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注類構式“V起來”的預期分析

2024-05-07 07:27馮樂萌
秦智 2024年4期
關鍵詞:語用分析

[摘要]“看、聽、想”等動詞與“起來”構成的“V起來”結構,往往被視為一類具有主觀評注功能的特殊話語標記,可以表示動作義或主觀評價義,也可與“然而、但是、可是”等轉折連詞搭配使用表示讓步轉折關系。通過陳振宇、王夢穎(2021)提出的預期認知模型,當該構式無后接小句時,往往得到正預期推理;而有后接小句時,該構式往往為反預期,并得到表讓轉的逆轉語義,且反預期推理可以在特定語境下被取消。

[關鍵詞]評注類“V起來”;預期認知模型;反預期;語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H00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56

引言

在漢語本體研究中,“V+起來”的意義復雜繁多,后加賓語的情況也靈活多變,陸儉明(2002)、李敏(2004)、李琳(2005)等學者都對“V+起來”的格式進行了論述,并將趨向補語帶賓語的情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把+賓語+V+起來;V+起+賓語+來;V+起來+賓語;賓語+被+V+起來;V+賓語+起來。[1]

呂叔湘(1980)指出,“起來”用在“說、看、聽、算、想”之后可以加強估量、揣測的語氣,這類“V起來”表示說話人主觀的推測或估計,已經虛化為一種具有主觀色彩的話語標記。其基本功能是“說話人對某種活動或現象的狀態所引發的主觀感受加以評述”,因此在這些特殊動詞后的此類構式就可以被歸類為評注類話語標記。[2]

在前人對評注類“V起來”的研究基礎上,本文將討論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這類“V起來”在不同句法位置中的功能差別;二是在表達讓步轉折關聯功能時,“V起來”是否具有一定的預期,又是如何推理出反預期意義的;三是讓轉關聯的“V起來”可否被取消會話含義。

一、評注類“V起來”的句法分布

以“說、看、聽、算、想”等為動詞的評注類動趨式“V起來”只可存在于特定的句法位置。

(一)謂語前位置的評注類“V起來”

例如:

(1)他看起來很高興。

(2)這事聽起來很古怪。

(3)那段時間他想起來就難過。

(4)這首歌聽起來還不錯。

在這些句子中,“V起來”位于主語之后、謂語之前,謂語直接陳述“V起來”的結果,是句內或句外主語對某件事、某個人、某種事物的主觀評價。

王敏(2003)認為這些位于謂語之前的“V起來”表示“當……的時候”,比如(3)可以解釋為“當想起來那段時間的時候”,(4)可以解釋為“當聽這首歌的時候”。[3]但這種分析并不適用于前兩個例子,比如把“這事聽起來……”解釋為“當聽(這事)的時候”并不合理。雖然同樣是“說、看、聽、算、想”這類特殊動詞,但真正的評注類“V起來”與其他的“V起來”構式仍存在意義分解上的區別。

(二)主語前位置的評注類“V起來”

在主語前位置的評注類“V起來”,也可以加強估量、揣測的語氣,除了能放在句中的主語之后,也可以放在句首充當插說語。

例如:

(5)算起來,這些人都應該到場的。

(6)看起來,這件事不太容易。

(7)想起來,這里面可有大文章??!

此類“V起來”中動詞的語義已被虛化,如“看”不是指觀看,而是指觀察并加以判斷;“算”不是指計算,而是指對某事的推算;“想”不是指思考,而是指對某事的推測和認定(《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王敏(2003)將位于這些特定動詞后的“起來”視為表示語氣的,認為這種構式的出現經歷了一個實詞虛化的過程。[3]

因此當“V”是“說、看、聽、算、想”等感知類動詞時,一部分的“V起來”結構會超出其原有的語義,使用更為虛化,轉而表示判斷、估量和推測,這也就是真正的評注類“V起來”結構。而這些結構是否能夠虛化為類似“插說語”的成分,還要看句子的語境和“V”在句子中的語義。

二、讓步轉折用法的預期與反預期

(一)對比或逆轉的語義中的評注類“V起來”

