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意義、蘊含與路徑

2024-05-10 09:46龍寶新
教師發展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理論體系理論體系

龍寶新

(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 陜西 西安 710062)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盵1]在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更需要教師理論的支持,缺乏理論生產、適用、指引的教師教育實踐是乏力而又盲目的,缺乏自主教師教育理論的教師教育實踐勢必缺乏生機與活力,更不可能發揮其作為“基礎教育工作母機”的應有功能。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學科體系、中國自主教師教育學術體系、中國自主教師教育話語體系的理論奠基與首要鏈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中發揮著理論前驅、思想供給、智慧激發功能,堪稱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教育體系建設的最前端導引。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全方位推進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徹底改變理論建設中“跟跑”“依附”西方教師教育學科、學術、話語的行進模式,有利于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實踐回歸中國性、凸顯主體性,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理論自主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建設中的能動作用。

一、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歷史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理論蓬勃發展,理論策動的教師教育改革實踐此起彼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但受西方教師教育理論如專業化、大學化、標準化、綜合化理論等影響,我國教師教育理論發展呈現出“重吸納、輕創造”“重應用、輕建構”的傾向,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特色、中國底色、中國本色的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構,成為深入推進教師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短板。在新時代,夯實中國教師教育的主體性品格,構筑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范式的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引領中國基礎教育事業走上一條服務人民、適應國情、自立自強的健康發展道路,無疑具有極強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一)實現中國教育知識體系自主發展的需要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不僅依賴于其豐裕的物質財富實力、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還依賴于其堅實的知識文化積累及其精神文明發展水平。換個角度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衰落首先是從精神生命上被擊垮的,其次才是在經濟斗爭中被打垮的。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完善自身價值觀念體系,構建本國本民族獨有的文化文明解釋系統與精神生命循環系統,增強國家民族的精神文化生命力,是國家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內容。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盵2]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獨特構成之一,教師教育理論發展更是如此。加快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是推進中國自主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的重要行動,是實現中國教育知識自主化發展的奠基環節。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建好“三大體系”,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建設歸屬于話語體系建設,支撐著學科體系,充實著學術體系,是最基本、最根源、最底層的知識體系建設內容。從這一意義上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是自主學科體系建設、自主學術體系建設的基因與細胞,是教師教育理論體系自主性品質的發源地、始發點與原生點。沒有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自主教師教育知識體系建設就可能陷于空談窘境。如果說所有人類教育知識都是服務于教師發展、教師工作的專業知識,都是廣義上的“教師教育知識”,那么,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就是推進中國自主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的心臟或大腦,是最具關鍵性、核心性的一個教育理論探究領域。進言之,理論的實質是由“概念—命題—論斷”構成的一個邏輯鏈條,教師教育理論是由教師教育概念、教師教育命題、教師教育論斷構成的一整套教師教育話語形態,我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建設意味著要在“主體性、民族性和中國性”[3]原則指引下自覺推進自身概念組織系統、命題表達系統、論斷生成系統的完善,善于用本土原生的概念詞匯、本土教師的教育思維、本土專家的教育創造來構筑最具本地化、情境化、風格化的教師教育解釋系統,敦促“本土理論為體、外來理論為用”的教師教育理論發展格局早日形成。無疑,這一教師教育理論建設思維、方式與實踐必然有助于本土化教師教育知識的迅速生長,有利于增強中國教師教育事業的自主度、自信心,進而為中國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產生原核驅動功能。

