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空矛盾與場景拓展

2024-05-07 16:12嬌,吳凱,b
關鍵詞:時空轉型數字化

焦 嬌,吳 凱,b

貴州大學,a.馬克思主義學院;b.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貴陽 550025)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盵1]在教育數字化戰略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開始受到學界的關注與討論。學者們圍繞“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什么”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在充分肯定數字技術作用的前提下,從多角度闡釋了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科學內涵。趙麗濤[2]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種范式變革,是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后,思想政治教育多要素及其內在結構發生的深刻轉變。盧嵐[3]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信息化過程的數字躍遷形態,是思想政治教育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形成的一種嶄新的育人新形態。王麗鴿[4]認為,數字化轉型是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發展的戰略要求,是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產物。吳凱[5]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轉型是人們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方式、信息內容、空間資源發生結構改變的過程。趙建波[6]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數字技術融合驅動的數字化變革和數字化創變,是數字賦能的育人新生態。以上幾種觀點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凸顯了數字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作用。據此,本文將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定義為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數字技術變革內部諸要素的創變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時代的自我變革與發展創新。時間與空間作為數字技術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背景和條件,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維度,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過程,并與之相互影響。當前,學者們分別從時間和空間維度探索了思想政治教育轉型帶來的困境.趙建超[7]從時間維度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轉向網絡虛擬交往損失了客觀時間和虛擬時間的效益。陳啟超等[8]從空間維度上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布展新的空間格局生成了空間斷裂、空間整合乏力、空間沖突與空間正義失衡的空間困境。

總體來看,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際應用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成果較為分散,從時空維度深入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內涵及其矛盾的研究則更少,尚未形成系統且全面的研究成果。立足數字化轉型,本文從時空維度系統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蘊涵與矛盾,旨在為探索一條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路提供新的視野與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空意蘊

時間和空間概念影響著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9],時間和空間為人們定義新事物提供了參考坐標。立足時間和空間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蘊涵,通過對比分析數字技術在時空層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影響,有助于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什么”的問題。

(一)在時間上,數字化轉型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傳播與加速創新

在時間維度,數字化轉型指向更“快”的思想政治教育?!翱臁敝傅氖撬俣鹊奶嵘?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時間差最大程度地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壁壘,尤其是借助人工智能和算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速度。

其一,算法可以精準識別和定位受眾需求,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快速傳播。算法涉及數據運算方式,它是呈現和轉化數據價值的核心技術。算法對數據的深入分析和準確呈現,可以在數字空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關于人與物的數據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無垠的數字空間快速把握自我定位和發展方向,制定科學有效的傳播路徑。一是傳播內容生成“快”。在海量數據加持下,算法能夠迅速追蹤當下時態的思想政治教育熱點話題,自動生成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快速傳播提供優質資源。二是傳播媒介連接“快”。算法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分眾化傳播,它可以有效捕捉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行為數據,在數據分析中準確把握教育對象的思想動態、動機需求、興趣愛好,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精細分類,使之貼合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圈層特征和個性偏好,點對點投送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精準和有效傳播。三是傳播效果反饋“快”。人們利用算法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實效進行數據對比,觀察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行為變化規律,依托數據反饋及時制定最優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機制,減少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制定—實施—反饋—調節”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成本。

其二,人工智能提升知識的更新速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加速創新。人工智能是模仿、延展、超越人類智能的“顛覆性技術”[10]。在數字化轉型過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加速實現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快速融合,尤其是要圍繞“大思政”“新文科建設”發揮應有的促進作用,在推動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道路上貢獻智慧和力量。一是人工智能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在實踐中,人工智能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一方面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生產途徑,在極大縮短知識生產周期的同時,更加側重知識在數字空間的場景應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本身就蘊含了大量的知識性信息,它在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可以提供新的學科視野,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構建更加科學的研究范式和發展路徑。二是人工智能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創新。人工智能改變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它可以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素養、精神境界、價值世界進行技術性的構思與謀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內部構成。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動力支持,人工智能全面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空間的系統觀念和發展模式,為教育系統優化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創新。

(二)在空間上,數字化轉型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融合與全域覆蓋

在空間維度,數字化轉型意味著更“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廣”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領域、影響范圍、滲透深度的概括,它主要依托區塊鏈、全息投影、元宇宙等數字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賦能,尤其是可以有機銜接分散的“點”,將之連成“面”并進一步升級為“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融合與全域覆蓋。

