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的理論基礎、意義與路徑

2024-05-07 09:50王藝儒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現代科技圖書館學中國化

王藝儒

摘要:新時期,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建設不僅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必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和理念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論基礎,在理論層面不斷深化圖書館學中國化的理論認識和探索,在實踐層面要創新圖書館方法技術,積極推進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同時還要主動與國際接軌,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更大的交流和合作機會。

關鍵詞:新時期;圖書館學;中國化;傳統文化;現代科技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3-0097-04

1936年,武昌文華大學教師毛坤(1899—1960)在《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季刊》發表《圖書館的中國化問題》一文,提出“現代的圖書館無論就意義上和方法上講,都是由外國輸入進來的,與其他別的科學一樣。因為是外國輸入進來的,所以它的意義和方法同我們固有的思想方法和情況都有些不相同。其間已經融會貫通的固然也有,生吞活剝地方,也不能說全無”[1],率先提出了“圖書館的中國化問題”,并開始了早期探索。時至今日,圖書館作為傳播知識、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機構,在新時期面臨全新的形勢和挑戰,如何將圖書館事業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大力推動新時代圖書館學的中國化進程,是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

1新時代圖書館學中國化的概念與理論基礎

毛坤的圖書館中國化觀點是以近代中國圖書館發展的國情為基礎而做出的論斷,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圖書館學的發展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圖書館學中國化建設的任務和目標與20世紀30年代具有明顯的區別和不同。新時期,圖書館學中國化是指將國際圖書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經驗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制度以及發展現狀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理論和實踐體系,更好地服務于中國人民的全面發展,為中國圖書館建設和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1.1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期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應該在圖書館管理中得到充分關注和應用。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和知識傳播的機構,必須注重本土文化的積淀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對于塑造國家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具有重要作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圖書館管理和服務內容當中,不僅能夠讓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還可以促進文化交流和相互學習。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規范等能夠為圖書館提供獨特的管理和服務理念,如:儒家思想中的“仁愛”引導館員關注讀者需求,尊重讀者權益;佛教文化中的“慈悲”啟示圖書館要“以人為本”展開服務,在服務中體現溫情和關愛。

1.2現代信息技術和理念的融入和運用

信息時代,圖書館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環境,使讀者能夠隨時隨地獲取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同時,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技術還能夠推動圖書館的數字化檔案建設和文化創新等工作,并促進圖書館與讀者的深度互動?;ヂ摼W和移動設備的普及讓讀者擁有了更多的信息獲取渠道和更廣闊的交流空間,圖書館可以通過網站、移動圖書館等向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如在線閱讀、圖書借閱預約、虛擬參觀等。此外,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個性化服務,根據讀者的興趣愛好和需求推薦相關文獻資源,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1.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現代文明成就,具有傳承性、時代性、發展性等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入圖書館管理和服務,能夠進一步深化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和知識傳播機構必須秉持正確的服務理念和行為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為圖書館提供指導性服務理念,“敬業”能夠激勵圖書館員全心全意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誠信”則要求圖書館員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提高服務質量和美譽度。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堅守團結互助、勤奮創造等優良品質和精神。

2圖書館學中國化的新時代內涵

2.1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

圖書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服務內容和文化活動當中,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加深刻全面的閱讀體驗,激發讀者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責任感?,F代科技為圖書館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是推動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的關鍵因素,推動圖書館從傳統實體文獻存儲機構轉變為數字化知識管理中心,使圖書館擁有更多的數字化文獻資源,既能為讀者更好獲取和利用資源提供便利,又能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和服務準確性[2]。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將圖書館打造成為數字化時代的文化創新中心,能夠更好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2.2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社會發展是推動圖書館學中國化的重要動力。隨著社會的發展,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需求也不斷發生改變,多元文化體驗、文化創意等新型文化需求日益顯著,圖書館需要根據讀者的需求變化不斷調整服務內容和方式,以契合讀者需求。同時,科技的不斷創新促使圖書館對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進行改變和升級,圖書館需要密切關注科技發展動態,通過引進先進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資源庫、打造智能化服務系統、創新管理模式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此外,社會的發展也對圖書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需要加大館員隊伍培養力度,提升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圖書館不僅是文化傳承和信息傳播機構,也是社會治理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文化教育、科技創新等活動,將資源和服務延伸到社會的更多領域,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3實現國家整體實力提升目標

圖書館作為知識傳播和文化創新的載體,在國家的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圖書館學中國化不僅是圖書館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實現國家整體實力提升的必然選擇。圖書館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圖書館在國際交流和合作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圖書館學中國化使圖書館成為中華優秀文化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良好載體,利用現代科技向海外讀者推廣中華優秀文化,讓更多國家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精神風貌,增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和友誼,進而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3]。

3新時期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建設的意義

3.1圖書館學中國化有利于提高我國圖書館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圖書館學中國化能夠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圖書館學研究當中,形成更為全面、有機的系統理論,拓展中國圖書館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這樣的理論體系既能指導我國圖書館的具體實踐,也能為國際圖書館學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范例。傳統的圖書館學理論是基于西方文化和制度形成的,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圖書館學中國化能夠更好地解決我國圖書館在管理、服務、技術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優化圖書館資源配置和組織管理模式,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讀者服務政策,提高圖書館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此外,圖書館學中國化也為我國圖書館向世界展示其發展成就和貢獻提供了平臺,有助于增強我國圖書館的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圖書館的國際話語權,使其在國際圖書館合作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這一過程既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對圖書館學理論的創新與拓展,必將為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2圖書館學中國化有利于提升我國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社會效益

