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治理視角下共建“一帶一路”國際規則的完善策略

2024-05-07 18:09吳鷺飛
國際公關 2024年5期
關鍵詞:全球治理一帶一路

吳鷺飛

摘要:本文深入探討經濟學、政治學和全球治理體系等相關知識,致力于推動綠色發展,通過系統的評估以深化對市場的理解,加強對融資方面的了解,以更好地應對國際社會的現狀。在國際規則方面,我們將持續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

關鍵詞:全球治理;“一帶一路”;國際規則;軟聯通

在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之一便是與國際社會的碰撞。為了加速發展進程,我們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應促進 “軟聯通”與國際社會規則的對接,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以增強其合規性;第二,在全球體系變革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實現創新和綠色發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能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當前全球經濟現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調整階段,增速有所放緩。受新冠疫情和保護主義的影響,全球經濟鏈發展受阻,供應鏈弊端凸顯。盡管經濟已逐步恢復發展,但國際形勢的復雜性和經濟結構的轉型使任務異常艱巨。此外,全球問題層出不窮,貿易保護主義對國際經濟秩序造成沖擊。為應對供應鏈問題與全球挑戰,各國政府正積極加強制造業發展。專業經濟學報告顯示,疫情推動了亞洲供應鏈和制造業的發展,使區域性發展更加多元和明顯。[1]

二、當前國際規則現狀

當前國際社會局勢動蕩,國際規則也隨之發生變化。全球經濟已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經濟體系,重心逐漸轉向規則,推動全球經濟產業鏈進行優化和重新調整。隨著經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國際規則面臨重新規劃的挑戰。全球貿易的核心規則是WTO,其運行機制必須符合規則要求。各國也在不斷調整其國際戰略,以擴大自身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保護主義和自由主義在國際社會中各自占據一席之地。因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競爭日趨復雜,已不僅限于部分領域的競爭。其中,美國經濟發展具有排外性和選擇性,與我國推崇的開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原則形成鮮明對比。我國不斷完善國家發展經濟體系,以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發達國家仍主導規則重構。在當前的貿易體系以及其他相關體系中,發達國家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推動自身發展,發達國家在貿易轉型階段積極推動各種區域性的貿易自由協定簽署。這不僅有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在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的參與,同時也確保了發達國家在制定新的貿易規則時依然保持主導地位。通常,通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制定新的國際貿易體系,發達國家能夠促使發展中國家在不知不覺中讓出政策空間,從而實現貿易體系向更高標準的轉型。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規則構建中缺少話語權。在國際社會中,發展中國家在話語權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因此更需要積極主動地爭取自身權益。當前存在兩個主要問題。第一,由于歷史原因,發展中國家往往習慣性地認同發達國家的規則,對其所描繪的美好前景深信不疑,這使我們很難在國際舞臺上充分展現自己的想法和智慧。第二,發達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常常將發展中國家限制在低端領域,導致其在高端領域的競爭能力受限,國際規則更多地反映了發達國家的意志,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此,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加主動地爭取話語權,表達自己的聲音和訴求,以便在國際社會中獲得更平等的地位和權益。[2]

三、“一帶一路”倡議:構建公平國際合作規則的方案

中國提出了 “一帶一路”倡議,我們深知實踐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核心任務是重新構建國際社會的規則體系。這一體系尊重現有的國際體系規則,并不意圖顛覆,而是對其進行必要的補充,以促其更加完善。中國倡導的 “一帶一路”倡議,以 “五通”為主要目標,并加強 “軟聯通”建設。同時,我們也致力于完善國際相關的規則體系和機制。為了使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社會上獲得更多發展機會,我們重視經濟融資和貿易等問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兼容并蓄,推動經濟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始終關注國際規則的制定,努力確保其能夠更好地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通過不斷的創新,力求體現公平的原則,為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作出貢獻。

(一)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當前,各國或各類金融活動主體的訴求日益多元化、精細化和專業化,在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守自身主體性,對由發達國家主導的某些規則并非全盤接收,而是選擇性地借鑒了其中具有實際價值的債務管理規則。

資金融通方面。在2017年,我國與俄羅斯等26個國家加強了合作關系,并為此制定了 《“一帶一路”投資指導原則》。該政策旨在深化我國與這26個國家的貿易聯系,呼吁各國積極參與和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并提供多種資金支持。我國在向其他國家提供融資時,始終秉持自由主義原則,不附加任何政治性要求,使參與 “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能夠更好地獲得幫助。這一政策充分體現了我國的大國風范和穩健、理性的外交態度。

債務管理方面。在2019年,為了深化對 “一帶一路”建設的理解,并鼓勵對低收入國家提供援助,我國推出了一項政策工具。該工具對 “一帶一路”進行了深入分析,結合相關國家的近年發展狀況和基本國情,并基于國際框架進行深入剖析。在擴大研究范圍的同時,我們以重要指標為參考,思考債務減免問題,充分考慮各國的基本國情。[3]

(二)貿易暢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

“五通”的核心要點是經貿合作,WTO推動制度自由化,對 “一帶一路”貿易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然而,國際規則存在分散現象,需要進一步集中。發達國家主導區域貿易協定,推動貿易自由化和服務、投資等特征的體現。在第三代規則規劃中,針對爭議性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推行 “一帶一路”建設,順應時代發展,完善經貿規則體系,促進數字經濟多邊發展。

