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甬言稽詁》的校注特色和價值

2024-05-10 04:58鄭曉芳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音變方言

鄭曉芳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浙江 慈溪 315300)

《甬言稽詁》是寧波鄞縣人應鐘(1907—1969)考證寧波方言的一部著作,1967 年完稿,1980 年入藏寧波天一閣博物院。2019 年周志鋒教授以“《甬言稽詁》校注及研究”為題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并獲得立項,2023年以優秀等級結項并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甬言稽詁〉校注及研究》[1]一書。該書的出版為人們閱讀、研究和利用《甬言稽詁》提供了便利條件。

《甬言稽詁》雖然不是古籍,但酷似古籍,全書用文言文寫成,用清秀小楷謄錄,豎寫,使用舊式標點符號,其中斷句只用句號及小圓點。作為一部考證性質的著作,征引豐富,篇幅宏大,文字訛誤也在所難免。作者用傳統語文學的觀念和方法來研究方言,考釋結論或是或非,不好判斷。這些情況表明,《甬言稽詁》內容比較深奧復雜,不易讀懂讀通。于是“校注”應運而生?!丁答曰b〉校注及研究》一書中的校注部分,數量眾多,內容豐富,融通俗性、知識性與學術性于一體,起到了很好的導讀作用。本文擬就《甬言稽詁》的校注特色和價值略作分析和探討,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這部地方文獻,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寧波方言文化。

一、“校注”的內容

“校注”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稿本文字進行???,二是對部分條目進行考辨。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一)文字???/h3>

1.糾正訛字。如:

《孟子·離婁下》:“此亦妄人也已矣?!壁w岐注:“妄人,妄作之人,無知者?!保ā夺屃髌贰贰巴睏l,101 頁)(加校注處的左上角原用數字做標記,現改為加下劃線,下同)

校:“者”,原作“也”,誤,徑改。

《漢書·趙充國傳》:“將軍士寒,手足皸瘃?!蔽姆f注:“皸,坼裂也?!保ā夺尲膊 贰鞍楜敗睏l,157 頁)

校:“瘃”,原作“裂”,誤,徑改?!佰濉?,原作“拆”,誤,徑改。

2.補充脫字。如:俗為諧聲取吉,借《易·說卦》“(巽)為近利,市三倍”,以為徼福饒益之讖。(《釋天》“彑”條,28 頁)

校:“近”字原脫,徑補。

《說文》:“絺,細葛也?!倍斡癫米ⅲ骸案鹫?,絺绤艸也。其緝績之,一如麻枲。其所成之布,細者曰絺,粗者曰绤?!保ā夺屢隆贰罢?”條,422 頁)

校:“絺”字原脫,徑補?!捌渌倍衷?,徑補。

3.刪除衍文。如:識者知“白”義未當,改作“別字”,以為異別義,固傅會以求其近似。(《釋流品》“悖?!睏l,104 頁)

校:“以求”后原文還有“以求”兩字,當是衍文,徑刪。

《周禮·考工記·梓人》:“則于視必撥爾而怒?!保ā夺屒橹尽贰?撥”條,242 頁)

校:“則”字前原有“故書”二字,系衍文,徑刪。

4.乙正倒文。如:甬田土下層之泥,色暗黃,如陳銹鐵,俗呼音如“蛤底泥”,亦呼如“蛤泥”。(《釋地》“淦”條,48 頁)

校:“蛤泥”,原作“泥蛤”,誤,徑改。

《楚辭·九思·哀歲》:“匍匐兮欑叢?!蓖跻葑ⅲ骸皺鐓?,羅布也?!保ā夺屝惺隆贰皺鐢€”條,233 頁)

校:此“欑叢”及注文中的“欑叢”,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均作“叢攢”。應氏引文有誤。

(二)條目考辨

1.評判應氏說法。如:

《說文·女部》:“娭,一曰卑賤名也?!倍粼谇?,埃上聲?!渡n頡篇》:“娭,婦人賤稱?!薄斗窖浴啡骸拔?、獲,奴婢賤稱也。秦晉之間罵奴婢曰侮?!惫弊ⅲ骸把詾槿怂p弄?!蔽?,今在麌韻,微紐。微、明類隔,魚、陽對轉,音變滿橫切,如俗音之姆。甬稱女傭音如“矮姆”,即“娭侮”字也,猶云婢也。娭讀埃上聲,之、支聲近,故轉蟹韻如矮。(《釋親》“娭侮”條,78 頁)

