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建構
——基于網絡性、文學性和商業性

2024-05-10 01:13李俞霖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網絡文學建構維度

李俞霖

(西北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中國網絡文學和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劇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1],發展如火如荼但評價體系的建構卻較為滯后,而評價體系的建構關乎對網絡文學本質的理解、對其價值的確證以及發展方向的引領。雖然這一話題已經引起諸多學人的關注,但探討仍有不足。大體而言目前的評價體系分為三類:網民的在線批評、自媒體批評和學院派批評。三者各有千秋,網民的批評隨機及時,多是閱讀體驗的直接表達,自媒體批評時效性強,也與市場經濟利益緊密相聯。相比之下,學院派批評既與閱讀體驗相連,但又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盡可能保證闡釋客觀性的同時,又兼具了自媒體批評的商業性分析。

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建構應以網絡文學的實然為建構依據,由此指向應然,衍生出網絡文學的價值維度。本文擬立足于網絡文學的發生緣起與發展現狀,從中厘析網絡文學的本質特征——網絡性、文學性和商業性,再綜合目前學界對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研究狀況,建構出評價體系的三個維度——網絡維度、文學維度和商業維度并將其細化。

一、評價體系的建構基石:網絡文學的“網絡性”“文學性”和“商業性”

評價體系的建構離不開對評價對象本質的探詢,隨著評價對象的不斷變化,本質也在隨之改變。而且,對評價對象本質的界準與其緣起互為前提,“持某種網絡文學觀就會錨定相應的起點;而認同了某種起源敘事,就會將以其為原點而產生的文學納入網絡文學整體中去考慮,進而建構特定的網絡文學觀”[2]。所以,對評價對象的發生學研究以及對其發展現狀的監測是評價體系建構的重要依據。一方面,“網絡性”和“文學性”孰是網絡文學的本質規定性,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決定了網絡文學的批評依據。另一方面,網絡文學在不同階段呈現出的新特征又促使其本質不斷更新,新出現的本質特征為何?若要回答上述問題,就需要對網絡文學的發生發展作系統化梳理。

(一)網絡文學的四種起源說

學界認為網絡文學有四種起源——代表作起源說、現象起源說、論壇起源說和網生起源說。代表作起源說也被稱為事件起源說,該說法認為,1998年為網絡文學元年,臺灣作家痞子蔡的長篇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發行標志著網絡文學的誕生,但這篇小說仍然延續著投稿、審稿和編發的路子,網絡只是作為作品發布的平臺出現,而且局限了網絡文學的題材。[3]現象起源說認為,網絡文學的誕生并非以《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發表為標志,而是以該作品引發的一系列現象為起源,但這樣忽略了1998年以來的諸多網絡文學現象。[4]以邵燕君、許苗苗為代表的一批學者認為金庸客棧開啟的“論壇模式”是網絡文學的開端,[5]這種觀點看到了網絡作為媒介對文學的建構作用,網絡文學的本質規定性向網絡性轉移,但是論壇起源說是目前的網絡文學形態倒推得來,無法上溯到網絡文學的最開端。還有以歐陽友權為代表的學者提出了網生起源說,這一學說將網絡文學視為“基于互聯網這一媒介而‘創生’于網絡的新型文學”。[6]如此說來,網絡文學誕生于1991年4月的《華夏文摘》。模糊地說,這一學說盡可能涵蓋了網絡文學網絡的特質和文學的特質,既將網絡看作平臺,又看到網絡此種媒介對這一新型文學的反噬,既囊括了傳統文學的基因,又包含了新型文學的血液,還追溯到了更久遠的源頭。所以,將網生起源說定為網絡文學起源的研究視角可以很好地挖掘出網絡文學的特質。

