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淵明在蘇州園林的“逍遙游”

2024-05-10 15:34
天中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陶公逍遙游楹聯

劉 中 文

(蘇州市職業大學 學報編輯部,江蘇 蘇州 215104)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1]220,陶淵明掛冠歸去,躬耕田園,開啟了20 余年的農耕生活。他晴耕雨讀,詩酒自聊;北窗羲皇,南窗寄傲;泛覽流觀,心好異書;酌酒摘蔬,獨愛其廬——他的人生進入了“逍遙游”的境界,這便是陶淵明悟到的“真意”。這種“真意”,在蘇州園林里可以隨處感受到。倘作沉浸式游園,便能深刻體認到陶淵明“逍遙游”的智慧。

一、涉園悟道 脫然畦封

《論語·衛靈公》云:“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盵2]168陶淵明不完全認同孔子的主張,他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盵1]181陶淵明徹悟天道,他認為:“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盵1]205孔子“謀道不謀食”,陶淵明既要謀道,又要謀食。他因口服之役而出仕,然謀道無由。而歸隱躬耕,不僅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謀道,所以他要“志長勤”,終身為農?!爸\道”才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的根本原因。陶淵明所謀何“道”?他順應天性,回歸田園;躬耕自給,潔身自好;放逐心靈,融入自然;縱浪大化,委運而去。陶淵明以常俗之身而全逸俗之志,入俗以出俗,正所謂妙契同塵。

蘇州園林中有許多與陶淵明相關的文化符號,其中“涉園”這一文化符號即蘊含著陶淵明的“逍遙”與智慧?!吧鎴@”,語出《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1]391,“趣”是一種快樂與享受,涉園成趣,正是遠離塵囂、超然物外的欣慰與回歸丘山、釋放天性的愉悅。在蘇州的諸多園林中,獅子林的“陶淵明”文化符號最多,觸目可見,僅“涉園”文化符號就有四處。其一是小方廳匾額題為“園涉成趣”;其二是九獅峰東側廊門海棠式地穴磚額題為“涉趣”“探幽”;其三是真趣亭楹聯題為“浩劫空蹤,畸人獨遠//園居日涉,來者可追”;其四是問梅閣對聯題為“高隱成圖,息壤偕盟馬文壁//名園涉趣,清詩重和蔣心余”。

小方廳對面是見山樓、臥云室,左邊是園林主廳燕譽堂,右邊是九獅峰和揖峰指柏軒。小方廳位于景區的軸線上,其匾額“園涉成趣”,與見山樓匾額“見山樓”、臥云室對聯之二下聯“園林無俗情”以及指柏軒后廊磚額所題的“怡顏”“悅話”,都是出自陶淵明詩文的語句,這為游人標示了園林的旨趣,游人會沉浸在湖山樓閣的欣賞中,忘卻自我而悠然自適。

九獅峰東側廊門海棠式地穴磚額:“涉趣”“探幽”,將“涉園之趣”與“探幽”并題。其“幽”,表層含義是探得幽靜之景,而其深層含義是提示友人:涉園可致境之幽、心之幽,可讓心靈空凈恬淡、自由活脫,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獅子林真趣亭楹聯“浩劫空蹤,畸人獨遠;園居日涉,來者可追”,是晚清探花吳蔭培集司空圖和陶淵明之句。上聯集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高古》之“畸人秉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3]11之句?;耸堑兰艺軐W范疇的概念,即超越世俗、通達天道之人?!肚f子·大宗師》:“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盵4]194司空圖以芙蓉之香潔況喻畸人的品行。秉真之畸人,歷經世間劫難,進入幽深遙遠的境界,毫無蹤跡可尋。下聯集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句。司空圖與陶淵明二人的語句,表達的是同一種超拔逸俗的志趣和高蹈世俗的境界。飽學之士吳蔭培以司空圖的“窅然空蹤”與陶淵明的“園居日涉”對舉,側面證明了陶淵明冥合自然、妙契同塵的境界。游人讀罷,如醍醐灌頂,頓悟天道。