注:表女傭義的“矮姆”非“娭侮”之音轉。

《說文·酋部》:“尊,酒器也?!薄吨芏Y·春官·司尊彝》有“六尊”,形飾多端,后人襲用古名,而形簡為大缶亦曰尊。甬之陶器,形如碗而無足,大者可容五升,質粗厚而黃黑,口略侈而邊緣彌厚,庖廚用盛肴饌,不必為酒器,亦名“尊”。俗作樽。(《釋器》“尊”條,450 頁)

注:謂讀作尊的“質粗厚而黃黑”的盛菜肴的陶器本字為“尊”,是。

2.辨正本字語源。如:

《廣雅·釋詁一》:“達,通也?!薄夺屆め屟哉Z》:“達,徹也?!薄稜栄拧め寣m篇》釋道路有“一達”至“九達”之說。甬稱道路一歧曰“一達”。凡行路徹其全程亦曰“一達”。達音皆如大。蓋達在曷韻,曷為泰入,長言轉去,還歸泰韻,故音如大。(《釋地》“達通”條,46 頁)

注:本字不是“達”而是“埭”?!败ぁ北局竿翂?,《廣韻·代韻》:“埭,以土堨水。徒耐切?!币暧米髁吭~?!栋⒗瓕幉ㄔ挕贰败ぁ睏l:“音大文讀陽平。①條;排:一埭路|一埭河|一埭字|一埭痕?!逗I匣袀鳌返谌换兀骸撁嬉卉げ攀菚??!诖?;趟:走一埭|俗語:鄉下人上埭街,嘴巴講勒歪?!逗I匣袀鳌返诙兀骸^一埭到上海?!保?21 頁)

《方言》七:“鞏,火干也。凡有汁而干謂之煎,東齊謂之鞏?!膘?,腫韻,腫入于沃,聲促轉入,音如鵠,俗作,以鐸、沃聲似也。甬俗稱微火干物謂之“”,如苔菜、龍頭薧俗作鲓于釜中微火煴之松脆,皆云“”……或曰,者,之扭轉?!墩f文·火部》:“,灼也?!焙智?,匣紐。喉牙匣見常相轉……轉見紐,故如鵠。說亦可通,存參。(《釋食》“鞏”條,377頁)

3.說明詞語變化。如:甬俗稱時期,有作“慣”音者,即間字也。如稱前一時期為“前慣”,目前時期為“該慣”,有一時期曰“有慣”。(《釋天》“間”條,15 頁)

注:今寧波話無“前慣”“該慣”“有慣”等說法。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庇郑骸半S張必棄小國?!倍蓬A注:“張,自侈大也?!彼追Q夸誕自大者曰“張人”,張讀去聲。(《釋流品》“張”條,108 頁)

注:“張人”一詞今未聞。

《小爾雅·廣言》:“命,予也?!薄抖Y記·中庸》:“天命之謂性?!敝^性乃天予者也。予通與,與之,即委任之,故任、命義又通?!稄V雅·釋詁一》:“任、命,使也?!别追Q任憑其意曰“但命其”,任憑我為曰“但命我”。稱“但命”者,即“單命”之音轉……“但命”云者,猶獨任之已耳。(《釋詞》“命”條,304 頁)

注:“但命其”“但命我”系老派說法,今多說“但便其”“但便我”,普通話則說“隨便他”“隨便我”。

4.解釋語法現象。如:《書·微子》:“若之何其?”鄭玄注:“其,語助也。齊魯之間聲如姬?!薄对姟ば⊙拧ねチ恰罚骸耙谷绾纹??”釋文:“其,音基。辭也?!奔?、基音同……是“其”作助詞,皆轉清音見紐,讀如基音?!捌洹痹谥~中,亦有兼狀事之用者……甬語狀動態之詞,輒系以其字,而音如基。如稱窺視者,曰“張其汪其”……步履徐怠不前者,曰“其其”……頭搖不已者,曰“額其額其”……(《釋詞》“其”條,290 頁)

注:“張其汪其”之“其”當作“記”(“汪”當作“望”)?!坝洝北臼莿恿吭~,義同“下”;用在“×記×記”結構中,量詞義弱化,作用相當于后綴?!啊劣洝劣洝笔莻€模式詞語,表示動作的重復或某種情態?!邦~其額其”正字當作“扤記扤記”,《廣韻·沒韻》:“扤,搖動。五忽切?!?/p>

