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主體性的成因及其消解
——基于馬克思的《資本論》及其手稿*

2024-05-07 23:53王肖帆
關鍵詞:資本論生產性資本主義

王肖帆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院,北京 100872)

在西方現代社會,資本表現為“普照的光”,成為統治社會的基本原則。從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來看,資本成為具有主體性的存在,能夠實現價值的自行倍增,人反而淪為價值增殖的手段。如何認識資本的主體性成為現代社會追求人的解放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對此學者們普遍認為資本通過攫取人的主體性,導致了物的人格化和人的物化。但物如何能夠實現人格化,人如何被物化,這個過程未能充分揭示。只有回到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分析資本成為主體以及勞動者喪失主體性的過程,才能為人揚棄資本的主體性提供現實的途徑。

一、資本主體性的內涵

一般而言,人或物具有主體性意味著它能以自身為根據,實現自我滿足。資本具有主體性,即資本表現為以自身為根據,實現自我生產。資本實現自我生產不是指再重新生產出物質形態的資本,而是指實現價值的自我保存和增殖。

從資本的物質規定而言,資本只是一定量的對象化勞動。如果只考慮資本的物質規定,那資本就被理解為自然存在的物。馬克思之前的經濟學家如斯密、李嘉圖等都存在將資本只看作是積累的勞動。在他們看來,“獵人的弓箭”、“漁人的獨木舟”等都是資本。但是,就資本的物質規定而言,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并不具有能動的生產性,反而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表現出能動的生產性。因為就物質生產而言,資本只表現為客觀存在的物,表現為被勞動加工的對象?!百Y本在勞動面前表現為被動的東西,資本的被動存在作為特殊實體同造形活動的勞動發生關系?!盵1]256勞動者在勞動的基礎上表現出能動的生產性,消費原料和工具,最終生產出與原有生產資料形態不同的產品。因此,作為生產資料的資本不僅在生產中無法保存自身,還會被勞動者所消費和改變。

資本“自給自足”的主體性是基于資本的形式規定性,即價值而言的。之所以要從價值方面進行分析就在于,資本的物質規定并不是資本的本質規定。資本從其本質而言不是物,不是一切時代生產條件的必然要素,它還具有特殊的形式規定。拋開資本獨特的物質規定,不管是作為貨幣形態的資本,還是生產資料而存在的資本,資本代表了一定的價值額。價值作為抽象的人類勞動的體現,從其出發可以切入對資本增殖自身、即資本主體性的認識。如馬克思所言,“要闡明資本的概念,就必須不是從勞動出發,而是從價值出發”。[1]215從形式規定而言,資本的主體性內涵首先意味著資本要實現價值的自我保存。以生產資本為例,它作為一定的價值額在生產前后經歷了形態的變化,但價值保存了下來。價值保存了自身,實際也就意味著資本保存了自身。但是,如果資本只能保存自身的價值,資本還不能稱其為資本,資本的主體性自然也就無法得到彰顯。馬克思之所以認為資本的主體性不能僅僅滿足于價值的自我保存,是因為貨幣作為一定的價值額,它在簡單流通過程中也能保存自身的價值。在簡單流通中,價值以貨幣和商品為載體,經過與貨幣與商品的不斷交換而實現自身的保存。因此,資本的主體性不能只滿足于價值的保存,同時必須能夠增殖價值。

如上所言,貨幣在流通過程中也能實現自身價值的保存,但僅僅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并不等同于資本。貨幣-商品-貨幣的流通過程,從本質上而言是無意義的流通過程,因為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由于價值本身代表一定量的抽象勞動,因此從貨幣到資本的質的飛躍只能是價值的量的積累。資本作為資本,它內在要求價值的保存和增殖。能否實現價值的保存和增殖是貨幣能否質變為資本的關鍵?!百Y本的合乎目的的活動只能是發財致富,也就是使自身變大或增大?!盵1]228由此而言,資本的主體性表現為資本在價值的保存和增殖過程中的能動的生產性。資本的主體性不僅要能夠保存價值,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增殖價值。