(二)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教師教育改革實踐創新的需要

在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指引下全力推進教師教育現代化,是新時代我國教師教育改革之大計。加快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是推進我國教師教育事業富有中國特色、適應中國需要、實現中國化發展的迫切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盵4]從這一角度看,要確保中國教師教育實踐走上一條中國式發展道路,并確保取得預期改革成效,就必須賦予其自主驅動的理論引擎,就必須為其裝配上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的“教育大腦”??茖W的教師教育實踐不可能是盲目的、任性的、隨意的,而是理性的、理智的,這一實踐的創造需要先進科學的教師教育理論成果生產作支撐。某種意義上說,理論指向哪里,實踐就走向哪里;理論就是旗幟,就是導航。西化的教師教育理論會導致中國教師教育跟在歐美國家后面亦步亦趨,難逃成為西方教師教育實踐的“學徒”“附庸”地位,進而遮蔽本國的教師教育原創力與變革力,淹沒本國教師教育改革創造的聲音;而自主化、中國化的教師教育理論必定會將中國教師教育引向關乎中國教師發展需要、正視中國教師教育問題、服務中國教師教育強國事業的方向。追求自主、自創、自強的教師教育理論創造必然深層次激發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原創力,凸顯中國教師教育的主體性,增強中國教師的理論自信,進而創造出對中國自身最具特適性、特效性的教師教育實踐體系,助力中國教師教育事業走上一條自覺自省、自主發展、自立自強的康莊大道。

有學者指出,“以中國實際為研究起點,真正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更好維護捍衛國家文化主權和教育主權,堅持中國道路,彰顯中國價值,是加快推動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創新發展的現實指向?!盵5]在教師教育領域,自主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借助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從理論上、觀念上、認識上回答中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用中國的立場角度破解當代教師教育改革面臨的時代問題,用中國的思維方式來破解中國教師教育實踐面臨的發展問題,促使我國教師教育實踐從“依附依賴”走向“獨立自主”,從“經驗借鑒”走向“系統升級”,實現從“學別人走路”“走別人路”向“走自己路”“走中國路”的質變飛躍,為實現教師教育改革的中國夢作出理論探索特有的貢獻。

(三)建設教育家型教師隊伍的需要

當代我國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服務的希求與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教育水平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手段是瞄準“優秀教師培養”這一樞紐鏈環,造就大批教育家型教師,全面提升教育服務質量與品質。從這一意義上看,能否培養出一批教育家型教師、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優秀教師隊伍,是檢驗一個國家教師教育理論水準與科學性的根本標準。

教育家型教師的關鍵品質是立德、立言、立功,是具有卓越教育理論素養、高超教育行家品質、非凡教育業績的杰出教師,中國教育家型教師的培養首先必須求諸我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工作。歷史地看,真正的教育家都是有獨創教育理論形態的人,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治校理論、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等。一套服務本國教師隊伍發展需要、聚焦本國教師成長問題的自主建構的理論框架才是最具生命力、發展力的教師教育理論體系。這樣一套教師教育理論體系有助于我國建成一支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的教師隊伍。進言之,缺乏本土、本國、本民族關懷意識的教師教育理論,就無法在中國教師身上培養出“家國情懷、大我精神、追夢教壇、胸懷天下”的教育家精神;缺乏自覺、自主、自創勇氣的教師教育理論,就無法在教師身上培養出“啟智潤心、因材施教、求是創新”的教育行家;缺乏中國文化底蘊、底氣、底色的教師教育理論,就不可能培養出中國教師的“仁愛之心、弘道之志、為士之德”。毋庸置疑,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是造就新時代中國教育家教師的仁愛大氣、報國志氣、創新勇氣的必備理論資源,是做大做強我國教師隊伍陣容的客觀要求。

二、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時代蘊含

什么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其中中國性、自主性、體系性的具體體現是什么?搞清這些問題是言說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的前提,是廓清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蘊含的起點,是定義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概念的首要考量。在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我國教師教育理論體系需要從“自有、自建、自創”走向“有特色、有體系、有范式”。就當前而言,凸顯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自主性是其歷史性任務,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時代蘊含是建設方式的自主性、內容體系的自主性與理論表達的自主性。

(一)建設方式的自主性:以教師教育理論原創為手段

自主建設是教師教育理論建設的中國化道路,中國自主的歷史蘊含是從中國實際出發,面向中國現實問題,開展原創性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探索。從理論建設方式上看,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根本方式是開展教師教育理論自構、自創與原創實踐,借助自主原創精神來擺脫對歐美教師教育理論的概念依賴、路徑依賴、思維依賴、體系依賴,來對沖拿來主義、機會主義等教師教育理論建設傾向,克服對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知識依賴,真正走上一條獨立自主的理論發展道路。有學者指出,“中國知識體系的自主性質主要通過‘以原創為靈魂’‘與傳統相對接’‘面向中國經驗’三個途徑來呈現”[6],其中,理論原創處于最始基、最根本、最基礎的重要地位。中國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要學會“自己走路”“領跑他國”,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原始理論創新、本土理論構建、文化理論自信的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中國氣質、中國品牌的發展道路。