其一,全息投影記載和再現空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跨界融合。全息投影是利用衍射原理完整還原物體信息的一種數字技術,它可以將某一空間的信息以數字化形式記錄、處理,以再現方式將其還原或投射至另一空間。全息投影對信息的完整記錄和真實再現,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使不同空間圖像在單空間實現疊式延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融合。一方面,全息投影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領域的關聯性,以跨界方式消解學科間因缺乏實地了解而產生的認知邊界障礙,通過對多學科應用真實情景的模擬,發掘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領域運用的薄弱點,挖掘可深度融合的切入點,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融合。另一方面,全息投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能力,拓寬傳統以單教師、單教室、單課堂為單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邊界,轉向免受空間位置限制的多主體跨區域參與形式,有利于構建開放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數字空間。

其二,元宇宙搭建虛實融合的平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域覆蓋。元宇宙是一個能夠映射現實空間的虛擬空間,使思想政治教育跳脫虛擬與現實的壁壘,搭建虛實融合的互動平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景、全體、全渠道的全域覆蓋。首先,元宇宙致力于實現線上線下空間的無縫銜接,通過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場景,打破了早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虛擬場域與現實場域的隔閡,使思想政治教育覆蓋社會生活的全部空間。其次,元宇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參與程度,用戶以數字身份參與到共享時空之中,人與人的交互變得更加便利和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也更容易覆蓋到每個用戶,鏈式銜接各課堂、學校、區域的教育數據,促進信息共享,構建協同共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最后,元宇宙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其他領域,以多樣化方式適應具有不同特征與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固有的傳播模式,融入各個領域以最大程度推動其內容傳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三)立足時空,數字化轉型指向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必要

在時空維度,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催化劑。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構建適應數字時代需要的教育教學數字化體系作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目標要求[11]。數字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和過程,構建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體系,以提升育人質量。

其一,數字技術優化要素架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結構升級。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12]。數字時代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境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新方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結構調整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排列,加速結構轉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全面升級。首先,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以“數字+”模式構建新的要素結構,利用數字活力沖破傳統要素結構可能存在的不科學之處的束縛。其次,數字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生產要素,數據要素相較于傳統要素具有更廣泛的資源支撐和更強勁的生產勢能,龐大的數字用戶數量及活動軌跡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提供樣本支持,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內在架構和結構功能的進一步優化。最后,數字技術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流動,增強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性,加快要素間內在轉化和匹配效率,促成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有機建構,以促進效應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其二,數字平臺提升服務能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全學段的一體化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全學段融通的現實需要,它對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平臺服務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即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需要具備覆蓋全民的能力,而且能夠貫穿主體終身。數字平臺能夠滿足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需求,一是數字平臺的廣泛性能夠洞察到不同對象的個性化需求,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當前個體發展情況,制定合理的教育計劃提供幫助。二是數字平臺的精準性能夠對接到個體,追蹤個體發展的全過程,為不同年齡段的個體提供適時、適宜的輔助,擴大思想政治教育覆蓋面,協調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建設,避免各學段要求不同而導致成效相互抵消的問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三是數字平臺推動全學段均衡優質發展,數字資源擴充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不同學段、不同地區的個體在數字空間的自由轉換,可以有效實現師生之間的遠距離溝通,為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因物質條件不足和人才流動偏向而導致的城鄉發展差異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空矛盾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數字化轉型帶動了社會物質的變化,作為社會變化過程和存在狀態的時間和空間都發生了空前復雜的變化[13],急劇的變化給傳統時空結構以及處于時空之中的個體造成了沖擊,主體生理上的身體缺場、心理上的焦慮情緒以及技術發展的不平衡引發了一系列時空矛盾。

(一)身體缺場導致的時空矛盾

“場”是一個空間概念,身體缺場是指作為自然有機體的身體無法進入某一場域的狀態。場域理論視域下,外在因素并不直接對置身于一定場域的行動者產生影響,而是只有先通過場域的特有形式和力量的特定中介環節,預先經歷了一次重新形塑的過程[14],才能作用于場域中的人。這就意味著,外在因素對一定場域中的人發揮作用需要以場域作為中介,當人身體無法進入這一場域時,可能會削減外界因素的作用效果。數字化轉型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場域轉向身體不在場的“缺場空間”[15],身體的缺席不僅限制了虛擬時間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也對虛擬空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提出了挑戰。

