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新生運用通元療法治療干眼經驗

2024-05-09 21:07雷林波王繼紅黃艷玲陳建基蔡偉藍
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歸元陰火清陽

雷林波,王繼紅,黃艷玲,陳建基,蔡偉藍

(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干眼是因淚液分泌、蒸發異常引起的以視力波動、眼表炎癥反應、眼部砂礫感、熾熱不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眼科疾病,目前多以人工淚液配合抗炎、抗菌藥物及有氧運動等作為常規治療手段[1],但停藥后癥狀易反復,療效不甚理想。研究[2]表明,中國干眼患者人數位居全球之首,占眼科門診患者總數的30%以上,對干眼患者實施個體化診療方案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

賴新生是全國首批中醫傳承博士后指導老師、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廣東省名中醫。其創立“通督養神,引氣歸元”的通元療法,具有通調元真、扶正祛邪、復本歸元的療效。賴新生從脾胃立論,深度剖析通元療法與李東垣“脾胃虛則九竅不通”理論立意相通之處,外治以針法“引氣歸元”補其根,內治以中藥“調補脾胃”固其本,針藥并用治療干眼,臨床療效顯著?,F將其治療干眼經驗整理如下。

1 “九竅、脾胃、通元”之淵源

《素問·生氣通天論》提及“九竅”之名,前人謂之“耳、目、鼻、口及二陰”,是五臟六腑與天地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通道。部分醫家將喉、腦竅等亦歸屬于九竅之中。歷代醫家對九竅各執己見,說法不一[3],但賴新生認為,九竅的范圍歸屬固然重要,但其功用更不可小視。機體各部的正常運作離不開九竅功能的發揮,而九竅又從屬于五臟,生于先天而養于后天,依托后天脾胃運化轉輸精微物質以滋養,故脾胃運轉如常是九竅通利的物質基礎,脾胃與九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維持人體功能的運轉。賴新生認為,李東垣對九竅與脾胃的關系論述較為精當。李東垣提出“五臟不和,九竅不通;清氣不升,九竅為之不利”的觀點,并在《黃帝內經》基礎上加以概括和總結,又提出“脾胃氣傷,元氣不充,百病由生”的論點,強調九竅、五臟、元氣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依托,進而將九竅與后天之本脾胃密切聯系并加以深化,由此總結為“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之說。這一學說為賴新生臨證從脾論治干眼提供重要理論參考。

2 從脾論治干眼病機初探

干眼的發病因素眾多,機制復雜,臨床表現多樣。賴新生立足于后天之本脾胃,將干眼病機分為氣血不充、清陽不升、濕濁上犯、陰火襲竅4個方面,臨證謹守病機,分型論治。

2.1 氣血不充 《景岳全書·血證》:“血……源源而來,生化于脾?!毖荷傻奈镔|基礎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質,脾氣運轉如常,精微物質得以氣化而成血,化源充沛,故稱脾為生化之源,亦為后天之本。賴新生指出,血液作為人體的物質基礎之一,通行于脈道,灌溉于周身,濡養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健旺,精微物質得以氣化而成血,氣血化生有源,其精微者得以上注目竅,滋養瞳神,故而視物敏銳,耳聰目明。若脾胃內傷,精微化生不足,脾氣無力化而生血,目竅無以充養則雙目隱澀難開,昏花難明,易發為干眼。

2.2 清陽不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清陽出上竅?!痹诖嘶A上,李東垣在其《脾胃論·五臟之氣交變論》中提出“目為清氣所奉于天”的觀點。據此,賴新生指出雙目者居于頭面,當屬清陽之竅,其血絡精細,錯綜難明,而所謂頭面諸竅者當以清輕通暢為用,需清陽之氣攜精微以養之,而脾氣得升是清陽之氣得以上達頭面的重要條件。若脾之升清功能如常,則精微之物可順利升浮充養周身,頭面秉承升浮之氣血精微滋養則諸竅通利,耳聰目明。若脾胃功能失調,運化無權,清陽難升,頭面清竅失其所養,濁陰不降,目竅受濁邪上犯所擾,則致目睛不利,視物難明[4]。

2.3 濕濁上犯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載:“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于目而為睛?!薄镀⑽刚摗て⑽竸偎フ摗分幸蔡岬?“脾胃既虛,十二經之邪,不一而出?!辟囆律J為周身各經脈之氣血皆可上注于目,雙目依賴經絡之連接貫通,得以與臟腑保持有機聯系,若脾胃虛損,十二經受邪,則極易感而傳及九竅。就目竅而言,若人之脾胃受損,虛證四起,脾胃既傷,運化不及,水液轉輸不利,聚而化邪,濕濁之邪上犯,侵于目外則易致雙瞼腫脹,下垂難提;若濕濁夾熱上犯,則可致胞瞼腫脹疼痛,甚則潰爛;若侵入神膏,又可造成玻璃體渾濁等癥。