不僅如此,資本的主體性內涵必然要求價值的保存和增殖是資本以自身為根據的、自為的生產性?!八约旱纳χ辉谟诖?它只有不斷地自行倍增,才能保持自己成為不同于使用價值的自為的交換價值?!盵1]228資本成為主體意味著勞動的客觀條件取得了主體的存在,而勞動能力成為對這些客觀條件而言的中介和手段。從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而言,資本的主體性體現在資本將勞動的創造力變成自身的力量,從而將價值的保存和增殖表現為自身的特性?!皠趧拥目陀^條件取得了與活勞動能力相對立的主體的存在——從資本變成資本家;另一方面,勞動能力與它自己的條件相對立的單純主體的存在,使勞動能力具有對于這些條件來說只是無所謂的客觀形式?!盵1]454

總體而言,資本的主體性內涵就在于代表一定生產關系的物具有了能動的生產性,并且它可以實現自身價值的保存和增殖。這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從資本變成了資本家,資本家成為資本的人格化代表,資本表現為“具有自己的意志和利益的人格化,同工人的人格相對立”,[1]443而勞動者及其勞動能力成為資本的客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從資本的本質而言,資本不是物,它只是特定的生產關系的表現。從這個角度而言,資本具有主體性意味著資本所代表的這種生產關系的原則成為主導原則,這個原則即價值增殖原則成為整個生產過程,甚至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主導原則。也就是說,一方面,資本的主體性內涵在于代表特定生產關系的物具有能動的生產性,它以自身為根據,實現價值的自行倍增;另一方面,它也意味著價值增殖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目的,成為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普照之光”。

二、資本主體性的形成

資本主體性的內涵表明資本在價值生產過程中將勞動的生產力表現為自身的力量,由此實現了物的人格化和人的物化。資本何以將勞動的生產力表現為自身的主體性基礎成為關鍵問題。揭示資本主體性的形成過程有助于徹底理解資本主體性的內涵和特征。事實上,資本成為主體性的存在與資本-雇傭勞動的關系分不開。

資本與勞動力商品相交換為資本成為主體提供了前提條件。二者的交換為資本占據勞動創造的價值提供了前提。從根本上而言,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從預付資本價值構成的三個部分來看,原料的價值和勞動工具中的價值不可能發生增殖,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定量的對象化勞動,代表一定量的價值。唯一可能產生價值變化的是勞動力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是活勞動。在生產的過程中,活勞動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資本價值增殖的奧秘就在于,資本將勞動創造的部分價值據為己有,以此實現自身價值的增殖。在馬克思看來,資本家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只是勞動力商品的價值,而其大小等于維持勞動者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勞動資料的價值和勞動者的培訓費用等。但是,勞動力商品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產生出比自身價值大的價值。因此,資本與勞動力商品的交換就為資本剝奪勞動創造的價值提供了前提。不僅如此,由于勞動以雇傭勞動的形式存在——這種勞動的特點在于除了自身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勞動者就不得不將自己的勞動力出賣給資本家。資本家又以工資的形式為勞動者支付了一定的報酬,導致勞動力成為資本的因素,勞動的生產力表現為資本的生產力,勞動的主體性表現為了資本的主體性。