從某種意義上看,“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7],因此,原創性教師教育理論的形成是教師教育改革者自己去發現、解釋、應對本國教師教育問題的過程。其實,“中國自主”就是“中國原創”“中國創造”,構建中國本土創造的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客觀上要求我們做到三點:一是要有理論自信精神、理論建構勇氣,在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中“不唯歐美”“不崇拜歐美”“不依附異域專家名家”,要站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累、中國本土教師教育理論資源之上開展教師教育理論創造活動,自覺打破西方主流教師教育理論對我國教師教育理論世界的遮蔽,亮出中國教師教育理論的文化底色。二是要善于在“中體西用”理念指引下開展教師教育理論創新活動,持續夯實自身的理論主體地位,在中國教師教育理論主體框架中吸收借鑒歐美教師教育理論要素成果,追求“洋為中用”的理論建設效果。三是要敏于發現本國教師教育新問題、開創本國教師教育研究新領域、發掘本國教師教育新資料,真正開展獨創性、原創性、前瞻性的教師教育理論創造活動,為實現“引領世界教師教育理論建設方向”的目標提供實力儲備。

所謂原始教育創新,就是“以回答新時代中國教育問題與世界教育前沿問題為目標,面向世界教育學學科發展前沿和中國教育事業改革創新發展的關鍵領域、區域教育發展重大需求,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理論體系”[3]。與之相應,教師教育理論原始創新的實質是推進三類創新,即基于原生思維的創新、基于原始理解的創新與基于原點問題的創新。這三類創新之所以有助于增強中國教師教育理論體系的自主性,就在于其規避了國外教師教育理論、教師教育概念、教師教育思維的干擾與前設性影響,敦促中國教師教育改革者去尋找中國教師教育問題最適切的解釋與方案,促使中國教師教育改革走上一條自主行進、自我成長的軌道。

(二)內容體系的自主性:以中國教師教育實踐為主題

原始創新為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開辟了新路,而內容創新則為其提供了創新對象,更能彰顯中國教師教育理論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與全面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8]。顯然,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都是中國教師教育內容體系創新的途徑,分別對應于理論內容來源創新、理論思考角度創新、理論觀點要素創新、理論思維結果創新。當然,如果僅僅停留在碎片性、局部性、枝節性、要素性的教師教育理論創新,缺乏教師教育理論建設的“大創意”“大視野”“大手筆”行動,則無法推動中國教師教育理論整體性的質變與系統性的升級。只有將之與某一教師教育實踐主題、領域有機整合起來,促使相對完整、系統的教師教育理論新體系形成,中國教師教育理論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發展和自主創造??梢哉f,獨立理論內容體系構建是中國教師教育理論走向自主的必然征途與實現自主的重要行動。

進言之,內容體系自主性是中國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主體構成要素,它要求我國教師教育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對我國教師教育實踐中的“中國經驗、中國知識和中國故事進行新的書寫”[7],要求對中國本土的教師教育改革經驗、故事、觀念、哲學進行體系性的重構,使之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并走上一條自我生長、自我行進、自我演化、自我導航的軌道,而不是被其他某種體系、軌道、邏輯拖拽著走。相較于系統,體系具有更高程度的建構性與意識性。因此,教師教育理論體系的形成不僅僅是概念、命題、理論的自然關聯合成,更是主體自主建構與自覺意識參與的結果,內容體系的自主性要求中國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必須自覺關注中國的教師教育問題、教師教育實踐、教師教育使命,努力建成既自主自覺又高度契合中國教師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理論體系。

更進一步看,要凸顯內容體系的自主性,中國教師教育改革就必須關注中國教師教育實踐,將教師教育理論之根深植于中國教師教育問題與中國教師教育國情之中,用研究問題、研究對象的一貫性引導中國教師教育理論研究縱深推進。在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這一主題統領下自覺選擇研究問題,拓展研究內容,搭建知識體系,圍繞中國教師教育改革實踐來創造本土教師教育理論,生產情境性教師教育知識,建構中國特適性教師教育解釋框架,形成中國特有的教師教育認識視角,這是實現中國教師教育理論內容體系自主的必由之路。