2.4 陰火襲竅 “陰火”一詞在李東垣著作中反復出現,在《內外傷辨惑論》中“陰火”為內傷之火,但在不同的著述中又常賦予“陰火”以“心火”“腎火”“虛火”“五志之火”等各種含義,后世醫家對此亦解讀不一[5]。賴新生認為,陰火是不在其位,沒有正確發揮作用之火。如《蘭室秘藏·諸脈者皆屬于目論》:“脾胃虛弱,心火大盛……邪害空竅,天明則日月不明?!薄靶幕稹奔礊殛幓?少陰君火者屬心居于天,太陰濕土者屬脾歸于地,正常狀態下兩者安于本位,若脾土不及,君火則下降以濟之,土之不及,下降之心火相對亢盛,故而化生陰火[6],脾傷氣耗,心火躁動,心火盛則血脈沸騰,攜陰火奔涌沖逆而上,趁勢侵襲孔竅,襲于目則發為目疾。

3 通元療法治療干眼

3.1 通元立意,綜合論治 賴新生認為脾胃虛弱,正氣不足是干眼患者病情遷延、纏綿難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而臨證時常從通元立意,將局部與整體論治相結合,不僅關注診治眼部疾患,更注重調補元氣、扶正養元,以達到綜合調治的效果。

3.1.1 引氣歸元,脾胃同治 賴新生倡導以補為主的通元療法,其立意正契合脾胃虛損型干眼之病機,取穴以“引氣歸元針法”為處方[7],以“整體和局部相配選穴”為原則,選取關元、氣海、中脘、天樞、歸來等為主穴,手三針(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針(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為配穴共同構成通元針法基本處方。

賴新生指出,腹部作為元氣匯聚之所、培元調真之關鍵,意在引上部之神歸于下部之本位,此所謂“引氣歸元”。關元、氣海同屬任脈,關元者,先天之氣海也,又名“丹田”,而元氣便存于丹田。氣海既是任脈經穴,又是肓之原穴,為人體先天臟腑元氣匯聚之處,故曰“生氣之?!?。針刺此二穴可使元氣潛藏于丹田,元氣內守,精氣充盈,達到元歸身安的效果。中脘者,八會穴之腑會,胃之募穴也,具有疏調脾胃、升清降濁、通利三焦之功。天樞,取其樞轉氣機,引導陰陽之意[8]。天樞又為大腸之募穴,其所輸注之氣可強健脾胃,充盛后天之精氣,滋后天以補先天,達到固本養元的效果[9]。歸來,取其元氣復歸之義[10],針刺歸來可引元氣歸本復位,使諸疾向愈。若辨證屬脾胃虛損者,常加用上脘、下脘、脾俞、胃俞以加強健脾益氣之功。同時,若辨證屬清陽不升,目茫茫無所視者,常在引氣歸元基礎上配以通督養神針法,取百會、印堂、太陽等頭部穴位,既可安養諸神,又可振奮諸陽,通元與調神并用,形神共治,五臟得安,九竅通利[11]。

3.1.2 四肢配穴,上下同調 手三針、足三針為靳瑞教授總結之經驗效穴。手三針為曲池、外關、合谷三穴,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可治療頸部和頭面部病證,所謂“面口合谷收”(《針灸大成》);曲池位居肘部,乃經氣通行之大關,為表里雙清之要穴;外關為手少陽陽維之會,維絡諸陽而行于表,曲池、外關二穴相配可達解表散邪、清利頭目之效。足三針由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組成。足三里長于調治胃腸疾患,所謂“肚腹三里留”(《針灸大成》)。三陰交為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針此一穴,三經同調;太沖為肝經原穴,可治療肝經相關病證。三穴合用,既可調治脾胃,又可清肝明目。若因氣血不充致病者,常配以血海、膈俞等穴位補養氣血。若因濕濁上犯致病者,常配以陰陵泉、豐隆等穴位利濕泄濁。若因陰火襲竅致病者,常配以涌泉、太溪等穴位滋陰瀉火。

3.1.3 眼周取穴,局部論治 賴新生常選取睛明、攢竹、承泣、四白等眼周穴位。睛明為手足太陽、少陽、足陽明諸脈匯聚之處,《素問·脈要精微論》言:“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短長?!蔽迮K六腑之精氣均可借此將精微上注于目,雙目得以察色視物[12]。針刺攢竹可解熱清腦,調氣行血,以利目視。針刺承泣可快速激發胃經氣血,改善眼周血絡之通行以濡養雙目[13]。四白穴屬足陽明胃經,針之可明目止眩退翳。除取眼周穴位之外,賴新生臨證常配合陽白、太陽等鄰近穴位,意在取其近治作用,同時又與通元針法中之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等穴位形成遠端取穴之勢,正與“三部取穴”之義相合[14],上下、遠近諸穴相配,各顯其功,各展其效。