呼丑陋曰“徙樣”,或緟益其詞曰“街徙樣”;呼難看、難聽亦或曰“街難看”“街難聽”。街,格排切。俗音呼“街”者,頦字也,《說文·頁部》:“頦,丑也?!睉魜砬?。喉牙匣見相轉,故《廣雅·釋詁二》曹憲音該。咍、皆聲近,故相鄰轉,音變如街。頦、婎皆丑義,故方言類聚為詞。稱“街徙樣”者,猶云丑丑樣也;稱“街難看”者,謂丑而?人看也?!ā夺屨Z》“婎頦”條,324 頁)

注:“街徙(死)樣”“街難看”之“街”非“頦”之音變,與“街好”“街大”之“街”為同一個詞,一般寫作“介”?!敖椤笔谴~,意為這么、這樣。

5.指出行文疏忽。如:《方言》十二:“潎、澄,清也?!薄墩f文·水部》:“澄,清也?!薄皽?,水清底見也?!睗?,郭璞音匹計切。聲促轉入,故《廣韻·十七薛》亦收潎字。然滂、幫多相通,尤其類隔之非、敷,今音竟混同也。故薛韻之癟,與潎同為滂紐,而今讀癟在幫紐,如分別之別,即其例也。今謂水清見底者,甬語呼如“泌停紙”,即“潎澄湜”之轉音。澄,澄紐。古無舌上音,今澄紐字于古為定紐,故澄古音當如定陵切。今呼如停者,音轉清也。(《釋地》“潎澄湜”條,51 頁)

注:分別之“別”為並紐字,而非幫紐字。又:“澄”古音如“定陵切”,“今呼如停者”,音并非“轉清”了,“?!币彩嵌~字。

納《急就章》:“針縷補縫綻紩緣?!鳖亷煿抛ⅲ骸凹{刺謂之紩?!苯駤D女縫紉有所謂“納”者,以一針連貫數孔,上下其鋒,屈襞其布,而并紩之?;蛑^之“敹”,音如溜。釋見上條。納之言妠也?!稄V韻·廿七合》:“妠,姶妠,聚物?!敝^屈襞其布,聚而并紩之。溜之言屢也。屢,數也。數刺其鋒,連貫并紩之。(《釋衣》“納”條,428頁)

注:本條說“溜之言屢也,屢,數也”,上條說“溜”為“敹”之音轉,彼此矛盾。

二、“校注”的特點

與“?!保ㄎ淖中?保┫啾?,“注”(條目考辨)更具有學術性,因此下文所說的“校注”主要以“注”作為討論對象??疾鞛閿当姸嗟淖⑽?,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單純否定應氏說法

所謂單純否定應氏說法,是指只破不立。這類注文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如:《說文·手部》:“抍,上舉也。從手,升聲?!兑自弧罚骸畳c馬壯吉?!闭羯下暋瓛c從升聲,且照、審同清相轉,故亦音升,《廣韻·十六蒸》抍音識蒸切、《集韻》書蒸切,皆是。升聲古音為蒸類,蒸、之對轉,之、宵聲近,音變為燒。今謂揭取器物之蓋呼如“燒”,黏合之物揭取之亦呼如“燒”?!钝纯h通志》訛作。如鑊蓋、石板、瘡痂、招貼紙?!队衿な植俊罚骸?,居言切。摴蒲彩?!币袅x俱非。(《釋動作》“抍”條,188 頁)

《說文·髟部》:“鬈,發好也?!贬閱T切?!队衿非?、丘袁二切。鬈從卷聲,古音為元類……鬈讀溪紐,而音等轉粗,變撮口為開口,則丘袁切變為苦袁切。元、寒同類相轉,音變為看。清代男亦蓄發留辮,其前顱或留短發若干以為美飾,俗呼若“看翻”。當時諺有“長長辮子留看翻”之語。即“鬈發”之音變。發(髮)從犮聲,古音為泰類。泰、元對轉,長言入平,故音如翻?!翱捶豹q云美發也。(《釋形體》“鬈”條,134 頁)

