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現狀與對策*
——以云南農業大學為例

2024-05-07 20:40陳立暢郭小麗張靜李晨李順琴張佳進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4年6期
關鍵詞:導師制本科生學業

陳立暢 郭小麗 張靜 李晨 李順琴 張佳進

1 云南農業大學學生中心 昆明 650500 2 云南農業大學國際學院 昆明 650500 3 云南農業大學大數據學院 昆明 650500

0 引言

本科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一流專業建設的不斷推進。2019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建立健全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度,安排符合條件的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和學業生涯規劃”[1],強調本科生導師制在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和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導師對本科生指導的經常性、全面性、專業化和個性化,本科生導師制在一流專業建設中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使命,在指導本科生的學業、科研、競賽和職業規劃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導作用[2-3]。所以,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對本科教育質量的提高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本科生導師制在一流專業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本科生導師制仍存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為此,在回顧本科生導師制發展歷史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實施本科生導師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對策和建議。

1 本科生導師制發展歷史

本科生導師制最早可追溯到14世紀牛津大學創立的付薪導師制,即牛津大學新學院為每位本科生配備一名導師指導學生學業和品行,并支付導師的薪酬[4-5]。由于牛津大學新學院導師制實施效果顯著,各個學院紛紛引進,逐漸發展為卓越而獨特的牛津大學本科教育體系。

早在1938年,我國的浙江大學就曾試行過牛津大學新學院導師制,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繼續施行這項制度。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高校才開始大規模推廣并實施本科生導師制。1995年,同濟大學為更好地開展本科教育,同步開始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實行學分制。1999年,我國高校大幅擴招,逐漸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在內的一些高校為了改善因大班制導致教師與學生交流互動不夠等問題,開始推行本科生導師制,以扭轉本科教育質量下降的狀況。2005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為改善本科教育師生互動的現狀,更多的高校加入了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行列[6-8]。

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旨在通過個性化、專業化的指導方式,加強導師對本科生學習、品行、思想、心理、能力等方面的指導,提升本科生綜合素質。這對于提升導師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能力,促進大學本科教育內涵式發展有著積極作用。近十多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各高校教育發展的重點也向擴大招生規模、提升科研水平傾斜,卻對本科教育中人才的培養有所忽視,導致本科教育質量出現明顯下滑。教育部積極鼓勵我國高校在推進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小班教學模式改革、拔尖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探索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核心、以學院為實施單位的綜合改革。部分高校在傳統的本科生教育體系即學分制的基礎上,通過優秀教師的個性化輔導和言傳身教,輔以本科生導師制,達到師生教學相長的目的,并在政策的支持下進一步發展本科生導師制,在培養高素質、多元化創新人才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目前,我國高校大多實行本科生導師制,這一制度促進了本科教育質量的提高,推動了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但也有很多亟待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2 本科生導師制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調研云南農業大學和其他部分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了解到,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時,不同的高校做法不盡相同,但總體目標都是以促進學生學業發展、加強學生學業規劃為目標。云南農業大學從2019級學生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制定了學業導師管理辦法,各學院制定了符合學院特點的實施細則。筆者在對學院、導師和學生的調研中發現,在開展學業導師工作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校層面

2.1.1 學業導師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

學校制定了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辦法,僅有相關部門的一些宣傳,宣傳的力度不夠、效果不明顯,教師沒有花更多的時間思考導師工作的開展。部分學院沒有組織師生認真學習學校的實施辦法和開展相關的宣傳,導致大多數學業導師對自己的本科生指導工作內容和邊界不清楚,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所適從,這些都阻礙了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進程,使學業導師工作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學生不明白哪些事情應該找學業導師解決,哪些事情應該找輔導員解決。

2.1.2 學業導師的過程管理和監督不夠

學業導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直接開展工作,以導師指導本科生的數量來簡單代替指導質量。雖然大部分學院都要求在崗位聘用、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方面向考核結果“優秀”的教師傾斜,但在具體工作中,大部分學院對導師的工作考核主要在于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學業規劃、專業學習、科技創新,導師的協同育人等方面,對導師工作的具體量化指標要求不高,導致在推行導師制過程中,有的規定執行得不夠好,規范得不夠到位。

2.2 學院層面

2.2.1 學業導師的選拔聘任不夠科學合理

學業導師并不等同于班主任或輔導員,學業導師的職責更多的是從個性化培養方面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學業指導,這就要求導師要有相關的專業背景。但是從指導的效果來看,導師指導的學生人數不能太多,導師可以指導多名同一年級的學生,也可以指導不同年級的學生,兩種不同的方式在實際工作中也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學校層面沒有辦法按照統一的指導人數標準和指導方式標準對學院進行具體的導向性指導,這也使得學院在學業導師的選聘上沒有根據師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聘任。由于學生人數多,專業教師雖擔任了學業導師,但是在工作中并沒有真正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2.2.2 各學院的重視和工作推進有差距

總體而言,學院的工作更多地傾向于科研、學科建設以及學生的日常管理,對學生的學業指導和規劃給予的關注和支持相對較少,也沒有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細則不具體,沒有很好地量化教師的工作,導致不能很好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很多學業導師不知道該怎么做,也沒有盡心去做,以致總體的指導效果不好。

