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為什么馬虎?

2024-05-09 15:27夏光清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關鍵詞:馬虎大腦作業

夏光清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江蘇省家庭教育名師,被評為“南京市首屆德育工作帶頭人”“南京市第六屆十佳家長”,獲得“南京市行知教學獎”。出版家庭教育專著3部,發表文章一百余篇,開展家庭教育、班級管理講座二百余場,百余集“家庭教育義診”微視頻被譽為“云宣講的一面旗幟”?,F為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江浦實驗小學班主任。

學校舉辦了家長成長沙龍,每次就一個話題與家長交流。談到“孩子馬虎”這一話題,家長有好多話要說。

這不,昊昊媽媽帶著昊昊的作業本來到現場,向我們描述了親子交流的情景。

一天,昊昊把語文練習拿出來讓媽媽簽字,自己拿起零食坐在沙發上吃了起來。媽媽看了一眼,基礎部分有多處錯誤,頓時氣不打一處來:“怎么又錯這么多?還不趕緊訂正!天天就知道吃!”

昊昊見媽媽真的生氣了,趕緊放下零食走到媽媽跟前,準備接受“狂風暴雨”的洗禮。

媽媽長嘆一口氣,讓昊昊坐在沙發上,問:“你實話實說,為什么基礎題也錯?是不會寫還是馬虎?”

昊昊偷偷地瞄了媽媽一眼,戰戰兢兢地說:“我……我拿到練習,一看這么多內容就著急了,題沒看清就動筆了?!?/p>

“???!”昊昊媽媽打斷昊昊的話,“你著什么急呀?90分鐘還寫不完??!”見孩子一言不發,昊昊媽媽覺得多說無益,于是就下了命令:“馬虎丟分多可惜呀。這樣,你把會做卻做錯的抄20遍,看你下次敢不敢再錯了!”

參與活動的家長笑了,他們用的也多是這樣的方法。我忙追問:“您這樣做有效果嗎?”

昊昊媽媽苦笑:“要是有效果,今天就不會來參加家長成長沙龍了?!?/p>

只隔一天,數學老師找昊昊媽媽交流,原因是昊昊的口算題錯了很多。這下,昊昊媽媽有點繃不住了,對昊昊說:“你能不能動點兒腦筋呀!是不是罰得太少了呀!從今天開始,再錯,罰寫50遍!”

昊昊低著頭,又一聲不吭。昊昊媽媽指著昊昊的腦門數落:“看來,好說歹說不管用,得動用家法了!”

此時,昊昊“哇”的一聲哭出來了。而昊昊媽媽并沒有一絲同情:“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你得改呀!”

我向參與沙龍的家長提了一個問題:“面對孩子馬虎的毛病,家長為什么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家長七嘴八舌討論起來:“孩子的作業就擺在面前,孩子的成長就擺在眼前,既要保證睡眠,又要有基本的學業成績,所有的壓力沒有時間化解?!薄昂⒆硬荒懿怀圆缓炔凰?,作業也不能不寫。所以,父母就用懲戒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希望不再馬虎?!?/p>

我請所有的家長一起跟我復盤總結:孩子看不清題就匆匆動筆,根源在哪里?

通過和昊昊媽媽交流,我發現孩子寫作業時的一些特點。

一是焦慮。昊昊寫作業時,內心經常處于焦灼狀態,心自然靜不了。他擔心寫作業速度慢會惹媽媽生氣,于是看一眼題就寫,剛寫完又覺得可能不對,于是匆匆忙忙擦掉。

二是分神。昊昊寫作業總是動來動去,姿勢不對。課堂上也是如此,這導致他注意力不集中,知識出現缺漏。因此,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昊昊一直缺乏信心。

三是慣性。昊昊做作業經常不認真審題,只是依靠直覺答題,但很多時候也對了,昊昊為此沾沾自喜,并養成了不好的審題習慣。

家長驚奇地發現,昊昊的3個問題竟然沒有一個與馬虎有關。這是怎么回事呢?

冰山理論告訴我們,越是常見且不易解決的問題,背后越是隱藏著未知的真相。事實上,馬虎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其背后牽扯了認知、動機、情緒等復雜的心理機制,因為“馬虎”從未被科學對待過,因而也就沒有人研究根治這一“頑疾”的有效方法。如果找不到“馬虎”這一問題的本質,如果父母的做法只是想當然,好心也會辦壞事。

我事先請昊昊媽媽拍了一段孩子寫作業的視頻,請家長一起觀察并思考,遇到馬虎的孩子該如何幫助他。

作為家長,不妨先留心觀察孩子寫作業的整個過程,然后把看到的一一記錄下來。如,寫作業之前,孩子做了哪些事?剛寫作業時又是怎么準備的?寫作業過程中的動作、語言、神態是怎樣的?眉頭是否皺了一下?什么時候舒展開的?等等。觀察孩子的視覺注意、聽覺注意,感受孩子的思維過程。

我告訴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心平氣和,認真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不急于糾正孩子的問題,要先品味一段時間再分析、解決。如和家人一起探討,跟孩子一起商量,申請到班級看看孩子的上課過程,與各科教師真誠交流,請教師一起想辦法。這樣,才能鎖定孩子馬虎的真實原因。最重要的是,父母耐著性子陪伴時,自己的心會靜下來,不催不吼,孩子的焦慮也會緩解很多。換言之,父母的情緒要高于孩子的情緒,父母比孩子先崩潰,事情只會更糟糕。

系統論認為,系統普遍存在,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不是各要素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如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忽視大腦的系統性,“馬虎”只會越來越嚴重。

馬虎,除了與孩子的年齡有關,與閱讀能力沒有發展起來有關,還與什么有關呢?

