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族精英主義的一曲挽歌:論阿芙拉·貝恩劇作《圓顱黨人》中的女性政治話語表達

2024-05-10 01:13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黨人貝恩政治

鄭 偉

(湖州學院 人文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

褫革危機是英國歷史上復辟時期的政治高潮之一。褫革危機又名“排斥法案危機”,一共發生了三次。第一次危機發生在1679年,1680年提出了第二個《排斥法案》(Exclusion Bill),目的是把蒙默斯公爵(Duke of Monmouth,1649—1685)定為王位繼承人,但在上院被否決。1681年4月鄉村黨在議會又提出第三個《排斥法案》,查理二世即解散了他在位期間最后一屆議會。英國歷史上的黨派政治即起源于這一時期,圍繞這一法案的斗爭,產生了英國兩大現代黨派的雛形——輝格黨與托利黨。在如此動蕩的歷史時期,英國歷史上第一位職業女作家阿芙拉·貝恩(Aphra Behn,1640—1689)反而成為了在倫敦劇場上演劇本最多的劇作家。她這個時期的的三部劇作——《漂泊者·第二部》(TheRover,PartⅡ)、《偽裝的風塵女》(Thefeign'dcurtezans)與《圓顱黨人》(TheRoundheads)都取得了票房的成功,說明此時的貝恩已經進入了戲劇創作的成熟期,在倫敦戲劇界擁有了不可置疑的地位。

《圓顱黨人》是上述三部劇中在文學性、思想性以及市場上均取得巨大成功的代表作。貝恩研究專家邁克爾·柯德內(Michael Cordner)認為:“阿芙拉·貝恩在仔細研究了17世紀中期有關內戰的劇作之后,進行了持續的思考,由此創作了《圓顱黨人》?!盵1]49該劇上演于1681年,劇本于次年出版,當時正處于群情激奮的“天主教陰謀案”的尾聲,褫革危機亦隱約浮出了歷史地表。貝恩在《圓顱黨人》中純熟地運用了復辟時期喜劇的手法。17世紀的英國女性被局限在家庭中,根本沒有參與政治的機會。貝恩通過創作劇本獲得收入在倫敦謀生,尚且被視作離經叛道。那么,她為何有勇氣創作政治劇呢?本文結合該劇創作前后的英國歷史,運用格林布拉特的新歷史主義理論,深描《圓顱黨人》上演時期的歷史背景,以期揭示女作家在動蕩的社會中使自己的劇作不僅在當時的公共文化空間——劇場上演,而且收獲不菲票房的策略。

《圓顱黨人》上演于褫革危機最為緊張的時刻。劇作家甚至被要求在作品中明確表達對于國王以及托利黨人的支持。1679—1680年戲劇演出季上演的劇目在政治傾向上有著更加明顯的站隊。大多數劇作家都在劇作中熱情洋溢地宣揚保王黨主義。貝恩也在《圓顱黨人》的開場白和收場白中嘲諷了輝格黨人,而且將這部戲題獻給了查理二世的私生子格萊夫頓公爵(Duke of Grafton)。

《圓顱黨人》改編自約翰·塔瑟姆(John Tatham)的《尾閭議會》(TheRump)。該劇的主標題“圓顱黨人”指的是17世紀40年代早期英國內戰期間活躍在議會中的一股反對國王的政治勢力;這個劇還有一個副標題——“往昔的偉大事業”,指的是這群人的政治理想,即建立一個限制君主權力,教會溫和寬容,同時讓士紳分享政治權力的社會秩序。

