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0世紀之交日本兩次遣美使團比較研究

2024-05-08 23:41林興磊
西部學刊 2024年8期

摘要:日本自古以來便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每當日本遭到外來民族的沖擊時,它總能及時審時度勢,全方位地實施“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德川幕府末期和明治初期,世界處于資本主義大發展時期,為了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免于淘汰,幕府將軍和明治天皇都曾派遣使節赴美學習。經過比較分析發現,萬延遣美使節團和巖倉使節團這兩次遣美行動在背景與條件、目的與動力、結果與成效上存在差異,但在挽救國家命運和對外擴張意識的發展上又存在相似之處。日本通過向美派遣使節團,深入學習西方的技術和文化,迅速“脫亞入歐”,經濟發展,軍備增強,最終由一個封建小國一躍成為列強之一。

關鍵詞:德川幕府;明治時代;遣美使節

中圖分類號:K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08-0127-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Japanese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Lin Xinglei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Japan has been a nation that is good at learning. Whenever Japan was attacked by a foreign nation, it could always evaluate the situation in time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learning merits from the foreign to conquer the foreign” in an all-round way. At the end of the Tokugawa Shogunate and the early Meiji period, the world was in the period of great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eliminated from this fierce competition, the Shogunate generals and the Emperor Meiji sent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tudy.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finds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background and conditions, purpose and motivation, and result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wo missions, but there were also similar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ense of the salvation of the countrys destiny and external expansion. By sending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study Western technology and culture, Japan made quick “departing from Asia for Europe” with economic growth and military buildup, and eventually became one of the great powers quickly from a small feudal state.

Keywords: Tokugawa Shogunate; the Meiji period; miss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19世紀至20世紀,歐美列強依靠武力打開日本國門,迫使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本統治階層出于各種目的,分別在德川幕府末期和明治時代初期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遣外使節赴歐美交流學習。這兩個遣美使節團既有差異之處,也有相似之處,將兩者置于一起比較研究,既可以彌補這一研究內容的空白,又可從中獲取啟示,對當代中國的對外交流與發展提供借鑒。

一、萬延遣美使節團與巖倉使節團的差異性

日本被美炮艦逼迫開放國門之后,內憂外患接踵而來。對此,統治者應對的辦法之一便是派遣使節赴美學習。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幕末的萬延遣美使節團還是明治初期的巖倉使節團,兩者在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

(一)遣使的背景與條件

1840年,清政府在中英鴉片戰爭中慘敗。消息傳至日本后,在日本引起了一片轟動與討論,昔日的東亞帝國緣何如此不堪一擊?兩國隔海相望,今日的清朝會是明日的日本嗎?諸如此類疑問在日本知識界被廣泛討論。主張對外開放的學者中的突出代表人物佐久間象山曾在自己的著作《省諐錄》中提到:“現在國家將帥的擔任者,多為公侯貴人,平日里只知飲酒歌舞,卻絲毫不通兵謀律帥之事,一旦國家有難,誰能遏制敵人?!薄八詰敳捎梦餮笪鋫?,收集天下的兵書?!保?]此即他的著名理論“東洋道德,西洋藝術”。1853年美國“黑船來航”,培里以軍艦為后盾,迫使幕府簽訂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日美和親條約》。條約的簽訂使日本政府意識到一味地閉關自守無異于自掘墳墓,必須打開國門,積極應對。

與萬延遣美使節團時期不同,巖倉使節團時期的日本剛經歷過明治維新,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鞏固成果。如頒布的《五條誓文》中便規定:“保障百姓的生活;上下一心,發展經濟;求知識于世界,振興皇基;招攬賢人志士;萬機決于公論?!保?]1869年的版籍奉還奉還版籍:又稱版籍奉還(日本語:はんせきほうかん),是日本政府(即明治政府)于明治2年6月17日(1869年7月25日)實行的一項中央集權政策。意指各大名向天皇交還各自的領土(即版圖)和轄內臣民(即戶籍)。等措施,割斷諸藩武士及其主君之間的聯系,轉化和改造武士階級,并宣布“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民平等,進一步促進了資產階級國家的建立。