3.2 針藥并用,固本增效 賴新生臨證常根據病情需要采用針藥合用以達到互補、協同、增效的作用。賴新生從脾論治干眼,常將其分為4型。氣血不充型:臨證多以歸脾湯加減以健脾養血、活血明目。選用歸脾湯去遠志,加川芎、白芍等補血活血。若兼目絡不通,氣血不能上注于目者,可加天麻、全蝎疏通經絡、利血上行。清陽不升型:首推益氣聰明湯加減以健脾益氣、升清明目。若兼煩悶者,可增加黃柏用量,脾胃虛者則去之。目居高位,非輕清之劑難以達之,故臨證可加谷精草、川芎、蔓荊子以引藥入頭目,直達病所[15]。濕濁上犯型:選取苓桂術甘湯加減以溫陽利水、祛濕明目。臨床用藥隨癥加減:若兼胞瞼濕爛、腫甚者,加薏苡仁、黃柏、澤瀉利水滲濕;癢痛明顯者,可加地膚子、白鮮皮燥濕止癢;若兼白睛赤紅、目眵增多、熱勢較甚者,加金銀花、桑葉、牡丹皮、赤芍以退熱消赤;目赤生翳,視物難明者,加決明子、蟬蛻、密蒙花明目退翳。陰火襲竅型:選取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加減以健脾益氣、升陽瀉火。臨床兼見眼周瘙癢、白睛赤紅者,加生地黃、白蒺藜涼血止癢;隱澀難開者,配以玄參、麥冬滋陰潤目;手足心熱、心煩少寐者,加生地黃、知母、夜交藤滋陰瀉火、安神助眠。

4 驗案舉隅

患者盧某,女,54歲。2023年2月8日初診。主訴:雙眼干澀伴視物模糊2年?;颊?年前開始,在無明顯誘因情況下出現雙眼干澀不舒癥狀,當時未重視及診治,后癥狀呈進行性加重,雙眼覺異物感,視物不清,易疲勞,遂至當地醫院就診。右眼視力1.0,左眼視力1.0;雙眼淚膜破裂時間:右眼5 s,左眼4 s;淚液分泌試驗:右眼8 mm/5 min,左眼5 mm/5 min。診斷為“干眼”,予人工淚液治療后癥狀未見明顯緩解。平素飲食欠規律,饑飽失常,頭暈時作,神疲懶言,食少寐差,大便溏結不調??滔掳Y狀:雙眼干澀,視物朦朧,久視疲勞,舌淡嫩,苔白,脈弱。中醫診斷:白澀病,證屬脾胃氣虛,清陽不升;治以健脾益氣、升清明目。針刺處方:主穴取百會、太陽、攢竹、陽白、睛明、承泣、中脘、天樞、關元、氣海;配穴取上脘、梁門、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常規針刺,平補平瀉法。中藥處方:擬益氣聰明湯加減:黃芪、黨參、白術、麥芽、生地黃各15 g,白芍12 g,干葛根、升麻、蔓荊子各12 g,甘草6 g。共7劑,每日1劑,水煎服,分兩次溫服。

2023年2月15日二診:雙眼干澀較前減輕,納可,仍乏力,少許頭暈,睡眠差,舌淡,苔白,脈沉細(左關弦)。針刺處方守前法,治療3次,中藥在前方基礎上將黃芪加至20 g,另加夜交藤、酸棗仁各30 g,天麻12 g。

2023年2月22日三診:雙眼干澀及睡眠明顯好轉,睜眼有力,舌淡嫩,苔白稍膩,脈細弱。針刺處方同前,中藥在二診方基礎上去生地黃、白芍,再服7劑,鞏固治療。2個月后隨訪:雙目干澀消失,諸癥好轉,視物清明。

按 本案患者為中年女性,就診時神疲懶言,食少寐差,雙目干澀,久視疲勞,結合舌脈,辨為脾胃氣虛、清陽不升之證。平素飲食不調,饑飽失常,久致脾胃漸虛,升清降濁功能受損,雙目失于濡養是其發病關鍵。故賴新生針對其病機,治療時以通元針法針刺腹部腧穴引氣歸元、健脾升清,針刺眼周穴位祛邪外出、清利頭目,配合益氣聰明湯健脾益氣、升清明目。方中黃芪、黨參、白術健脾益氣,白芍斂陰和血,麥芽和胃消食,生地黃滋陰生水,葛根、升麻、蔓荊子具有升發之性,鼓舞清陽上行頭目,以利目視,配以甘草補脾和中。諸藥合用,脾胃得健,清陽復升,九竅通利。二診時患者乏力仍甚,故黃芪加量至20 g以補氣升陽;頭暈時作,故加以天麻12 g以祛風通絡止暈。入睡困難,加龍眼肉、夜交藤各30 g以養心安神助眠。三診諸癥好轉,去生地黃、白芍防其滋膩,再服7劑,鞏固治療。

猜你喜歡
歸元陰火清陽
汽車發動機機械故障的非接觸式檢測技術研究
引氣歸元針法配合硝呋太爾制霉素陰道軟膠囊治療脾虛濕盛型帶下病的臨床觀察
李杲陰火理論研究探析*
高校鋼琴教學“歸元”思考
淺析“陰火”
福晉與王爺的愛情輕喜劇
李杲“陰火”學說之我見
江蘇清陽機器有限公司 原江蘇清淮船舶機器制造有限公司
活血歸元湯加減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征60例
林家坤陰火理論在慢性腎衰竭疾病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