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對中國現代文明的探索與貢獻
——以“第二個結合”為視角*

2024-05-07 23:53黃顯中
關鍵詞:現代文明革命現代化

黃顯中,唐 韻

(湘潭大學 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 湖南 湘潭 411105)

毛澤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了重要基礎。毛澤東對中國現代文明的思考始于青年時期,較其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早得多。長期以來在毛澤東生平思想的研究中,人們主要是對后者進行研究,黨的二十大之后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對毛澤東文明思想的探討主要是領域性的,而對其中國現代文明的探索及貢獻少有問津。實際上毛澤東對中國現代文明的探索,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結合”,使中國現代文明扎根于傳統文明土壤,又使傳統天下為公的文明傳統賡續弘揚。本文試圖以“第二個結合”為視角揭示其奠基性貢獻,為新征程上以“第二個結合”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智慧和啟迪。

一、方向與方位:開覺中國現代文明理想的時代領航

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人類現代化的普遍性與中國現代化的特殊性相統一,在時代領航中開覺中國現代文明理想。

現代化本為資本主義開創世界歷史的前進方向,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時代精神,卻因資本主義固有弊端而阻礙世界歷史發展,并使自身淪為世界歷史進程中的特殊性。資本主義現代化以資本邏輯開辟世界歷史,將近代中國推入“東方從屬于西方”[1]36的世界支配性羅網;中華民族因資本主義殖民侵略和掠奪瓜分,導致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近代先進的中國人前赴后繼探尋真理,從器物、制度、文化層層深入,學習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2]1514。不僅未找到強國復興的正確道路,而且在與帝國主義的較量中無不慘敗,徹底打碎了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迷夢。西方殖民統治的目的并非把“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3]628,說明資本主義現代化在中國不可能;戰爭與掠奪暴露出帝國主義的野蠻本性,表明資本主義現代化在中國不可行。中國效仿西方現代化的挫敗和西方阻止中國現代化的失敗,都源于現代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彼此割裂,前者忽視中國自身的特殊性,后者則無視中國而唯有自身的普遍性。

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超越,以真正的時代精神開創新的世界歷史。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現代性的唯物史觀批判,指引了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共產主義方向,1848年《共產黨宣言》向世界宣告“兩個必然”[1]43。俄國十月革命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標志著作為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從天上來到地上,使人類進入創造社會主義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把握世界大戰“震動了全世界”[2]1470的空間失衡,將資本主義現代化在歷史和邏輯上判定為“近代化”,在中國人長期迷茫困惑之際“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3]667。社會主義以時代精神在中國廣泛傳播,指引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向。沿著社會主義的航向前進,關鍵在于普遍性與特殊性一體融合,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普遍性是與人類歷史同步伐的社會主義,特殊性是與社會主義相適宜的中國具體實際。青年毛澤東既立足中國傳統文明把握時代精神,又立足時代精神把準中國傳統文明的前途方向,在普遍與特殊相統一中堅定社會主義文明理想。

第一,倡導個性自由解放,把握現代社會人類精神。向現代轉型意味著消除傳統社會“人的依賴性”,追求個人的個性、獨立性和自我實現,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人類普遍精神。青年毛澤東在親歷新文化運動中解放思想,提出個性解放的現實個人主義主張:“一曰個人主義”;“一曰現實主義”。[4]137前者強調人的絕對價值,是自我實現的前提;后者強調自我實現的方式,是自我實現的關鍵?,F實個人主義的目的在自我實現,“人類之目的在實現自我而已”[4]163。具體就自我實現的內容而言,即“充分發達吾人身體及精神之能力至于最高”[4]163。豪杰乃自我實現的表率,即本性充分發達之人:“發展其所得于天之本性,伸張其本性中至偉至大之力?!盵4]146人之本性受命于天,人盡其性而與天齊。青年毛澤東用傳統文化闡釋包爾生倫理思想,又將傳統“心學”理想轉化為現代化的核心價值,確立了反對封建專制具有現代高度的思想原則?!皞€人有無上之價值”[4]108,盲從他人是非必然受他人奴役,無獨立心則無作為人的現代性?,F實個人主義雖是“心物二元論”,但不可否認其所追求的獨立人格和自我實現,飽含現代性的時代精神和價值內蘊,體現了毛澤東對現代社會人類精神的敏銳把握,對其探索中國現代文明有著根源性意義。