除了以上表示判斷、估量和推測的例子,評注類“V起來”也常常表示讓轉關系,固化出了較強的讓步轉折功能。[4]因為“看、聽”等動詞所觀察到的現象有時是準確的,有時卻會造成錯覺或假象,因此為了表達這種人類感知與事實的前后反差,評注類“V起來”就常常與“實際上”“然而”等轉折詞語形成對舉,顯示與認知不符的對比關系,形成固定的格式。這種格式又隨著對舉搭配的固定化和使用頻率的影響,而逐漸省略為僅出現“V起來”的句式,其后的轉折連詞可以省略。這種功能已經成為這些“V起來”固有的語義因子,甚至在許多句子中,如果沒有后分句的內容作為補充,整個句子就會顯得不完整或不成立。

例如:

(8)美國的行為看起來是對我們的援助,實際上是為了保住自身世界霸主的地位。

(9)很多“專家”看起來一肚子文化,提出的建議都是胡說八道。

(10)這件事聽起來撲朔迷離的,實際上很簡單。

(11)我的工作聽起來容易,每天光是檢查設備就要花整整一上午。

表示實際情況的后分句不能省略,比如單說“美國的行為看起來是對我們的援助”時,聽者會覺得話猶未盡,而不自覺地對下文進行相反情況的推理。這就說明在這些情況中,評注類“V起來”與讓轉語義已經綁定,必須存在于一定的對舉關系中才能表達完整意義??梢?,評注類“V起來”表示判斷、估量和推測時,往往會與另一小句對舉以表示實際情況超出判斷或估量,后接小句往往是難以從表面上看出的、不易于會話雙方在第一時間達成一致評價的深層事實。[4]

(二)用預期認知模型解釋評注類“V起來”的逆轉語義

短語詞“看起來”“看上去”等主要有互有聯系的三對六種不同的功用:表觀感與表感知、表近似與表比況、表對比與表逆轉。[5]本文認為,評注類“V起來”表對比和逆轉時,是具有一個隱涵預期的,“V起來”只是能夠描述條件并引出這種預期,而后接小句對預期進行否定,以達到反預期的表達效果,其中的逆轉意義并不是“V起來”本身所具有的。

根據陳振宇、王夢穎(2021),預期的產生是因為認識主體對事件具有“可預見性”,O是認識主體在事前已獲得的知識,或稱為條件;通過條件O可以推測出特定事件M的主觀概率,記為P(M|O),即是主體對一定事件的預期;而P(M)則為當前信息;整個句子對預期性的反映則可以用“|P(M|O)-P(M)|”的值來表示,即可得出當前信息與預期的關系是正預期或反預期。[6]

1.“V起來”的正預期分析。

例如:

(12)這件事看起來真古怪。

條件O:這件事看起來古怪

預期P(M|O):這件事的確古怪

當前信息P(M):這件事是古怪的(句內未說明)

預期性|P(M|O)-P(M)|:正預期

在這個例子中,當前信息P(M)并未在句內說明,但我們往往默認當前信息是符合預期的,即“這件事是古怪的”,這是由會話原則中“量的原則”推理而出的。根據足量準則,說話人所作的陳述不應該比自己認識允許的程度弱,而聽話人相信對方提供的已經是他所知的最強信息,當“V起來”的認識程度已經足夠時,根據不過量準則,說話人就只說必要說的話;而當“V起來”的認識程度較低而不利于會話交際的進行時,就需要額外對這種說法進行補充或修正。

因此在正預期的語境當中,當前信息P(M)是可以被省略的;反之,我們同樣可以通過當前信息的出現與否來判斷句子的預期性。一般情況下,當前信息不出現時,句子為正預期;而當前信息出現時,不論后接小句是否帶有明顯的逆轉連詞,句子一般都為反預期。

2.“V起來”的反預期分析。

例如:

(13)這件事聽起來撲朔迷離的,實際上很簡單。

條件O:這件事聽起來撲朔迷離

預期P(M|O):這件事撲朔迷離

當前信息P(M):這件事實際上很簡單

預期性|P(M|O)-P(M)|:反預期

(14)我的工作聽起來容易,每天光是檢查設備就要花整整一上午。

條件O:我的工作聽起來容易

預期P(M|O):我的工作很容易

當前信息P(M):(實際上工作很復雜)光是檢查設備就要花一上午

預期性|P(M|O)-P(M)|:反預期

在上例中,預期是由條件推理得出的,聽者按照條件中的“V起來”首先會對接下來的事實進行順向推理,即認為事實會符合“V起來”的評述;而根據上文提到的足量準則,當后接小句出現并進行補充時,當前信息往往與前面的評述相違背,達到修正認知的效果,句子的預期性往往為反預期。