(二)“網生起源說”視角下網絡文學“網絡+文學+資本”模式的形成

“網生起源說”將網絡文學放在更廣闊的歷史發展潮流中,以網絡文學本質的規定要素為劃分依據,其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文學+網絡模式”“網絡+文學模式”和“網絡+文學+資本模式”。1991年到1996年,網絡文學主要是“文學+網絡模式”,在海外寫網絡文學的華人多是精英作家,他們書寫鄉愁,表達身在異鄉的困頓,在這個時段,網絡文學的模式還停留在電子期刊的樣式,“文學性”是網絡文學的本質規定性,作家創作時注重自我表達,追求作品的審美性,將網絡文學看作是傳統文學的電子化書寫,互聯網僅僅作為文學刊登的平臺出現。那時網絡文學包含詩歌小說等各種體裁,文學創作堅持以文本為中心,如王笑飛創辦的海外中文詩歌通訊網(chpoem-l@listserv.acsu.buffalo.edu)便是那時的網絡詩歌發表平臺。從1997年開始到2002年,中國網絡小說走向“網絡+文學”模式?!伴艠湎隆本W站成立,網絡文學論壇模式出現,中國玄幻文學協會成立,書城模式取代了BBS模式,網絡的特質開始融入文學,網絡文學的本質規定性由“文學性”轉入“網絡性”,作者開始注重和讀者的互動,以前的作家中心論轉向了讀者中心論,讀者也由原來的文學接受者變成創作的參與者?!熬W絡性”和“文學性”并非簡單的物理拼接,而是一個有機統一體。

2003年開始,“網絡+文學+資本”模式正式走入網絡文學的發展進程中。起點中文網設立的付費閱讀和VIP收費制度直接導致了小說篇幅加長,2004年盛大集團收購起點中文網,商業資本介入,網絡文學走向類型化小說的時代。以讀者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導致了讀者向消費者過渡,因而寫作者的動機不僅僅是言志抒情,經濟效益成了書寫的首位要素,迎合讀者趣味成為創作的第一考慮,所以讀者的閱讀體驗感成為創作的風向標。網絡文學的產業化運營使得網絡文學商業性愈來愈濃,一開始僅僅是招攬廣告和售賣版權,產業鏈逐漸演變為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系統。賀予飛曾作出分析,“2015年被稱為網絡文學IP元年?!痘ㄇЧ恰贰冬樼鸢瘛贰逗我泽虾嵞贰读d月傳》等網絡文學IP劇創下收視高峰,其衍生品拓展到游戲、動漫、音像、電視節目以及線下產品等諸多領域,顯示出了IP的巨大價值?!盵3]此類IP的不斷涌現使得網絡文學的閱讀對象從文字的閱讀者擴展到影視劇的觀眾和游戲的玩家等,也出現了文學作品腳本化的傾向。至此,商業效益成了網絡文學無法繞過的構成要素。

以上三個階段的劃分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時間線分割,而是彼此融合又略有交叉,只是某種模式居于網絡文學該階段的主體特征,或該時期某一制度的確立導致了網絡文學新的發展方向,因而對其進行線性梳理。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建構的設想基于目前的網絡文學發展現狀,即“網絡+文學+資本”的發展模式,內涵網絡文學的三個本質特質——網絡性、文學性和商業性。其中,“網絡性”為網絡文學的本質規定性,“文學性”為網絡文學的傳統基因,“商業性”為網絡文學發展的動力源泉?;谶@一模式衍生出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三個維度——網絡維度、文學維度和商業維度。具體來說,不同的維度下又有不同的評價標準。

二、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建構的網絡維度:讀者中心論

網絡文學的本質規定性無法脫離網絡性,只有如此才可以將其與傳統文學分而論之。網絡不僅作為平臺,更作為媒介反噬著文學創作、傳播和閱讀的傳統范式,其評價體系的建構自然要根據“網絡性”展開。正如J.希利斯·米勒在《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存在嗎?》一文中指出,新的電信時代會改變文學存在的前提,例如“身心二分原則的統治地位、民族國家自治權力的衰弱、電子社區的出現及發展、新媒介導致的感知經驗的變化等?!盵7]

“網絡性”這一說法最早由許苗苗提出,后經由崔宰溶進行論說,再經由邵燕君、吉云飛和黎楊全進一步研究,內涵逐漸清晰——“網絡性”突出體現在交往性。一部小說不僅僅是作品和一位讀者的對話,還是和一波又一波讀者的對話,還有讀者和讀者的對話,如此說來,小說成為一個由興趣愛好形成的交往社區。交往愈熱烈,作品熱度愈高,一部作品便愈成功。而互動的開始,往往取決于讀者,所以,如何吸引讀者的注意并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是網絡文學作家在寫作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梢哉f,網絡文學的創作是以讀者為中心的創作。對于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網絡維度而言,由以讀者為中心衍化出兩條評價細則,一是以爽感為核心的閱讀體驗,二是互動式的交往形態。