獅子林問梅閣對聯“高隱成圖,息壤偕盟馬文壁/名園涉趣,清詩重和蔣心余”,為近代學者費樹蔚所撰。曹林娣認為:“上句可能是以倪云林等元代畫家繪畫構園往事,來借指園主貝潤生延請名畫家參與修園本事。馬文壁,為元末明初畫家馬琬,此應借指貝氏所請之畫家……聯語下句言園主在名園的賞心樂事,和東晉陶淵明那樣,謝絕與官場交往,心情恬靜安適,每天在庭院里漫步,悠然自得,或以恬淡沖和的詩歌和蔣心余唱和。蔣心余,即清文學戲曲家蔣士銓?!盵5]105費樹蔚以“高隱成圖”與“名園涉趣”對舉,一方面,對陶淵明作文化定位——“高隱”。陶淵明之高,在于他以躬耕自給的方式超越所有的隱士,在于他與自然融一,將生命融入丘山田園并達到了妙契同塵的高遠境界;另一方面,馬琬與蔣士銓都有過隱居經歷,讓三位隱士神聚獅林,共游名園,突出他們淡泊功名、超脫塵俗的精神境界。游人未必知道馬琬、蔣士銓其人,然《歸去來兮辭》入選中學課本,國人對陶淵明非常熟悉?!吧鎴@”的文化符號賦予園林以深刻的精神內涵,提升了游園的文化品位。

留園的“涉園”文化符號出現了兩次:其一是可亭的楹聯“園林甲天下,看吳下游人,載酒攜琴,日涉總成彭澤趣//瀟灑滿江南,自濟南到此,疏泉疊石,風光合讀涪翁詩”;其二是又一村楹聯“流連酒德,嘯傲琴緒//日涉成趣,門設常關”。

可亭楹聯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與黃庭堅《登快閣》《雨中登岳陽樓看君山》典事?!兜强扉w》詩曰:“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盵6]1144《雨中登岳陽樓看君山二首》云:“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保ㄆ湟唬皾M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上Р划敽?,銀山堆里看青山?!保ㄆ涠6]584-585 黃庭堅仕途偃蹇,心萌退意,望歸船而欲罷仕途,期白鷗便心在江湖。其放逐身心,回歸山原,與山水融一,與鷗鳥同心,此意也正是撰聯者鄭文源之用心。

留園又一村“流連酒德,嘯傲琴緒//日涉成趣,門設常關”,全聯均用陶公典事。

《尚書·無逸》云:“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于酒德哉!”[7]443“酒德”就是飲酒及酒后的道德規范。陶淵明《和郭主簿》其一云:“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盵1]128蕭統《陶淵明集序》曰:“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盵8]3067蕭統所說的“跡”就是表象和手段,亦即“酒”是陶淵明擺落塵俗、藝術化人生的手段與工具——這就是陶淵明的“酒德”,也是楹聯中“流連酒德”的涵義,旨在勉勵游園之人弘揚陶淵明的“酒德”,以酒調節人生,以期達到淡泊高遠的“逍遙游”的精神境界。

沈約《宋書·隱逸·陶潛傳》載:“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湔媛嗜绱???⒑驖?,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盵9]2288這條信息承載了陶淵明的“酒德”與“琴意”。學界對陶公是否“解音律”有熱烈的討論與爭辯,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重要,其爭論的意義甚微,因為陶公多次宣稱他深諳琴藝:“少學琴書,偶愛閑靜”(《與子儼等疏》)[1]441,“清琴橫床,濁酒半壺”[1]8,“衡門之下,有琴有書。載彈載詠,爰得我娛。豈無他好,樂是幽居”[1]28,“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1]158,“息交游閑業,臥起弄書琴”[1]127-128,“觴弦肆朝日,杯中酒不燥”[1]295,“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1]391,“欣以素牘,和于七弦”[1]462。從道家哲學層面審視,無論其“解音律”與否,都不妨礙他的“琴意”,陶公“琴意”不在琴“聲”,而在其“意”,如陶公所自道“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10]2463。陶淵明之逍遙精神境界,亦得益于他濃厚的“琴意”——其旨趣在于“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11]228“得意而忘言”[4]725。通過撫琴,達到其望古遙集、心許前賢、高蹈凡俗、冥合自然的精神境界。

楹聯“流連酒德,嘯傲琴緒//日涉成趣,門設常關”,意在激勵游人標舉陶淵明之“酒德”與琴意,身在園林,心棲塵外,與自然融一,入逍遙之境。

明代計成《園冶·相地》曰:“園基不拘方向,地勢自有高低。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盵12]56計成不僅是園林藝術家,也是陶淵明的知音,他化用陶淵明的“園日涉以成趣”為“涉門成趣”,并將其寫入園林理論著作中,進而成為后世園林建造藝術的圭臬,這或許是蘇州園林頻現“涉園”文化符號的一個原因。