第二,明辨中西文化優劣,提倡會合中西文明精華。自主性是西方現代性的內核,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稀缺的因子。毛澤東自幼浸潤于中國傳統經典,稍長逐步廣泛涉略西學,胸懷天下以采擷人類文明精髓。1913年進入湖南第一師范學習,受楊昌濟東西文明結合觀影響,提出熔鑄中西文明的主張。東方文明實為中國文明,在世界文明格局中占有半壁。中西文明各有其優劣,中國傳統“三綱五?!眽阂謧€性,西方“教會、資本家、君主、國家四者,同為天下之惡魔也”[4]108,因而必須同時改造以實現“東西文明會合”。青年毛澤東主張汲取中西文化精華,與倡導“全盤西化”的陳獨秀截然不同,但又認為“取于外乃足以資于內也”[4]19;相異于近代以來的“中體西用”論,又指出“以孔子為中心”乃自大的思想?!叭P西化”徹底否定傳統,摒棄了中國現代化的特殊性;“中國文化本位”固守傳統,否定了中國現代化的普遍性。辛亥革命失敗后向封建傳統專制倒退,出現脫離中國傳統文化的“歐化”“西化”思潮;歐洲列強尖銳矛盾非世界大戰無法止熄,促使梁啟超轉而提出“弘揚孔學”。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對中西文化關系的論爭,將“現代性總是與傳統相對立”[5]72淋漓展現,卻無法以二元對立阻礙中西文化共鑄中國現代文明。

第三,順應世界歷史大勢,確立社會主義文明方向。十月革命的爆發將世界歷史劃分為兩個階段,開啟了社會主義新的世界歷史。李大釗最早從十月革命洞見新文明的世界曙光,指出這“是社會主義的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是二十世紀新潮流的勝利”[6]259,并展望“這個新紀元帶來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6]266。隨著十月革命的時代精神在中國傳播,走社會主義道路成為天下為公文明傳統的新生希望。毛澤東對十月革命后的蘇俄興趣極大,1920年他稱贊“俄國是世界第一個文明國”[4]337。關鍵在于社會主義的實現方式,既是理論選擇的主義信仰問題,又是大勢所趨的時代精神問題。毛澤東因思想實驗失敗而與種種新思潮新學說徹底決裂,但到1920年3月仍沒有得到“一個比較明了的概念”。因驅張運動和湖南自治運動無濟于事,毛澤東深感改良一途絕無希望。1920年秋蔡和森致信毛澤東指出,“俄社會革命出發點=唯物史觀。方法=階級戰爭+階級專政。目的=創造共產主義的社會”[7]68,從理論和實踐上領悟了階級斗爭的歷史規律性和現實必要性。1921年初在新民學會年會上,毛澤東不僅贊成“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根本目的,而且極力主張“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標志著毛澤東順應世界歷史大勢而最終確立社會主義文明方向。[8]1-2

第四,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堅定社會主義文明理想。毛澤東堅定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理想,既源于其對人類現代化的時代精神之把握,又離不開其對社會主義的傳統文化之理解。社會主義文明理想與中國傳統大同理想相融相通,而后者正是毛澤東畢生所追慕并不懈追求的。受康有為“大同三世說”影響,1917年毛澤東致黎錦熙信曰:“大同者,吾人之鵠也?!盵4]67《〈倫理學原理〉批注》則說:“人現處于不大同時代,而想望大同?!盵4]127毛澤東選擇并堅定社會主義,正是用傳統“大同”觀念解讀社會主義,1917年稱其為“吾人理想之世界主義”[4]462。1920年毛澤東進一步指出:“這種世界主義,就是四海同胞主義,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別人好的主義,也就是所謂社會主義?!盵9]73如果說這種理解還具有天人合一的古蘊古色,那么隨著啟蒙現代性被革命現代性取代,社會主義理想也轉化為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事業。因而現代社會的“世界大同,必以各地民族自決為基”[4]402,同時又以各民族國家命運與共為要。正是由于將民族獨立擺在首要位置,毛澤東找到了“經過人民共和國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大道,而康有為“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到達大同的路”[2]1471??涤袨椤洞笸瑫放c張魯“五斗米道”的結果一樣,但都是傳統文化中具有人類普遍性的社會主義因子。