貝恩在劇中將圓顱黨人描寫成了一伙追名逐利者,為了爭奪權力爾虞我詐,自私自利。英國復辟時期戲劇研究者通常以褫革危機時期的劇作為對象來研究戲劇與政治的關系,原因是這一時期英國的政治斗爭最為激烈,而且此時出現了黨派政治的萌芽,導致戲劇與政治之間的關系空前緊密?!栋④嚼へ惗魅肪幾胝吆唭忍亍ね械?Janet Todd)指出:“貝恩創作《圓顱黨人》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教育劇場觀眾中占多數的保王黨人,使他們認識到17世紀80年代英國的褫革危機與四十年前的紛爭如出一轍,而反對查理二世統治的那群人與剝奪了查理一世王權并將其送上斷頭臺的叛亂分子系出一脈?!盵2]358《圓顱黨人》既是歷史劇,又是政治劇。該劇運用了典型的復辟喜劇的寫法。身居高位的男人懼內成為劇中經典的喜劇情節。尾閭議會的大人物既不能安邦立國,又不能獲得女性的青睞,以此達到諷刺政治敵手的目的。

《圓顱黨人》的開場詩是輝格黨人休森(Howson)的鬼魂吟誦,他在英國內戰中成為了高官。此人一上舞臺就自報家門道:“我是休森的鬼魂,我才是‘往昔的偉大事業’的忠實子民。你們已經把我遺忘了吧?”[3]365他自認為自己所屬的長老派在叛亂中的功績比天主教會還要大,同時在開場詩中用充滿煽動性的口氣描述了長老派的金錢策略在內戰中發揮的巨大威力:

諸位回顧一下我們在1641年那場內戰中所取得的成功,

迄今為止都沒有同樣大膽的暴動出現。

現在發生的動亂也不比從前那場更有希望,

難道受到了挫折,

就要放棄事業的榮光?

我們依然可以用錢雇傭一伙不思悔改的暴徒,

法律和良心都不能阻止他們的行動。

政客只會奉上混亂,

唯有圣徒才愿意虔誠奉獻。[3]365

休森屬于清教徒中的激進派——長老派,他們鼓吹無政府主義甚至弒君。一開場,貝恩即通過休森之口將叛亂者的作亂伎倆公之于眾,顯示出女作家對于內戰政治中長老派的熟稔。我們在上述臺詞中亦可以體會到休森演講的煽動性。貝恩為什么要讓保王黨的敵手在開場現身說法呢?蕾切爾·阿德考克(Rachel Adcock)認為:“貝恩認為休森是議會中輝格主義者的先驅,利用這一人物將輝格黨人界定為不信奉國教者,——尤其是其中的長老派,以便把他們從秘密不奉天主教主義的群體中區別開來?!盵4]39貝恩通過休森的口說出操弄政治的手段,實際上是讓臺下的觀眾明白當時參與褫革危機的群體與長老派是一丘之貉,兩者都是煽動叛亂的罪魁禍首。休森說到得意忘形的時候,竟然將操縱大眾的詳細方法和盤托出:

花錢去雇一些擅長謾罵的家伙,

讓他們瞎編亂造毫無意義的信息哄騙烏合之眾,

假如有人知曉了內情,

只需用錢收買,

他們自然不會站在正義的一方,

說出都是受誰指使。

只要舍得花錢,

就永遠不會有人背叛。

這樣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誠實。[3]365

可見在當時的英國,處于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暴發戶掌握著大量財富,而他們操弄政治的手段也是使用金錢開路。貝恩在此揭露了17世紀40年代清教徒那些見不得人的手段,這樣不僅能夠喚起彼時臺下的觀眾對于四十年前內戰的集體回憶,從而引起人們對于使用同樣手段煽動叛亂的褫革主義者的痛恨。貝恩在《圓顱黨人》中體現出來的政治洞察力令人驚嘆。梅琳達·祖克(Melida Zook)認為:“貝恩也積極參與到爭論迭起的政治文化之中。她在17世紀80年代創作的戲劇、議論國事的詩篇以及她的第一部小說中都對黨派政治初期倫敦的政治氛圍進行了反映和評價?!盵5]76貝恩之所以能在政治紛爭夾縫中書寫女性的政治洞見,首要原因是利用了國家法紀和秩序松弛或瓦解的社會環境,其次是因為女作家本人對于政治活動的積極參與。