資本與勞動力商品交換完成后,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對資本的實質從屬導致資本徹底表現為生產過程的主體。在資本主義生產的早期階段,勞動對資本表現為形式上的從屬。在這個階段,勞動者在形式上從屬于資本家的規訓,但實際上在生產過程中具有較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如馬克思所言,形式從屬“只是物質性的,在形式上是自愿的,涉及的只是工人和資本家在生產過程本身中的地位?!盵2]285機器大規模應用后,勞動在工藝上發生了變化。機器作為“勞動體系”,成為生產過程的主要“動力來源”,而工人變成了生產的旁觀者?!斑@個體系的統一不是存在于活的工人中,而是存在于活的(能動的)機器體系中,這種機器體系同工人的單個的無足輕重的動作相比,在工人面前表現為一個強大的機體?!盵3]91工人不再能夠完整地生產商品,而只變成了其中某種片面操作的生產者。人在生產過程中對機器的依賴性導致人不再是真正的勞動過程的主體,而只是資本生產過程的旁觀者。人無法控制生產過程,這個過程只是體現為機器的自行運轉過程。人再也不能表現為生產過程的主體,只是生產過程的旁觀者,而資本表現為具有能動性、支配整個生產的主體。

資本成為生產過程的主體并不代表資本真正實現了自身。在生產過程中,資本生產出了價值的增殖部分。但這個過程從另一角度而言是資本價值喪失的過程。在生產結束后,資本以商品的形式存在。此時的商品資本包含著比原材料更多的價值,但是它的價值只是以觀念的形式存在于其中。商品資本只是觀念的貨幣,而非現實的貨幣。為了重新取得價值的一般形式,資本必須重新進入流通,通過交換實現自身。重新進入流通過程實現自身的價值是資本自身的內在的要求?!叭绻f資本通過生產過程作為價值和新價值被再生產出來,那么,它同時也是表現為非價值,表現為還要通過交換才能實現為價值的東西被再生產出來?!盵1]383

商品向貨幣的轉化是資本實現自身的內在要求,在流通過程中價值增殖的實現是商品交換的主要目的。流通過程不是表現為簡單的商品流通或貨幣流通,而是表現為資本流通。不管是商品形態的資本還是貨幣形態的資本,資本始終以價值的形式主導著流通過程的進行。勞動者的需要成為資本實現增殖的一個環節。價值表現為流通過程的主體,而個人成為實現價值增殖的手段。對個人而言,他只有將自己的私人勞動先轉化為貨幣,才能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流通過程的商品交換看似是等價交換,但其本質上已經不是等價交換。這種不平等主要是由于等價交換背后隱藏的是資本與勞動力商品交換的不平等,是工人被資本家剝削的開始。只有如此,資本才能實現自身的增殖。

經歷了資本主義的生產和流通過程,價值的保存和增殖才得以完成,資本才表現為自我保存、自我增殖和自我實現的主體。不同形態的資本運動和轉化構建起作為總體的社會資本,使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表現為資本自身的循環。社會總資本的循環經歷了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這三個階段的繼起和運轉。每種形式的資本以自身為出發點,經歷形式變換后,最終又回到自身。以貨幣資本為例,貨幣資本最初從貨幣形式出發,在購買了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商品之后,資本以生產資本的形式進入到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本生產出商品,進而資本從生產資本的形式轉化為商品資本的形式進入流通。在流通中,商品通過交換,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進而又實現為貨幣資本。經過這一輪循環后,資本又回到貨幣的形式,此時的資本實現了價值的自我增殖。不過資本不能停留于貨幣形式,它必須重新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進入生產過程。因此,對貨幣資本而言,它會不斷以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形態進行循環,而且每次回到出發點的貨幣都是包含著更大價值。資本的循環表現為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傮w上而言,資本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價值形態的變化,但價值始終是主體,如馬克思所言,“價值不斷地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在這個運動中永不消失,這樣就轉化為一個自動的主體?!盵4]179-180資本就在這樣的循環過程中將自己建構為能動的主體。

