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航海卓越人才培養對策研究

2024-05-10 15:49左財寶
船舶職業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海員航海卓越

左財寶,權 東,張 玲

1.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99;2. 江蘇海事局船員考試中心,江蘇 南京 210037

產教融合是行業企業和高校為各自發展需求而建立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需求對接的合作活動、關系和機制,其實質在于通過構建利益共同體實現生產與教育的一體化[1-2]。繼2019 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后,2022 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該文件指出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形成產教良性互動,繼而明確了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加快破解了職業教育發展中產教融合“一頭熱、一頭冷”“校企兩張皮”的發展困局。產教融合作為高職院校航海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可以幫助航海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培養更多的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

卓越計劃是一項旨在推動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要舉措[3],貫徹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 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重大改革項目的要求。該計劃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培養大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白吭胶T計劃”是中國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4],其要求卓越航海人才具備創新性、工程性和國際化的特點。航海業對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發展至關重要,但隨著全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該行業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航海類專業被引入“卓越計劃”,旨在培養適應企業人才需求、專業基礎知識扎實、職業素養過硬、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工匠型”航海人才。

1 航海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1.1 海洋強國戰略實施的需要

航海職業教育是培養航海人才的重要任務,對于海運業的發展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和先導性作用[5],航運是國際貿易的橋梁,世界上85%的國際貨運由海運承擔。海員是航運強國的基石與資源,高質量航海人才隊伍建設是航運強國的戰略支撐與強大保障,由此對航海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全面構建航海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日漸迫切,只有構建完善的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才能切實提高船員隊伍的總體素質和專業綜合技能,才能為全面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的保障與支持。

1.2 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海員是保障船舶安全運行和企業正常營運的重要人力資源。然而,目前我國航運人才市場存在中低端供過于求、高端人才相對匱乏等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人才供應渠道,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發揮海員人才對航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6]。同時,要建立符合國情和國際標準的政策體系。

1.3 提高院校自身競爭力的需要

航海職業院校必須時刻關注海員市場變化,重視企業的實際需求,以“畢業即上崗”為培養目標。運用卓越人才培養模式開展理實一體項目化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緊跟航運企業的實際需求,使學生就業后可以盡快地滿足企業實際要求、為企業產出經濟價值。這種模式大大降低了企業培養人才的成本,縮短了人才培養周期,培育了“貨真價實”的技能型、創新型人才。這也是航海職業院校提升自身競爭力、生命力的現實需要。

2 航海卓越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航海人才培養模式與產業需求脫節

航海人才的培養對我國由航運大國轉變為航運強國起到關鍵作用。航海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目前,我國航海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賴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說教為主,實踐訓練時間較少。畢業生雖然理論基礎較好,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差,較長時間內不能適應船舶崗位需求。航海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與航海產業的需求不匹配,導致畢業生在就業時存在較大的不適應性。此外,航海產業的發展也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約,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此外,航海類院校過于強調證書通過率,唯證書論,因此,學生缺乏一定的專業基礎和綜合技能。

2.2 航海卓越人才教學師資隊伍薄弱

航海專業學生如今需要具備創新能力,這對航海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然而,航海類專業教師的師資力量存在許多問題,如結構不合理、管理級船員比例偏低、年齡偏高等。持有船長、輪機長適任證書的比例較低,即使部分教師持有管理級船員證書,但長期沒有到過船舶上實際任職,對船舶管理的脫節直接影響了航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結合。因此,只有通過機制創新、政策獎勵與扶持,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積極鼓勵年輕教師到航運企業的實船上實踐,建立完善的人才競爭獎懲機制,才能提高航海職業院校的競爭力,也是航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2.3 航海卓越人才教學實踐環節不足

為了培養航海卓越人才,需要根據船舶實際工作,創設滿足需求的課程,并優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占有比重[7]。然而,目前實踐課程不足,導致學生缺乏實際操作和應對突發情況的機會,難以真正掌握航海技能。此外,傳統的航海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也存在學生實踐機會少等問題,主要是因為國內缺乏大量的實踐資源,如船舶、航海設備、海洋環境等。同時,航海行業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學校和企業在提供實踐機會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安全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踐機會的提供。

2.4 航海類學生培養質量不高

目前,中國是全球擁有海員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在國際海員勞務外派市場中,中國的占有份額卻不及菲律賓、印度等國家的三分之一[8]。導致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海員綜合素質與職業素養不高,特別是在語言交流、跨文化工作環境適應以及團隊資源協作管理等方面,與其他海員外派大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航海類院校的學生綜合素質還不能很好地適應航運事業的要求,需進一步提高。航海類專業畢業生的知識面較窄,特定時期內,大部分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理念導致海員職業素養的欠缺。2020 年初到2022 年底,全球海員收入大幅提高,但我國部分船員因企業沒有及時提高待遇而怠工罷航,這充分體現了在職業教育過程中,提高船員職業素養的迫切性。隨著國際公約的廣泛實施和締約國隊伍的擴大,船員生命、企業財產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也是我國船員的短板。我國航海類畢業生的涉外能力較低,主要表現在英語口語水平差等方面。