青年毛澤東以世界歷史的時代精神為引領,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確立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理想。列寧指出:“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盵10]163但毛澤東并非機械照搬俄國社會主義,而是經過中國傳統文化來創造性領會和把握社會主義。毛澤東在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始終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前見優勢,注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芽的文化土壤。隨著作為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撒播在中國大地上、撒種于共產黨人心中,時代文明的“星星之火”點燃了廣大中國人民創造現代文明主體性的激情。

二、基點與基地:開源中國現代文明力量的思想解放

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增強自身主體性自覺與發揮自身主體性力量相統一,在思想解放中開源中國現代文明力量。

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理想,唯有依賴人民群眾通過革命掃除障礙。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體力量,1919年青年毛澤東提出“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4]201的驚世論斷,以其對人民主體性力量的深刻揭示,將長期“干著奴隸的生活”[4]278的中國人猛然驚醒;揭示貴族資本家及其他強權者強的根源,將“知識”的思想解放作用擺在首位。革命既是改造人民群眾主觀世界的思想解放,又依賴于思想解放了的人民群眾偉力,從而規定著革命的首要問題:“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11]3毛澤東并非對其進行群眾史觀的理論論證,而是以中國農民革命的實踐效果作明證。1927年他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幾萬萬農民沖決傳統“四條繩索”的羅網,“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11]13,幾個月之內干成孫中山四十年未竟之事。中國革命以農民為主體力量,“質言之即為農民革命”[9]150。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首在解放和贏得農民;農民是中國革命所向披靡、天下無敵的常勝軍,贏得了農民就贏得了天下。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必須始終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沒有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解放,就不會涌現解放思想的中國人民。1925年毛澤東即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11]3,指引和幫助群眾自由解放。這并非中國共產黨自封自許,亦非堅定共產主義理想而成,而是非人民群眾公認不可。中國共產黨由第三國際幫助成立,“每月向第三國際報告工作”[12]6。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不僅理論準備不足、革命經驗不足,尤其“還沒有能力獨立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13]201來處理革命面臨的重大和緊急問題。在革命武裝方面思想落后而消極無為,致使大革命在白色恐怖面前無力反擊,1927年毛澤東指出:“廣大的黨內黨外的群眾要革命,黨的指導卻不革命?!盵14]392最致命的是放棄兩個方面的革命領導權,在大革命的危急關頭從根本上使黨陷于被動地位。如何由革命的中國共產黨創造革命的理論武裝,用革命的理論武裝革命的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成為毛澤東以革命現代性通向中國現代文明的關鍵問題。

第一,引領推翻三座大山的解放事業,朝著革命的方向徹底解放思想。推翻三座大山壓迫剝削的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思想革命的源頭活水。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盵15]153但從唯物史觀考察,沒有革命的運動,就不會有革命的思想,更不會有指導革命的理論。全心全意為著革命的“大我”而徹底工作,“小我”才會從思想上朝著革命的方向奔跑,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才能從“自在的階級”變成“自為的階級”。1937年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無產階級經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解了階級剝削關系和自身歷史任務,“這時就變成了一個‘自為的階級’”[11]289。中國革命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武裝斗爭,而不是為著爭奪革命領導權的黨內斗爭。然而遵義會議之前,我們黨的領袖多是“搞家長制的”[16]330,對持不同和反對意見的同志進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給我們黨的事業造成重大損失和致命打擊。家長制并不僅僅是個人工作作風問題,在根本上是缺乏對封建專制遺毒的思想清洗,更未擺脫“小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支配;不是中國革命所需要的真正的共產主義風格,而是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必須徹底清除的障礙。中國共產黨要理論與實踐相一致地解放思想,必須始終做到“最有覺悟,最有預見,能夠看清前途”[17]397。