注:“看翻”非“鬈發”之音變(“翻”確實是“發”的小稱音變)。

《說文·疒部》:“痎,二日一發瘧也?!惫胖C切……瘧每屆時發,甬俗呼為“賣柴病”?!百u柴”諧聲語,即“每屆時痎”之合聲?!懊繉谩甭暫先缳u。卦、怪聲近?!皶r痎”聲合如柴。皆、佳聲近?!懊繉脮r痎”者,謂每屆其時,則痎瘧作也。雅人或引《孟子·公孫丑篇》“有采薪之憂”之典實為釋。(《釋疾病》“痎”條,145 頁)

注:瘧疾叫“賣柴病”,理據不明。但“賣柴”非“每屆時痎”之合聲。

“只破不立”當是校注者不得已而為之。該書上編“說明”第7 條說:“注解中經常提到‘A 的本字不是B’‘A 不是B 的音轉’‘A 不是BC 的合聲’等,卻往往沒有回答A 的本字究竟是什么,這是無奈之舉,因為提出問題相對比較容易,解決問題卻絕非易事,故但質疑,以俟來哲?!边@種存疑闕如的做法也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學風。

(二)努力挖掘方言詞語的本字和出處

這類注文的特點是破中有立。如:

《廣雅·釋詁三》:“劣,少也?!绷?,力輟切,古音在泰類。長言轉去聲,還歸泰韻,音變如賴。甬俗稱事態之甚者曰“不賴”,如穢甚曰“鏖糟不賴”?!安毁嚒奔础安涣印?,“不劣”謂“不少”,“不少”即甚之謂矣。世俗往往取反義字加“不”以為形容詞,如稱其善曰“不錯”,稱其惡曰“不好”。稱其為“不劣”,亦猶是已。(《釋語》“劣”條,347 頁)

注:“不賴”一般寫作“不剌”,非“不劣”之音變?!栋⒗瓕幉ㄔ挕贰安回荨睏l:“后綴,用在雙音節形容詞后面,表示某種情狀或感覺(多用于不好的方面):危險不剌|畏惡不剌|怕人不剌|難熬不剌|晦氣不剌|頭大不剌|罪過不剌|面孔糙粒不剌|膩腥不剌地方莫去走。元范康《竹葉舟》楔子:‘你穿著這破不剌的舊衣?!鏖h遇五《五劇箋疑》:‘不剌,北方語助詞,不音餔,剌音辣去聲,如怕人云怕人不剌的,唬人云唬人不剌的?!保?07 頁)可參。

《說文·水部》:“污,薉(穢)也?!比松碇煞x者莫如屎,故呼屎為污。今蘇南、松江諸地猶云然。古或借惡為污?!稘h書·昌邑哀王髆傳》:“如是青蠅惡矣?!鳖亷煿抛ⅲ骸皭杭词敢?。越王勾踐為吳王嘗惡,亦其義也?!薄秴窃酱呵铩す篡`入臣篇》:“太宰嚭奉溲惡以出?!毙焯祆镒ⅲ骸皭?,大溲也?!睈?,讀如愛惡之惡。魚、歌聲近相轉,音變為屙。甬語呼屎為“屙”,如廁呼若“寨屙”。寨,除榭切。寨者,除之音變。除,去也……魚、麻相轉,麻之聲侈如泰、夬,故音變如寨。俗呼“寨屙”者,謂除去其屎也。(《釋形體》“除污”條,124 頁)

注:“寨屙”之“寨”非“除”之音變。曹志耘主編《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匯卷》寫作“射”(商務印書館,2008 年,72 頁),盛益民、李旭平《富陽方言研究》:“本書按照不少研究者的意見,把表示排泄的詞本字認定為‘射’?!保?4 頁)可從?!稄V韻·祃韻》:“射,射弓也。神夜切?!睂幉ㄔ拏€別船母字有z、dz 兩讀,如“蛇”,故神夜切可讀[dza213]。

《爾雅·釋魚》:“蜎,蠉?!惫弊ⅲ骸熬行⊥勏q,赤蟲。一名孑孓?!薄稄V雅·釋蟲》:“孑孓,蜎也?!蓖?,曹憲音烏泫反……孑孓,蚊幼蟲也,有赤色者,有淡黑色者。游泳時,首尾轉掉而升沉,故謂之蠉,首尾如環接也。甬俗呼若“遷蟲”,即“赤蜎蟲”之合聲。赤,穿紐,遷,清紐,類隔語轉也?;蛟?,孑孓呼若“遷蟲”,實為“跂蟲”。高誘注《淮南·說林訓》云:“孑孓,結蟨,水上倒跂蟲?!辨萱尬渤鏊?,以營呼吸,故首反在下,名“倒跂”者以此……孑孓呼“倒跂蟲”,俗省“倒”字,而簡呼為“跂蟲”耳。說亦可通。(《釋魚蟲》“赤蜎”條、“跂”條,529 頁)