在確立基本國策中,最高目標便是“與萬國對峙”。1867年明治政府在發布的《王政復古大號令》中強調:“實行王政復古,樹立挽回國威之基?!保?]73“與萬國對峙”既表現出日本要求捍衛國家主權,又可看出日本力圖躋身于列強的隊伍,隱含著擴張領土的野心。為與這一最高目標相適應,明治政府相繼提出“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文明開化”等基本國策。這些政策都要求吸收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方能真正有效地推動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

(二)目的與動機

幕末的萬延遣美使節團的主要目的是“借批準交換條約之際,派遣幕府中有能力的人才親自到外國,觀察外國的學習情況,以發展我國之實力”[3]36-67。自培理于1854年率領艦隊逼迫幕府政府簽訂《日美友好條約》后,日本正式對外開國。與此同時,與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繼續慘敗,深知唇亡齒寒道理的對外談判代表巖瀨忠震等人建議盡早與美簽訂通商條約。1858年,在哈里斯的逼迫威脅下,幕府再次與美國簽訂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其中,第十四條規定:“本條約1859年7月4日(安政六年六月五日)生效,批準書的交換在條約生效當日或之前于華盛頓進行?!保?]這一規定便給了幕府遣使赴美學習的契機。

巖倉使節團的出使目的在太政大臣三條實美于1871年10月16日提交的《派遣特命全權大使事由書》中有明確建議:“第一‘借政體更新,為篤友好親善而修聘問之禮,第二‘借修改條約,向各國政府闡明并洽商我國政府之目的與期望,第三‘實地考察歐亞各洲最開化昌盛之國家體制,各種法律規章等是否適于處理實際事務,探尋公法中適宜之良法,以求行之于我國國民之方略?!保?]巖倉使節團的主要目的是試圖與美國等國家修改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的簽訂嚴重損害了日本的國家主權?!澳桓_港后的一兩年間大約有一億萬兩黃金流出……巨額黃金的流出給日本帶來破壞性影響?!保?]明治政府成立后,這些條約依然生效,嚴重阻礙了日本邁向近代化,修改不平等條約自然被提上日程。

(三)結果與成效

萬延遣美使節團一行于1860年2月13日啟程前往美國,同年11月10日返回日本。隨從人員主要有正使新見正興、副使村垣范正、隨從玉蟲左太夫等100多人。其中,新見正興、村垣范正是受幕府之命出使,主要目的是完成既定任務,對在美國看到的先進制度、科技和文化,常常采取漠視甚至是排斥態度。一次受邀出席宴會時,村垣范正觀察到男女身穿華服,“踮著腳跟隨節拍起舞,宛如獨樂鼠,毫無風趣,幾組都在轉動。女伴的裙擺被風灌得溜鼓,轉動的樣子甚為可笑”[7]。諸如此類對美國的批評在他的日記中隨處可見。相反,隨從玉蟲左太夫等人或為下級武士,或奉本藩主之命赴美學習,所以他們對美國的先進之處大為稱贊,回國后也影響了地方藩主的改革。

巖倉使節團一行乘坐美國海輪“阿美加”號,于1871年12月23日出發,歷時兩年后回國。隨行人員主要有巖倉具視、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他們幾乎都是當時明治政府的高官。在明治初期,內憂外患突出的情況下派出如此多的重量級人物,足以看出明治政府對西方先進文化技術的渴求。使團成員到達美國后,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如參觀美國的褒巧院(即專利局)時,看到里面的人多為技工,有“百般的新發明”,議院會給這些科學家發放免許證,“這個館筑造宏大,多用白石筑造,宛如白雪,”制作諸如理科、家用日常、百種工藝、美術相關的器具等,這些發明促進了工業生產的效率[8]217。這些親身經歷,使巖倉具視等人大受觸動,回國后控制當時混亂的局面,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日本迅速崛起。