第二,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主體性。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掌握和運用好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才能不斷解放思想而不負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總結黨領導革命經驗教訓,1938年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盵3]534這個毛澤東開創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第一個結合”,實際上包含“第二個結合”,即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因而強調“中國的特性”“中國的特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樹立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確立了擁有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立場,即馬克思所說“從主體方面去理解”[18]499。毛澤東創作《實踐論》時將其與中國傳統知行觀相結合,批評唯心論和機械唯物主義“主觀和客觀相分裂”[11]295,把實踐確立為第一的和首要的觀點。以實踐的觀點對待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回歸“改變世界”的本性,又使中國共產黨恢復了主體性自覺。毛澤東從實踐的觀點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對中華民族智慧做出了“理論上的最高概括”[19]335,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從黨的理論創新上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主體性。

第三,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和武裝全黨,清除黨內教條主義的錯誤根源。毛澤東之所以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目的在于克服黨內教條主義的危害?!秾嵺`論》直接針對的就是“一部分教條主義的同志”[11]282。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不“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言必稱希臘”而忘記“自己的祖宗”,幾乎斷送了中國共產黨人開創的整個事業。[20]797,8011981年通過的“決議”指出:“我們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曾使中國革命幾乎陷于絕境?!盵21]156教條主義是黨內長期存在的敵人,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教育和武裝全黨,使其從“教條主義的蒙蔽中間解放出來”[20]827。教條主義以理論文本、上級決議、他者經驗為評判標準,不僅將馬克思主義變成“解釋世界”的理論哲學,而且壓制和打擊中國共產黨人的主體性。毛澤東將傳統文化中的“實事求是”進行創造性轉換,立足客觀實際推進全黨思想解放,根本在于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中國革命之“的”[20]801,為全黨主體性的發揮指明原則和方法。毛澤東用馬克思主義克服教條主義的主觀主義錯誤,將全黨團結凝聚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之上,使全黨成為像一個家庭那樣的共同體,為奪取解放戰爭勝利統一了全黨思想、意志、行動。

第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向現代轉型,促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解放。毛澤東將民族解放與個性解放合而為一,強調“民族解放就是解放個性”[17]336。不論實現哪種解放,都受制于革命主體的思想武器。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既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又使人民日用不覺的傳統觀念向現代轉化,成為人民群眾能學會用的思想武裝。1938年毛澤東在闡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時,就強調“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3]534。延安整風運動以反對黨八股作為主要內容,要求代之以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主義文風,在于前者“不但不便于表現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20]840。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旨在創造現代性與民族性相統一的中國現代文化。1940年毛澤東提出要建設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3]663。這個“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現代文化。毛澤東從建設中國現代文明出發,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3]707,旨在把人民群眾從封建舊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一旦變成群眾手中的尖銳武器,“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2]1516,必將從根本上扭轉被壓迫剝削的歷史命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思想解放的基地,是構筑自己力量基點的樞紐。1945年毛澤東面向未來總結抗戰經驗,自問自答道:“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么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盵2]1132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是獨立自主,黨要把主體性力量立于實事求是之上,在自身思想解放中促進人民群眾思想解放,形成人民群眾支持擁護黨的領導的磅礴力量。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第一個結合”,自覺踐行和推進“第二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融通貫通,為不斷開辟中國道路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根基。

三、步驟與步伐:開辟中國現代文明道路的歷史主動

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人類發展基本規律同中國社會發展最大可能性相統一,在歷史主動中開辟中國現代文明道路。

中國實現現代文明的社會主義理想,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歷史自信。唯物史觀是毛澤東歷史自信的理論源泉,1921年初毛澤東明確指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22]432,從革命論、階級論、專政論、戰略和策略論、政黨論等五個方面,初步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并為中國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奮斗終生。1926年毛澤東主持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時,曾閱讀張伯簡《社會進化簡史》,了解其“八分法”[23]的社會形態演進理論,在克服傳統循環史觀和進化論史觀局限性的同時,更加堅信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毛澤東總結我們黨領導革命經驗,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堅定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信心,1935年毛澤東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盵11]161縱覽自共產主義運動以來的人類歷史,“革命人民的歷史都是勝利的歷史”[24]155。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這是人類歷史的必然趨勢。

