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化時代教師使命的內涵與實踐要義

2024-05-09 09:53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李宜江
教育文匯(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格心靈智能化

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李宜江

“如果有什么東西將我們聚集起來的話,那就是我們當下的脆弱感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盵1]面對高度智能化的時代,教師應重新審視與思考自己的時代使命,應更加清晰地認識與思考自己肩負使命的時代內涵,從而更加自覺、能動地踐行自己的使命,積極應對智能化時代的挑戰。

一、智能化時代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

2020 年9 月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盵2]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首次明確提出教師的初心是“立德樹人”,使命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系統、全面地理解教師的初心與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3]因此,從抽象意義上說,教書育人依然是人工智能時代教師肩負的使命。這個使命的時代性就是把書教給誰、教什么書、怎么教書?為誰育人、育什么人、怎樣育人?[4]伴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人類進入一個不斷智能化的時代,未來社會人工智能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對人類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這些都是無法準確回答的。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會不會對人類主體地位構成威脅?人類會不會在“人—機”合作、共存抑或對抗中走向衰弱?人工智能會不會代替教師,讓今天意義上的“學?!焙汀敖處煛弊呦蛳??這些也都是人們不太愿意正面回答但卻可能無法回避的未來發展問題?;乇芙鉀Q不了問題,回答中也難有令人信服的確切答案。唯有再次重申千百年來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重新審視智能化時代教師教書育人使命的內涵,方能以不變應萬變,以自變順萬變。

二、智能化時代教師使命的內涵

智能化時代教師使命的內涵包括四個方面,即傳播知識、開啟智慧、浸潤心靈、完善人格。

(一)傳播知識

傳播知識應該是教師使命中最古老的內涵之一,甚至曾被視為教師全部的職業使命。正所謂“學高為師”,古往今來教師不斷地被塑造為知識的傳播者,成為知識的化身。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教師曾被視為知識的權威,甚至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即使到了現代社會,教師也是以擁有扎實的專業化、學科化的知識為前提條件的。在日益強調師德師風重要性、強調“經師”與“人師”統一的當下,“經師”的基礎性、前提性條件還是不能忽視的。很難想象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個沒有扎實學識的教師是如何成為“人師”的。

智能化時代教師使命內涵的首要方面依然可以視為傳播知識,但是傳播什么知識、如何傳播知識、為什么傳播知識卻有了很大不同。智能化時代教師除了要傳播過往時代積累傳承下來的經典性知識,更要傳播產生于智能化時代的發展性知識,還要傳播適應與引領智能化時代的創新性知識和不確定性知識等。如何傳播知識在智能化時代似乎有了更多的選擇與便捷途徑,但是如何選擇基于對知識傳播對象、內容、時空、倫理等一系列影響因素適切性考慮的方式、途徑等,卻又是一個令教師比較糾結的事情。為什么傳播知識?這在智能化時代又變得更加復雜起來,知識獲得本身已經在智能化時代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或者說大量確定性、事實性、陳述性知識的獲取甚至都不需要教師來傳播了。這時學生掌握知識主要不是為了復制知識,而是為了發展知識、改造知識、創新知識,更是為了做一名智能化時代的合格人。

(二)開啟智慧

知識本身蘊含著人類的智慧,習得知識的過程也是觸碰人類智慧、開啟自我智慧的過程。因此,在教師職業的歷史長河中,開啟智慧似乎并不需要專門擺出來講,因為教師在向學生傳播知識、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就自帶向學生展現人類智慧、啟迪學生智慧的功能。但知識終究不能直接等同于智慧,特別是死記硬背獲得的知識、條塊分割的知識、支離破碎的知識等。這些知識的獲得非但不能開啟學生智慧,反而有抑制甚或扼殺學生智慧的風險。這一風險在智能化時代會變得更加兇險。因此,教育自古就有讓學生變得更加善良、更加聰慧(智慧)之意。

