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記 多敘 多文
——作文教學里我的“三板斧”

2024-05-09 09:53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小學朱俊兵
教育文匯(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三板斧記敘文寫作文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小學/朱俊兵

小學階段的習作中,記敘文毋庸置疑地占據了首要位置——無論是低年級的看圖寫話,還是中年級的寫人記事,抑或是高年級的想象性作文、擴寫與縮寫,皆需要學生們在記敘文體裁里會表達、會描寫,“樂于表達”“自由表達”。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不少學生對記敘文的寫法懵懵懂懂,那層“窗戶紙”始終沒能戳破,寫出的作文總是令老師頭痛不已——要么只有一點點長,要么千篇一律。為此,我給我的學生們總結了寫好作文的“三板斧”——“多記”“多敘”“多文”。

多記,用心讀背經典句段

寫作文和建造高樓大廈其本質是相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源于一磚一瓦的壘筑堆砌;一篇好的作文,離不開詞句的有序組合,否則只能是空中樓閣。

在作文教學中,我曾推心置腹地和學生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鉆石、翡翠、夜明珠,相對于石頭、磚塊來說,體積較小,但它們誰更貴重些?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是鉆石、翡翠、珍珠貴重。我接著問緣由,學生們眾說紛紜。我便為他們總結出一個重要的原因——前者閃光點多,而后者幾乎沒有閃光點。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們發散到寫作文的一個關鍵點:寫的作文越有閃光點,便越能吸引讀者讀下去,而閱卷老師也是讀者之一。我又啟發學生們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在習作中恰如其分地嵌入好詞好句,能增加作文的“顏值”,讓讀者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因此,我建議我的學生們都要備個好詞好句本,把平時遇到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并要透徹理解這些詞句,將之轉化成自己的“珠璣”運用起來,盡量能運用摘錄的好詞書面或口頭造幾個句子。這就好比認識一把刀,你造一個句子,說明這把刀能切菜;造兩個句子,說明這把刀還會削蘋果;造三個句子,說明這把刀還可以劈柴……

從事過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師都知道,小學生十分善于模仿,他們不僅能模仿范文的語言,也能模仿范文的行文思路。在學校學習中,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根基,因此我還引導學生多背課文中的精彩段落。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由教育專家們從浩瀚不可計數的作家作品中精心遴選出來,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模仿寫作的不二之選。比如本學期教學了《珍珠鳥》這一課,我要求學生該背誦的句段須背誦,沒做要求的一定要能熟讀。有的學生在寫自己家養的小動物時,在開頭也用上了與這一課文開頭同樣的句式——“真好,小姑在我九歲生日的時候,送給我一只可愛的小狗,我把它放在……那是小狗舒適又溫暖的窩?!边@不就是學以致用嗎?

我曾參加過本地小學畢業班的語文閱卷,當時批改的就是作文,記得作文題為“難忘的小學生活”。有位學生在文章結尾引用民國才女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詩句,贊嘆了六年校園時光的美好,詩與作文的完美融合,讓人讀之十分愉悅。

多敘,用口還原生活素材

有些老師或許會質疑:“要想引導學生將作文寫好,讓他們經常練習寫就行了,為何還要練習用口還原生活素材呢?這豈不是多此一舉嗎?”若要這樣想,就完全曲解我的用意了。要知道,一個善于表達的人,往往秀口一張就是妙語連珠,朱唇一啟就是上乘佳作。

曾聽說過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有一位特級教師,他向學生布置寫一篇題為“一件小事”的作文,結果有位剛轉學過來的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令他唏噓不已——這名學生在題目下面只寫了一句話:“我給爺爺倒杯茶”。這位教師將這名學生找來,沒有生氣,也沒有批評,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地夸獎他的作文能緊扣主題、思想也很健康,并和他聊了起來:“你是什么時候給爺爺倒杯茶的?你爺爺當時在干什么?你為什么要給爺爺倒茶?你是怎么倒茶的?怎么將茶送給爺爺的?爺爺接過茶杯時的表情是怎樣的?他是怎樣表揚你的?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今后還會做些類似的事情嗎?為什么?……”和學生這樣一句句地聊下來后,他讓學生結合聊天的內容對作文進行了修改。后來這位學生不僅摸到了寫作文的門道,而且喜歡上了寫作。

這樣的學生其實并不鮮見,大概每個班都會或多或少有像上述事例中這樣的不會寫作文的學生。因而,我們在教學記敘文寫作時,可以鼓勵學生先從生活中尋找事例,然后列提綱,按照提綱將事情有條理地說一遍。老師也可以指名學生上臺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說一說內容,并適時點撥:哪些細節該詳寫?哪些地方該略寫?怎樣寫能更好地讓文章的情感表達出來?怎樣開頭、結尾更好?……隨著學生的口述,一篇作文文稿便有了雛形。

在教學記敘文課文時,我還會讓學生課前先預習,上課時讓他們上臺復述故事內容,這樣既可以有效地敦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也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得以不斷提升。每周如果能安排半節課讓學生上臺分享自己課下讀到的故事,那效果就更好了。教師在讓學生復述時最好要求學生能做到抑揚頓挫,如能配上合適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更好,這樣學生不僅將文中的真實情感展現出來,更有感染力,也能有更深的感受。

多文,用手撰寫尋常見聞

散文作家張曉風七歲時就開始寫日記了,她后來回憶她之所以能寫出那么多雋永佳作,最主要的還是要感謝她的小學語文老師,老師要求她寫日記,幫助她養成了回想再回想的好習慣,從而促使她成為了一個內省而深思的女作家。她的故事毫無疑問地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上找到了醒目的突破口——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學生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

何為日記?簡而言之,就是要將一天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記錄下來。一天中所經歷的事情會有很多,攫取哪些事情寫下來當然要取決于學生自己。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要挑新鮮的且自己覺得有意思或者有意義的事情去寫,那些以前寫了很多遍的相同或相似事例則不需再拿出來了。

一篇小學生的日記,如果能挖掘出當天發生的事情中的相關細節,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便會噴薄而出。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某種情感,就要用與之相應的細節去刻畫。就像《慈母情深》一文,用母親拿錢給“我”的細節描寫,突出母親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為作者感到自責埋下伏筆;《父愛之舟》中,父親在搖櫓的空暇時間為我縫補被子的這個細節,淋漓盡致地讓滿滿的父愛躍然紙上。學生若要表達父愛母愛,也可以記錄下生活中的這些看似不起眼,卻讓自己印象深刻的細節,將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付出凸顯出來,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就不會空洞、千篇一律了。

對于一篇記敘文而言,若將主題看作是文章內含的靈魂,將情感視為文章澎湃的血液,那么描寫便毋庸置疑地成為了文章鮮活的骨肉。很多學生寫的日記“骨瘦如柴”,往往就是因為缺少各種描寫方法的運用。如果在記敘的過程中,教師督促學生將動作、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加以合理運用,那么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將會更加具體生動,干巴巴的作文,也就有了血肉,有了靈魂,有了吸引人讀下去的力量。

猜你喜歡
三板斧記敘文寫作文
如皋市掄好安全監管三板斧
記敘文閱讀專練
寫作文的煩惱
如何寫好記敘文
用中醫診療法寫作文
寫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寫作文
讓記敘文贏在構思
記敘文寫作重在“有我”
中國時政報道的“三板斧”
寫景還需“三板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