歷史自信只是對歷史方向和趨向的總體確信,缺乏將其化為實踐的具體步驟。歷史主動克服歷史自信囿于自身的弊端,通過開辟道路實現社會主義文明理想。歷史主動遵循人類歷史普遍規律,毛澤東熟悉馬克思主義“五形態”理論,但更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以“第二個結合”深化“第一個結合”,揭示中國社會發展特殊規律。歷史主動與“盲目”和“自發”相對,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的社會革命都是自發的[17]394。歷史主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革命前途、步驟、條件看得非常清楚,既是主觀能動性的精神品格,更是最大可能性的革命品格。毛澤東將中國革命分為“上篇與下篇”[11]276,提出我國現代化戰略構想“兩步走”[25]529,都具體生動彰顯了我們黨的歷史主動精神。毛澤東以歷史主動謀劃超常規發展,既反對尾巴主義和慢性病,又反對冒險主義和急性病,是“在面對存在中超越實存”[26]7的最大可能現實性,以跨越“卡夫丁峽谷”的步伐實現社會主義文明理想。

第一,接續開辟中國革命道路,傳承中華優秀文明傳統。實現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理想,關鍵在于接續開辟中國革命道路。這是通達并進入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又是近代以來賡續弘揚中華文明的唯一通途。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從未間斷,傳承中華文明就是我們扎根歷史的主動精神,1938年毛澤東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盵3]534中國共產黨人是中華文明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不能割裂、否定、虛無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3]534。毛澤東從我國農業大國的歷史文化事實出發,創新性發展墨法思想的“農戰”精神,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開辟以“一化三改”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開辟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關系和矛盾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不僅使中華民族跨入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建設的康莊大道并取得舉世矚目成就,而且使中華文明傳統適應接續開辟的革命道路并不斷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27],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創造。

第二,運用中國傳統文化智慧,成功跨越資本主義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是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偉大創造,使中華民族以歷史主動精神從封建落后社會跨入社會主義社會。這是革命功利主義者創造歷史的高瞻遠矚,也是毛澤東對傳統功利主義思想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墨子主張“志功合一”,是中國古代樸素的社會主義者。毛澤東批評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唯心流毒[28]465,1943年創造性提出“革命的功利主義”[21]864命題,強調最廣大群眾的目前利益和將來利益相統一,為大眾的動機和被大眾歡迎的效果相一致。革命功利主義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以“革命性”反對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功利主義的唯心論,以“效果論”反對偽善者最自私最短視的功利主義,目的是經過民主革命而通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作為我們黨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既“不經受資本主義生產的可怕的波折”[29]821,又占有資本主義制度創造的一切積極成果,更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30]8,取得了遵循規律亦步亦趨所無法達到的最優效果,以道路開辟的偉大實踐具體詮釋了革命功利主義的深刻內涵。

第三,引導和利用好資本主義,超前謀劃邁向社會主義。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跨入社會主義,最重要最棘手的在于正確對待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社會是處于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過渡階段,既要充分利用資本主義發展的優勢,又要引導限制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為跨入社會主義創造更為堅實的基礎。資本主義在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矛盾體,與社會主義前途既對立又統一。1937年毛澤東《矛盾論》闡釋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并對《漢書》典故“相反相成”[11]333進行創造性轉化,為辯證對待資本主義提供了方法論。廣泛發展新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對中國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17]322-323。這也是新民主主義道路上的列寧主義因素,毛澤東援引列寧《在民主革命中社會民主黨的兩個策略》中的論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其說對資產階級有利,不如說對無產階級更有利?!盵17]323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大的系列講話中,不僅剖析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重大意義,而且制定了規范和引領資本主義發展的經濟政策。因而新民主主義社會不僅有助于社會主義的發展,而且以歷史主動精神超前植入了社會主義因素。毛澤東以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資本主義發展生產力,是對馬克思主義東方道路理論的創新性發展,為中國人民主動跨入社會主義準備了初步發展的現代文明條件。