時間維度上,身體缺場限制虛擬時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虛擬時間指向事件發生順序的時間序列,它以身心沉浸的感知邏輯、瞬間切換的速度邏輯與強度展現的圖像邏輯代替了客觀時間的線性邏輯[16],具有符號性、三維性和主觀性,強調的是人在虛擬空間中的時間體驗。然而,身體缺場弱化了感官直接感知時間變化、獲得時間體驗的能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預設的時間序列、密度、節奏難以兌現,造成不必要的時間消耗,無法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時間內取得預期成效,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虛擬時間中的育人作用。一方面,身體缺場改變了師生互動方式,它區別于現實社會中面對面的直接交往,即以數字化身的間接交往方式,使交互雙方難以捕捉彼此細微的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身體不在場的交互環境增加了主體的隨意性,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很容易利用數字技術捏造一個虛假的數字化身,以代替自身表演某種學習狀態,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難以判斷和評價學習者的真實狀態,也無法及時給予糾正,弱化了師生互動的教育意義。另一方面,數字化身代替物質身體進行數字交往,數字化交往的關系擴張與時空超越日益體現為常態化的離身交往[17],離身交往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無法通過身體感官體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難以獲得和生成完整的學習內容,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發揮。

空間維度上,身體缺場挑戰虛擬空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虛擬空間中的“人”,實際上是由數字代碼轉化而來的數字化身,數字化身并非身體的真實寫照,而是人們根據特征、偏好和數字規則塑造的自身數字化形象。數字化身脫離自然身體成為人在虛擬空間的存在形式,數據量化的邏輯呈現遮蔽了主體存在[18],這直接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功能帶來了挑戰。一是限制主體作用發揮。身體缺場使個人失去了在數字空間通過身體主動探索的機會,在不需要人的身體參與的情況下,計算機程序就能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和結果進行推演和運算,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減少了主體實踐能力的培養,限制了個人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不利于個人本質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的充分彰顯。二是阻礙主體需求表達。個人能夠借助表情、肢體、行為方式等身體語言表達自身需求,身體訊號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者挖掘教育對象真實想法的輔助工具。然而身體缺場導致的個人身體語言的缺失,個人只能通過語言展示或依靠數字軌跡被動呈現自身需求。這不僅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時掌握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而且窄化了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主動表達自身需求的渠道。

(二)焦慮情緒導致的時空矛盾

焦慮是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它源自于個體對生存環境和自我發展的不安和擔憂。在數字化轉型中,不斷涌現的新事物加劇人們的焦慮情緒,一種生發于認知不確定性的存在性焦慮成為日常生活經驗[19]。焦慮情緒的涌現導致個體難以理性、積極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造成不必要的時間資源和空間資源的浪費,不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間效率和空間價值。

時間維度上,焦慮情緒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時間效率。思想政治教育是時間性的存在[20],時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籌備、開展、復盤所需耗時的總和,而時間效率則是評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質量的標尺。提升時間效率主要依托個體在教育過程中投入、專注等有效時間的增加,以及走神、排斥等無效時間的減少。數字化轉型引發的焦慮情緒,容易誘發個體對數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排斥心理,增加教育過程中的無效時間,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時間效率的提升。一方面,焦慮情緒阻礙有效時間的延展。有效時間需要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在教育過程的投入程度與專注程度,以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對教育對象進行長時間的正向影響。然而,焦慮情緒容易激發個人對自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消極評價,不利于教育對象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認同感的生成,難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時間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焦慮情緒造成無效時間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瞬息萬變的數字世界尋找育人契機,及時發揮思想引導、政治教化、教育培塑的作用,不僅需要數字技術的識別和分析,更需要個體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實踐。然而,焦慮情緒使個體長期處于懷疑和否定的狀態,不利于激發個體主動認識和創造新事物的熱情和信心,延長了個體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被動等待和消極應對的無效時間。

