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動為定 探解法之本質

2024-05-07 08:55何則淦
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 2024年2期

摘 要:2019年連云港市中考數學第16題是一道探求兩條動線段之比的最大值問題,動點P在圓周上運動,無法直接入手利用距離的最值解決問題,可考慮運用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將兩個變量轉為“一定一動”即單變量問題,然后利用相似或面積法轉化目標線段的比值,從而簡化問題,得到問題解決的基本路徑,并提煉一般性模型,揭示問題解法的本質.

關鍵詞:動點問題;化動為定;解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05-0014-03

中考填空壓軸題具有結構優美、解法多樣等特點,本文以2019年連云港市第16題為例,對其進行結構分析、解法探究、解題步驟、模型提煉.

1 試題再現

如圖1,在矩形ABCD中,AB=4,AD=3,以點C為圓心作⊙C與直線BD相切,點P是⊙C上一個動點,連接AP交BD于點T,則AP/AT的最大值是[1].

2 結構分析

2.1 條件分析

矩形ABCD長、寬分別為4與3,故此矩形為確定性圖形,與矩形ABCD有關的線段、角、面積等相關要素都可求得,由勾股定理易得對角線BD=5,利用面積法可求得點A或點C到線段BD的距離2.4,⊙C是以矩形ABCD的一個頂點為圓心,與對角線BD相切,故⊙C半徑是2.4.

2.2 結論分析

所求結論是兩條動線段的比值,主動點P在圓上,從動點T在矩形ABCD的對角線BD上,進一步觀察可發現這兩條動線段的公共端點為A.故本題是一道確定矩形和確定圓上點之間的距離問題.

2.3 圖形分析

如圖1,從整體分析,矩形ABCD和⊙C都具有對稱性,但本圖并沒有直觀的對稱軸.從局部分析,把矩形作為中心對稱圖形,點A與點C為對應點,故它們到對角線BD的距離相等,圓作為一種特殊的對稱圖形,這里僅考慮切點關于圓心C的對稱點,往往這就是解題的突破口.根據解題經驗,可以通過P點作相應線段的平行線,構造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求解.

3 解法探究

3.1 基于條件特殊化下探究最值

如圖2,把矩形ABCD特殊化為正方形,當點P運動到AC的延長線上時(非切點),此時AT取最小值,AP取最大值,非常容易求出的最大值為3.

3.2 基于平行線構造相似的思路分析

構造出相似三角形是解決本題的第一個關鍵步驟.AP,AT都是在點P變化過程中長度變化的線段,可通過構造相似三角形將其轉化為相似三角形對應邊之比,且其中一條線段的長度是定值,將雙變量轉化為單變量,減少了變量,實現此過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過特定的點作相關線段的平行線,構造相似三角形.結合點P在圓周上運動,根據構造的相似三角形與圓的最值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解法1 如圖3,過點P作PE∥BD交AB的延長線于點E.

因為∠AEP=∠ABD,所以△APE∽△ATB,所以AP/AT=AE/AB.因為AB=4,AE=AB+BE,所以AP/AT=AE/AB=AB+BE/AB=1+BE/AB,若要AP/AT最大,令BE最大即可.

如圖3,過點B作BF⊥PE于點F.因為∠FEB=∠ABD,所以sin∠BEF=sin∠ABD=AD/BD.因為AB=4,AD=3,∠DAB=90°,所以BD=5,所以sin∠BEF=sin∠ABD=3/5,所以BE=5/3BF,所以當BE最大時,BF最大,只需求BF的最大值即可.

因為BF為平行線DB與PE之間的距離,點P在圓周上運動,且⊙C與BD相切,所以圓周上一點到切線的最大距離應為直徑,此時PE與⊙C相切,即圖4中的PE在Rt△BCD中,易得⊙C的半徑為2.4,直徑為4.8,所以BF的最大值為4.8,所以BE最大值為8,則AE最大值為12,從而AE/AB的最大值為3,即AP/AT的最大值為3.

解法2 如圖5,分別過點A、P作BD的垂線,垂足依次為E、G,則△AET∽△PGT,故PT/AT=PG/AE,從而AP/AT=AT+PT/AT=1+PT/AT=1+PG/AE.又AE=2.4,要使AP/AT最大,只要使PG最大,即點P到BD的距離最大.過點C作CG′⊥BD于G′,交⊙C于P′,易知P′G′即為PG的最大值,此時P′G′=2CG′=2AE.因此AP/AT的最大值為3.

解法3 如圖6,過點P作AD的平行線,交直線BD于點Q,則△ADT∽△PQT,所以AP/AT=AT+PT/AT=1+PT/AT=1+PQ/AD=1+PQ/3.再作PG⊥BD于點G,易得PQ=5/4PG,從而AP/AT=1+5/12PG,要使AP/AT最大,只要使PG最大,即點P到BD的距離最大.由解法1知PG最大值為4.8,故AP/AT=1+5/12PG=3.

解法4 如圖7,過點P作BD的平行線,交AD的延長線于點Q,則AP/AT=AQ/AD=AQ/3,要使AP/AT最大,只需使AQ最大.向上平移BD,使其再次與⊙C切點為P′,且交AD的延長線于點Q′,此時AQ′即為AQ的最大值.連接P′C并延長,交BD于點G′,再作DH⊥P′Q′,則P′G′=2CG′=4.8,故DQ′=6,故AQ′=9,即AQ的最大值為9,故AP/AT的最大值為3.

3.3 基于三角形面積轉化的思路分析

解法5 如圖8,連接PB,PD,

易證AP/AT=1+PT/AT,要使AP/AT最大,只需PT/AT最大.因為SΔPTD/S△ATD=PT/AT且SΔPTB/S△ATB=PT/AT,故S△PBD/SΔABD=S△PTD+SΔPTB/S△ATD+S△ATB=PT/AT·S△ATD+PT/AT·S△ATB/S△ATD+S△ATB=PT/AT,即SΔPBD/6=PT/AT,要使PT/AT最大,只需使SΔPBD最大,即點P到BD的距離最大,最大值為1/2BD·P′G′=1/2×5×4.8=12,故AP/AT=1+PT/AT=1+S△PBD/6=1+2=3.

4 解后思考

由以上解法可以看出,解決這類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觀整體:運用幾何圖形基本性質,求解隱含幾何常量.從已知出發,根據矩形性質、圓性質、切線性質求得矩形的四條邊長、對角線長及頂點到對角線的距離,其中求出圓的半徑對于解答本題至關重要.

(2)尋動點:明確動點運動的軌跡,構造相似三角形轉化變量.點P是主動點,點T是從動點,為降低難度必須轉化變量,將兩個變量轉化為一個變量,構造相似三角形是轉化變量最重要的手段,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作平行線.

(3)察最值:觀察動點定線位置,確定點線距離最值.當問題轉化為單變量時,發現這個變量最終是圓上的一個點與一條定直線之間的距離,因而只要去判斷點線距離便便獲得最值.

5 結束語

中考壓軸題的解題過程,既要分析題目條件與結論的內在邏輯結構,又要分析解題的依據和數學的本質,順勢而思、自然生成.本例在轉化思想的引領下,借助幾何直觀和相似模型實現轉化,對結論逆向溯源獲得解題途徑.

參考文獻:

[1] 尹慶剛,趙廣國.透過“多余條件”探尋一類動點問題背后的基本數學模型[J].數理化學習(初中版),2020(2):27-30.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簡介:何則淦(1975.9-),男,福建省永泰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