而判定臨床診斷病例、確定診斷病例和重癥與危重病例,可應用解熱藥物、止咳祛痰藥物對癥治療,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血凝素抑制劑和M2離子通道阻滯劑進行抗病毒治療。另外還有疫苗接種的預防手段[4],但流感病毒容易發生抗原漂移與抗原轉換,所以其疫苗預防效率低。血凝素抑制劑在我國臨床應用的數據有限,需密切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M2 離子通道阻滯劑對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藥,不建議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則對耐藥突變的流感病毒作用顯著降低[5]??傊?,西醫抗病毒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癥狀,但無法針對其傳染性、散播性作出有效處理,而且隨著流感病毒的變異和耐藥性出現,現有抗病毒藥臨床療效并不理想,流感在臨床上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6]。

中醫主要以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為綱,以中醫疾病的診斷為目,將流感分為輕、重、危重癥及恢復期四個階段,根據患者具體臨床表現進行辨證論治。其中流感輕癥可以分為傷寒太陽病、手太陰溫病和濕熱病。發病后1~3 日,以高熱、惡寒、頭身疼痛為主要癥狀的屬“傷寒太陽病”,按病機又可分為寒邪束表(臨床表現為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或伴見咳嗽、流涕,無咽痛口渴,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浮緊)和寒郁化熱(臨床表現為流感初起,發熱,惡寒,無汗,肌肉酸痛,頭目疼痛,咽干痛,咳嗽,舌質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微洪),治法分別為發汗解表和解肌清熱,推薦方劑為麻黃湯和柴葛解肌湯[7]。但這只是對流感輕癥的病機分析和方藥推薦,此外還有針對流感重癥、流感危重癥和流感恢復期的辨證施治方案。中藥熏洗、艾灸、針刺等外治法也有顯著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傊?,中醫藥治療流行性感冒既著眼于局部的癥狀,又考慮到機體的整體狀況,還為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3 鼓勵學生了解中醫學的發展情況

3.1 立足臨床療效,堅定文化自信

中醫傳用數千年而不被淘汰,關鍵就在于其臨床療效,這已被巨量的臨床案例所證實。尤其是在西醫沒有疫苗或專用化學藥物的情況下,中醫可以控制疾病發展和危重癥的發生,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群眾對中醫藥的認可。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中醫的話語權。

3.2 構建現代中醫理論

中醫理論科學化,不是將其“西醫化”,而是要在辨證唯物論的思想指導下,運用現代科學方法,根據中醫的自身規律對其理論和實踐進行系統研究,賦予時代特征,揭示生命的本質。中醫理論的重構核心任務是要對中醫陰陽五行進行深度解析和挖掘,通過學科內的整合串聯與跨學科的交叉研究,多角度重新審視中醫的陰陽五行[8]。

3.3 構建現代中醫診療體系

傳統中醫擅長“調態”,使得它在面對復雜病因疾病、不明病因疾病和新發突發疾病時,有整體扭轉、先發制人的優勢。但其缺乏對疾病過程的把握,也缺乏對群體化治療措施的研究,對老慢病的共性規律把握不足。中醫要在系統總結傳統辯證論治模式的基礎上,借助西醫學優勢,梳理臨床診療策略,構建足以彌補其短板的新型中醫診療體系。同時,在一些內在病理機制還不明確的疾病診斷上,借助現代化儀器設備,發揮司外揣內、見微知著的特長,對疾病的早期檢測與預防,實現客觀、標準化的臨床癥狀評估。

高職院校應通過多種策略方法,努力提升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執簡馭繁的方式從容面對復雜病情,迅速作出判斷結論,這樣才能更好配合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

猜你喜歡
中醫理論流感病毒流感
從“營衛傾移”角度探討痹證的中醫理論機制
從中醫理論看腰痛寧膠囊的藥效
基于子宮內膜異位癥與惡性腫瘤的相關性探析補腎化瘀法作用機制及中醫理論依據
冬春流感高發 加強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藥活性成分的提取
高原地區流感病毒培養的條件優化
流感病毒分子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秋季謹防牛流感
基于HRP直接標記的流感病毒H1N1電化學免疫傳感器
系統論在中醫理論與臨床辨證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