在(13)中的“實際上”就是暗示預期性的標記,它對語篇的預期性有表達或提示的作用,常在評注類“V起來”后出現的反預期標記還有“然而”“卻”“但是”等等。但在(14)中后接小句并未出現類似的反預期標記,卻仍然能夠清晰地表達出逆轉效果,就是由于“聽起來”已經發揮了反預期觸發語的作用。一些評注類“V起來”存在于條件O中,由于經常與后接的反預期標記和逆轉語義搭配使用,因此逐漸固化了它提示反預期的功能。在聽到“V起來”出現時,聽者也往往會自行推理接下來的逆轉事實,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如果“V起來”不后接轉折小句,整個句子就會顯得不完整或不成立。

由此可見,評注類“V起來”表逆轉的功能,其實是預期認知模型作用的結果;“V起來”本身并不具有表示反預期的能力,只是在一些情況下,由于其與反預期搭配的頻率較高而逐漸固化成為一種反預期觸發語。

三、評注類“V起來”反預期的可取消性

在一些特殊的語境中,“V起來”的反預期效果可能會被取消。

例如:

(15)這貓看起來挺蠢的,沒想到真不聰明。(摘自網絡平臺)

在上例中,評注類“V起來”帶有表當前信息的后接小句,按照足量準則和不過量準則,它們本應表反預期效果;然而這里的當前信息卻與“V起來”的條件相符合,形成了正預期。該例按預期模型可分析為:

條件O:這貓看起來挺蠢的

預期P(M|O):這只貓很蠢

當前信息P(M):(沒想到)真不聰明

預期性|P(M|O)-P(M)|:正預期

這一模型在常用語中少有出現,只是在網絡用語中出于創新、求異的目的而打破了足量準則和不過量準則。按照上文的分析,當存在當前信息且出現反預期標記“沒想到”時,句子一般是表示反預期的,且“V起來”常承擔反預期觸發語的作用,而在這一模型中反預期意義卻被當前信息的語義所取消了??梢?,在評注類“V起來”中,它的預期也可以由交際雙方語境認知的改變而被取消。

四、結語

通過對評注類“V起來”的分析,本文主要形成以下幾點看法:首先,真正的評注類“V起來”和普通動詞用法的“V起來”在語法和語義上都有區別,可以通過“V起來”出現的句內位置或語義測試來判斷其類別;其次,評注類“V起來”看似具有表示逆轉的功能,實際上是預期認知模型作用的結果,而模型被使用的頻率對“V起來”在句中的功用也有影響;最后,在一些特殊用法中,評注類“V起來”本應該引出的反預期效果可能會被取消。

參考文獻:

[1]柴閆.語料庫視角下“V+起來”與賓語的搭配研究[J].漢字文化,2022(9):27-29.

[2]吳為善.“V起來”構式的多義性及其話語功能——兼論英語中動句的構式特征[J].漢語學習,2012(4):3-13.

[3]王敏.現代漢語“起來”的句法、語義分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103-104.

[4]江洪波.評注類“V起來”話語標記的功用與成因[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8(2):149-156.

[5]張誼生.“看起來”與“看上去”——兼論動趨式短語詞匯化的機制與動因[J].世界漢語教學,2006(3):5-16+2.

[6]陳振宇,王夢穎.預期的認知模型及有關類型——兼論與“竟然”“偏偏”有關的一系列現象[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1(5):48-63.

作者簡介:馮樂萌(2000.11-),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語用分析
從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角度對《初秋》會話含義的語用分析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紫色》中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分析
運用語用學原則分析文學作品的可行性
《文心雕龍》“定勢”發微
新興“被+X”結構探析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n Offensive Words
2014年央視春晚相聲小品語言的語用分析
沖突性話語回應策略與權勢的語用分析
英漢反身代詞長距離約束的語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