注:蚊子的幼蟲“孑孓”寧波話叫“遷蟲”,應氏列了“‘赤蜎蟲’之合聲”“實為‘跂蟲’”等兩說,均不確,正字當是“蛆蟲”①。

今兒童嬉戲,以手代足,頭立于地,謂之“豎蜻蜓”,或稱“篤蜻蜓”。篤者,倒之入聲,豪入于沃也?!抖Y記·曲禮下》:“倒策側龜于君前,有誅?!编嵭ⅲ骸暗?,顛倒也?!保ā夺寗幼鳌贰暗鬼敗睏l,168 頁)

注:“篤蜻蜓”即“豎蜻蜓”,“篤”是豎義,非“倒”之音變,本字當是“卓”?!白俊惫庞胸Q立義,如《水滸傳》第六十八回:“花榮箭早先到,正中曾涂左臂,翻身落馬,頭盔倒卓,兩腳蹬空?!毕挛摹巴丁睏l:“古無舌上音,知紐字讀作端紐……武昌南門外十里,有井曰‘卓刀泉’,相傳為漢關羽卓刀處。土人呼卓,即如督……直立曰‘壁卓’,卓亦音如督?!睉险f“卓”字甚確,但說“篤”字有誤。

“破中有立”是比較理想的注解,也是校注者追求的目標。上述諸例,廣泛引用前修時彥說法,同時融入作者自己的深入思考,觀點新穎,結論可靠,很有參考價值。

(三)佐證或辨析原著中的某些說法

如:《詩·大雅·蕩》:“內奰于中國?!眰鳎骸皧`,怒也。不醉而怒曰奰?!贬屛模骸皧`,皮器反?!笔瑁骸皧`者,怒而自作氣之貌?!苯裰^憤怒狂躁為“發奰氣”。奰訛作脾。脾為藏器,藏德怒屬肝,亦非脾也。(《釋情志》“奰”條,241 頁)

注:蔣禮鴻先生亦持此說,“今言發怒曰發脾氣?!似庾直緸閵`”②。

《說文·戶部》:“扃,外閉之關也?!惫艧汕?。清音轉濁,見轉群紐,音變如檠。音鯨。甬俗系門為外閉之具曰“門扃”,扃音正如檠。俗或作扔。其制,以鐵帶如厚革,首尾皆有孔,尾孔貫連門上之小環,首孔為關牝,門外之鐵鈕為關牡。首孔韜于鐵鈕,以受其牡。(《釋宮》“扃特”條,469 頁)

注:應氏謂“甬俗系門為外閉之具曰‘門扃’,扃音正如檠”,可從?!伴T扃”又叫門釕铞,即鐵制門襻。俗作“門鈴”,“鈐”音義不合③。

注:“頭痛像捇開”之“捇”即為正字(“捇”亦作“掝”或“豁”,均音忽,義為裂),“”非本字。如作“頭痛像開”,去掉“開”,這句話就成了“頭痛像頭痛”,不通。

《說文·馬部》:“騀,馬搖頭也?!蔽蹇汕?。移言人之搖頭亦曰“騀”。騀,哿韻,哿入于曷,聲促轉入,則如枿,五割切。聲近扤。扤,五忽切,亦搖動義?!吨芏Y·考工記·輪人》:“輻廣而鑿淺,則以是大扤?!编嵭ⅲ骸皰N,鑿動貌?!苯裢ǚQ搖頭音如“扤頭”?;蛟?,是顉之入聲?!稄V雅·釋詁一》:“顉,動也?!辈軕椧粑甯蟹??!兑磺薪浺袅x》卷十一引《說文》:“顉,搖其頭也?!鳖z,感韻,感入于合,聲促轉入則如?。五合切。?與枿聲亦相似。(《釋動作》“騀顉”條,166 頁)

注:在“騀”“扤”“顉”三說中,“扤”字音義最為密合?!栋⒗瓕幉ㄔ挕贰皰N”條:“音額清音。搖動;晃動:問其要,其頭扤扤|茶葉罐頭扤扤其,還有一眼好|走起路來扤記扤記?!稄V韻·沒韻》:“扤,搖動。五忽切?!保?48 頁)