三、資本主體性的特征

從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可以看出,資本在實現自身的過程中將自身建構為整個過程的主體。經過資本主義的流通過程實現出的價值只有再次資本化從而生產出新的價值,才能證明這部分價值是作為資本而存在。由此而言,資本的主體性不僅表現為能動的生產性,而且是追求無限發展的主體性,這種主體性只有在資本主義總的生產過程中才能實現,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資本主體性的特征表現為以自我為根據的、能動的生產性。在資本主義社會,使用價值的生產讓位于價值的生產。追求剩余價值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目的。在使用價值的生產中,勞動表現出具有能動性的一面,作為生產資料的資本反而成為勞動的對象和客體。但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并且后者決定前者。在價值增殖過程中,資本將勞動視為價值增殖的手段,占有勞動創造出的剩余價值,從而使自己成為自我保存和自我增殖的價值主體。資本將自我保存和增殖的過程完全看作是資本自身的能動性。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將勞動看作是自身的附屬。勞動只有對資本而言才是生產的,勞動也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才能實現自身的能動性。因為勞動只是以雇傭勞動的形式參與生產,勞動的方式、內容都被資本所決定,而且勞動對機器實質從屬也強化了勞動在生產過程中的附屬地位。這些表明勞動的生產性讓渡給資本,使資本表現出以自身為根據的生產性。當商品生產出來之后,勞動不再與之發生關系。商品到貨幣的轉換是資本的本性要求使然。資本通過商品流通實現了價值的增殖。因此,從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統一來看,資本順利將自身表現為能動的、可以自行生產剩余價值的主體。

資本的主體性除了表現為具有能動的生產性以外,它還表現為無限性。資本能動的生產性只能體現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必須不斷經歷資本循環,一旦資本停留于某一形態的資本而不再繼續運轉,它就會喪失其中的價值。由此而言,資本是“無腳鳥”,它不能停止運動,一旦停止運動,資本就不再成為資本。如果資本停留于貨幣形態,也就是將其從流通中抽出進行貨幣積累,那資本就不再是資本,甚至也不再是貨幣,而只是自然形態的金、銀,因為它不再能夠執行貨幣的職能。資本必須不斷以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的形態進行資本循環,這三個環節是空間上并存,時間上繼起的關系,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中斷都會影響到后續環節的正常進行。在這種循環中,沒有絕對的起點和終點,每種形態的資本都可以作為資本循環的起點和終點,資本循環是貨幣資本循環、生產資本循環和商品資本循環的統一?!霸谘h過程中,資本不斷地自我變換和自我中介,不斷地再生產自身,因而具有真無限的特征?!盵5]4如此一來,資本才能在不斷的運動中保存自身和增殖自身,資本的主體性也必然體現為不可中斷的無限性。

資本主體性的無限性實際上也表明資本的主體性只有在生產過程中才能實現,是一種過程性。資本一旦脫離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資本將不再是資本,資本的主體性自然也就不再存在。從這個意義而言,“資本主體”實際上是一種“過程主體”。資本的能動性是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所賦予的。在貨幣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商品的階段,貨幣只是作為一般的等價物執行自己的職能,貨幣與作為生產資料的商品的交換是一種等價交換,只有它與勞動力商品相交換,貨幣才開始具備了成為資本的可能性。此時,貨幣是潛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資本通過占有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才能產生出價值的增殖。然而剩余價值的生產也需要在流通過程中才能實現。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只有統一起來,即資本的三種形態只有不斷循環,資本的主體性才能完整地表現自身。資本的主體性無法脫離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而表現,其實也反映出資本必須在它與雇傭勞動的關系中才能實現自身。脫離了具體的生產關系的生產資料和貨幣都不是資本,都不具有能動的生產性。這也體現出資本主體性的內在矛盾,一方面,資本試圖將自身表現為以自我為根據的能動的生產性,但另一方面,資本卻又離不開雇傭勞動的存在,而且后者恰恰也是決定資本具有主體性的重要根據。因此,資本的主體性不是自足的,它離不開資本-雇傭勞動的關系,只有在資本與雇傭勞動的生產過程中才能得到實現,是一種過程性。

