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追尋、現實考量與未來遵循

2024-05-09 16:23王保彥
關鍵詞:時代化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王保彥

(1.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 群團教研部,天津 300191;2. 中共昌都市委員會黨校 馬列與黨建教研室,西藏 昌都 854000)

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刻,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時代新變化和國家建設新任務,放眼世界、展望未來,全面總結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五年和新時代十年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擘畫了未來民族復興發展的宏偉戰略藍圖,提出了“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1],作出了“兩個根本兩個行”①“兩個根本兩個行”指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參見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22-10-26(01).的重大判斷,從規律層面總結和闡述了如何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從精髓要義維度對我們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指導思想進行了高度提煉,為中國共產黨更好地運用“兩個結合”回答好時代和實踐產生的新課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兩個根本兩個行”:馬克思主義之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追尋

黨的二十大報告用“兩個根本兩個行”旗幟鮮明地指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之于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作用和意義。當前需要從歷史的視角對黨中央作出的這一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的判斷的形成、以及全面深入理解“兩個根本兩個行”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和追尋。

(一)馬克思主義作為救國救民真理深刻改變了中國

中國共產黨是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中成立、成長、壯大的。一百多年來,黨帶領人民創造的輝煌業績,探索出的革命、建設、改革道路深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其中,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找到了關于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從此就擁有了唯物辯證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進思想方法,形成了具有理論創新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的無產階級政黨。

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創立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闡明了階級斗爭的科學真理,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及其發展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預測了未來社會的理想狀態,指明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共產主義社會及其實現路徑。它的科學性和嚴整性至今無人能夠突破。列寧曾說,即使是馬克思的對手也不得不承認馬克思的觀點極其徹底而嚴整。①列寧關于馬克思等觀點的評價,參見列寧全集:第2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馬克思在為無產階級擺脫壓迫和剝削進行理論創作時,盡最大可能搜集和占有當時人類社會創造形成的知識資料和最新成果,“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討,任何一點也沒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重新加以探討,加以批判,從而得出了那些被資產階級狹隘性所限制或被資產階級偏見束縛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2]。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逝世后人類社會經歷了巨大而深刻的變遷,但是,至今“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們的尊敬,馬克思的學說依然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3]他不僅被評為千年思想家,而且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紀念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研究他和他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階級斗爭學說為中國早期先進知識分子認清道路提供了科學工具。1899 年2月,上?!度f國公報》以《大同學》為名連載了英國社會學家本杰明·頡德的《社會進化論》部分章節,介紹了馬克思及其關于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對立必將引發社會革命的觀點,“當即系富家權盡之時,何也?窮黎既至其時,實已計復無之,不得不出其自有之權,用以安民而救世”[4]。隨著馬克思著作的傳播,一些無政府主義者也認為,《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階級斗爭對于歷史最有裨益。毛澤東同志在20 世紀30 年代曾回憶說,自己是在讀了《共產黨宣言》《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史》后,才最終實現了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②有關毛澤東同志早期對其思想轉變的回憶,參見毛澤東自述[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5.正是擁有了一批具有堅定信仰的馬克思主義者并以此為基礎,近代中國才出現了新的政黨組織——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由此開始煥然一新,展現出新的革命前景。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關于共產主義社會必然實現的科學論證和實現自身解放途徑的開放性分析,提供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自由人聯合體”,但是,他們強調共產主義社會并沒有終結歷史,共產主義社會只不過是由必然王國躍入自由王國、“人的真正歷史”才剛剛開始的階段。對于資產階級政府,馬克思宣稱:“在我們有可能用和平方式的地方,我們將用和平方式反對你們,在必須用武器的時候,則用武器”[5]。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認定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社會革命理論,堅定地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理論旗幟,把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和遠大社會理想。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6]。自建黨至今的一百多年中,中國共產黨學會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個看家本領,掌握了觀察現實、分析現實、解決現實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擁有了洞察社會規律的“望遠鏡”和“顯微鏡”。這些讓中國共產黨在紛繁復雜、波譎云詭的形勢中站得高、看得遠,抓得住主要矛盾,經得起各種不確定性甚至是錯誤的考驗。無論從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狀況到如今的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還是從中國建設的輝煌成就和光明前景以及西方民主的衰落、共產黨和左翼力量的活躍發展,都雄辯地說明馬克思主義行。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有效解決了中國問題