(一)以爽感為核心的閱讀體驗

由于網絡小說越來越具備商業性質,知名網文作家貓膩直接將其定義為商業小說,按照貓膩的觀點,“商業小說不可能用意識流的手法去寫,或者講什么主義。不是不讓讀者思考,而是你在進入讀者視野的那一瞬間,不能讓他有太多的隔閡感”[8]。所以,不同于閱讀傳統文學獲得的愉悅感——精神層面無功利的沉浸與自由,網絡文學帶給讀者更多的是生理上的愉悅,即爽感——一種由作品爽點而來的閱讀體驗,是否可以給讀者這種閱讀體驗以及給多少是評價網絡小說的一條重要標準。

引起讀者的“爽感”是網絡小說區別于傳統文學的一大特征,邵燕君認為爽感是一種虛擬實在,是創世的快感,也有學者認為爽感本質上是一種占有感、成就感和優越感,但無論內涵為何,爽感最終指向了生理的愉悅感。爽感的建構來自作者創作和讀者閱讀的雙重作用。一部爽點積聚的網絡文學作品,從創作內容來講,往往以主人公實現最終目標來建構情節,由此衍生出復仇、打怪和嫁入豪門等多種體裁,學者黎楊全、李璐曾對“爽感”的來源歸類為“開金手指”“能力升級”“扮豬吃虎”“臥薪嘗膽”四個方面[9],通過這些創作模式,作者創作時讓主角層層升級,一步步實現愿望,主人公往往能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以消解讀者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實現夢想的苦悶和受到不公平待遇后奮起反擊的愿望。網絡文學創作實現對現實世界的彌補,現實困境愈能象征性地被消解,廣大讀者的美好幻想便得以滿足,幫助普通的讀者補償現實?!八c”愈多,讀者也愈能被爽到,在網絡文學的體系中這樣的作品便愈成功。從創作形式來講,由于讀者往往追求片段化的刺激,要刺激讀者的爽感就需要立刻讓讀者代入其中,所以,網絡文學應將心理活動清晰地告知讀者,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還有并不復雜的情節和人物關系講故事,甚至要打破傳統文學中的線性敘事,堅持去中心化,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情節嚴格的因果對應,需要經常玩梗造梗以刺激讀者的閱讀興趣。如果說對爽點的評價從文本情節入手,對閱讀體驗的評價則從讀者的反饋出發,當讀者主動被代入到作品中,從想象中獲得滿足,解放了壓抑的同時有表達釋放感的沖動。例如唐家三少《神印王座·皓月當空》中讀者便與之互動,在留言區打出了類似“啊,對對對”“單走一個6”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愈多,讀者的爽感愈濃,這樣的作品更符合網絡文學優秀標準。

(二)以互動為核心的交往形態

由于媒介的差別,網絡文學的互動性遠高于紙質文學,這是網絡文學區別于傳統文學的一大特征,互動性的強弱自然是評價網絡文學的標準之一。就互動對象來說,網絡文學的互動性著重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作者與讀者的交流,二是讀者與讀者的交流,這些互動一方面表現為互動總量的多少,另一方面表現為互動方式的多樣化,兩者互相成就,互動量的增加倒逼新的互動模式的出現,互動方式的更新又促使互動總量的增加,評價則從這兩者展開。

隨著互聯網的一步步發展,互動模式越來越新。在論壇時代,讀者和作者,讀者和讀者之間主要通過論壇發帖的形式互動,文本發出后讀者再評論,作者根據評論了解讀者意見。之后起點中文網等網站都有了即讀即評,例如間貼、本章說等功能,讀者可以隨時發表評論或者進行科普,作者和讀者的對話交流也直接在文本內部,作品的產出和反饋均在同一時空之下。例如作品《夜的命名術》(會說話的肘子),不少已經讀完書的讀者會留言“小說爛尾”,也有讀者會直接對行文邏輯予以質疑,甚至會預測行文走向。作者會隨時做出修改,并專門出一章節交代修改進度,一方面保證行文邏輯的順暢,另一方面修改情節以防讀者猜出線索,營造出其不意之效。網絡文學作家貓膩曾說:“網絡文學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讀者和作者之間在情節方面的斗智斗勇。讀者會不停地猜,這個預案是怎么做的?將來會怎么把這個事解決掉?這個人是誰?這個人的背后是誰?作者要做的就是我一定讓你們猜不到??粗切u我就覺得,哎呀,完了,這個人好像要猜到的。有的時候就要作一下小調整,當然大的方面不敢動?!盵8]讀者還通過付費、催更、打賞、點贊、拉踩等方式表達對作品的態度和傾向,這些互動方式將網絡文學由靜態的文本敦促為動態的活動空間。除了以上形式,還有文本接龍的互動方式,讀者集體創作作品,在創作活動中,讀者和作者身份融為一體。讀者之間通過討論、打分、造梗等方式形成社群,彼此都從中獲得歸屬感。