(三)理論表達的自主性:以中國教育文化表達為載體

不同于客觀實踐與事實,理論是一種認知、一種表達、一種話語,成熟的內容體系需要成熟理論表達的支撐,采用何種表達形式、使用何種概念體系、遵循何種表達邏輯都是教師教育理論表達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走向理論表達的自主性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又一重要內容。其實,理論表達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完全依靠舶來詞匯、舶來口吻、舶來語法來表達的話語形態,拖拽著本國理論的發展態勢與行進方向;一種是土生土長、自身文化孕育出來的話語表達形態,使用的是自產觀念、自創命題、自有邏輯,整個理論演繹進化行走在自覺、自主、自立的軌道上。從這一角度看,中國教師教育理論的自主表達不僅需要扎根中國自身的教育實踐和教育語境,更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自有的教育概念、教育稱謂、教育常識、教育思維、教育命題、教育語言、教育哲學等來表達普遍性教師教育哲理、教師教育知識、教師教育精神,其實質是用中國文化自帶的語言系統、話語實踐、思維邏輯開展教師教育知識理論的創造實踐,推動教師教育理論行進的車輪。

有學者指出,“以中國方式表達人類普遍追求的教育理性,是立足于中國文化與中國實際追求人類普遍的教育智慧”[9],是中國自主教育知識體系建構的根本要求。在中華幾千年文明實踐中,中國文化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教師教育表達方式,例如“天人合一”的教師教育思維、“厚德載物”的教師教育精神、“為人師表”的教師教育素養、“尊師重道”的教師教育理念、“仁心愛生”的教師情感修養、“經師人師合而為一”的“大先生”典范等?!爸v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10]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賦予中國教師教育理論以更有底氣、更加自信的理論家底,具有無限的跨時空穿透力,成為中國教師教育文化的核心構成。有學者認為,“西方文化長于概念思維和理論建構,中國文化則長于經驗思維和比附聯想”[10]。與之相應,敘事思維、隱喻思維、整體思維、直覺思維、意象思維、辯證思維是中國教師教育理論思維的傳統優勢,廣大教師熟知的“園丁”“人梯”“春蠶”“蠟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有一桶水”等比喻的生動表達具有天然的親和力、生動性、教化力,成為中國教師“做好教師”的思想明燈與人生導航。如果中國教師教育研究者不善于去發掘、去使用、去保養這些自有的理論表達,中國教師教育理論的獨特創造力則無疑會被遮蔽、被弱化,難以實現行以致遠的理論騰飛夢想。

三、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的建設路徑

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的關鍵點位,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的突擊點、橋頭堡、先遣軍,其建設高度、水平、層級決定著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的水平高低。進入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是“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2];與之相應,中國教師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自覺回答當代中國教師教育改革面臨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自覺展開中國自主的教師教育理論建構行動,著力推進中國教師教育理論的原始創造能力建設、內容體系化建設、表達中國化建設,全面提升中國教師教育理論的解釋力、創造力與實踐力,力促具有中國特色、中國范式、中國底蘊的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早日形成。在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中,學科是理論生產的平臺,問題是理論生產的內容,話語是理論生產的工具。與之相應,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就必須將教師教育學科體系繁榮、中國特有教師教育問題研究、中國自有教師教育話語創造作為這一建設事業的三個支撐點來推進。

(一)繁榮教師教育學科學術事業

所謂學科,就是某一領域知識集成的平臺、學者集結的場域、學術資源投放的點位、專業學習活動的陣營、學術服務延伸的前端。從這一角度看,教師教育學科是教師教育學術知識生產、集成、傳承的綜合舞臺,是教師教育理論創生、共生、衍生的重鎮。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先手棋是做好教師教育學科工作,建好教師教育學科,形成教師教育學術資源、學術隊伍、學術活動服務于教師教育學科實力提升的教師教育學術發展格局。我國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必須強調在“道體中用”理念指引下處理好三組關系:中西方教師教育理論關系、教師教育理論內外關系、教師教育理論與教育學理論間“子母”關系,借此實現“學科關系意義上的真正自主”。