馬克思主義是主張國際主義的,但是馬克思也認為,在以國家和民族來劃分的時代,革命一般首先是國內革命。因此,革命的指導思想必須具有一定的國家民族文化內容和形式才有可能被廣泛接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深諳此理,一再強調各國革命斗爭中自己的理論會有不同的內容和形式。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的相當長時間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之路異常艱辛。一方面,當時很多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在國內沒有翻譯出版,很多人抓不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精髓。雖然蘇聯早期幫助中國共產黨培養了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的黨員,但是,列寧以后的蘇聯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教條主義色彩日漸濃厚,中國共產黨也不免受其影響。另一方面,因為當時中國共產黨的弱小,很多黨員干部缺乏自信,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時,有意無意地忽視對自身所處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分析,認為“山溝溝里出不了馬克思主義”。

在“左”的和右的錯誤造成的慘痛教訓面前,中國共產黨中的有識之士進行了不懈的思想斗爭和探求,以中國化的方式轉化從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分析而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了適合中國實際的理論答案,用來解決中國的時代和實踐問題。毛澤東同志給予《共產黨宣言》高度評價并反復研讀超過百次,但是他清楚里面沒有直接談中國和中國革命。1938 年,毛澤東同志在決定中國革命命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就共產黨人應該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提出要立足自己所處的現實,通過觀察和思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共產黨員“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7]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黨的二十大報告從理論創新規律的高度,全面深刻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人如何在歷史發展中,從中國和時代兩個交互場域持續運用馬克思主義,書寫屬于自己的理論新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新境界。實際上,在具體實踐中,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早就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推動理論發展的重要原則。從時代主題由革命和戰爭轉變為和平與發展,從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國際力量對比格局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局勢判斷變化,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中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圍繞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相繼形成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指導思想,科學回答了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必須回答的基本問題,譬如,不同國內外形勢下如何認識和看待社會主義和共產黨,如何認識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這些伴隨時代形勢不斷演變而生的時代之問、中國之問、人民之問的正確回答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習近平同志以巨大的理論魄力和全新的思維視野引領時代思想的前進潮流,在中國化和時代化的新探索、新思考中實現了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飛躍,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而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更加自信、自強、自覺、樂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較量也產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深刻變化,西方罷工和騷亂此起彼伏與中國的穩定形成鮮明對比。所有這些,都無可辯駁地說明中國共產黨開創并持續推進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二、“兩個結合一個運用”:中國化時代化之于馬克思主義的現實考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兩個結合一個運用”①“兩個結合一個運用”即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參見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22-10-26(01).,并對“兩個結合”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2023 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這些論述既是對中國共產黨理論探索和創新規律的總結,也是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著的黨的理論豐富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指導新實踐,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并不斷展現其科學性、真理性和世界意義的真實寫照。

(一)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得以豐富

不斷學習和反思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發展中真切認識到,對馬克思主義真理若真正有效地堅持與發展,必須始終秉承其精神實質,在中國具體的社會實際中將其基本理論進行運用、檢驗、創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擁有遼闊的疆域、眾多的人口、悠久的歷史、奮斗不息的精神氣質。在這個巨大樣本中,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亦是具有廣闊延展空間和長遠人類整體價值的宏大社會實驗。

共產黨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樹立起新的科學世界觀,并用其觀察分析社會實際的科學方法論解決遇到的各種現實問題和實踐挑戰。在不同時期的實踐成敗檢驗中,中國共產黨人懂得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可貴,主動學習掌握其真諦,努力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中改造社會和自身,警惕和避免把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某些具體的結論與詞句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或標準,拿著去剪裁和評判變化著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曾多次強調的,馬克思和他創造的理論不是一經形成就靜止不動的,也“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8],不同的國家在運用他們的理論時會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亦如毛澤東同志曾闡明的,“全世界自古以來,沒有任何學問、任何東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發展的”[9],“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10]。但是,不要死背經典著作,而要開動腦筋,使思想活潑起來,“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0]。鄧小平同志在推動改革開放時為突破思想枷鎖一再指出,老祖宗任何時候都丟不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不得,“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一定要和實際相結合,要分析研究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11]。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使馬克思主義呈現出更多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12]?;谶@些正確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在實際中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找到了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答案,找到了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又一個答案,解決了實踐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新問題,得出了符合當代社會發展實際的規律性、科學性新認識,形成了與時代步伐相契合又能引領時代發展的理論創新成果,界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本質要求,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些科學認識和理論成果具有典型代表性,并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者在長期歷史時段中形成的關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探索研究成果。同時,較充分地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具有的跨時空的正確性、真理性,激發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社會主義已有理論觀點的潛在活力和張力,使之更加具有時代性、鮮活性、說服性。這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失敗、西方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嘗試整體上受到打壓的情勢下,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二)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獲得滋養