目前來看,學業指導工作全憑教師個人的責任心。有的導師每學期見學生很多次,不管學習、生活方面都會給予學生照顧;有的導師只是完成基本工作,甚至做基本工作都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學業導師在考核中,在網絡上填報工作記錄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要求和檢查,沒有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給予學生精準的學業指導。工作開展中有上緊下松的現象,學院層面負責學業導師工作的人員沒有做好解釋溝通工作,學業導師對工作內容和職責不是很明確,部分工作人員只是簡單地轉發文件,對有關學業導師的要求完全不清楚。

2.3 導師層面

2.3.1 部分導師不重視本科教育

導師的學術科研、行政工作繁忙,還要兼顧碩士生、博士生的指導,無暇顧及本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生交流較少。有些導師可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術研究和研究生培養上,對本科生往往不夠重視。同時,大部分導師還得兼顧學校和學院安排的繁重教學和科研任務,若在物質激勵上無法保證,那么導師本身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效果如何,與導師的工作態度、責任心、指導意愿、時間投入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導師少、學生多”,導師平時負責指導的本科生數量過多,直接影響指導效果。同時,一些本科生導師責任心不強,對導師的工作重視不夠,不愿在專業知識、實踐活動等方面為學生多花時間指點迷津。此外,有些導師一個學期與學生的見面次數屈指可數,幾乎不與自己的學生進行交流,嚴重影響了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質量。

2.3.2 部分導師的專業局限

導師都有自己擅長的專業和方向。學院分配的導師可能與學生個人想要研究的專業方向不一致,導師可能不熟悉或者對學生想要研究的領域沒有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也可能不愿與導師進行學術溝通,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較少,導師制不能嚴格按制度實施。

2.4 學生層面

學生與導師溝通缺乏主動性,部分本科生在傳統教育模式和“師道尊嚴”思想觀念的影響下,不愿主動與導師交流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即使遇到人際交往、思想情感等問題的困擾,也不愿主動找導師溝通。調研訪談的資料和數據也佐證了這一現象的存在,甚至有個別學生對導師是誰都不清楚。所以,這也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影響著制度的實施效果。

3 構建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制度

進一步推動本科生導師制工作需要重點構建制度、管理、保障、評價四大體系,筆者從這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探索使本科生導師制成為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其合理運作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是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

3.1 本科生導師制制度體系

本科生導師制是新形勢下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體系,是對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制度安排和約束。要保證本科生導師制能夠有效運行,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體系。首先,要以國家規章制度為基準,從學校層面制定一套符合學生學業發展的制度,明確學業指導的目標、內容、隊伍、機構等,以保證本科生導師制的有效推進和實施,為學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通過制度頂層設計,整合各方資源,明晰校級部門和院系的權責關系,從學院層面明確學業指導管理條例、學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條例、學業指導人員參與學生指導條例、學業指導績效管理條例等。

從教師的角度講,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的重要性要與教學工作畫等號,與教師要遵守的教規、評先評優、獎懲制度一樣,有具體的教學任務和工作職責;從學生的角度講,本科生導師安排的教學活動,已經不是過去那種“額外”的學習活動,而是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

3.2 本科生導師制管理體系

本科生要實行導師制,需要導師兼顧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研素養、創新創業能力,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學校應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使教師切實掌握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了解指導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協調管理方法。有些院系建立了院領導—學業導師小組長(系主任或專業負責人)—導師—輔導員—學生“五位一體”的導師制管理模式,對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行是為了培養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推廣學分制。促進學分制的發展、一流專業的建設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直接目標。因為學分制降低了班級管理的統一性,尤其是在完全實行學分制的情況下,學生更需要在學術研究方面得到指導。另外,對于那些高素質、有學術追求的學生而言,導師的指導能使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得到提升。所以,相應的管理體系應從本科生導師制要實現的目標出發進行建構。

3.3 本科生導師制保障體系

本科生導師制保障體系是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和措施形成的一種機制體系,目的是充分發揮本科生導師制的優勢和功能,確保本科生導師制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其保障體系包括經費保障、教師參與激勵、保證學業輔導效果的反饋與評價、保證內外交流與發展、保證學業輔導工作的運轉。

保障體系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建立以搭建平臺、選聘導師、監測導學質量評價等為主要職能的專門主管部門;二是建立學生學業服務體系,同本科生導師制配套。導師制的實行需要一定的經費和管理服務,主管部門要保證該模式的順利實施,每年須從財政預算中拿出專項經費作為保障。

3.4 本科生導師制評價體系

評價考核是本科生導師制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作,是學生學業提升的核心和出發點,是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導師指導成效乃至學校辦學質量的主要標準。

為此,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必須明確考核方案,強化多元考評,注重過程考評,采取多種措施激勵導師的工作積極性。除了加強對導師指導成效的考核外,還可以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導師一定的激勵,可將導師指導的工作量和考核評價結果作為評先評優和職稱聘任的參考依據,采取發放導師指導津貼的形式,評選優秀本科生導師。只有健全的權責利相統一的激勵機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導師指導學生的熱情,進一步增強導師的責任心,從而提升本科生導師的指導成效。

猜你喜歡
導師制本科生學業
艱苦的學業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開放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中醫藥大學本科生流行病學教學改革初探
一主多輔的導師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35
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探索如何提高藥學本科生實習的質量
高職化工類學生試行成長導師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