三、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建構的文學維度:基于原創性和時代性的經典化

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建構是網絡文學實然和應然的融合,從實然層面出發,網絡不僅是發表作品的平臺,更是一種媒介,它反噬了傳統文學創作、傳播和閱讀的范式。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網絡文學不包含文學要素,不少作家創作網文時從經典的傳統作品中吸收了大量養分,網絡文學自然還有傳統文學的基因。從應然層面出發,傳統文學經典化的歷程以及不少文學理論家對該問題的探討為網絡文學經典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很多思路,所以,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建構的應然層面不妨指向傳統文學。

傳統文學的經典化理論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本質主義經典化和建構主義經典化。本質主義經典化認為文本成為經典的要素來源于作品內部,傾向于作品的審美價值,這類觀點以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為代表人物,他提到的經典的原創性可以為網絡文學經典化提供很多啟發。但本質主義很難提出橫貫古今的經典之為經典的普遍法則,建構主義從文化政治等外在角度建構經典的方式亦不能忽視,問題是無論從哪個角度進行建構都難以形成共識。但無論如何,不可忽略的是建構主義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因素。

布魯姆認為文學之為經典一大原因在于其“原創性”,原創性意味著陌生性(strangeness),“這種特性要么不可能完全被我們同化,要么有可能成為一種既定的習性而使我們熟視無睹”[10]3,作品要么創立了后人無法超越的寫作范式,要么人人模仿成為某種典范。網絡文學的原創性則有著鮮明的文學史意識,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應存在于整個文學的發展譜系之中,有明顯的影響與被影響的痕跡。在這種承繼關系中,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家能在傳統土壤的基礎上創造新的寫作范式,帶給讀者新的審美體驗才有成為經典的可能。網絡文學飛速發展,不少作家在向傳統文學和傳統網文學習的過程中,打破線性的敘事模式和類型文之間的壁壘,融合自身的價值觀和寫作方式形成有辨識度的寫作風格。例如貓膩的敘事方式別具一格,“學習金庸并將成果推向網絡,展現線索繁多、懸念叢生的布局特征以及具象性、聽覺化的語言特色?!盵11]還用空間的轉化完成敘事,完成了《慶余年》中架空世界的建構。除此之外,他還把“網絡文學興起初期對立的兩個脈絡‘小白’和‘文青’打通,以‘爽文’寫‘情懷’”[12]15。再例如“女性向”網站中的男性作家非天夜翔,他將男頻中的諸多類型搬到女頻中,他的作品試圖打破性別經驗的隔閡,為女頻文注入了新活力。

從網絡文學內部出發基于原創性可以探詢經典因子,從網絡文學外部出發基于時代因素亦可以探詢其經典化的可能。某一作品被建構為經典,定然無法脫離時代語境,經典之為經典往往在于它是某一段歷史時期人們心理需要和價值觀念的投射,這種投射極具普遍性,“一本引爆潮流的書,就是把一個時期一個人群的欲望(甚至是潛在欲望)賦予了文學的形狀”[12]11。正如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所說:“(經典的作品)它們要么本身以難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象力打下印記,要么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13]3。架空式的歷史書寫,暗含著對建構新秩序的渴望?,F實題材小說鮮橙所著的《掌中之物》頗受追捧,一大原因在于女主人公何妍并沒有被沈知節的情感左右,而是時刻保持理智,一反眾多女性在愛情中迷失自我的形象,這一角色的走紅反映了當代女性戀愛觀的轉變,說出了女性的現代愛情心聲。在玄幻文學中,主人公一開始往往是一個受壓迫的邊緣人,后通過意志和努力逐步實現夢想,不僅為保護自己更為拯救蒼生,這樣的情節受到眾多粉絲喜愛,它鮮明地表達了社會中底層人士擺脫階層實現自由的渴望和心懷天下的宏大格局。但近年來,不少主人公克服困難不再依據個人的努力,反而是依靠金手指等外掛,這又反映出不少讀者對現實中實現階層跨越的希望之渺茫,但又渴望擁有選擇和未來。所以說,當作品能反映某一時代人們普遍的心聲,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價值追求,在呈現特殊情境之時盡可能涵蓋人與世界的普遍性,這便是一個潛在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這也是卡爾維諾所謂的:“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帶著先前解釋的氣息走向我們,背后拖著它們經過文化或多種文化(或只是多種語言和風俗) 時留下的足跡?!盵13]4