(三)共建綠色絲路是“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領域

在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我國始終致力于實現綠色發展,并致力于建立與環保緊密相關的交流機制。通過這一機制,我們旨在提高合作議程的效率,促進技術與服務的更有效結合,并采取必要的風險評估和防范措施。

國際規則方面。我國在遵循國際規則的基礎上,不僅關注東道國標準,還充分考慮了 《巴黎協定》的相關內容。在清算過程中,我們強調金融風險評估的重要性,以確保經濟活動的可持續性。在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我們注重綠色發展,通過分類規則和創新手段,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國內部委層面。在2013年,我國商務部已正式發布環保指南,旨在促進經濟發展與綠色發展的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此舉旨在確保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考慮環境保護。隨后在2016年,我國發布了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推動綠色發展和綠色信貸等保險手段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向。2017年,為了更好地提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環保與經濟發展水平,我國再次發布指導意見,以實現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我國還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五個關鍵領域進行了深入分析,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方向,并發布了 《企業境外投資管理方法》。

金融機構層面。在2012年發布的 《綠色信貸指引》中,我們明確要求銀行機構注重綠色發展,積極支持綠色信貸業務,并在境外活動中遵循國際規則。對于人民銀行在2018年發布的通知,我們應予以充分關注,并將其作為重要的參考價值體系。在 《關于銀行開展銀行業績評價的通知》中,我們需要進一步強化審視力度,深入思考和分辨相關的評價標準和要求。

行業協會層面。在2018年,中國金融學會強調了 “一帶一路”倡議的深遠意義及其重要性,并大力推廣 《“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該原則的核心目標在于加強綠色建設,并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因素,確保這些因素能被妥善納入我們的規劃過程中。在全球范圍內,只有三個國家建立了 “綠色信貸指標體系”,而中國正是其中之一。這一體系主要以政府為主導,積極倡導并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同時,我們根據國際社會的經濟示范效應,為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向。

(四)包容性發展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原則

在2013年,中國政府頒布了 《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一重要法令。該法令的核心思想是強調我國發展的基本原則,即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這一原則旨在推動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實現共同繁榮。在2017年,各國首腦齊聚一堂,共同簽署了關于 “一帶一路”發展的相關公報。這一公報的簽署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于經濟發展規劃的迫切需求。為了進一步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往來,推動我國對外開放,實現合作共贏,各國首腦共同表達了對于 “一帶一路”倡議的堅定支持。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中國政府致力于與沿線國家建立更加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共同打造繁榮、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

四、全球治理視角下共建“一帶一路”國際規則的完善策略

傳統的全球治理體系在過去一直以西方國家為主導,但如今已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建設 “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發揮全球治理的優越性。對于國際上出現的一些全球性難題,這一原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一)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保障“一帶一路”互聯互通

在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我們要重視 “五通”的落實,其中包括軟聯通和硬聯通等關鍵要素。中歐合作啟動11年以來,對全球供應鏈的完善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貿易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當前,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中歐班列作為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點,展現出強大的優越性和發展潛力。為了確保中歐班列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實現市場與政府的有效結合,調動政府積極性,加強區域合作,并注重綠色發展。

(二)創新“一帶一路”公共產品供給,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全球治理,各國已經達成基本共識。面對疫情帶來的危害,我國已將部分產品歸類為 “公益性”產品,此舉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復蘇、實現綠色發展和數字化經濟發展。這不僅創新了全球經濟供應鏈和生產力,還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動力。全球公共產品是 “一帶一路”倡議中重點強調的系統化產品。在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我們貫徹新的發展理念充分展現其價值,使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更具有科學性,更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實踐方面,我們主要致力于推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以此加快數字化建設的進程,使中國在新時代實現創新發展。[4]

(三)推進“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合作,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基礎

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在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采取了積極主動的市場合作策略,促使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國家工業化進程不斷向前推進。2015年,我國進一步強化對外開放政策,與眾多國家建立了合作關系,并構建了相關機制。這一舉措使我國在經濟發展和合作中更好地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打破傳統模式,實現新的發展。我國的合作范圍不斷擴大,致力于推動全球經濟變革。在此過程中,我們致力于完善產業鏈,實現低碳發展和綠色發展,使數字經濟發展態勢明顯,為全球發展方向提供了建設性意見。在這樣的背景下,低碳經濟發展的前景廣闊,使我國的發展目標與之相適應,實現互補、互利共贏。

五、結束語

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全球性挑戰不斷增多。隨著 “一帶一路”建設的加速推進,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愈發復雜。因此,我們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完善自身理念,以構建更為系統的全球治理體系。在 “一帶一路”理念的引領下,我們不僅推動了相關建設,還加強了絲綢之路的建設,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互利共存。面對挑戰,我們必須加強創新發展,為全球治理體系注入新活力,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袁正清,趙洋.“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的國際組織戰略構建[J].拉丁美洲研究,2023,45(03):2-25+154.

[2] 趙駿,翟率宇.“數字絲綢之路” 國際規則體系邏輯架構:以實體化 “一帶一路” 實踐為鑒[J].商業經濟與管理,2022(07):56-69.

[3] 焦莉莉,張丹,王志芳.“一帶一路” 建設中的國際規則完善與創新[J].全球化,2021(04):71-82+135.

[4] 崔遠航,劉小燕,趙甍源.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理念傳播實踐與中國國際規則話語權的提升[J].新聞春秋,2020(03):5-13.

猜你喜歡
全球治理一帶一路
中國參與極地開發與治理的前景透視
全球治理下跨國公司社會責任監管模式轉變
中華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機的全球治理
對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與角色擔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