資本的主體性還體現為一種強制性的特征。在交換領域,勞動者不得不將自己的勞動能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因為勞動能力與勞動條件相分離和相對立。勞動者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就不能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必須服從于機器的運作方式。機器規訓人的勞動方式,人成為機器的旁觀者。在分配環節,工人不得不服從于資本主義分配方式,這種分配方式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分配領域的表現。盡管工人的工資可能會上漲,但工資總是與勞動力價值的大小相一致,而勞動力的價值會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縮減到有限范圍內。在消費環節,資本主體性的強制性主要表現為資本家致力于創造出新的需求,從而不斷促進資本價值的實現。消費的對象、消費的方式、消費的主體等等都是由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決定的,消費統一于資本增殖的目的,是生產環節的完成。在這些環節中,不僅勞動者需要服從資本的強制性,同時資本家也需要服從它。資本家作為資本的人格化代表,雖然他們能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需要,但是他們也必須遵從資本運行的規律。資本家不能按照個人意愿控制資本的運行,他必須按照資本增殖的目的來使用資本,推動資本無限增殖。

總體而言,資本主體性的這幾個特性之間是相互關聯的。資本主體性的生產性基于資本主義的生產過程,它正是在與雇傭勞動的關系中,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統一中實現了自身。資本實現了價值的保存和增殖,并且將整個生產過程統一于價值增殖的目的。資本的生產性又是一種無限性,它必須不斷地從一種形態轉向另一種形態,從一個環節過渡到下一個環節,每個環節之間一旦有中斷,資本都無法實現其主體性。資本主體性的這些特性中都滲透著強制性,即以追求剩余價值為目的。勞動者甚至是資本家都必須服從資本的增殖的目的。

四、資本主體性的消解

資本作為主體始終無法脫離雇傭勞動的存在。只要勞動者作為雇傭勞動者存在,勞動者就只能成為資本的客體。這種現象是否意味著人無法擺脫被資本的統治?事實上,恰恰由于“資本主體”是“過程主體”,它無法脫離雇傭勞動而存在。因此,“資本主體”內部會存在矛盾斗爭,這種矛盾關系成為“資本主體”揚棄自身,走向自我終結的內在原因?!靶蜗蟮卣f,作為自身增殖‘主體’的資本,一方面是自組織、結構化的‘結晶體’,另一方面又是內在矛盾與持續生成的‘火焰’?!盵6]35

“資本主體”追求無限發展,必須不斷克服內在的有限性。這種無限性和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根源于資本關系之中,最終會導致“資本主體”走向自我毀滅?!百Y本主體”追求價值的無限增殖為目的,但資本每循環一輪都只能實現有限的價值。為此,資本必須不斷地進行循環運轉。這個過程的矛盾表現為資本的價值增殖和價值實現之間的矛盾。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價值的增殖并不代表資本增殖的完成。相反,資本只有經歷流通過程,通過流通實現商品交換,資本才能實現自身,實現價值的增殖。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分離,這就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可能出現商品資本無法向貨幣資本轉化的危機。如果商品能夠順利轉化為貨幣,資本能夠順利實現自身,經濟危機不會發生。但是問題就在于對資本家而言,社會消費力總是不足的。社會消費力“取決于以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為基礎的消費力;這種分配關系,使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消費縮小到只能在相當狹小的界限以內變動的最低限度?!盵7]273社會消費力的不足就會導致資本的價值實現遇到障礙,至于是哪個資本的價值實現會遭遇障礙則是取決于資本家之間的競爭。

不僅如此,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資本主義生產的平均利潤率會趨向下降。這個過程中會產生生產擴大與資本貶值之間的矛盾。利潤率趨向降低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然趨勢,盡管資本家會采取各種措施阻止利潤率的降低,但這只能延緩利潤率降低的趨勢,并不能阻止利潤率的降低。資本追求價值的增殖就需要不斷擴大生產規模。資本規模的擴大會導致在同等的時間內生產出更多的使用價值,包括作為生產資料的商品。這就是說,一方面,資本生產規模擴大,為的是促使資本的價值增殖,但另一方面,可以作為生產資料的資本由于產量的擴大而會出現單個資本價值的下降,即資本的貶值。因此,在利潤率趨向降低的過程中,會出現生產擴大與資本價值貶值的矛盾。資本為了增殖自身必然要不斷將剩余價值資本化,進行資本積累,擴大再生產,但這個過程卻會同時導致資本的貶值。