智能化時代教師使命的內涵中更要充分體現開啟智慧的要素。智慧一詞有著豐富的涵義,很難給智慧下一個確切的定義,調侃地說,給“智慧”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是需要極高智慧的。相比于知識來說,智慧更加主觀,體現人的能動性;更加靈動,體現人的思想性;也更加溫情,體現人的人文性。為此,智能化時代教師開啟學生的智慧,不能停留在一般意義上讓學生變得更聰明、聰慧了,而是要更加重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想性和人文性。即讓學生在不斷依賴各種人工智能產品的同時,保持人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在迅速廣泛而又日趨精準的文本生成面前,保持人的思想性;在日益隔斷人類情感交流的智能產品面前,保持人類的人文性。

(三)浸潤心靈

相比傳播知識和開啟智慧兩個要素,浸潤心靈以及即將提到的完善人格,是現代社會特別是智能化時代要特別彰顯的教師使命的內涵要素。教育是指向人的,教師當然要關注人的心靈,但在非智能化時代特別是傳統社會里,人的心靈因為沒有像今天這樣受過多、過快、無法抗拒的,可能還夾雜著多重矛盾、交互疊加影響的信息沖擊,而顯得相對簡潔和易于凈化。在智能化時代,人的心靈特別是未成年學生的心靈因為沒有天然的“防火墻”,也難有安全可靠的人造“防火墻”,可能直接裸露在外,無法躲避“百毒入侵”,從而易于導致學生心靈的“污染”甚或反人性的“異化”。此時,浸潤學生心靈,讓學生更加合乎人性地成長就顯得格外重要。

智能化時代浸潤學生心靈,關鍵要在“浸潤”二字上下功夫。浸潤突出的是沉浸式體驗和潤物細無聲式的滋養。非智能化時代,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基本可以說是沉浸式的,人們之間的交往也基本沒有什么物質中介,主要是人—人交往方式,這樣對學生心靈就自然帶有浸潤性,以至于無需專門強調。但在智能化時代,互聯網、虛擬空間、AI 仿真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的應用,讓人很難沉浸在現實的世界里,更別說沉浸式地體驗了,甚至在現實世界里學生也難有客觀、愉悅的體驗了。潤物細無聲式的滋養在智能化時代就顯得更加奢侈了,學生被各種智能產品包圍、誘惑,沉迷網絡的“失聲”屏蔽了師者以心靈凈化心靈的“無聲”;學生被各種“激素”刺激、各種名利“內卷”,被冠名各種名義的“培養”隔斷了師者的點滴“滋養”。

(四)完善人格

從心理學角度說,人格可以理解為人的個性,它是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比如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氣質、性格等。一個人人格的形成是其在實踐中先天與后天、內部與外部因素動態交互作用的結果,人格具有生成性、統合性和穩定性等特征。人格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方式,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正如有“性格決定命運”一說。因此,完善學生人格就是希望給學生一個幸福的人生。

智能化時代教師完善學生人格異常重要,因為在智能化時代一個人格不健全特別是人格有問題的人,對他人、對社會、對人類所產生的危害性可能超越非智能化的所有時代。智能化時代教師完善學生人格,可以從激發或培養學生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興趣、愛好入手,培養學生適應自身終身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正確價值觀、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養成學生求真逐善的陽光性格。

三、智能化時代教師使命踐履的實踐要義

智能化時代教師為了更好地踐履教書育人使命,需要做到如下四個“更加注重”。

(一)更加注重涵養學生未來思維

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本身就是未來思維的見證,身處不斷智能化時代的當下,擁有未來思維,應對史無前例的技術與人文的挑戰顯得尤為重要。未來思維是一種在全面客觀分析現在一切重要因素基礎上,主動思考辨析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錯綜復雜關系,敢于對現在進行批判,善于對未來作出研判的一種戰略性思維。智能化時代因其發展變化的迅速性和不確定性,需要教師更加注重涵養學生的未來思維。如何涵養學生的未來思維?首先,教師要具有未來思維方可涵養,之所以強調涵養沒有用“培養”“培育”之類的詞,就是強調教師自身具有未來思維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有了未來思維就需要不斷去涵養學生的未來思維,要在與學生交往中,能夠立足學生發展的實際,理性地分析與思考學生的未來,不能局限于眼前學生的發展。最后,教師要常用發展、聯系和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要在長時間鏡頭中看學生的學業成績、成長、成功與幸福??傊?,涵養學生未來思維關鍵在于教師在與學生日常相處中如何充分展現自己的未來思維。