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文化反映了民族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氣質,在交流交往中不同文化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相互交融借鑒。中國特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習近平總書記說:“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3]中國共產黨人在對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的反復體悟和比較衡量中深刻認識到,在這個自古文化血脈從未中斷的大國引入和踐行馬克思主義,必須充分利用人民群眾深入骨髓的傳統文化意識,因而“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14]。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只有以適當的形式融入所在國家本身原有的優秀文化傳統,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樹才能根基穩固、枝繁葉茂,才能取得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互促交融進步。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5]。馬克思主義是深深立足于現實和現實的人來架構人類解放理論的。對于中華文明,他曾經給予很大關注和肯定,并對中國革命的前景寄予希望。能否真正轉化為民族語言和社會心理是衡量一個理論是否真正被一個國家和民族所認同、理解、運用的重要標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認同、傳播、實踐的重要原因,在于它關注的是人民群眾,追求的是全人類解放,創立的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主張的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統一,預測的理想社會與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所蘊含的大同社會、“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1]等價值追求和道德標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注重從社會關系把握人,因而容易使當時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知識分子產生強烈共鳴,也容易與“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等”[16]相契合。相通的語言,能夠得到先進知識分子和普通群眾的理解和認同,從而真正與這個民族血肉相連。正如李大釗在給工人們講工人階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時,指出“工”字加“人”字等于“天”字,使工人豁然開朗;毛澤東在給農民解釋打倒帝國主義時,用帝國主義就是洋財主,使農民欣然接受。共產黨人用“實事求是”“有的放矢”總結馬克思主義的運用,用“小康”表述中國式現代化,用“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說明中國的外交,讓人民群眾深感認同。由此,馬克思主義這一外來思想文化體系,在先進知識分子自覺或不自覺地促進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融轉化的深刻“化學反應”中,得以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生長勃發。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富有創造包容精神的中華民族智慧的注入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空間和時間限度上獲得了擴展,在理論語言的表述維度上得到了延展,在理論穿透力的廣度上得到了提升,從而在文化上更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影響力。

(三)靈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充滿生機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大廈中,科學方法論的形成是成就其思想獨特性、徹底性的一個基礎與核心內容。馬克思曾為了反對當時部分共產黨人對其思想理論的不切合實際的運用方式,宣稱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也常常告誡當時的各國共產黨人“不要生硬地搬用馬克思和他(恩格斯)的學說,而應該像馬克思那樣思考問題,只有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者’這個詞才有存在的理由”[17]。如何像馬克思那樣思考問題?靈活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生搬硬套只會窒息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學習運用。2009 年,他曾在中央黨校春季開學典禮上提出學理論首先要學哲學,“如果對辯證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18]。同年,他在中央黨校發表講話,要求領導干部“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18]。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于2013 年和2015 年集體學習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紛繁多變、多方博弈的發展環境,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基本原則,始終以本國的事情和實際問題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創造性發掘和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三者融會貫通,開展偉大斗爭,創立了新理論、成就了新偉業、展現了新風貌。這都源于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靈活運用,源于科學的思維方法。當前,面對高度復雜和高度關聯的國際國內局勢,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兩個結合”在當下和未來都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其中如何結合是關鍵。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保?9]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反復強調,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人只有懂得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才能真正解答時代新課題并在此過程中使馬克思主義保持生機活力。針對當前我國的實際問題,只有進行全面、辯證、客觀、歷史地觀察和分析,尊重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遇事虛懷觀一是”,不拘泥于過去,不畏懼新生事物,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新特點,用發展的眼光和主動精神創新創造,才能不斷實現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良性互動,賦予馬克思主義時代色彩和新鮮材料,使之以新的形式、新的內容不斷生發其內在真理性和革命性,引領人類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三、“六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之于未來的遵循