貝恩在獻給格萊夫頓公爵的獻辭中自比女先知。她對公爵宣稱:“如果詩人像過去那樣被認為是先知,人們很容易在我的這出新戲中看到王室的吸引力如何欣欣向榮。[3]364貝恩在劇中用的是“prophet”這個詞匯,即基督教或猶太教中的先知、預言家、預言者。她在《圓顱黨人》中用現實主義手法反映了17世紀40年代的英國政治情勢,這對于自古以來被排斥在政治權力之外的英國女性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圓顱黨人》第一場表現的是叛亂者在倫敦取得了勝利,三個士兵在街上邊走邊開著玩笑,后來他們遇到了木匠和毛氈工人。士兵們與工匠們分別支持不同的領導人,因此爆發了激烈的沖突。這兩位都是宗教狂熱分子,致力于恢復“往昔的偉大事業”。貝恩為什么要在戲劇開場讓一位木匠上場呢?那是因為在該劇上演的褫革危機時期的政治舞臺上同樣活躍著一位以反對宮廷著稱的木匠,名叫斯蒂芬·柯里奇(Stephen College)。他寫了很多反天主教以及約克公爵的民謠和諷刺文。此人于1681年7月在法庭受審,但是輝格黨陪審團認定他無罪。在《圓顱黨人》上映半年之前,木匠柯里奇被押解到倫敦的巡回法庭,被定罪為謀反,最終被執行絞刑。貝恩因此巧妙地將《圓顱黨人》中的人物職業設定與不久之前發生的現實事件聯系起來,其借助于該劇影響政治的目的不言而喻。梅琳達·祖克指出:“貝恩之所以在《圓顱黨人》的開場暗指斯蒂芬·柯里奇的厄運,目的是警告運動帶來的混亂及其后果,同時提醒觀眾那段沒有國王的時期和現在的情況是一樣的?!盵5]81《圓顱黨人》中的兩位工匠出身低微,甚至在劇中都沒有名字。但是從言行可見,他們的思想已經受到了新教影響,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識。木匠不懼怕士兵的暴力威脅,向對方表明自己的主張:“蘭伯特(Lord Lambert)當選了?誰決定的?請問這位先生。是憑著生而自由的英國人?還是憑著榮耀的安全委員會?又或者憑著令人尊敬的倫敦城的權力?如果不是出自上述三種理由,請允許我不吝揣測,你們宣稱蘭伯特掌權不僅違法,而且違背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盵3]367接下來,木匠又用“為了公眾的自由和財產而戰”為自己的政治主張辯護,結果受到了士兵們的嘲笑。他們詢問毛氈工人忠于哪一個派別,后者聲稱弗利特伍德是自己“親密的朋友”。從如下士兵與毛氈工人的對話中可知弗利特伍德主要依靠宗教建構威望:

士兵乙:為弗利特伍德(Lord Fleetwood)癡狂?不過是迫不及待地給自己準備一副韁繩罷了,這都是你們咎由自取。他為你們做了什么事?讓你們這樣死心塌地。難道他能帶領你們走出戰爭?難道他的巧舌如簧就能使得大炮啞火?他是有口才還是能戰斗?

毛氈工人:起碼他能兌現自己能夠實現的承諾,這已經很好了,還有就是他很會禱告。

士兵乙:那就讓他去禱告好了,我們會打仗,倒要看看誰的事業先獲得勝利。我們支持的是會吟詠美妙詩行的將軍。他既是戰士又是廷臣,為了我們的安危,面對危險他會挺身而出。實話對你們說吧,你們已經被耍了,你們的主子暗地里認為你們不過是奴隸。還是把你們的主子趕緊吊死吧,而不是信任他們?!盵3]368