二、萬延遣美使節團與巖倉使節團的相似處

萬延遣美使節團和巖倉使節團雖然在背景、目的、成效中多有不同,但兩者也存在諸多相似之處。

首先,兩次遣美使節的派遣都是日本為擺脫落后境地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德川幕府時,面對侵略勢力,為避免陷入受人壓迫、被奴役的境地,幕府內的開明幕吏便希望借此次交換條約批準書的機會向西方學習。使節團赴美后,便細心觀察美國,留下了數量可觀的日記,其中以玉蟲左太夫的《航美日記》最具代表性。當他登上美軍軍艦時,發現軍艦上“蒸氣器械置于中央,奇巧精密的令人瞠目”[9]5。到阿斯本瓦爾后,看到當地居民的房屋非常美麗,和本國的房屋不同?!皬陌湍民R到阿斯本瓦爾之間有四十七里,早上八時一分乘蒸氣車出發,十一時一分五秒到達?!渌俣却_實令人驚訝”[9]58。在《航美日記》中,玉蟲左太夫對美國的社會風俗、政治禮教和科技文明等方面多有詳細的描寫。當他們將所見所聞帶回日本,向本藩藩主講述后,促進了藩政的一系列改革,為明治維新的成功做了充足的準備。

明治政府成立后,面對“全國廣泛存在的資本主義家庭勞動仍占優勢,工業生產遠落后在西方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后面,重工業幾乎不存在。同時,簽訂不平等條約還沒有廢除,未擺脫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威脅”[10],日本政府需繼續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文化。巖倉具視一行人到達美國華盛頓后,在參觀消防廳時,看到每個隊伍都有消防車和工具,滅火時只在須臾之間便使全屋都充滿水[8]219。在參觀美國的學校時,發現美國的黑人和白人同樣享有受教育權,黑奴貿易給美國帶來了巨額的利益。隨后,巖倉等人又參觀了美國的工廠、農場、文教等地,對所見所聞都進行了詳盡敘述。至巖倉使節團回國后,他們的切身經歷便為實行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進而改變日本落后的狀態,加入到資本主義強國陣營中。

其次,兩次遣美行動都激發了日本人的領土擴張意識,這一點在福澤諭吉身上可謂表現得淋漓盡致。福澤諭吉在萬延遣美過程中以軍艦奉行(相當于海軍少將)木村喜毅的隨從身份一起到美國,后又兩次作為使者前往歐洲和美國。他深入學習西方知識,并將出使西方所觀察、了解的情況整理出書,即《西洋事情》。他認為“西洋各國獨立自強,守衛本國并避免喪失領地,主要是兵力使然。當今各國之間的關系,與往古四荒蠻夷之間互爭匹夫之勇并無區別”[11]。鑒于此,他主張開國攘夷,擴充本國實力。至明治建國初期,他又撰寫了著名的《勸學篇》。在此書中,他開篇即說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保?2]表面上他在強調人生來平等,不應有貴賤之分。實質上,是在對漢代便在東亞形成、明清達到頂峰的華夷秩序的否定。

受巖倉使節團帶來的影響,福澤諭吉的擴張意識進一步強化。他認為“中國不能叫做禮儀之邦,而只能說是禮儀人士居住的國家”,“今日的君子可以變為明日的小人,今年的敵人,也可以變為明年的朋友”[13]。隨著清朝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以及日本與清朝關系的愈益惡劣,其對華觀也逐漸發生改變,由蔑視中國發展為敵視中國。他的這一觀念主要體現在1885年發表的《脫亞論》中。他將中國、朝鮮視為“惡友”,宣稱:“為今日之謀,我國不可等待鄰國開明而期盼振興亞洲,寧愿脫其伍,與西洋文明國家共進退。至于其對待支那、朝鮮的方法,也不必因為是鄰國而要特別加以解釋,只能按照西洋人對待兩國的方法處理之?!保?4]甲午戰爭時,他更是欣喜若狂地為軍隊捐款,并發表多篇文章鼓動戰爭,成為政府對外擴張的鼓吹者。

三、兩次遣美行動的啟示

在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歷程中,為尋求救國富強之路,先后在德川幕府末年和明治時代初期向西方派遣了萬延遣美使節團和巖倉使節團。經過分析比較,日本兩次遣美活動給我們留下諸多啟示。