在對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踐求索和理論創新回顧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蘊含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了總結,對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進行了提煉,得出了“六個必須堅持”①“六個必須堅持”指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參見沈傳亮. 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J]. 黨的文獻,2022,(06):37-4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基礎上若繼續推進理論創新,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好“六個必須堅持”,以更加自覺的歷史主動性和勇于開拓的精神,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深化作出屬于當代共產黨人的新的無愧于時代的努力與貢獻。

(一)新時代新征程要求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人類對真理的追求永無止境。毋庸置疑,當前,在規律層面對世界、政黨和社會運行的認識把握依然不足,還存在和必將出現很多未知領域,需要不斷深化拓展認識。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當選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就提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保?0]改革開放后的一代代共產黨人努力撰寫各自的精彩章節,當前這一代共產黨人要做的就是用奮斗為這篇大文章繼續書寫新的時代內容。經過百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和把握,但是,當前的認識和把握畢竟有限,還存在不少沒有完全弄清楚和徹底解決的難題。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向前推進,新情況、新問題和風險挑戰必然會增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也會增多。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初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21]。環顧當今世界,中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實踐創新是最為恢宏獨特的,所面對的大量理論和實踐課題不僅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供使用,而且“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21]。

擔當理論創新的重擔,繼續豐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使之更加符合中國和時代變化的需要,依然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努力方向。緊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及其得以實現的戰略安排進行了詳細闡述,從八個方面規定了最近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而當前的征途正值歷史又一個動蕩變革的十字路口,不確定性和各種難以預料因素增多。其中的確定性是什么?“兩個確立”無疑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多年中,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所進行的理論創新取得的成果極不平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最重要也是最為典型的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堅守好魂和根,“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22]。黨的二十大以來的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期,也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關鍵期,前途光明,道阻且長。我國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繞不開躲不過的內部深層次矛盾、雖已結束但影響深遠的世紀疫情、國際力量格局變化帶來的外部打壓遏制等問題,迫切需要中國共產黨人增強“四個自信”,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勇于打破思想慣性和惰性,在勇于改變、善于創新中繼續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場域的理論融合創造,寫就新的理論華章。

(二)把握“六個必須堅持”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它們相互聯系、邏輯互洽,共同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格和精髓要義,清晰地說明了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理論創新的基本立足點、原則方向、主要著力點、思想方法與應有胸懷。其中,在黨的二十大之前,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時已經提出堅持人民至上、理論創新、中國道路、胸懷天下、開拓創新。一定意義上,“六個必須堅持”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歷程中歷經曲折、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了解與認識、在中國化和時代化維度逐漸發展馬克思主義,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繼續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華章、開創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人民至上是立場也是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人民情懷。世界上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源于人民群眾的勞動。人民群眾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是人類解放的主體和根本力量。無產階級政黨在革命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應當堅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最高利益,理論創新亦然。列寧指出:“黨的領袖只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貢獻給人民的事業,并為群眾所理解和接受,才能成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保?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指出,脫離人民和人民利益的理論都不具備改造社會的力量和長久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牢牢扎根現實和人民之中,找到了依靠人民群眾的覺醒和斗爭來推動社會和歷史走向理想狀態的人間正道,因而具有了跨越國度、民族和時代的深遠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24],“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必須走好群眾路線”[2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能夠深刻改變中國,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它們堅持人民立場,緊扣當時人民群眾的痛點,走群眾路線,是人民群眾意愿、需求、經驗、智慧的反映和提煉,因而人民群眾愿意接受并轉化為自己在生產生活中的自覺行動。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決定了中國共產黨要從自身實際出發,自信自立、守正創新。

