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法 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

2024-05-07 04:19葉生有
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有效策略雙減數學教學

摘 要: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文章通過查閱文獻、教學實踐等方法研究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的有效策略.教學結果表明,合理運用分層教學法可以顯著改善學生學習狀態與學習效果,既能“減負”又能“增效”.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應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實施分層教學,通過對教學對象、目標、過程以及課后作業的分層,實現對學生的差異化與個性化教學,促進教學目標高效達成.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05-0044-03

分層教學法遵循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認知水平,將學生學習能力、認知基礎、學習興趣及不同學生心理需求、個性特點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參考因素,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可以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但就目前整體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對于“雙減”政策的內涵存在認知偏差,也不清楚“雙減”政策與分層教學之間的關系,對于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也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教學效果不佳.故此,本文結合“雙減”政策就初中數學教師合理運用分層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探討,從而打造高效課堂,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目的.

1 初中數學教學中踐行“雙減”政策的目的

1.1 構建樂學的教學環境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踐行“雙減”政策,既可以減輕學生校內學習負擔,也可以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而沒有了沉重的學習壓力,沒有了繁重的作業及各種培訓班,學生擁有的可支配時間也會變多,這意味著學生有更大的學習自由度.相對而言,學生擁有了一個更加愉悅、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求知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有效激發出來,數學內在潛能也能得到挖掘.

1.2 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在“雙減”政策下,學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在學習功課之余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進行體育鍛煉、參加社會實踐、體驗勞動,還可以發展興趣愛好,如唱歌、繪畫等.換言之,國家提出“雙減”政策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協調好學習、休息、娛樂的時間,讓學生成為一個學習成績優異且熱愛生活的人.所以,在教學中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不僅是希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更是希望通過“減負”這一手段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2 “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分層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給予學生個性化、差異化指導,即因材施教,這能有效解決學生數學基礎、學習能力以及興趣需求參差不一的問題[1].不論教授什么樣的內容,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教師都能保證學困生“消化”、中等生“解渴”、尖子生“吃飽”.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不會因為承受過大的學習壓力而產生畏懼心理,也不會因為學習內容過于簡單或學習目標過低而難以實現進步與提升.相反,在教師的差異化、個性化指導下,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不僅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還能建立自信心.這種教學方式讓數學教學實現梯度化,每個學生既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實現學習效果最大化,還會朝著更高的目標“跳一跳”,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滿足踐行“雙減”政策下的“減負、增效、提質”需求[2].

3 “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3.1 教學對象分層

“雙減”政策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教師需要始終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要讓不同能力水平、不同發展程度的學生實現同步發展.這意味著教師首先必須對教學對象進行合理分層,也就是科學劃分學生的層次,這是有效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與根本.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分層比較隨意、簡單,通常按照學生的數學成績去劃分,這樣的劃分不夠科學,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其實,學生的學習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且其數學水平也并非只能通過成績體現出來.要想提升分層的科學性、合理性,教師應基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慮去劃分層次.一般來說,一個班級的學生適宜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其中,尖子生是指數學知識水平較高、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端正的學習態度的學生.這個群體的學生有扎實的數學基礎,不僅數學成績優異且具有穩定性,其求知欲望強烈,對于數學知識能夠保持長久穩定的學習興趣,在沒有教師管理與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主動學習,幾乎每一次都能高質量完成數學作業及相關學習任務.中等生是指數學成績在班上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這個群體的學生也有著較好的數學基礎,但是學習主動性相對較差,想實現高效學習通常需要教師、家長的監督和管理,而且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學困生則是在數學學習上感到吃力、困難的學生,這個群體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而且接受新知識的意識不強,缺乏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甚至一些學生對數學存在畏懼、抵觸心理,學習態度過于被動、消極.當然,學生所在的層次并非一成不變,教師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調整,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最大限度保證教育對象分層的科學性、合理性,為有效實施分層教學奠定基礎.