空間維度上,焦慮情緒抑制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價值。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具有實踐價值,空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條件和資源,其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的直接途徑和手段[21],有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效能。焦慮情緒通過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實踐主體的意志和心態,抑制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價值的發揮。一方面,焦慮情緒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服務價值。服務價值強調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旨在營造滿足用戶需求的環境,實現空間服務的價值創造。在數字化轉型中,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布局跟隨技術的發展而自動更新,但個人需要足夠的時間去適應新技術和不斷更新的空間設施與結構,在個人嘗試理解并適應一項技術的同時,更加先進的技術已經在孕育。在這種情況下,伴隨新技術而來的則是個人對此種陌生技術的不適應感和盲從感,并由此導致焦慮情況的不斷涌現,人們理性認識和合理利用空間資源的可能性和積極性降低,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空間所承載的服務價值難以實現。另一方面,焦慮情緒阻礙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價值的生成。在數字化轉型中,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的價值生成是個體與技術共同作用的結果,個體需要在空間價值構建過程充分彰顯本質力量,闡明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的政治立場、人本原則和意義關系,利用技術協同優勢,使空間的系統結構和功能價值得到進一步的優化,確保技術始終發揮工具理性的作用,以最大程度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的育人價值。在焦慮情緒的作用下,個體難以或者拒絕適應不斷變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結構,致使個體失去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的主導權,個人主體作用的闕如進一步阻礙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價值的生成。

(三)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時空矛盾

發展不平衡是指不同地區之間的數字技術研發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程度存在差距的現象。數字技術發展的不平衡直接關系到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和質量,時間上,發展不平衡限速資源整合、減速觀念轉變,滯遲了思想政治教育更新速度;空間上,發展不平衡導致欠發達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受限、各地區交流受阻,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地區差異,阻礙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時間維度上,發展不平衡滯遲思想政治教育更新速度。更新速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內容、方式、環境等發生變化的快慢程度。在數字化轉型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新速度與數字技術的應用程度有關,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結合的程度越高、應用范圍越廣泛,能夠采集到的有效數據就越多,技術賦能的貼合度就越高,速度轉型的速度就越快。因此,技術發展的不平衡可能分化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更新程度,滯緩整體發展的速度。一方面,發展不平衡限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資源整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相較于數字技術作用于內容傳播方面,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生成中的投入和應用明顯不足,數字化教育內容資源的識別和轉化能力較弱,加之管理體制的不健全、不完備直接導致數字教育資源整合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發展不平衡減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轉變。觀念轉變是對技術發展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們對數字技術認可的結果表現。發展不平衡使數字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效果與人們的預期存在較大差距,理論的過度超前和應用的實際缺陷都成為個人接受數字技術的不利因素,理論研究不斷為人們描繪理想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完美藍圖,而現實數字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難以妥善處理人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遭遇的各個難題,人們切身問題無法解決、個人需求無法滿足,期望的落空打擊了個人接受和使用數字技術的積極性,甚至導致懷疑、否定情緒的滋生和蔓延,阻礙了觀念的轉換,進而影響數字技術后續賦能效力,限制思想政治教育者數字素養提升,滯緩思想政治教育更新進程。

空間維度上,發展不平衡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地區差異。思想政治教育地區差異是由客觀存在的區域經濟水平、地理位置、歷史文化等因素所導致,是地域間教育狀況和水平存在差異的狀況描述。2022年《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指出,我國數字經濟存在著行業、區域、群體發展差異明顯的問題,“不同行業、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數字化基礎不同,發展差異明顯,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22]。這種差距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整體進程。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水平與所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各地區數字技術研發和使用資金投入狀況存在差異,經濟實力薄弱的省份沒有足夠的資源來大力發展數字化[23],資源投入不足進一步引發了這部分地區數字平臺建設不完善、數字應用效果不佳等問題,提高了欠發達地區數字化門檻,數字鴻溝修補乏力,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均衡發展。一方面,發展不平衡導致欠發達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受限。經濟發達地區對技術的占有和應用程度更高,具有先進技術的優先開發權和體驗權,而欠發達地區因前期發展起步較晚、技術基礎相對薄弱、資金支撐不足等原因,數字化轉型的速度更慢、成本更高,因而優質數字資源更青睞于技術發展相對成熟的地區,這就造成欠發達地區的數字化門檻變相提高、數字化進程滯緩,欠發達地區內部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群體之間的數字差距進一步擴大,形成惡性循環,割裂了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在空間上的一體化,阻礙了數字化轉型的區域均衡發展。另一方面,發展不平衡導致不同地區交流受阻。因經濟發展水平造成的區域數字空間壓縮并非該區域的主動選擇,而是技術授權發達地區物質發展空間、個體時空體驗與認知的無限擴展,不斷擠壓欠發達地區主客觀時空的發展,這可能加大區域間的交流隔閡,交流不足加深了區域間因地理因素、生活方式、歷史文化等客觀因素導致的思維差異,激化認知偏見和溝通矛盾,從而限制了各區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發展。