首先,正確處理中西方教師教育理論關系。這一關系意義上的“自主”要求教師教育理論建設堅持“中體西用”“洋為中用”的理論立場,處理好中國教師教育理論主體與國外教師教育理論引介之間的體用關系。一方面,中西方教師教育理論實踐都意在尋求普遍教師教育知識,但在具體教師教育理論需求上有所差異,這就需要我國教師教育理論建設必須立足自我發展需要,善于消化吸收西方教師教育理論體系提供的類似實踐問題的理論思維、理論成果,善于從自身文化傳統、面臨問題出發去選擇性建設普適性教師教育理論,要有搶占話語先機的理論建設魄力,真正處理好“體與用”“引與融”的關系。

其次,正確處理教師教育理論內外部關系。教師教育理論發展必然涉及與平行發展的相關理論,如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學等理論之間的關系。要在這一關系意義上實現自主,教師教育理論建設就必須形成相對清晰、相對自立、界限分明的研究問題域與研究主題硬核,尤其是要聚焦那些能夠撐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的母問題、基因問題,例如教師發展問題、教師學習問題、教師素養問題等,善于從這些基礎問題研究出發,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研究內容、理論生發系統。同時還要善于積極建設自身主位的交叉學科,如教師教育社會學、教師教育課程學、教師教育技術學等,真正為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建設貢獻獨特智慧。

最后,正確處理教師教育理論與教育學理論間的“子母”關系。這一關系是指教育學理論與教師教育理論之間的關系。作為教育學的二級學科,教師教育學科必然有自己更為具體、專門的理論生產領域,但終究無法隔斷與母體學科間的“臍帶”,并繼續在母學科的知識理論營養中發展強大。要在這一關系上實現自主,教師教育理論建設就必須拿出走出學科襁褓、走向學科自強的勇氣,促使自身的學科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資源、基本學科思維逐步走向成熟。

“道體中用”是處理學科自體與學科他體間關系的最佳理念。所謂“道體中用”,就是堅持自我知識理論發展的主體性、本體性、本位性,同時又向其他學科實體開放,與之保持穩定的知識理論互動交融關系,在其他學科理論體系建設中彰顯自己的獨特用處與特殊貢獻,形成互動共生、主次分明的合作發展格局。堅持“道體中用”的教師教育理論建設姿態是助推中國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走向自主自強的精神指南,是教師教育學科必須秉持的學科建設基本立場。

(二)聚焦中國特有的教師教育問題

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一定是服務中國教師教育問題解決、中國教師教育自主道路建設、中國教師教育能力提升的理論體系建設工作的,從中國教師教育問題出發、找尋中國教師教育系統改革方案、夯實中國教師教育理論基質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內容體系建設的一般思路。所謂“中國特有的教師教育問題”,一定是中國教師教育實踐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本土問題,一定是困擾中國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問題,一定是中國性與普遍性兼具的教師教育理論問題。誠如學者所言,“‘中國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更非‘中國存在的問題’。它不是一個特殊問題,而是一個借由中國文明這個特殊載體呈現出來的普遍性問題”,“是以特殊的面貌呈現出來的普遍問題”[9]。從這一意義上看,中國教師教育問題的另外一種表達是“中國教師教育改革境遇中凸顯出來的普遍教師教育問題”,每一個中國教師教育具體問題的解決同時也具有發展世界教師教育理論、擴充教師教育普遍知識的意義與功能。因此,聚焦中國特有的教師教育問題開展教師教育理論建設是提升教師教育理論建設自主性與深刻性的最佳切入點。

當然,每一個教師教育實踐問題發生都有其特殊的實踐背景,都是多種力量、因素、事物共同介入影響的結果,堅持用本國文化、思維、立場來透視每一個教師教育問題,同時參考國外解決類似問題的理論視角、分析框架、解釋方式,是推動中國教師教育問題有效解決的理論考慮。中國教師教育理論是在應對一個個教師教育問題中走向成長成熟的,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是用系統性、整體性眼光來統觀中國教師教育現實問題的產物。因此,突破碎片性教師教育理論的缺陷,創建體系性的中國教師教育問題解釋框架、認知角度才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行動方略。