英國內戰之后,實際掌權的是擁有軍權的人。蘭伯特以及弗利特伍德都握有軍權,兩人都在爭取更多人的支持。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在于蘭伯特屬于宮廷黨人,他不僅會帶兵打仗,還會吟詩作賦,因此還擁有文化資本,這也是他能夠獲得士兵支持的原因。士兵與下士肆無忌憚地侮辱弗利特伍德,稱他是個“懦夫、笨蛋,哭哭啼啼的傻瓜,床幃里的將軍?!盵3]368與此相反,他們卻對蘭伯特推崇備至,士兵乙激昂地維護著自己的政治偶像:“他不僅是我們的將軍,還是護國主、國王,我們的凱撒(Caesar)??傊?只要他愿意稱呼自己是什么都可以?!盵3]368貝恩在此借助士兵之口揭示了英國內戰之際政治的本質——不論英國當權者的稱謂是護國主、國王或者凱撒,都改變不了他們爭權奪利的本質。在貝恩看來,英國內戰之后建立的政權實際上是建立在武力基礎之上,貴族階層被剝奪了政治權力。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政治投機反而獲得了權力,使得社會處于失序狀態。貝恩在創作該劇的時候已經意識到了倫敦民眾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但保王黨人并不重視爭取民眾的支持,才導致了在內戰中的失敗。

貝恩在《圓顱黨人》中還展現了流言和陰謀論在動蕩的英國復辟時期發揮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個士兵說到安全委員會在蘭伯特府上徹夜開會,另一個士兵卻認為他們不過是在喝酒。下士則添油加醋地說道:“昨晚在將軍府上有人大喊謀反,肯定發生了大事情。女人們大聲尖叫,老爺們四處奔逃,那座大宅子也立刻被包圍了?!盵3]409毛氈工人的說法更加離奇,并且和當時甚囂塵上的天主教陰謀如出一轍:“據說做了偽裝的教皇被人發現躲在夫人的床底下,同時被發現的還有兩位大個子耶穌會士。他們和克倫威爾身邊著名的愛爾蘭巨人一樣高大。按照他們笨嘴拙舌的說法——‘我們從前密謀竊取王冠,現在為將軍效勞?!?”[3]409在《圓顱黨人》上演的時期,經過新教主義者的長期宣傳,天主教與教皇已經成為了英國人的公敵。任何一條關于教皇和耶穌會士的消息都有可能在處于風聲鶴唳政治氣氛中的倫敦民眾中造成軒然大波。他們都以寧可信其有的態度關注著此類消息。反教皇和天主教成為了團結大多數英國人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圓顱黨人》中,兩位士兵之前還因為政治意見不同就將毛氈工人打倒在地,但是在聽了他講述將軍府上發生的所謂教皇陰謀事件后,居然忘記了他們彼此之間的政見分歧,忙不迭地問工人:“天哪,這是真的嗎?”[3]409

貝恩在創作該劇的時候已經認識到了士兵武裝的巨大力量。她在《圓顱黨人》中將士兵描寫成了一群沒有理性、狂熱自私、暴力野蠻的人。在她眼里,他們參加內戰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撈好處。在第五幕,當下士命令兩個士兵在倫巴德街匯合,其中一位想到的是他曾經在那條街上的一家商店上做了標記,應該歸自己所有。另外一位則大言不慚地說道:“那條街上還有一個英俊的市民娶了個俏老婆, 他是開銀行的,非常有錢。我早就盯上她了,我對其他東西都不感興趣,我只要得到她?!盵3]409可見,貝恩認為這些士兵毫無政治理念。他們是一群利欲熏心的無恥之徒,只會借助社會動蕩滿足私欲。當然,作為保王黨人的貝恩不可能認識到民眾的真正力量。她對于民眾的偏見使得其只能在《圓顱黨人》中為國王和其代表的利益集團吟唱出一曲貴族精英主義的挽歌。

阿芙拉·貝恩不僅在《圓顱黨人》中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各個政治派別操縱民眾的手段,而且表達了自己對于17世紀80年代英國政治的看法。在貝恩生活的時代,女性幾乎沒有職業,遑論參與政治,那么她是如何做到擁有“女先知”的地位并且在《圓顱黨人》一劇中建構了女性政治話語呢?