利潤率下降的過程還會存在人口過剩與資本過剩的矛盾關系。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資本增殖所需要的可變資本相比于不變資本的增加而言微不足道,因此會產生大量的過剩人口。但是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不僅會導致人口過剩,同時也會導致資本過剩?!八^的資本過剩,實質上總是指利潤率的下降不能由利潤量的增加來抵消的那種資本——新形成的資本嫩芽總是這樣——的過剩,或者是指那種自己不能獨立行動而以信用形式交給大經營部門的指揮者去支配的資本的過剩?!盵7]279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無法理解資本主義生產中的這個矛盾現象,他們認為人口過剩就不會出現資本過剩,但事實上,二者是同時出現的。資本過剩只是資本積累的過剩。由于利潤率的下降,投入新的資本之后所帶來的利潤與原初資本所帶來的利潤量等同。為此,資本家將一部分舊資本閑置下來,以便使原有資本不貶值。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只有不斷地進入生產環節才能增殖,但發展到最后卻導致,資本只有退出生產環節,才不至于導致資本貶值。這種矛盾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經歷周期性危機。

這些矛盾最終都會由于擾亂資本流通和再生產而引起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是以極端的方式解決生產與需求不平衡的問題。在經濟危機中,社會會出現廠商倒閉,生產銳減等現象,從而使生產與需求再次達到平衡,經濟重新恢復正常運轉。不過經濟危機只是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的一種暫時性的方式,只要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基本矛盾存在,經濟危機會周期性爆發。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束縛,資本與雇傭勞動所形成的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之時,就說明“資本已經不能按照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健康的、正常的’發展所需要的剝削程度來剝削勞動”,[7]284資本對勞動主體性的剝削就會走向自身的終點。

總體而言,資本作為主體只是一定生產關系賦予資本的特性。而這種生產關系只是歷史的產物,其本身具有內在矛盾。資本想要追求無限的增殖,但其本身又是有限的增殖過程。資本無法克服生產關系的內在矛盾,使之與生產力相適應之時,資本關系將會走向終結。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這就是說:資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現為生產的起點和終點,表現為生產的動機和目的;生產只是為資本而生產,而不是反過來生產資料只是生產者社會的生活過程不斷擴大的手段。以廣大生產者群眾的被剝奪和貧窮化為基礎的資本價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內運動,這些限制不斷與資本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須使用的并旨在無限制地增加生產,為生產而生產,無條件地發展勞動社會生產力的生產方法相矛盾?!盵7]278-279

結語

從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可以看出,勞動者將自己勞動力的生產性以商品的形式出賣給資本家。于是,在生產過程中,勞動力的生產性轉移到了資本之上,資本表現為自我增殖的主體。資本試圖將這種能動的生產性表現為自身的特性,但資本的主體性無法脫離雇傭勞動而存在。這表明資本的主體性只是一種“過程主體性”,它并不是真正以自身為根據的、自足的生產性。在這個過程中,資本總是力圖克服與雇傭勞動之間的矛盾關系,實現價值的無限增殖。但是,如毛澤東主席所言,“對立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斗爭則是絕對的?!盵8]333資本主體性的歷史性和暫時性為人追求主體性的徹底解放,使人成為真正的主體提供了內在根據。

猜你喜歡
資本論生產性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少數民族傳統醫藥知識生產性保護研究
煤礦工人生產性粉塵對身體健康影響的研究
基于生態的京津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探討
新媒體時代的生產性受眾淺析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瘋狂老師”的新資本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