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寫作教學策略

2024-05-08 13:34劉艷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關鍵詞:熏陶語言文字文本

劉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性質中開宗明義: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社會的諸多領域。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旨在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一交際工具,能夠借助語言文字理解人類文化并傳遞信息。這也意味著寫作教學應當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那么,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寫作教學應當選擇怎樣的策略,才能達成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統一呢?對此,筆者進行了探究,并總結出以下三個策略。

一、文本熏陶

如果孤立地看學生的寫作過程,那寫作只是借助于文字進行信息輸出;如果系統地看學生的寫作過程,則可以發現學生的寫作,是在一定的話題指引之下,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借助于語言文字,形成具有一定意義的文本的過程。對學生而言,這一過程不可能憑空產生,絕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的寫作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獲得話題的。進一步講,學生寫作動機的激發,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都是內外因相結合的結果。

有研究者認為,核心素養時代的到來呼喚中小學寫作教學引入更多功能、更多類型的文本,構筑更為合理的寫作教學內容體系,創設多領域融合的多樣化寫作教學樣態,并將意向性、可接受性、情境性加入評價維度,以提高寫作教學效率。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思路,因為對初中生而言,文本熏陶最大的好處在于可以讓學生相對直接且迅速地進入輸入與輸出情境,從而進入良好的寫作狀態。

所謂文本熏陶,就是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文本,讓學生在文本理解的過程中感知語言,并且形成語境,然后通過對語境中語言元素、情境元素、情感元素等的理解,獲得貼近自身認知水平的新認識。相較于傳統教學,文本熏陶更多地需要學生的感悟而不是教師的直接教導,需要學生在文本所創設的情境中去提高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如果有了文本熏陶,那么學生在進入文本情境之后,很容易被文本中的多重元素感染,從而形成語言輸出的動機,而這也正是寫作的開端。

需要指出的是,課文通常都是很好的文本,無論是單篇課文,還是一個單元的多篇課文,都可以發揮文本熏陶的作用。如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鄧稼先》《說和做》《回憶魯迅先生》等文本,就為學生營造了“歷史的星空”,讓學生感知到眾多杰出人物光輝燦爛的形象,從而形成對歷史人物多方面的認識。當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有所收獲的時候,就是學生寫作動機被激活的時候。很多時候學生的寫作困難正緣于寫作動機的缺乏,一旦寫作動機被激活,好的作文就會應運而生。

二、情感激活

學生寫作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我手寫我心”。這里所說的“我心”不僅是指學生的所思所想,更是指其真情實感。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本身就強調“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而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是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夠讓學生在其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的情境。

情感是情境的必要元素,“我手寫我心”的前提是學生的情感被激活,然后選擇相應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要激活學生的情感,其策略就在于寫作情境和話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例如,某試卷上的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傾聽,就是集中精力,開動腦筋,認真聽取。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于反省、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

傾聽,是親近自然的方式;傾聽,是接收信息的渠道;傾聽,是真誠溝通的橋梁;傾聽,是凈化心靈的藝術。

傾聽自然的聲音,傾聽美妙的音樂,傾聽師長、朋友、同學真摯溫暖的話語……我們共同在傾聽中成長。

請以“傾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對學生而言,傾聽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未經思維的深度加工,那么學生就很難寫出有深度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尋找“傾聽”場景,尤其是尋找能夠讓自己感動的場景,這樣學生的情感就容易被激活。

有學生回想父母與自己交流的場景,結果發現生活中并非沒有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只是因為種種原因而忽視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一旦這種隱藏的情感被激活,那么這些場景經由文字表述,就有可能成為好的作文。

比如,有學生寫道:“當我發現傾聽是一種美德時,距離那次與父親的交流已經差不多一個學期了。雖然是一次考試之后的例行交流,但現在回想父親說的‘努力讓自己保持奔跑的姿態,真是至理名言。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奔跑的姿態又或者是保持奔跑的心態,都是一個上進者的姿態……”

這段理性與感性并存的文字,反映了學生的深度思考,同時也見證了情感被激活之后學生的表達能力。由此可以進一步確定,初中寫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文章要體現出作者的真情實感。

三、反思提升

人們常說:“好文不厭百回改?!逼鋵?,改文章并不只是簡單的改字句,而是重新梳理寫作的思路、優化表達的方式。所以,改文章的過程正為學生提供了回顧與反思的機會,而教師也在引導學生進步的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寫作水平。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的時候,首先應當是梳理寫作的邏輯,其次才是遣詞造句。邏輯決定著文章的可讀性,反映著學生思維水平的高低。哲學家培根說過“寫作使人精確”,所謂精確,實際上是指思維嚴謹。在反思與修改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趨向嚴謹,修改出來的文章可讀性也會更強。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反思也是學生提升作文水平的重要策略。

(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20011701)

(責 編 林 嵐)

猜你喜歡
熏陶語言文字文本
用藝術熏陶家風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藝術熏陶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如此熏陶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古箏走進課堂 接受民族音樂熏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