增加了佐證材料,應氏的觀點更有說服力;對幾種說法進行比較甄別,就能夠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三、“校注”的價值

《〈甬言稽詁〉校注及研究》一書在“校注”方面用力甚勤,創獲很多?!靶Wⅰ钡膬r值是多方面的,下面從三方面略作分析。

一是就《甬言稽詁》文本而言,通過全面復核書中引用的文獻資料,仔細研讀稿本的考證文字,訂正了不少文字標點差錯,提供了一部完善可靠的本子,便于讀者閱讀和研究。

二是就《甬言稽詁》內容而言,應鐘是一位傳統語文學家,有比較深厚的文字、音韻、訓詁功底,但是缺乏現代語言學的知識和眼光,因而書中所論,有對的,有錯的,有似對似錯不好判定的?!靶Wⅰ睂邢喈敂盗康脑~條進行了點評分析,有肯定性的意見,更有批判性意見,這些意見大多精當可信??梢哉f,“校注”起到了過濾、導讀的作用。

三是就寧波方言而言,“校注”匯集了學界有關寧波方言詞語考證的最新成果。如汪維輝先生的“今天”為什么叫“今密”“即密”“即末”(“今”為侵韻字,早期韻尾為-m,“今日”連讀,“日”受“今”韻尾m 影響,聲母同化音變,讀作-m 聲母“密”;“今密”韻母逆同化,讀作“即密”,后來“密”又音變讀作“末”,于是“今天”有“今密”“即密”“即末”等說法。16 頁)[2],盛益民等先生的“石榴”為什么叫“金孟”(本作“金櫻”,“櫻”讀m-聲母是受“金”早期-m 尾同化的結果。493頁)[3],作者本人的“洗”為什么叫“丈”(本字當作“凈”。219 頁)[4],等等。因此“校注”也可以看作是寧波方言詞語考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盡管“校注”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有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并不是每一個詞條都有校注?!娥曰b》共考釋寧波方言詞語1 880 條,未加校注的不在少數。究其原因,恐怕是不好判斷,不好注解。眾所周知,考證方言詞語的本字和來源是一件難度很大的工作,對于那些沒有確鑿證據可以證其是或證其非的條目不予置評,不失為一種審慎的態度。但是,于讀者而言,畢竟有點遺憾。其次,有的注解點到即止,沒有講透。如《釋動作》“播撥”條:“撥從手、發會意,今謂以指播動其物曰‘撥’。清紐轉濁,幫轉並紐,故《集韻》亦音蒲撥切,如跋。撥從發聲,古音在脂類。緩言轉平,脂、真對轉,音變為盆。俗作。呂蒙正詩:‘撥盡寒爐一夜灰?!裰^撥灰曰‘’,諺云‘灰堆出鴨蛋’?!弊ⅲ骸啊?,《通俗編·雜字》作‘坌’:‘蒲悶切……坌本塵土,即以為撥塵土字,亦動靜相借例耳?!对街V》卷下作‘捹’:‘盆去聲。以手撇開沙泥尋物?!保?81 頁)上引《通俗編》省略的部分是:“《廣異記》載鷙獸搏狂牛事云:‘牛自埋身于土,獸坌成潭?!侗眽衄嵮浴份d鼠狼嚙蛇事云:‘于穴外坌土,恰容蛇頭。伺蛇出所坌處,度其回頭不及,嚙而斷之?!边@兩條書證很重要,是“坌”用作動詞當撥開泥土講的文獻實際用例,不應省略。再次,現有的校注也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隨著寧波方言研究的深入,一定會涌現出更新更多的成果,彌補現在的不足。

注釋

①參看盛益民、馬俊銘《老派寧波方言同音字匯——基于〈寧波方言詞典〉的字音匯編與校釋》,117 頁。

②參看《義府續貂》“發脾氣”條,中華書局,1981 年,72-73頁。

③參看筆者《寧波方言里的若干本字——基于〈甬言稽詁〉的考察》,《寧波大學學報》2022 年第4 期。

猜你喜歡
音變方言
方嚴的方言
方言
對外漢語教材中語流音變的注音與編排研究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紹興方言合口呼曉組聲母的變異研究
——競爭性演變的證據與結果
《優選論研究:從理論到數據》評介
“分”的音變構詞及其句法語義特征
我家的方言
簡論天祝方言親屬稱謂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