3.2 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發揮指引、導向作用,是分層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在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完全依賴教材、設置“一刀切”的目標,這難以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比如同樣的教學目標,對于尖子生而言過于簡單、輕松,沒有絲毫挑戰性,但是對學困生而言,難如登天,會無形中增加其學習負擔.所以,要想在“雙減”政策下有效實施分層教學,達到讓學生減負且高效學習的目的,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即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分門別類地設置目標,要讓每個學生面對目標不會感到壓力大,也不會因為過于簡單而無法實現能力提升.具體來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針對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應設置梯度性目標,難度由高到低,盡可能地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例如,對于尖子生,教師要求學生快速了解數學課本上的概念并進入解題環節,能夠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靈活地遷移運用到實際中,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而對中等生,也是要求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課本上的數學概念、公式等知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解決問題,通過給予學生靈感與思路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與方法等.對于學困生,教師在教學指導中應側重于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基礎性的數學概念、公式等知識,確保學生能夠深層次理解這些基礎知識并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深層邏輯等.

3.3 教學過程分層

在“雙減”政策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對教育對象、目標分層是分層教學的基礎與根本,而教學過程的分層則是最關鍵的環節,是分層教學的具體體現.教師應根據分層教學目標及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展開課堂教學,讓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與成長.教學過程相對比較復雜,包括教師講解知識、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提問、課堂評價等環節.因此,教師需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規劃,有一個清晰的思路,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與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并根據目標設置不同的探究內容.比如先給學生講解如何借助二次函數y=x2-2的圖象求方程x2-2=0的近似根,然后讓學生自主思考并探究如何借助y=x2+2x-5的圖象求方程x2+2x-5=0介于1~2之間的近似根.對于基礎薄弱的學困生,教師重點讓學生感受“無限逼近”的重要思想,形成相應的數學思維;對于各項能力一般的中等生,則要求學生能夠根據二次函數y=ax2+bx的圖象求ax2+bx=0的近似根;對于尖子生,則要求學生思考如何縮小根的范圍求近似根.這樣的探究內容難度不一,但是恰好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水平,可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同步提升.又如,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應根據提問對象所在的層次提出難易程度不一的問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深度思考的基礎上回答出來,以此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與增強自信心的雙重目標.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在課堂上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比如針對學困生,可以提出相對簡單的問題:有一個兩條邊的邊長分別是3 cm和4 cm的直角三角形,問第三條邊的長度是多少?通過這個問題檢測學生對勾股定理的掌握情況以及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對于中等生,則提出問題:有一個兩條直角邊分別是3 cm和4 cm的直角三角形,問這個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是多少?諸如此類難度中等的問題,目的是考查學生對于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面積等知識點的應用能力;對于尖子生,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湖面上開出了一朵荷花,已知這朵荷花高出水面1 m.微風吹過,荷花在水面上飄動,已知它在水面上移動距離是2 m,問這個湖的湖水深度是多少?以此鍛煉尖子生的遷移應用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這樣的課堂指導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實現輕松且高效學習,對于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3.4 課后作業分層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雙減”政策中所強調的重點.在“雙減”政策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作業并科學分層,充分發揮作業的價值,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并以作業為載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由于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需求不一樣,教師需要設置梯度性作業.具體來說,對于學困生、中等生、尖子生,分別設計基礎作業、強化作業與拓展作業.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對于學困生,教師重點設置基礎作業,如要求學生解方程(x-6)2=0;對于中等生,教師則布置強化作業,如提供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n-1)x|n|+1+(n-3)x-1=0,當n為何值時,此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當n為何值時,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對于尖子生,教師則布置拓展性作業,讓學生解決問題:某水果店菠蘿的進價是每個12 元,售價是15 元,每天能夠賣出60 個菠蘿.調查發現,如果一個菠蘿漲價1 元,每天賣出去的數量就會減少5 個.如果水果店老板想要通過賣菠蘿每天獲得300 元的利潤,每個菠蘿的售價定在多少合適?這樣的分層作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既可以保證學生作業完成效率,又能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4 結束語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可嘗試運用分層教學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實踐和研究,并在實踐中反思、總結,構建更加科學的分層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效果,真正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杜垚.“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減負提質的路徑[J].學園,2023,16(8):48-50.

[2] 何韡.以分層教學助力“雙減”改革: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3):38-39.

[責任編輯:李 璟]

收稿日期:2023-11-15

作者簡介:葉生有(1974.11-),男,福建省三明市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有效策略雙減數學教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開展幼兒游戲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