3 航海卓越人才培養對策

3.1 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遠洋船員既充滿挑戰與神秘,同時也對執業技能要求的門檻較高。學校在構建航海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時,需要建立多方保障教育質量的評價機制,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的卓越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環境,從而更好地培養與行業需求相適應的優秀人才。為此,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校) 聯合中遠海運、江蘇遠洋等航運企業,創新構建“船校一體、課證融通”的卓越海員培養模式,共同謀劃海員培養方案,確保遠洋企業人才可持續發展與保障,扎實推進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必備要素,一是要有共同目標,培養大國工匠、卓越技術技能人才,支撐行業、產業發展,服務區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應該成為共同體每個成員共同的價值追求;二是要有統一標準,共同體成員要共同推動實現企業生產標準、員工職業標準、院校教學標準、職業資格證標準的一致性;三是要建立長效機制,爭取外源性激勵補償,建設校企深層互惠能力;四是政行企校多主體協同發力,建成的產教融合共同體應是一個具有行業性、區域性、專業性的政行企校高度融合、協同發力的組織;同時,航海類企業提供航海優秀人才培養的實踐機會和行業資源,幫助學生對航海行業的發展和需求有更多了解。

3.2 優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是學校競爭力提升的保障。學校應該從政策扶持到職稱評定條件以及年終考核等多方面鼓勵教師到船上航行實踐,參與企業管理,讓一線教學的教師與時俱進,及時跟蹤掌握船舶設備的前沿技術、船舶科技的發展方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拓展學習方法;同時確?!半p師”教師的證書有效必備海上資歷。學校深化從企業外聘有專長和航海管理經驗的人才加入教學團隊,做到“校企互通、專兼結合、教研相長”;充分提供“雙高”建設專業群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平臺,建立一支“職業素養強、教學能力優”的師資隊伍;強化航海類專業核心課程“雙師”素質教師培訓的必要性。航海教育要提升,不但要從根本上解決數量問題,更要從質量問題著力。一方面航海教育要加大師資培養力度,在實踐能力、行業背景等方面提高師資力量;另一方面,航海教育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多引進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產業背景的師資力量,更好地對學員進行授課輔導。

3.3 加強現代化模擬教學手段和實習基地建設

充分利用現代化模擬教學代替海上實船技能訓練,加強對海上特殊環境的模擬教學,形成感性認知的有機結合,是提高技能教學的有效途徑。加強現代化模擬教學手段和實習基地的大量投入,通過校企合作共建集“產、教、研”為一體的船舶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和企業要共同加大投入,使教學設備、實習基地的質量和數量都有所提高。為此,我校建成了華東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的智能化機艙,買進并改造長江停泊實習船“育新輪”,各協作企業共同提供了遠洋跟崗實習、頂崗實習船隊,構建了集校、政、企合作共建、體系完備、設施一流、開放共享的“四條船”聯動公共實訓平臺,大大地提高了學員對海上真實作業環境的感性認識,使理論教育與實踐有機結合,幫助航海專業學生提升專業素養,同時提高學習能力。

3.4 構建校企分段式航海卓越人才培養體系

在開展航海卓越人才培養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校企分段航海人才培養體系,實施“1(校船) +0.5(企船) +1(校船) +0.5(企船)”四階段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按照海員成長路徑,針對海員職業崗位的排他性、復雜性、國際性、國防性特點和伴隨在船資歷變化而變化的海員崗位,協同團隊結合海員適任證書、特培證書要求,分解傳統海員培訓大綱,重構課程體系,開展理實一體項目化教學,制訂船校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習標準、船上實習內容培訓包、跟崗指導人力資源庫等。針對海員職業崗位的獨立、復雜等特點,制定學生素質提升跟蹤管理、教學質量持續有效監控等制度,以海員職業素養完全養成要求為特色,保障學校、企業、學生三方權益,實現卓越海員管理規范化,為協同育人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9]。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既要注重航海特色教育,又要考慮能從事航海管理和航運服務的教育,還要有學術研究型的教育,面向行業的未來,應該在這些教育中找到適合的方向。這意味著,要完善行業和政府管理機構的監督機制,使學校的培訓方案和課程體系能夠保持更新,從而更好地服務整個海運業,這不僅需要提高航企的協同育人意識,還要健全行業和政府管理機構的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

總之,卓越人才的培養模式為我國航海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培養高質量的航海人才提供了機遇。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立足新階段、實施新戰略,扎實推進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背景,分析當前航海卓越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解決方案,為達到改進和完善航海人才培養機制的最終目的提供參考,為培養出優秀的航海人才奠定強有力的基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順利實施。

猜你喜歡
海員航海卓越
創優陽江 追求卓越
盼望
大航海爭霸
盼 望
古代航海有多牛
大作為 走向卓越
航海博物館
創新,只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夢
菲律賓擬提高本國海員占世界市場份額至5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