三、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時空矛盾的場景拓展路徑

場景是一個多維度的復雜體[24],它的建立和分析內在包含了時空維度。場景拓展可以緩和數字化轉型劇烈變化帶來的時空沖擊,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維度、立體化、沉浸式的緩沖地帶。

(一)構建場景以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時空失調

時空失調是身體缺場導致的時空矛盾,是人們身體與心理在數字空間和現實空間感受差異過大而引發的個人時空體驗失衡。構建智能化、沉浸式的場景,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場景的服務力和真實感,在銜接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同時,協助人們通過自我調節適應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差異感受,化解時空失調的矛盾。

第一,構建智能化場景。智能化場景是更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場景的服務力。智能化場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利用大數據、算法推薦等技術搭建智能識別、智能分發、智能服務、智能反饋的環境,智能元件實時關注和調節用戶身心的負面感受,緩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生理與心理的不適感,從而達成對思想政治教育時空失調的化解。一是構建數據資源利用最大化的智能化場景,通過智能設備實時采集用戶數據,分析用戶行為和思想變化背后的信息數據,及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動態需求,以提供有針對性的育人方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度。二是構建可自動響應的智能化場景,數字環境可以有效滿足思想政治教育用戶的不同需求,回應與解答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困惑,提供準確和及時的幫助,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開展自我教育創造可能條件。三是構建充分關注用戶心理需求的智能化場景,致力于挖掘能夠反映用戶情感變化的數據,使場景元素隨用戶需求而變,不斷烘托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場景氛圍,從而促進對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活動之中。

第二,構建沉浸式場景。沉浸式場景是更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旨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場景的真實感。沉浸式場景依靠數字孿生、增強現實等技術還原現實元素,盡可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現實空間和數字空間差異感受,推動個體身心的互動融合,縮短時空距離以使個人產生具身體驗。一是構建高互動性的沉浸式場景,搭建用戶交流平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有效溝通,為后者提供疏解自身不安情緒的通道,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間的交往,在情感共鳴中建立數字空間的人際關系,以適應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轉向。二是構建真實性的沉浸式場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在數字空間搭建高還原度的場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的沉浸體驗,在深度參與中消解因身體缺場給參與者帶來的不真實感。三是構建身體參與的沉浸式場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需要設置有助于個體身體參與的環節,人們利用手柄裝置就可以充分感受數字空間場景,在觸覺反饋中實現具身體驗,這種多感官參與可以最大程度消解數字空間的身體缺場,為個體適應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創造條件。

(二)介入場景以緩沖思想政治教育時空沖擊

時空沖擊是焦慮情緒引發的時空矛盾,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時空結構和形態快速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帶來的沖擊。介入個性化、生活化場景,旨在幫助用戶在進入虛擬時空時搭建緩沖帶,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循序漸進地適應數字化場景,化解時空沖擊的矛盾。