一方面,圖書館學中國化能夠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本土情懷的圖書館專業人才,推動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提升。圖書館專業人才既具備先進的國際圖書館學理論知識,又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社會制度及人民需求,能夠將國際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推動我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和優化。另一方面,圖書館學中國化能夠促進我國圖書館服務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構建更為完善的圖書館藏書體系,拓展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滿足人們對多元化知識的需求[4]。此外,圖書館學中國化還能夠增強圖書館與其他社會機構的合作,如與學校、企業、社區等合作,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資源整合和服務創新優勢,為社會公眾提供全面的多層次知識服務,提升社會服務效益。

3.3圖書館學中國化有利于弘揚我國圖書館的文化價值,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和知識傳播的重要機構,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圖書館學中國化能夠更好地整合和展示我國圖書館的文化資源,通過合理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播,使我國圖書館獨有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和利用,不僅有助于弘揚我國圖書館的文化價值,也為國內外讀者提供了更多了解中華文明的機會。此外,圖書館學中國化還有助于增強我國圖書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好地認識自身在文化傳承和社會發展中的獨特價值,通過發揮行業優勢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和創新,同時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形成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和獨特之處,提升我國圖書館在國際文化領域的影響力[5]。

4新時期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的三維路徑

4.1理論層面:不斷深化圖書館學中國化的理論認識和探索

加強圖書館學中國化理論研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知識體系,需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探索。一方面,學界要明確新時期圖書館學中國化的內涵和范圍,梳理圖書館學中國化的歷史和現狀,分析圖書館學中國化的動力和障礙,評價圖書館學中國化的效果和價值,提出圖書館學中國化的目標和策略等;另一方面,學界要思考和探索如何讓圖書館學科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的中國國情和民眾需求,如:如何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圖書館學教育體系,培養符合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效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知識需求;如何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圖書館學體系,為圖書館學中國化提供新的理論支撐等。此外,學界還要借鑒和吸收國際圖書館學的研究成果和經驗,與國際圖書館學界進行廣泛的對話和交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圖書館學理論體系,為圖書館學中國化的實踐和發展提供科學指導[6]。

4.2實踐層面:創新方法技術積極推進圖書館社會化服務

推動圖書館學中國化需要從多個層面對圖書館服務和技術進行創新和改進,如:制定和完善中國圖書館的標準和規范,開發和優化中國圖書館的信息系統和工具,設計和實施中國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和流程,開展和應用中國圖書館的評估和優化等,同時還需關注和利用國際圖書館學的最新方法和技術,與國際圖書館界進行有效的協作和共享,為圖書館學中國化的實踐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此外,我國圖書館需要進一步加強建設和管理,增強自身的文化影響力,如:拓展和創新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和形式,培養和提升圖書館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和促進圖書館間的交流與合作等,尤其要大力推進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促進圖書館與其他社會機構間的互動和融合,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通過打造社區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等方式擴大圖書館的服務覆蓋面,提升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能力,增強圖書館的文化影響力[7]。

4.3國際化視野:積極主動加強與國際圖書館界的交流與合作

圖書館學中國化并不意味著我國圖書館與國際圖書館界隔絕,而是要在保持中國特色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和吸收國外圖書館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拓展國際視野和影響力。具備國際化視野是圖書館學中國化的重要條件和目標,圖書館培養國際化視野需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我國圖書館學人才隊伍的國際化教育和培訓,提高圖書館人才的外語水平和溝通能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圖書館專業人才。二是加強圖書館學的國際化研究和合作,參與國際圖書館組織和活動,開展跨國、跨地區的圖書館學術交流和項目合作,推動圖書館學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和發展,提升中國圖書館學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三是加強圖書館的國際化服務和建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網絡平臺構建多語種、多文化的圖書館資源和服務體系,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用戶的知識需求和文化需求,促進圖書館間的交流與協作[8]。

5結語

綜上所述,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是當前我國圖書館事業面臨的一個時代問題,其意義和價值不僅在于促進圖書館事業的健康發展,還在于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圖書館學中國化的過程不僅是圖書館自身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更是促進社會發展,促進人民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新時期推進圖書館學中國化建設需要加強圖書館學中國化理論研究和探索,進一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斷推動圖書館事業向更高層次、更廣范圍發展,為保障國家文化安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毛坤.圖書館的中國化問題[J].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季刊,1936(4):453-454.

[2]陳瑛.美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新策略及新技術應用[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1):80-83.

[3]張穎.簡述圖書館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2):4-7.

[4]劉雅瓊.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9(15):92-95.

[5]王春生.論圖書館事業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J].全國新書目,2008(8):79-81.

[6]柯平,袁珍珍,胡娟.中國特色圖書館學學科體系構建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22(4):6-18.

[7]莊義遜.公共圖書館社會化芻議[J].圖書館學研究,1982(1):21-23.

[8]胡俊榮,聶建霞.圖書館國際化的內涵、動因及對我國的啟示[J].圖書與情報,2006(4):6-9.

(編校:徐黎娟)

猜你喜歡
現代科技圖書館學中國化
2023 年寧夏圖書館學會年會順利召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給傳統詩詞插上現代科技翅膀
將現代科技應用于Hi-Fi領域 Perlisten S7tse
現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遺傳承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現代科技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圖書館學之當下:反思與瞻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