第四,與錯誤政治路線作斗爭,規避中國革命發展歧途。正確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方位,堅定新民主主義的社會主義前途,才能領導中國革命沿著正確路線發展。新民主主義“不是社會主義,也不是老資本主義”[17]110;既反對陳獨秀的“二次革命論”,又反對王明的“一次革命論”?!岸胃锩摗备盍阎袊锩鼉蓚€階段之間的關系,對無產階級領導缺乏信心而使歷史主動精神陷入宿命論;“一次革命論”混淆中國革命兩個階段之間的界限,夸大無產階級力量而使歷史主動精神陷入唯意志論。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的真理性,科學闡述中國革命“兩步走”理論,駁斥黨內外錯誤政治路線,旨在規避中國革命發展歧途。1939年毛澤東指出:“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盵3]651這是中國革命的兩個不同階段,“無所謂‘畢其功于一役’”,必須相互銜接而不分割;反對“第三條道路的幻想”,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3]685。妄想迅速消滅資本主義是不現實的,妄想建立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可能的,都不合乎中國社會發展的唯物辯證法。中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的道路,“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2]147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實現中國現代文明理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開辟充分利用中國革命現實條件,又充分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是“兩個結合”相互作用的結果。毛澤東在“第一個結合”中立足中國革命具體實際,避免道路開辟犯教條主義和民粹主義錯誤;又以“第二個結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避免道路開辟犯實用主義和經驗主義錯誤。毛澤東“堅持了正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并向一切與之相反的錯誤思想作了勝利的斗爭”[20]953,開辟出一條使中華民族跨越歷史時空的唯一正確道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形態提供了改天換地的寶貴經驗。

四、理念與理路:開建中國現代文明形態的實踐探索

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天下為公文明傳統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統一,在實踐探索中開建中國現代文明形態。

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文明,是對天下為公大道文明傳統的賡續弘揚?!疤煜聻楣笔侵腥A民族先賢的文明理想,儒家不僅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31]421之典據,而且希冀天下為公的文明秩序永世長存化育八方。按照東漢經學家鄭玄的解釋,“天下為公”的“公”,即“共”的意思,《呂氏春秋》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盵32]24人人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學之道”,歷史地沉積為“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傳統。毛澤東自幼誦讀“四書”“五經”,但又生長在家國天下文明秩序崩壞斷裂時代。家國天下的文明秩序與西方工業文明急遽碰撞,結果“中國雖未曾亡國,卻已經亡了‘天下’”[33]225?!巴鎏煜隆币馕吨疤煜聻楣睖S為“天下為私”,以現代“力”的秩序取代傳統“禮”的秩序,致使近代國人思想空虛腐敗至極,在西方這位“老師”面前屢戰屢敗。重新使天下為公的文明傳統煥發生機,并成為中華民族“立國之根本”,已然成為建設中國現代文明的核心問題。

傳統天下為公的大道文明向現代轉換,關鍵是擁有天下為公的現代國家。傳統家國天下的文明秩序斷裂,使“國”的地位從邊緣升至中心。將傳統文明型國家立于現代民族國家之上,天下為公的文明理想方有復活可能。近代中國備受三座大山的殘酷統治,非爭取民族獨立不可能站立起來。中國共產黨早在二大就已確立“真正民主共和國”[12]130的最低目標。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各個階段,不僅提出并建立局部執政的共和國,而且將天下為公理念貫徹共和國建設各方面。1940年毛澤東引用中國老話“有飯大家吃”,指出“既然有敵大家打,就應該有飯大家吃,有事大家做,有書大家讀”[3]683。1945年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提出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20]1030;1949年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勾畫了“獨立民主和平統一富強的新中國”[34]348的美好藍圖。毛澤東領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事業協同推進,充分彰顯了中國現代文明的共有共建共享理路。

第一,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實現最為廣泛深刻的變革。文明形態從天下為私復歸天下為公,根本在于確立人人獨立平等的社會結構,關鍵在于創建天下為公的制度體系。中國天下為公的文明傳統與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高度契合[35]18。新中國成立之后確立社會主義社會結構,也就是經過“第二個結合”的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改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一方面是人的改造?!盵36]189制度的改造首先是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從而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制度,從制度上為實現天下為公的文明新生奠定經濟基礎。經濟上的公有制依賴于政治上的民主制,1944年毛澤東即指出:“政治、軍事之所以放在第一,是因為如果沒有它們,生產力得不到解放,就沒有可能談其他問題?!盵17]109毛澤東領導確立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主體的民主政治制度體系,從制度上為天下為公的文明新生提供了政治保證。毛澤東還探索制定了各方面具體制度。民主政治制度與經濟公有制度相統一,構成新中國“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37]。其先進性就在于讓天下為公的大道文明從制度上在中國重生,不僅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38],而且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