就當前而言,聚焦中國特有的教師教育問題開展教師教育理論研究要求我們從三個角度出發:一是增強自身理論對教師教育問題的解釋力,對具體的教師教育問題的解釋具有可信性、科學性、前瞻性,甚至具備超越前人、超越世人的特有品質。二是增強自身理論對教師教育問題解決的貢獻力,即便是某一方面、某一環節的貢獻也是其自主性獲致的基本條件。三是增強自身理論對教師教育問題生發根源的探察力、洞察力,盡可能深入到文化文明、理論原核的層次,這是中國教師教育理論走向自主的應有考量。

從某種意義上看,中國教師教育問題不是純粹的客觀存在物,而是用中國的教師教育“理論之眼”來審視中國教師教育客觀現實的產物,沒有一定理論高度與眼光的教師教育理論是看不出中國教師教育問題的。所以,發現中國教師教育實踐問題與提高中國教師教育理論研究水平之間是共生共長關系。面向未來,只有生產出更高端、更先進的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才可能“看”出制約中國教師教育現代化的根本問題、關鍵問題,才可能在理論研究與實踐省視的雙軌同驅中推動中國教師教育理論建設與實踐變革的同步自主性。這正是當代中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科學之道。

(三)完善中國教師教育話語體系

教師教育學科是教師教育理論生產的陣地,教師教育問題是教師教育理論探究的內容,而教師教育話語則是教師教育理論呈現的形態。所謂“話語”,就是“主體通過系統的語言符號并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來表達和建構的結構完整、內容完備的言語體系”[11],其構成要素是概念、命題、原理與思想,話語形成其實是一個思想表達、理論建構、規范形成的過程。單一、片斷、零碎的思想理論不具有話語的體系性特征,陳舊、無根、膚淺的話語同樣不具有系統性威力,只有那些結構性、延伸性、生產性、立體性的話語形態才具有變革實踐、改變社會的強大能量。從這一角度看,構建完善的教師教育話語體系,掌握中國教師教育的話語主導權,占領中國教師教育的話語先機,是中國教師教育理論表達走向自立自主的行動路向,是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現實切入點。

一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導性地位是建設中國自主教師教育話語體系的根本遵循。中國教師教育話語體系建設要將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理、核心精神轉變成為中國教師教育的話語表達,并以其來統領中國教師教育理論體系建設的全局,助力中國自主教師教育理論體系的形成與成熟。進入新時代,依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師、教育、教師教育的重要論斷,系統發展新時代中國教師教育話語表達,借此構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師教育話語體系,是中國教師教育理論走向真正自主的迫切要求,是推動中國教師教育理論自主發展、日臻成熟的現實道路。

另一方面,中國自主教師教育話語體系建設必須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性,堅持“向內發掘”的基本話語建設立場。中國教師教育理論表達需要用本土原創的教育概念、教育思想、教育哲學來表達普適性教師教育知識,來構建自身解釋教師教育問題的話語系統,這就需要扎根于中國教師教育文化中,如“師范”“師表”“師道”“師魂”“大先生”等基礎性教師教育概念,“身教重于言教”“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等教師教育命題,孔子主張的教師修身觀、韓愈主張的中國師道觀、荀子主張的尊師興國觀等教師教育思想。

教師教育研究必須深耕中國傳統教育文化寶庫,挖掘中國本土教師教育思想表達,研究中國傳統教師教育話語方式,自覺利用本土、本己、本身的教師教育概念命題表達教師教育感悟、體驗與認知,表達當代中國教師教育界的新認識、新觀點、新思想,并借此重構中國教師教育理論表達系統,使之具備中國文化的底蘊、中國文明的特質、中國精神的原核。完整的中國教師教育話語體系建設絕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數代教師教育者前赴后繼。我們相信:中國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化庫存是浩瀚博大的,它足以承載當代多樣化教師教育理論表達的需要,足以滿足中國教師教育創新發展的語料需求。

猜你喜歡
理論體系理論體系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文心雕龍》理論體系再認識①——兼論“依經立義”與《文心雕龍》理論體系之關系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淺談內經氣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及其應用
文學語用理論體系構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