在近代早期的英格蘭,政治領域是女性的禁地。羅伊斯·舒威爾(Lois Schwoerer)認為:“在近代早期,女性禁止參與政治是人們的共識。女性不準在公共領域表達自己的觀點,公開論政更是不允許的。從1640年一直到十八世紀中期,女性在公共空間的聲音一直微弱?!盵6]56女性被排斥在工作之外實際上是男性維護性別權力的手段。盡管英國近代史上出現了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Elizabeth I,1533—1603),但是在貝恩的時代,絕大多數女性卻沒有基本的政治權力。對于上述矛盾的現象,英國著名思想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指出:“王子的妻子和姊妹不論什么時候只要被請求就可以像王子那樣勝任他們的事情,但是政治家、行政官員、公司經理和公共機構總管的妻子和姊妹就不能干他們的弟兄和丈夫做的事?!盵7]344-345可見,女性沒有機會進入政治領域工作是導致她們無法勝任此類工作的根本原因。貝恩早年在荷蘭從事間諜工作,使得她比別的女性有了難得的政治參與機會,也使得她鍛煉出了極其敏銳的政治眼光。

貝恩在《圓顱黨人》的獻辭中稱自己與過去的男性詩人一樣是“先知”,認為自己創作該劇的目的是“舉起一面小小的鏡子反映過去的悲慘時代……在劇中看到民眾如何為了王權群情激憤?!盵8]340現代讀者一方面會為該劇呈現出的政治洞見感到驚嘆,另一方面也會認為完成該政治題材劇作的女作家具有超越了時代的公共權力。一如莎士比亞在羅馬劇《科里奧蘭納斯》(Coriolanus)中對民眾的細致表現,貝恩在《圓顱黨人》中亦著力刻畫了英國各行各業的民眾群像,并且從貴族精英主義的視角出發認為他們在政治上并不成熟,甚至是一股非理性、不可預料且無法駕馭的政治力量。當學徒們推選出的首領提出發動請愿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自由誠實的議會的時候,一個學徒即高喊:“不要議會”,眾學徒也就齊聲附和他的觀點。實際上,首領與保王黨人有密切的關系,他宣稱:“所謂誠實自由的議會,其成員并不是由某個政治派別中選擇出來的,而是應該由那些為我們的事業鞠躬盡瘁的年輕人組成。因此我們應該歡迎保王黨英雄們的到來?!盵3]410于是,眾人也就齊聲高呼起偉大的保王黨??梢?倫敦學徒的政治觀點非常容易搖擺。保王黨人弗里曼對此非常清楚,他借助首領控制學徒群體。秉持貴族精英主義的貝恩一直看不起普通民眾。但當她看到輝格黨人通過籠絡民眾取得了成功之后,也希望保王黨人能夠獲得民眾的支持。另一位保王黨人拉夫萊斯(Loveless)看到眾學徒在首領的鼓動下支持國王也贊美起他們來:“這群美好的年輕人需要更多的鼓勵?!盵3]410在此,保王黨人似乎掌握了對于倫敦民眾的鼓動方法,但是首領對于這群人的政治忠誠程度仍然存在疑慮,于是接下來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測試”:

首領:希望你們能夠像對待自己的財產一樣,勇敢地保持忠誠。

眾人:我們愿意為了國王的利益赴死。

首領:下一步,新的公告就要發出了。

學徒乙:眼前的這位大人真是聰明極了。借問一句,大人,是關于什么的公告呢?

首領:還要問為什么?你們這幫活該被吊死的家伙。我們應該立刻行動去做令人尊敬的事業。你們怎么能這么消極?我的伙計們。

學徒乙:如果說要被吊死,那我就回家不干了。

學徒甲:我也是,我也不喜歡被吊死。

學徒乙:被吊死的人脖子歪斜,非常丑陋。

學徒丁:是啊,我們也想回家。

首領:我現在算是弄清楚了你們是怎樣的一群人。國王都要被你們這群混蛋氣得直跺腳,僅僅因為懼怕吊死就放棄了事業。讓你們都流膿長瘡吧,我現在就要把你們都開除。把你們這群懦夫的手縮回去吧,我也要收回我的真心實意。(向眾人掄起手臂)和你們這些有著卑劣靈魂的混蛋一起戰斗我都覺得惡心。實話對你們說吧,我剛才那么做,不過是測試一下你們的勇氣是不是吹牛吹出來的。[8]409

