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教師在地化培養為何與何為

2024-05-08 19:42劉遠橋李志榮
廣東教育·綜合 2024年4期
關鍵詞:鄉土培訓學校

劉遠橋?李志榮

鄉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有著直接影響?!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多次強調教育如何助力鄉村振興,其中包括加速鄉村教育振興,尤其注重高質量地發展鄉村教師隊伍。然而,在鄉村教育振興過程中,我們面臨諸多挑戰,如專業發展機會稀缺、社會支持環境較差、文化提升資源匱乏等問題。這些問題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緊密相連,需要在改善鄉村教育質量和實現教育公平上下功夫。由于城鄉二元結構及地區間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鄉村教師隊伍在穩定性、教學水平和服務能力等多個方面面臨挑戰。因此,我們需要深入研究鄉村教師在地化培養的相關問題,以推動鄉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并實現教育公平。

一、鄉村教師及其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靈魂。相較于城市學校,鄉村地區獨特的地理、社會、文化特征,鄉村學校的混班教學、多科教學等特點,以及鄉村學生群體的復雜構成都使鄉村教師面臨更嚴峻的工作和生活挑戰。傳統的、城市導向的教師培養模式較難培養出符合鄉村教育特點和適應鄉村教育需求的教師。

對于鄉村教師而言,有效的培訓機會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克服教學中的困難,還可以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然而,鄉村教師在專業發展上面臨許多挑戰。一是鄉村教師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學條件較差,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城鄉分殊導致流動固化;二是鄉村學校的師生配比相對較高,鄉村教師的工作壓力總體偏大,教學任務繁重,常常需要兼顧多個年級和學科的教學,且各種經濟條件也不及城市學校,待遇低下導致負擔沉重;三是按照現有的教師配備,鄉村學校內部教師結構性缺編在所難免,有些學科教師多,有些學科教師少,有些教師需要轉崗或兼任多個學科的教學,原創不足導致話語弱化;四是隨著農村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的“重心上移”和鄉村教育的“選擇性消費分層”,底層農村學校的優秀生源不斷流失,這樣的客觀現實使得鄉村教師很難在教育教學績效考核中獲得職業成就感,自身對專業成長也越來越不重視,結果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導致發展窄化。此外,鄉村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相對有限,職務和職稱晉升機會較少,薪資待遇相對較低。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鄉村教師的發展和鄉村教育的提升。

二、為何要實施鄉村教師在地化培養

鄉村在地化教育是指鄉村學校實施的以鄉村學生的生活圈和鄉村學校所坐落的一方水土為基礎所開展的在地化教育培養模式。鄉村教師在地化培養,即依托地方開展的文化響應式教育,是全球化、城市化、標準化帶來的鄉村及其教育衰敗危機背景下提出的鄉村教育發展理念,強調個體、地方與學校之間的聯結;是“以承認地方、為了地方和依托地方為核心要義的理念引領下”的一種源于地方特點,適應地方需求的新型教師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專門針對特定區域的教師,能有效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和適應性,從而加快鄉村教育的振興進程,減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最終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

1.鄉村教師的職業理想呼喚在地化培養

鄉村教師在地化培養就是要將教師培養的重點放在鄉村地區,注重培養鄉村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滿足鄉村教育的特殊需求,切實推動鄉村教育振興。但這些措施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和執行才能產生實質性的改變。

在地化培養以具體的地方文化、社區環境和教育需求為基礎,對鄉村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和教育。這種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他們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首先,由于鄉村往往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教育環境,教師需要深入理解并能應對這些特殊情況。在地化培養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社區,提高教學質量。其次,相較于城市地區,鄉村教育資源和支持通常較少,因此,教師需要展現出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和創新能力來應對挑戰。在地化培養通過提供實際工作環境緊密相關的培訓和支持,助力鄉村教師發展必要的技能和策略。最后,我們不能忽視鄉村教師的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在地化培養可以協助他們調整這些理想和目標,使之更貼近鄉村教育的實際情況,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留任率。