第二,以工業化促進全面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文明演進從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迫切要求,必須以工業化促進全面現代化。1944年毛澤東分析近代中國落后挨打根源,就在于中國沒有建立起強大的工業。1949年毛澤東在歷史交匯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戰略謀劃中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2]1433。毛澤東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核心問題是正確處理農、輕、重的關系,受司馬遷、桑弘羊、王符、顏元、鄭觀應等重商思想影響[39]231,1957年提出“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并舉”[36]150的方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經十年探索,于1963年正式確立“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40]282的“四化”戰略格局。在“四個現代化”的總體布局中,工業現代化是重點,農業現代化是基礎,國防現代化是保障,科學技術現代化是關鍵?!八膫€現代化”突出四個重要領域,四者同時并行、相互促進,但沒有工業現代化,其它方面現代化不可想象。1964年毛澤東審閱《政府工作報告》草稿時,強調“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41]341,根本目的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毛澤東以“四個現代化”推進全面現代化,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第三,踐行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凝聚集體主義的精神力量。文明主體從傳統的人轉變為現代的人,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必須以文化現代化引領人的現代化。我們黨自成立起即倡導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文化,著力解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極大地改變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1961年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是為人民服務”[42]534。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只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17]47。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意味著一心一意、竭盡全力,反對無視人民利益的個人主義,發展了中國傳統民本思想。中國共產黨人為著共同目的,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來,形成為人民服務的共同體?!凹w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思想”[43]454,是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建設的倫理原則。個人以集體的方式存在,又依賴于集體生存發展;集體由獨立的個人聯合而成,又依賴于個人的共同進步。集體主義主張“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又堅持“集體倫理優先”原則,反對不顧集體利益的個人主義和本位主義。集體主義與人的本性相一致,1943年毛澤東指出“社會性”是人的唯一特性[17]83。集體主義是對傳統儒道倫理精神的綜合創新和現代轉換,成為了建設中國現代文明凝聚強大精神力量的核心密碼。

第四,支持被壓迫民族解放事業,為人類進步謀求永久和平。文明使命從民族解放轉向人類解放,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大國擔當,必須以胸懷天下的格局引領世界和平發展。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合”文化長期浸入靈魂,1936年毛澤東就展望“人類的永久和平的時代”[11]174。新中國成立后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全世界表明“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24]229。中國共產黨人反對戰爭,但并不害怕戰爭。戰爭并非解決沖突的文明之道,亦非免受戰爭拖累的自保之策。但在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時代,民族戰爭無疑是實現和平的唯一途徑,否則無法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毛澤東支持被壓迫民族解放戰爭,把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視為自己事業的一部分,支持“被壓迫人民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戰爭”[41]378。和平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果和標志,又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和條件,1963年毛澤東指出:“在帝國主義還存在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國家不可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盵40]247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擔負著促進世界和平的責任。千百年來人類夢想“建立一個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44]312,就需要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聯合和團結。毛澤東以兼濟天下的寬廣胸懷謀求世界和平發展,為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形態,形成于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創新創造。毛澤東堅持“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2]1471,使天下為公理念在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建設中一以貫之,既超越資本邏輯導致的“物的依賴性”和“人的依賴性”,不斷朝著人自由全面發展價值理想邁進;又重新構建人類共同價值秩序,使“世界大同”不再局限于一國一族的美好愿景,而延伸至全人類的共同追求,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創造了廣闊的文明空間。

五、結語

毛澤東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在探索中國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第二個結合”。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于一體,既在堅守“魂脈”中賦予中華優秀文明鮮明時代品格和現代價值指向,又在賡續文化“根脈”中賦予中國現代文明鮮明民族特色和深厚歷史底蘊。在2023年6月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盵45]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要從“第二個結合”深層次汲取毛澤東思想智慧,以高質量發展推進毛澤東探索中國現代文明建設的未竟事業。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革命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粉紅革命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讓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現代文明建設中發揮基礎性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