(二)更加注重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智能化時代對人的問題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辨析一個問題的真假與價值、統籌考慮解決一個問題的思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素養。問題意識是主體對于現實世界、既定事實或者約定俗成、習以為常的現象進行質疑、發問的一種意識。如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在與學生交往中,要尊重并理解學生的真實表達,鼓勵并寬容學生的“胡思亂想”,引導并捕捉學生的奇思妙想。[5]其次,教師要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不是否定一切的虛無主義,也不是毫無根據懷疑一切的懷疑主義,而是基于感性認知、理性思考的綜合,有根據、有邏輯地提出不同的甚至對立的觀點等,而且批判性思維者是能夠同等接受他人對其思想觀點認識的批判。最后,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訓練,從創設一個問題情境開始,也可從提出或發現一個真問題開始,到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或假設、形成問題解決的方案、驗證問題解決的方案,再到反思整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問題解決的閉環??傊?,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關鍵在于教師在與學生日常相處中多問幾個“為什么?”

(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智能化時代創新無處無時不在,創新精神的內核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基于對現實問題、相關背景知識、已有觀點的基本了解,經過個體深思熟慮和邏輯推演而得出的不同于已有認識的一種新認識的思維品質”[6]??梢?,創新精神從其本質上講是一種求異和冒險精神,體現為敢于表達或踐行與已有認識或實踐不一樣的觀點或行動。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創新性,不能受既有條條框框簡單、機械的束縛,更要超越以“唯分數論”“成敗論英雄”等為代表的狹隘、單一評價觀,要不拘一格評價學生,以浸潤心靈、完善人格為導向來評價學生的現實表現和發展取向。其次,教師要鼓勵和支持學生敢于向權威質疑,教育學生不唯上、不唯權、不唯利,只唯實、敢唯實、善唯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寬容甚至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質疑,尊重學生的求異思維。最后,教師要呵護、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與精神。真正的創新往往來自求真務實,堅守求真務實的精神,就不會墨守成規和對新事物、新變化視而不見??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關鍵在于教師在與學生日常相處中能夠彼此做到求真務實。

(四)更加注重喚醒學生生命自覺

智能化時代擁有生命自覺的人顯得格外重要,“離開人的生命自覺自主和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任何教育都將因失去價值旨歸而缺乏意義”[7]。生命自覺就是每個個體能夠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能夠在生命成長過程中不斷走向自律和自愛,悅納、釋放自己的生命,尊重、欣賞他者的生命,共生共長彼此的生命。如何喚醒學生生命自覺?首先,教師要有生命自覺。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業,教師的生命自覺、和諧必然會熏陶自己的學生。自覺的生命只能以生命的自覺來喚醒。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作為教學雙邊活動的主體地位已經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著,把學生作為受教者或者被動的主體還是屢見不鮮的。此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基礎上不斷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比如課堂的參與度、學習的自主度、表達的自由度等。最后,教師要喚醒學生生長的內部力量?!皩W校教育的價值,它的標準,就看它創造繼續生長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為實現這種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盵8]生命的魅力在于生長,生長的奧秘在于覺醒。生長既離不開外部的力量,更源自內部的力量,尤其在生長的更高層次或者外部環境不友好的情況下,內部的力量就變成了生長的不竭動力??傊?,喚醒學生生命自覺關鍵在于教師在與學生日常相處中能夠激發學生生長的內部力量。

猜你喜歡
人格心靈智能化
智能化戰爭多維透視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喚醒心靈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石油石化演進智能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