2.鄉村教師的鄉土知識期待在地化培養

“鄉村教師掌握鄉土知識,說到底也就是了解鄉村、鄉民,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理想愿望?!边@種知識構成了教師融入鄉村的基礎。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影響,“鄉村學校做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鄉村教師做改造鄉村的靈魂”的角色日漸弱化,鄉村教師往往只能依賴現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教學,難以跟上現代鄉村建設的步伐。他們可能未能充分認識到鄉村學校因特定地域和文化影響所具備的不可替代的優勢,進而影響了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鄉村教師的鄉土知識需要在地化培養,即要求他們不僅深入理解并應用本土文化和社區環境,還需把握當地的教育需求和挑戰。此外,在地化培養還可以幫助鄉村教師調整職業理想和發展目標,以適應鄉村教育的實際情況,并制定符合個人需求的職業規劃。這樣的培養方式旨在提高鄉村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和留任率,從而進一步推動鄉村教育的健康發展。

3.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指望在地化培訓

鄉村教師的在地化培訓具有顯著優勢,具有“踐行精準培訓的理念、促進培訓機構的重心下移、提升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的獲得感”等優勢。這種培訓方式著重于本土性,無論是培訓目標設定、課程設計,還是師資與場地選擇、過程及評價,都需要考慮地方文化、社區環境和教育需求。特別是在師資選擇上,更傾向于擁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本土化師資。

其實,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并不太高,他們主要需要的是針對鄉村教育的實際需求和工作環境的在地化能力培養,例如鄉土知識、鄉土教學技能和為鄉信念等。同時,由于鄉村教師的工作量較大,能用于個人素養提升的時間有限,因此,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在地化培訓方式可以在不脫崗的情況下進行,既節省了時間,又拉近了學習距離,為他們的專業成長提供極大便利??偟膩碚f,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依賴于在地化培訓,因為這種方式更符合他們的實際需求和工作環境。

三、如何實施鄉村教師在地化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鄉村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步。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資源的多元共享、新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的廣泛應用等等,把教師培養和發展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作為鄉村教育的主體,鄉村教師的素質對于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至關重要,而在地化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和實施則成了提升鄉村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和關鍵環節。

1.傳承本土優秀傳統,重塑鄉村教師的職業理想

在推動鄉村教育振興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鄉村教師的培養問題,并將他們視為實現教育公平、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鄉村教師崇高的職業理想來源于堅定的職業信念,而鄉村教師職業信念的核心組成部分一定包括了對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認同和傳承。這個信念堅定了,鄉村教師才會為自己選擇了這一光輝的職業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因此,重塑鄉村教師職業理想必須更加重視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一方面,這有助于鄉村教師建立對自己工作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認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鄉村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更好地指導學生的成長。

我們還要尊重和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使他們感到自豪和有尊嚴,讓他們的職業理想和職業信念發揮關鍵作用。鄉賢文化則是一個地域的精神文化標記,是連接故土、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鄉賢是飽學之士、賢達之人,而作為鄉村少數文化人的鄉村教師,往往都是鄉村百姓敬重的“大先生”“新鄉賢”。鄉村教師在完成教書育人任務之余,理應擔當鄉村產業人才的培育者、鄉村生態文明的傳播者、鄉村文明的守護者、鄉村治理的協助者和鄉村生活改造的領導者等重要社會角色,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努力發揮新鄉賢示范引領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務鄉村教育,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

2.借助本土優質文化,擴充鄉村教師的鄉土知識

鄉土知識是指“了解并熟悉鄉村的發展歷史、風俗習慣、社會心理、道德情感等”。鄉土知識的擴充離不開富有鄉土氣息的課程。這種課程不是局限于學校課堂中的教學,而是直接指向于生活的課程,亦即是所謂的“生活即課程”的理念。鄉土知識的學習又會幫助鄉村教師重塑專業成長的美好藍圖。一方面,鄉土知識能夠幫助鄉村教師更好地融入鄉村,從而獲取更多來自村民的信任、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鄉土知識能夠彰顯鄉村教師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特色,為其專業成長提供動力與源泉。所以,鄉村教師理應主動擴充自身的鄉土知識,以此達成專業發展之預期。