四、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建構的商業維度:以經濟效益為導向

網絡文學的商業性是隨著其發展慢慢衍化出的基因,其評價體系的商業維度以盈利多少為導向。目前,作家在意作品變現就像導演在意票房,可以說不具有商業價值的網絡文學就難以發展。既然以盈利多少為導向,網絡文學的評價標準便以盈利多少作為權重分配的依據。由于商業維度的分析最終指向經濟收入,所以對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建構并非質性分析,從這一維度出發,評價者完全可以將網絡文學的質量量化。

禹建湘曾將產業化的網絡文學分為三種形態:線上產業、線下產業和IP產業鏈。[14]線上產業以付費閱讀、讀者打賞和廣告投放為變現來源,其中讀者打賞具有粉絲經濟的狂熱,盈利并不穩定,17K小說網總編輯劉英在接受采訪時表明,付費閱讀仍然是網絡文學線上變現的主要來源。線下產業主要以出版紙質書為變現方式,IP產業鏈主要以對作品的改編為變現渠道,很多受粉絲追捧的作品會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游戲、動漫甚至出品周邊產品,達到上億甚至上百億的利潤。除了以上三種形態,近年來網文出海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例如《赤心巡天》《穹頂之上》等作品被收錄到大英圖書館,《詭秘之王》在網站“webnovel”上連載,國外友人給出了4.8分的評價,閱讀總量高達25 000萬次,這些都是近年來網絡文學產業化發展的新途徑、新市場。根據不同的產業形態,權衡利潤額度,IP產業鏈盈利潛力最為巨大,在設計評價網絡文學的具體標準時,可以增大IP產業鏈的評價權重,付費閱讀次之,但在設計評價標準時不要忘記考量網文出海的盈利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效益只是從商業維度出發對網絡文學的質量進行評估,若希望網絡文學持有自身特性并朝經典化方向發展,便不可讓網絡文學的商業性凌駕于網絡性和文學性之上。如若將經濟價值看作網絡文學的最高價值,網絡文學創作只會淪為迎合之作。投資集團收購各大論壇和網文平臺,各大平臺利用算法和大數據捕捉讀者趣味試圖迎合讀者,在文化工業的運營機制下,網絡文學的類型化寫作進一步明顯,集中于玄幻、武俠、穿越、游戲、同人、耽美和贅婿等類型。受資本引導,作者失去自主性,走向了職業化創作,從事游戲式、腳本化寫作,直白的口語化表達和片段化的情節迎合著讀者零散化的快餐式閱讀。作者和讀者被平臺瓜分,文學的主體性進一步被壓縮,作者也由一位自由的創作者淪為了數字勞工。對于讀者而言,自身的趣味貌似得到滿足,但由于人們更樂于關注和接受自己感興趣的信息,讀者的趣味被限制于信息繭房之內,趣味無法得到進一步擴展。所以,商業維度定不能凌駕于網絡維度和文學維度之上,警惕莫讓“作者中心論”轉向“讀者中心論”后淪為“資本中心論”。

結 語

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依托于網絡文學的發生發展軌跡。從誕生伊始到發展至今,網絡文學的網絡性、文學性和商業性便始終流淌在它的基因中,在此基礎上也催生了網絡維度、文學維度和商業維度三個維度并存的評價體系??傊?評價體系是否會變動,如何變動,這依托于網絡文學是否會發展出新的形態,網絡文學的新形態又依賴于新的技術媒介、新的資本介入模式和新的時代風貌,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尊重網絡文學自身的發展軌跡,尊重客觀現實,在此基礎上不斷更新網絡文學的評價體系,觀照網絡文學特質的同時盡可能成為其發展的風向標,畢竟評價標準是判斷也是指引。

猜你喜歡
網絡文學建構維度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對待網絡文學要去掉“偏見與傲慢”
網絡文學竟然可以這樣“玩”
揭秘網絡文學
網絡文學的誕生
建構游戲玩不夠
光的維度
“五個維度”解有機化學推斷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