第一,介入個性化場景。個性化場景是根據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用戶特點定制的差異化場景,它能夠滿足不同群體的場景需求。個性化場景的介入不僅需要大數據、云計算、算法等技術作為支持,通過分析用戶數據軌跡、勾勒用戶畫像以挖掘用戶差異化需求并提供精準服務,而且需要彰顯用戶主體性,鼓勵用戶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全過程,以自身需求為導向優化場景,提升個性化場景的匹配度。一是介入個體參與的個性化場景,每一個參與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構建者,致力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目的,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向度優化,消除用戶融入數字場景時的不適應狀況,分階段建立和調整對用戶的協助計劃,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二是介入充分尊重個體空間的個性化場景,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提供緩沖個人焦慮情緒的空間,允許用戶以個性化的方式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環境,幫助用戶逐步適應身心分離的學習方式,鼓勵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進行自主學習,在與其他學習者的相互交流中提升學習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對數字時空的適應能力,最終實現數字空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第二,介入生活化場景。生活化場景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場景中加入日常生活元素,以用戶生活環境為基礎打造的數字空間。生活化場景旨在投射現實生活元素,用以消除用戶的疏離感、陌生感,生活化的人物形象、表達方式以及環境布置,更能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生活化元素使數字空間更加接近用戶身體活動的現實空間,幫助用戶利用生活經驗的遷移,達到緩和時空沖擊的目的。一是用生活化語言拉近用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距離,數字化轉型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建構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而多元的話語內容、話語元素又使這種表達方式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生活化文本和語音能夠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適應陌生的數字環境,降低用戶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難度。二是模擬日常生活環境?!霸钪鎸⒕€上和線下共同置于共享時空之中,人們可以即時互動,用戶借助自己在元宇宙中的數字身份進行多維度、全方位的社會交往和生產實踐?!盵25]通過元宇宙、全息投影技術可以將現實生活引入數字生活之中,尋找數字活動與現實生活的連接點,利用交互技術實現感官的在場,減輕參與者在數字環境中的陌生感,使參與者更加自覺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

(三)融合場景以彌合思想政治教育時空分化

時空分化是發展不平衡帶來的時空矛盾。融合時代性、多樣化的場景,旨在明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方向和時代任務,警惕不良社會思潮干擾思想政治教育數字陣地的建設與完善,根據地區特色靈活推進數字化轉型,化解時空分化的矛盾。

第一,融合時代性場景。時代性場景是指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把握時代發展脈搏,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一方面,融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場景以體現中國特色,為思想政治教育數字環境渲染紅色和底色,以中國故事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情感共鳴,以中國特色的發展軌跡科學規劃思想政治教育數字時空未來圖景,用中國共識連結用戶圈群,將中國精神作為構建數字共同體的價值紐帶,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空間廣泛傳播。另一方面,融合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場景以回應時代之聲,在適應瞬息萬變的數字世界的同時,厘清數字化轉型的深層邏輯,指明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航向,沖破數字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規制,充分發揮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的能動作用,既要準確辨識數字代碼背后可能隱藏的文化霸權和意識形態陷阱,又要堅定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立場,筑牢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陣地。

第二,融合多樣化場景。多樣化場景是指不同地區要彰顯自身特色打造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要基于不同地區現實發展水平進行匹配,各地區相互合作,彌合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地區差異。一是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場景。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包含不同地區的對象,其生活經驗和物質環境具有差異性,多樣化場景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提供與其個人經驗相符合的育人案例,依照不同地區的發展情況靈活塑造特色教育模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空間的多維度發展。二是融入開放式的場景。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在不同地區各有特點,但從根本上而言,要促進各地區的相互交流,在兼顧地域特色的基礎上,適時呈現不同地區的生活場景,推動不同地區的技術交流,發達地區要對欠發達地區提供數字技術援助,而欠發達地區也要在對比中清楚地了解自身短板,利用后發優勢充分掌握數字技術以快速復刻和再現發達地區的成功案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區域的協同發展。

四、結 語

數字化轉型是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跀底謺r代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本文從時間之快、空間之廣、時空之需三個維度探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時空意蘊,并結合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身體缺場、焦慮情緒、發展不平衡等弊端可能引發的思想政治教育時空矛盾,提出了以場景拓展化解時空矛盾的實踐路徑。數字化轉型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正視并處理好數字化轉型可能帶來的時空矛盾,有助于消解和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化轉型期的潛在風險,更好地發揮其對人們思想動態的引領作用,形成良好育人生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研究有待深化,且實際應用案例較少,當前研究尚未對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應用前景和發展方向作出全面闡釋。后續研究將致力于系統把握數字時代的特征和生成樣態,立足時代之需、社會之需,審思和探尋思想政治教育全要素、全方位、全過程的數字化轉型之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在數字時代創新發展。同時,基于時代發展的冀望與中國式現代化的設計,圍繞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如何引領人們的思想動態的問題展開研究,分析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力基本意涵與構成,辨析數字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結構轉型的要求,彰顯育人本質。

猜你喜歡
時空轉型數字化
跨越時空的相遇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鏡中的時空穿梭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玩一次時空大“穿越”
轉型
數字化制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