豐富鄉村教師的鄉土知識,是鄉村教師在地化教師培養的主要內容和關鍵優勢。鄉土知識的擴充離不開富有鄉土氣息的在地化培養課程,這些知識的獲得需要學校、教師和社會三方互動才能有效達成。從學校層面來說,需要從開發校本課程、聘請民間藝人、建立交流平臺三方面構建鄉土知識在地化培訓課程體系。從教師層面來說,需要提高鄉土知識自我學習的意識,踏實踐行“入鄉隨俗”自我適應性。從社會層面來說,當地村委和民間藝人要積極配合學校開展相關活動,重要的地方性節會活動要讓學校參與進來,讓鄉村教師參與鄉土知識的傳承與創新中,讓鄉村教師真正成為改造鄉村的靈魂。

3.利用智能網絡資源,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技能

在地化教師培養并不排斥傳統的、以城市化教師培養的模式。利用智能網絡資源,如在線教育平臺、專業講座和研討會、互動論壇等,可以有效地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水平。這些資源能夠為鄉村教師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技巧,同時也提供了一個與其他教師交流的平臺,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首先,利用網絡的數字資源。在地化教師培訓在強調本土實踐的基礎上,也要充分利用優質的網絡數字資源,尤其是通過互聯網就可以便捷獲取的數字資源,比如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

其次,善用身邊的優質資源。校本研修的本質內容和重要意義就是“在地化培養”追求的核心價值。比如從鄉村學校的實際出發,語文科組以“大單元教學”為主題,數學科組以“游戲教學”為主題,英語以“繪本教學”為主題,綜合科組以“項目式教學”為主題,各學科分別展開了扎實而卓有成效的校本研修。

再次,開展優質的診斷研究。一方面運用網絡開展教學診斷,借助網絡問卷調查、網絡測試等方式,對校本研修、網絡資源利用、教育教學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診斷,并依據診斷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改進。另一方面,聘請專家指導教育教學研究,將診斷情況分析歸類,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在地化教師培訓研究。

4.創新教師評價機制,激發鄉村教師的內生動力

鄉村教師在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本就不占優勢。要實現鄉村教師“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有發展”,無疑需要一攬子的系統性制度設計,其中教師評價極其關鍵。鄉村教師需要從政策層面明確“以崗定薪”,鄉村地區的教師崗位薪酬設置應在本地具有足夠的競爭力。學校應該建立人才資源庫,定期評比、遴選優秀學科教師入庫,并頒發相應的獎勵;也可以采用榮譽激勵的辦法。例如,開發實施“進階式”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案,就是要以學校為培養主體,制定“進階式”教師提升工程計劃。

依據鄉村學校的特點,可以設置一些與鄉村社會緊密相關的評比,讓鄉村教師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譬如針對鄉村留守兒童多的情況,設置諸如“愛生如子”“以校為家”等愛學生、愛學校的評比項;也可以針對鄉村教育改革相對艱難的具體情況,設置諸如“引領變革”等教科研評比項,以此進一步激發鄉村教師的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痹诘鼗囵B在快速整體提升鄉村教師隊伍方面確實成效明顯,但由于在地化資源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致使鄉村教師在地化培養走得遠的教師極少,一定程度上顛覆了“獨行快、眾行遠”的傳統認知。如何在“在地化培養”和“非在地化培養”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方面仍需進一步探索。

注:本文系東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2021年市級規劃課題“品質教育背景下新鄉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課題編號:2021GH26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鄉土培訓學校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鄉土中國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學校推介
芬芳鄉土行
讀《鄉土中國》后感
培訓路上的感悟——“喜、憂、思”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