二、詩書自適 望古遙集

詩、書、琴、酒是陶淵明體悟天道、擺脫塵累、放飛心靈、與道融一的四大媒介?!坝锌唾p我趣,每每顧林園。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1]103,“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1]114,“得知千載外,正賴古人書”[1]142,“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世,一作“俗”)情”[1]170,“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1]184,“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1]334。陶淵明有深重的尚古心理,他泛覽古書,與先賢神交,吸納先哲的生存智慧,并以此調適心態,最終超越自我與現實。后人暢游蘇州園林之際,亦能依稀感受到陶淵明披閱陳編與古人對話的情景。

拙政園靜深亭楹聯題為“相與觀所尚//時還讀我書”。楹聯的作者是明代蘇州著名書畫家祝允明。上聯“相與觀所尚”化用陶詩《移居》其一“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句。陶公坦言其移居南村的真實原因是“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1]114,“樂與”“相與”的對象是鄰曲、農人。陶詩原義是抒寫心棲田園、與農人情投意合的寧靜愜意的躬耕之樂。祝枝山化用陶詩且語義出新:素心之友,相伴游園,同觀美景,所尚者乃為尊崇之人、賞心之景。陶詩《讀〈山海經〉》其一書寫隱居讀書之樂:草木繞屋,眾鳥嚶嚶;歡酒摘蔬,微雨好風;泛覽流觀,尚古心明。祝枝山的下聯直取陶句“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實與陶公的精神境界相契合,旨在寄意古賢,突顯游園的趣味以及所追求的與山水為一、并花鳥同悅的物我齊一的精神境界。

獅子林臥云室對聯之二題為“曲徑通幽處//園林無俗情”,這副楹聯是晚清學者王闿運的集句。上聯取自唐常建詩“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一作“一”,一作“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13]1461。常建是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此詩之神眼在于“空”與“寂”。詩人擺脫塵累,襟懷淡泊,故心性空寂,浴山光而與鳥同悅;萬慮皆去,視潭影而心如止水。王闿運推崇常建這種自由自在的逍遙境界,故取詩為聯,意在勸勉游園之人,卸下心累,皈依于自然山水。下聯取自陶詩“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詩書敦宿好,園林無俗情……投冠旋舊墟,不為好爵縈。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1]170-171 這首詩寫于晉安帝隆安五年(401),時陶公為桓玄幕僚。全詩暗訴為官之苦,并婉言心志。三十載閑居讀書,成就了他冥與塵事、不好爵榮、樂于養真的天性。敦,厚也。閱讀詩書加重了他的“宿好”,也使得他的家園寧靜安樂,沒有塵俗之事攪擾?!霸姇迸c“宿好”“無俗情”構成因果,突出了詩書對人心的浸潤滋養與善化。無俗,未必是實境,而是一種心境。王闿運取“園林無俗情”,旨在贊美園林幽美寧靜的環境,同時稱許游園之人良好的文化修養,以及所達到的超脫世俗、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留園的五峰仙館背后(北面),有一處封閉式庭院,原為書齋,現在其匾額題為“還我讀書處”,截取陶詩《讀〈山海經〉》其一“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之句。陶詩書寫躬耕隱居之樂,晴耕雨讀,自食其力;遠離塵囂,潔身自好;任運大化,樂此平生。留園直接以陶詩名廬,這是一個鮮明的陶淵明文化符號,其意顯而易見——勉勵游園之人,如陶公一樣耕讀為樂,超然塵外,許身園林,棲心山水。

留園中,在“還我讀書處”的東面有“林泉耆碩之館”(鴛鴦亭),館內楹聯題曰“餐勝如歸,寄心清尚//聆音俞漠,托契孤游”。全聯四句皆用陶淵明詩文之句,是留園中最突出、最鮮明的陶淵明文化符號?!安蛣偃鐨w”取自《酬丁柴?!贰安蛣偃鐨w,聆善若始”[1]25句,意即“吸取勝義,如歸心之急切……聆聽善言,久而不厭”[14]33,所謂“勝義”即真理、大道?!凹男那迳小比∽浴渡壬袭嬞潯贰懊涝罩茏?,稱疾閑居。寄心清尚,悠然自娛”[1]436句,此詩贊美周陽珪清遠高尚之志與高蹈遺世之舉?!榜鲆粲崮比∽浴蹲约牢摹贰靶咭约问?,薦以清酌。候顏已冥,聆音愈漠”[1]462句,陶公自狀彌留之情景:親人進獻祭品,面色暗淡,聲音愈加杳渺?!巴衅豕掠巍比∽浴渡壬袭嬞潯贰棒梏韬忾T,洋洋泌流。曰琴曰書,顧盼有儔。飲河既足,自外皆休。緬懷千載,托契孤游”[1]436,這幾句詩是對《扇上畫贊》的總結?!对姟り愶L·衡門》云:“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盵15]178《莊子·逍遙游》曰:“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盵4]18陶公《扇上畫贊》贊美荷蓧丈人、長沮、桀溺、張長公、薛孟嘗、周陽珪等古代賢隱的品行,詩人借用《詩經》《莊子》之筆,書寫知足常樂、別無所求的淡泊情懷,寄托深契于孤游之士的情志?!霸磺僭粫?,顧盼有儔”,陶公視琴書為儔侶,有意突出其琴書自悅、超凡脫俗、高蹈塵世的人生境界。所謂林泉耆碩,即古代隱于山林的賢達與高士。上聯“餐勝如歸,寄心清尚”頌美陶公等高隱之士志行清尚、高蹈塵俗的人生境界。下聯“聆音俞漠,托契孤游”,以陶公彌留之語,勉勵游園之人珍惜生命,不為功名累心,不為俗務縈身,托契于賢隱高士,以琴書為儔侶,逍遙于林泉田園之中。