知識存在漏洞。典型現象就是在“某個字”“某道題”“某個知識板塊”上反復出錯,如“荒”字多一點、“應該”寫成“因該”等;圓錐的體積公式看成圓柱的……知識存在漏洞,解題自然出錯。關鍵是出了錯,孩子很少主動探究根源,形成不了一套應對錯誤的程序和方法,導致錯了就改,改了還犯。

信息識別有誤。做事丟三落四,做題毛毛躁躁,書寫不規范、漏題、看錯題目關鍵信息、思路對而計算錯等,原因是信息識別存在問題,不能做到“提筆不錯”,沒有養成及時校驗的習慣。

邏輯加工出錯。知識一整合,就不能準確地對比、判斷、分析,表面看是審題不清,實際是比較、推理等邏輯加工能力存在問題。

認知能力偏差。對馬虎問題滿不在乎,常常以“我會做”“只是粗心而已”作為成績不理想的“擋箭牌”,遮掩了不用功、能力不足等問題,往往“認錯態度好,總是改不了”。

人生病要治療,學習方法出了問題也需要“治療”。馬虎與常見的偏科、記憶困難、不會推理等學習問題一樣,只有透過表象,找準其背后的深層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我提出了以下4條對策。

對策一,不讓問題過夜,建立應對程序

馬虎是沒有學透。如初學比喻句,孩子口述時都對,考試時卻寫了一句:妹妹像媽媽??瓷先ヱR虎,實際上是對比喻的認識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做題策略。

此時,教師應與孩子集中整理、分析比喻的特點,針對錯誤原因,幫助孩子建立相應的做題程序。第一步,找到自己的“粗心點”。如容易看錯題,總在一個地方犯錯等。訓練孩子讀完題后閉上眼靜思3秒鐘,相當于給“事故多發路段”設置一個提示牌,不輕易讓思維滑過。第二步,把錯題詳細整理,貼在書桌旁。如錯誤類型或原因、正確或規范答題示范等,一遇到類似問題,大腦就自動發出“預警”,自然會小心謹慎。第三步,在細心上做文章。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肯定細心做事的習慣,孩子必將步入“精細化”學習之旅。

對策二,調用語音回路,形成閉環控制

一般情況下,從讀題到理解,需要經過視覺、語言、聽覺三個中樞處理信息。為什么孩子會屢屢看錯題目信息,或者想對了落筆卻出錯呢?

默讀文字時,主要存在兩種閱讀回路,一是將閱讀的文字轉化成腦內聲音,通過語音回路傳給大腦理解;二是直接通過視覺調用大腦里的詞匯庫進行理解。然而,涉及可以具象化為語言或難以具象化為圖像和空間的問題,往往需要調用語音回路。

一個班前幾名與后幾名孩子,即使做同一套難度系數低的應用題,前者的正確率也明顯高于后者。很多孩子不是不會,而是做題次序不對。研究發現,前者在審題、做題時,不僅用眼看,還在心里默讀,即使沒有發出聲音,但大腦依然可以接收到聽覺信號。正如和人打招呼時,你并沒有出聲,大腦卻感覺聲音已經很高了,也就是說,同一信息通過兩個通道進入大腦,一路是“視覺通道”,一路是“聽覺通道”,使得大腦聽覺中樞的活躍度提升,從而對視覺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及時校驗,形成信息理解的“閉環”。換言之,只看不讀,是“開環控制”,導致校驗機制缺失;邊看邊默讀,是“閉環控制”,腦內聲音實時校驗眼睛接收的信息,如果不一致,大腦就會“亮紅燈”。

因此,要想孩子避開信息識別誤差,就要從邊做題邊用筆指著文字默讀開始。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對策三,學會邏輯加工,驅動執行精準

有些孩子基礎比較扎實,但一遇到知識整合題就錯誤百出。如“選擇正確的讀音”,為了增加題目難度,出成“下列選項中沒有錯誤讀音的一項是(??)”。孩子遇到這類題往往不能正確作答,原因是“對比”和“類比”邏輯困難,靠反復刷題不能解決問題。如“三年級植樹,3班比2班多種了32棵”,孩子竟然認為2班種得多,原因是把“比”字看丟了??此剖邱R虎,實際是邏輯加工能力不足,因為邏輯加工調用的是高級思維形式,常常作為調節試卷難易程度的“彈簧”。

“信息識別→語義解析→邏輯加工→操作執行”,正是孩子學習知識及做題必經的環節。在題目上圈一圈,在草稿上畫一畫,準確吸收有用信息,從而騰空大腦“內存”,讓新信息及時進入大腦進行識別、加工,可以很快理出解題思路,提高做題正確率。

對策四,改變價值判斷,接受能力訓練

孩子馬虎,背后都有一個相同的價值觀問題,即“馬虎并不丑,人人都會有”,沒有意識到馬虎是“功夫不到位”或“學習力不足”造成的。孩子只有意識到馬虎就是能力差,就是不用心,才會真正愿意做出改變,從而愿意接受提高信息識別、邏輯加工等能力技法訓練。孩子一旦擁有自我提醒、自我改正的能力,也會逐漸強大并遷移到其他事情之中。

責任編輯? 劉玉琴

猜你喜歡
馬虎大腦作業
小馬虎又錯了
再見了,馬虎豬!
糊涂的小馬虎
快來寫作業
小馬虎的糊涂演講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
最強大腦
作業
最強大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