見此情景,拉夫萊斯試圖挽回局面。他高呼首領是勇敢的英雄,“為了自由,我們愿意同你一同赴死?!盵8]409眾學徒果然跟著高喊:“高貴的首領,我們收回剛才說的話?!盵8]409兩人又拿出金子分給學徒們,于是他們又被拉回到了保王黨陣營。在《圓顱黨人》中,貝恩認為學徒也應該是保王黨人爭取的對象。倫敦城的學徒在當時是一個人數龐大的群體,因此貝恩在劇中向托利黨人展示了如何鼓動學徒支持國王。貝恩在《圓顱黨人》中仍然延續了復辟時期戲劇中常見的性政治隱喻模式。她報復性地給執政的男性戴上綠帽子,另一方面想象了一個由女性組成的政治烏托邦,藉著上述兩種途徑,她依然在這出政治意味濃厚的戲劇中凸顯了女性意識底色。貝恩筆下的保王黨人形象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總的趨勢是自《漫游者·第一部》(TheRover,PartⅠ)以后,保王黨人身上的缺點越來越不明顯,而輝格黨或者清教徒男人則更加陰險狡詐,輕視女性,這兩種趨勢變化在《圓顱黨人》一劇中均達到了頂峰。劇中的女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性別共同體意識,就像女仆所說的:“這里還有幾千個女人集體簽名的請愿書,女性真是痛苦的性別”[8]415《圓顱黨人》中的女子議會情節其實是一次女性政治表演的實踐。貝恩讓其筆下的女性人物嘗試著在政治組織中發揮作用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性別表演。

結 語

對比《圓顱黨人》以及莎士比亞的《科里奧蘭納斯》,我們會發現兩劇有諸多相似之處。首先兩劇的開場展現的都是一幅混亂不堪的社會畫卷,而且表現了政治投機分子如何撥弄民眾。其次,作為典型的政治劇,兩劇都把深描政治情勢作為著力點,將紛繁復雜的現實政治斗爭用戲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權謀與政治于是成了兩劇共同的主題。貝恩巧妙地使自己在寫作方面的權力轉化成了表達女性政治權力話語的機會。兩部劇都塑造了具有男性氣質的女性人物,而且她們都深度介入了英國國家政治機器的運轉。以上兩部劇的相似之處表明,貝恩在寫作《圓顱黨人》的時候可能也把《科里奧蘭納斯》作為了自己學習的經典。金伯利·拉塔(Kimbery Latta)認為:“貝恩在《圓顱黨人》的獻辭中將自己描述成被遺棄在荒涼海灘的先知,上述諷刺性的形象與劇中的克倫威爾夫人被孤立的狀態一致。她們都沒有合適的社會位置安身立命?!盵9]28出于個人的女性性別身份,貝恩讓《圓顱黨人》中具有男性氣概的女性人數明顯多于《科里奧蘭納斯》,她們甚至形成了一個群體,并且對劇中的男性造成了壓制。貝恩為了滿足政治以及市場的需要,多數時候不得不把女性意識掩藏于復雜的情節關系之下。正是出于性別意識的自覺性,她在該劇中對父權制不得不采取反抗與順從并存的態度,才造成了其很難在《圓顱黨人》中保持人物的穩定和情節的整一。貝恩盡管在劇中贊成托利黨人的政治觀,但她附加了條件,即保王黨人必須接受性別權力上的協商。該劇的唯一缺憾是那位在政治舞臺上個性張揚的蘭伯特夫人最終亦不得不服膺于托利黨父權制的統治,承認自己之前的行為是鬼迷心竅??傊?阿芙拉·貝恩在《圓顱黨人》中越是深刻地反映英國光榮革命前夜的政治現實,越能鞏固她在政治領域女先知的地位。她不僅是英國職業女性寫作的開拓者,而且實現了女性政治權力話語在公共劇場空間的表達。

猜你喜歡
黨人貝恩政治
七八休假月,法國“兩黨”相互調侃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挪威前“駙馬”自殺,曾遭性騷擾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虛張聲勢,輕松籌款
“地下組織部”還是右翼“陰謀集團”?
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黨人在軍事上的創造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