三、寄意云山 委運大鈞

身在田園,陶淵明把一片塵心付與丘山云水,期與自然冥合。其望云意在鳥,臨水心如魚;遠眺群峰松菊耀林,延目中流銜觴念幽。其晴耕雨讀,素心相慰;寄意云山,詩酒自娛;委運大鈞,樂夫天道。這便是陶淵明在自家田園中躬耕的歲月。陶公寄意云山、委運大鈞的智慧與活法,惠及士林,愈古愈新。暢游蘇州園林,隨處可見陶淵明這種人生智慧。

拙政園有四處景點鐫刻著陶淵明寄意山水的智慧。

其一,拙政園見山樓匾額題為“見山樓”,取自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1]219-220,突顯了陶淵明隱居田園時悠然自得的心態。其實題額為“見山樓”更深刻的含義在于后兩句詩,陶淵明悠然所見的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見南山”的一瞬間,他就是廬山傍晚的云氣,他就是倦飛而歸的飛鳥,見山之際便達到了物我齊一、冥合萬物的境界。

其二,拙政園別有洞天亭西半亭舊額題為“西山佳氣”,取自陶公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1]220,旨在勸勉游人放下俗務,像陶公一樣進入莊周化蝶、物我冥合的人生境界。有學者認為“西山佳氣”亦化用晉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語?!妒勒f新語·簡傲》載:“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钢^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醪淮?,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盵16]157王子猷為一代名士,為人放誕不羈,焉能在意桓沖的“料理”(提拔)?其“在府久”不過是為了享受這里“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罷了。與陶淵明一樣,王子猷所追求的亦是與云山冥一的境界。陶淵明(365?―427)較劉義慶(403—444)年長近40 歲,《世說新語》的編撰時間去陶公更遠,故西半亭舊額題曰“西山佳氣”當首取陶詩之意為妥,謂取王子猷之語亦可通。

其三,拙政園嘉實亭楹聯題為“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這是清乾隆進士潘奕雋(1740—1830)之集句楹聯。上聯取陶淵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移居》其二)[1]117之句。陶淵明在上京的舊居遇火焚毀后移居潯陽負郭之南村,與那里的素心人談古論今,賞析奇文,又登山臨水,詩酒相娛。其身心與田園、農人完全融為一體,了無痕跡,是所謂逍遙于山水田園之境界。下聯取左思《招隱》其一“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舒嘯,灌木自悲吟”[17]734之句,左思《招隱》詩描繪了隱士淡泊恬靜的生活以及清幽雅潔的自然環境,以此召尋同道,書寫不就凡俗、遠離濁淖之心。潘奕雋集陶、左二賢之語為聯,意在勸勉游園之人寄意于園林之山水,進而脫略塵心,自致遠大。

其四,拙政園見山樓樓下對聯題為“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春秋佳日,觴詠其間”。上聯取歐陽修“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記》)[18]576句,以此況喻拙政園山水之美。下聯取陶句“春秋多佳日”,并化用王羲之“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8]1609句意。逸少之《蘭亭集序》極具思辨性,是魏晉名士在玄學思潮背景下體悟天道的美文,其后陶淵明《擬挽歌詩》的主題與之相類。人生悲喜不定,生死無常,莫如修短隨化,委運大鈞,故當寄意山水,極娛視聽。楹聯“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春秋佳日,觴詠其間”之命意正在于此,勉勵高隱名士,將其詩酒風流融入園林的山水美景之中,并與云鳥同飛,與山水共化,委天任運,逍遙自得。