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強調的是要清醒地認識到依靠外力照搬外國經驗是無法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的發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力量,從基本國情、民情、黨情出發找到適合的道路,自己來解答遇到的問題,牢牢掌握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命運,不信邪、不怕鬼,依靠自身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堅持真理、篤行真理。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的血淚史、革命史、建設史、改革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史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最鮮明標志,是走中國化時代化之路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豐富創新的突出特點。毛澤東同志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理論創新上,他針對黨內曾經存在的錯誤思想方法,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說:“我們所要的是香的馬克思主義,不是臭的馬克思主義;是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死的馬克思主義”[25]。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保?6]在各種政治力量的比較中,弱小的中國共產黨能夠脫穎而出并逐漸壯大,真正改變中國命運,帶領各族人民建設強大國家,“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27]。當下和未來,走好中國道路,首先要把立足點放在自信、自立、自強上,堅持被歷史和實踐證明為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在此基礎上,打開眼界、思路、格局,滿懷熱忱地對待新時代活躍的人民實踐,虛懷若谷地對待必將涌現的新生事物,去觀察、分析、判別,自覺主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勇于善于說新話、謀新篇、干新事,“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28]。

堅持人民立場、自信自立、守正創新不是空談口號、坐而論道,而是要從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現實關心的問題出發,從現實存在的矛盾入手,即要堅持問題導向。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發展的。問題是矛盾的表現,是時代的聲音,也正是創新的起點和動力源。理論和理論創新的任務就是發現問題、回答問題并能夠使問題得到較好地解決??梢哉f,能否堅持問題導向是檢驗是否真正堅持人民至上的試金石。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是中國共產黨人應對挑戰的應有狀態,是處于不敗之地的可靠保障。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這個思想武器是因為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要挽救國家和民族危亡。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列舉了十七條困難并指出要“準備吃虧”。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我們黨正確判斷社會主要矛盾并據此進行決策,就會取得成績和進步,一旦對主要矛盾和問題出現錯誤判定,就會遭受挫折和損失。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防范化解七個領域的重大風險。黨的二十大報告回顧了十年前我們面臨的“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講明了十年中怎樣以這些問題為導向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同時,從宏觀上講述了當前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城鄉差距、意識形態和黨的建設等九個方面存在的不足、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指出要聚焦五個方面①“五個方面”指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參見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22-10-26(01).進行理論創新。這些就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進行理論探索創新的聚焦點與用力方向。

當今世界的普遍聯系性日益凸顯,競爭與合作變化不定。作為正在進行廣泛深刻社會變革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無論是改革還是創新,都存在交織交錯的諸多問題。如果解決上述問題不系統思考、綜觀天下,不關注整體涌現性和舉措耦合性,就很難真正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達到短期與長期效果、局部與全局利益的統一。因此,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還要堅持系統觀點和胸懷天下。中國是一個大國,要充分認識中國對于世界的作用。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他從局部與全局之間的辯證關系闡明,“懂得了全局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局部性的東西,因為局部性的東西是隸屬于全局性的東西的……如果全局和各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和錯誤,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敗的”。[29]1928 年,毛澤東同志曾在井岡山上告訴身邊的戰士:“我們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遠,站在井岡山,不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還要看到全中國、全世界”[30]。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中國把自己的發展看作是對人類貢獻的問題”[31],要“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32]。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堅持系統觀念這個原則,體現了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特點的新導向。早在2012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時已明確地指出系統思維的現實重要性。我國現在的改革與以往不同的是處于攻堅期、深水區甚至是無人區,繼續深化改革必須防止各種舉措相互掣肘,“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統籌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33]。天下即是最大的系統。馬克思早已論證了人類歷史變為世界歷史的趨勢,提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號召。中國共產黨作為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應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同時,系統觀念、胸懷天下能夠讓我們以寬闊的胸襟、美美與共的眼光,洞察世界潮流,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人類進步事業統一起來,不斷提高“七種思維能力”,以學習消化人類創造的所有優秀文明成果,厚植文明交流交融的底蘊,有效回應世界人民的普遍關切,在強大自己的同時共同建設一個日益美好的世界。

總之,以全人類的解放為指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秉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新任務,圍繞時代和實踐提出的新課題,把握運用好“六個必須堅持”,增強理論創新的歷史主動和歷史自信,以科學的態度追求真理,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就一定能夠穩立時代和世界發展的潮頭,不斷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新發展,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取得新的勝利,并為世界和人類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時代化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