第一,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要善于向他國學習,取他國之長補自己之短。兩次遣美使節團是日本在民族危難之際學習西方科技文化的創舉。萬延遣美使節團的成員們回國后,利用學習到的先進知識,著書立說,向藩主諫言,促進地方藩實力的增強。西方的先進思想的傳播又滋生了日本先進知識分子倒幕、攘夷思想,竭力避免日本的殖民地化。巖倉使節團的成員們在面對修約無望的情況下,并非立即返回,而是借此難得的機會,觀察、學習西方的先進之處,分析本國的不足之處?;貒?,便推行一系列強國政策,諸如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等,使日本在短時期內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中國歷史上也不乏向外學習的案例。除了在近代民族危難之際清政府派遣的蒲安臣使節團以外,中國還有以官方名義出國的留學生和自費出國學習的先進人士等。出國留學不僅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在語言、醫學、教育、經濟等領域突出的人才,而且許多有識之士在接觸到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后,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反封建、求民主的道路。進入21世紀以來,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中國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向外學習,不斷提高本國的綜合國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時刻準備著。

第二,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不能閉關自守,需要對外開放。德川幕府建立后不久便宣布鎖國。至近代西方列強的殖民地范圍越來越接近日本時,統治者仍做著“世外桃源”的美夢,享受著國內的太平,對外部危機絲毫不加以重視。憂心于日本國家命運的經世學派暢談開國論,如工藤平助的《赤蝦夷風俗考》、林子平的《三國通覽圖說》和《海國兵談》等。盡管他們的開國論在社會上得到一些開明人士的支持,但并未引起幕府的足夠重視。直至美國培理以武力強迫日本開國,幕府的統治者們才逐漸向外打開國門,派遣使節團赴西方學習。明治政府成立后,鑒于當時世界形勢的發展,進一步打開國門,積極地汲取先進科技文化。

與日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清朝。清政府最早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便開始實行海禁政策。西方殖民帝國為發展資本主義,開始入侵中國,使中國經歷了100多年的反侵略、反封建歷史。直至新中國成立,中國才擺脫了被列強欺負的屈辱史。尤其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定,新中國的經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2月31日的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中表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薄案母镩_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5]。

四、結束語

經過比較分析萬延遣美使節團和巖倉使節團,可以發現兩者之間雖然在背景與條件、目的與動力、結果與成效上存在差異,但是在挽救國家命運和對外擴張意識的發展上又存在諸多相似之處。日本在這兩次遣美活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本國的經濟,完善基礎設施,發展軍備,最終由一個封建小國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中的強國。日本的這些經驗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啟示,進一步堅定了我國虛心學習他國經驗、擴大改革開放的信心。

參考文獻:

[1]渡辺世祐.勤王志士遺文集:第1卷[M].東京:大日本文庫刊行會,1941:8.

[2]維新史料編纂事務局.維新史:第5卷[M].東京:維新史料編纂事務局,1942:385.

[3]福地源一郎.懷往事談[M].東京:民友社,1897.

[4]維新史學會.幕末維新外交史料集成:第3卷[M].東京:財政經濟學會,1943:164.

[5]湯重南.巖倉使團出使歐美[J].世界歷史,1985(8):54-61.

[6]服部之総.近代日本外交史[M].東京:世界書院,1947:53.

[7]大塚武松.遣外使節日記纂輯:第1卷[M].東京:日本史籍協會,1928:92.

[8]久米邦武.特命全權大使米歐回覽實記:第1編[M].東京:博聞社,1879.

[9]山本晃.玉蟲左太夫略伝[M].東京:山本晃,1931.

[10]吳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391.

[11]郭麗.近代日本的對外認識:以幕末遣歐美使節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31.

[12]福澤諭吉.勸學篇[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2.

[13]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43.

[14]福澤諭吉.福澤諭吉全集:第10巻[M]//宋成有.新編日本近代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10.

[15]樊憲雷.三中全會和改革開放[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7:34.

作者簡介:林興磊(1994—),女,漢族,河南信陽人,單位為河南大學,研究方向為美國外交史。

(責任編輯:趙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