留園有兩處景點鐫刻著陶淵明的山水情緣。

其一,留園舒嘯亭亭額題為“舒嘯亭”,亭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1]391?!墩f文解字》云:“嘯,吹聲也。從口,肅聲。歗,籀文嘯,從欠?!倍斡癫米⒃疲骸啊墩倌稀饭{曰:‘嘯,蹙口而出聲也?!盵19]58“嘯”是一種發聲方式,是“歌”的一種形式。舒嘯、嘯歌在魏晉時期很流行,魏晉士人如阮籍、郭璞、桓玄、謝安、王子猷、劉琨等無所不“嘯”。與單純的“歌”不同,舒嘯、嘯歌蘊含著玄學意趣和名士精神——高蹈塵俗,激揚豪邁;淡泊曠達,襟懷灑脫;悠然自得、淡定從容?!皣[”,正是魏晉名士精神的寫照,陶淵明登高舒嘯、臨流賦詩,正體現了他鄙夷名利、高隱田園、冥與山水、曠達灑脫的精神境界。

其二,留園冠云樓樓下匾額題為“仙苑停云”。仙苑,神仙居處?!巴T啤?,取自四卷陶集之首篇——《停云》,詩有“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停云靄靄,時雨濛濛”[1]1句,意謂云霧叆叇,細雨蒙蒙,詩意恰為冠云樓前面的冠云峰之寫照,意指冠云峰崢嶸于云霧之中。游人置身其中,宛在仙苑。神入其境,不辨仙我,正所謂寄意云山,逍遙無礙。

獅子林亦有兩處與陶淵明相關的景點。

其一,獅子林見山樓匾額題為“見山樓”,其名取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1]220句。見山樓在獅子林東側,登山可覽園中大觀,峰巒、碧潭、修竹、飛瀑、荷花、湖心亭盡收眼中,皆入心扉。當此之際,登山人頓悟真意,然不落言筌,無以言說。其物我混一,心已出世。

其二,獅子林真趣亭匾額題為“真趣”,匾額為乾隆御筆所題,化陶詩“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1]220之意?!罢嫒ぁ北闶恰罢嬉狻薄罢嬷B”,即道家哲學之“天道”“大鈞”“天鈞”。真趣亭坐北朝南,可觀園中全景:當面為湖心亭,右側為石舫,左側為荷花廳。游人至此,內心機巧與塵滓一蕩殆盡,胸中滿是青山碧水,瀑聲梅香,云峰畫閣,修竹回廊。頓覺無我,一片化機。體悟“真意”不僅是深居簡出的乾隆皇帝的渴求,也是每一位游人的愿望。

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匾額起到突出園景主題的“點睛”作用。網師園殿春簃院門入口處上方題有“潭西漁隱”,與“潭西漁隱”匾額正對的位置則題有“真意”,點明游覽殿春簃的妙處可以體悟人生真諦與宇宙大道。

在計成的園林藝術理論中,陶淵明占有重要的文化地位。其《園冶·山林地》曰:“園地惟山林最勝……階前自掃云,嶺上誰鋤月。千巒環翠,萬壑流青。欲借陶輿,何緣謝屐?!盵12]58“鋤月”一詞從陶詩“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三)[1]79化出?!秷@冶》是園林藝術的圭臬,故蘇州園林中亦多“鋤月”這一關涉陶淵明的文化鐫刻,如滄浪亭有“鋤月軒”,怡園藕香榭之鴛鴦廳南半廳匾額“鋤月軒”,網師園門額廊廡磚刻“鉏月”?!疤蛰洝闭Z化《宋書·陶潛傳》“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9]2288之事。計成多次提及陶淵明,意在強調在園林建造中,陶淵明的文化符號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叱咤風云的達官巨賈,還是志在青云的隱者高士,無不向往原野山林。那里是心靈休憩之地,是靈魂安頓之處,是天性裸露之國,是自我綻放之鄉;那里可以放下都市的俗務,抖落周身的凡塵,與山水親和,伴溪唱起舞,聽花鳥私語,看云月嬉逐;那里可以體悟天道,冥合自然,齊一物我,天人合一。而這一方原野山林就在我們身邊,蘇州園林便是這樣的去處。

猜你喜歡
陶公逍遙游楹聯
陶公 等等我
桃花源菊圃
秋雨盈窗
孔府的年節楹聯
菊香中的陶淵明
《逍遙游》中“而”字的用法與讀音
莊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魚海棠——中國動畫的逍遙游
宋榮子:《逍遙游》中不應被忽視的人物
我與楹聯緣不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