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美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以合唱藝術體驗坊教學為例

2024-05-10 15:49
船舶職業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美育思政院校

劉 揚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

美育是高職院校的一門人文素養類公共基礎課程,其基本任務是以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為宗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明德引領風尚,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時代的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都具備一定的文藝特長和愛好,渴望藝術學習,熱衷舞臺表演,向往“琴棋書畫”的詩意生活,這些都有利于合唱藝術體驗式教學在高職院校的開展。合唱藝術體驗坊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實踐能力,還可以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弘揚集體主義精神以及提升人生境界,在高職美育課程思政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1]。

筆者結合參加2020 年度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的教學實踐,以美育實踐課堂——合唱藝術體驗坊教學為例,積極探索合唱藝術在高職美育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具體應用,力求更好助力高職院校其他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

1 美育對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第一,美育可以凈化學生心靈。美育旨在培養學生懂美、愛美、欣賞美、追求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不斷凈化心靈,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發展美育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一個落腳點和發力點。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兼顧思政教育的深度和溫度,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向善”“向美”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2]。把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藝術的形式呈現,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枯燥難懂的理論變得靈動起來、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學生在內心感受到“美”,才會在行動中主動靠近和創造“美好”的事物,形成良好的德育基礎。

第二,美育可以培養學生分辨美丑的能力。自古以來,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引領學生以美引真、以美啟善、以美怡情是美育工作的根本任務[3]。高職美育教學通過對古今中外美好的人、事、物的賞析,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和傳遞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對復雜的社會現象具有基本的分辨能力和抵制意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判斷力。

第三,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德育是一種自覺性的行為規范,是人類面對美丑善惡加以判斷的一個標準。美育可以引導學生對社會道德行為進行正向、積極的評判與接收,讓學生在不斷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使自己逐漸高尚起來、豁達起來,從而全面提升人生的境界和對理想的追求。

2 合唱藝術體驗教學中的美育作用

第一,合唱藝術體驗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合唱藝術的魅力在于“合”,訓練時要求所有合唱團成員的聲音統一起來,同進同出,比如唱“生命的歌”這句歌詞,“生”字就需要一起進來,這樣才能達到“雖千人卻只聽得一聲”的和諧狀態。此外,還需要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發音都要精準,一個音不準就會失去整個合唱的和聲感,從而質變為一種噪聲。所以,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對某個和弦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和糾正,除了唱準自己的聲部,還需要相互幫助、互相傾聽其他成員的聲部,只有這樣,合唱隊成員每一個字唱出來的時候,才能達到高度的統一和標準,這些訓練無疑都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第二,合唱藝術體驗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合唱藝術是利用不同的旋律、節奏和團隊的聲音營造出來一種整體、和諧的藝術效果,從而展現合唱團成員飽滿的精神狀態,詮釋出內心深處的一種情感表達,使歌者和聽眾同時達到身心愉悅的審美標準。合唱藝術的表演講求“合”的同時,還需要在分聲部演唱時保留自己的特色,進而實現更高層次的“和而不同”。因為一個曲目,合唱團每一個成員凝心聚力,他們也將在合唱藝術體驗中展示完美的自我和思想升華,成為個性鮮明、思想自由卻又共同為實現人類全面發展而努力奮斗的人[4]。

第三,合唱藝術能夠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在反復聆聽作品、鑒賞作品與演繹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情感的共鳴、深化了情感的體悟、領悟了合唱藝術中的深刻人生哲理。這門藝術不僅僅是對歌唱技巧的熟悉與掌握,更需要了解每一個經典曲目產生的社會背景和藝術價值。因此,合唱團藝術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提高站位和思想高度,將合唱曲目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政元素及藝術家本人感人的人生閱歷進行深度挖掘與講解,在不斷提升藝術鑒賞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和人生境界,實現美育與德育的有效融合。

3 合唱曲目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

在高職院校開設合唱藝術體驗坊,首先,需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傳統藝術、經典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合唱實踐中充分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認識。思政育人無處不在,因此必須做好理論引導,對于學生很難理解的抽象概念要多結合實例,從熱點事件和案例出發,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5]。其次,在曲目選取上,合唱團藝術指導教師需要細選、精選、嚴選經典的合唱作品,既要符合團隊成員的能力和音色,又要能夠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鳴;既要擁有新穎、豐富的藝術表演形式,又要具備一定的思政高度和教育意義。此外,還需要多聽、多唱,在教師指導下多欣賞不同風格、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旋律與和聲,開闊學生的眼界,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合唱藝術的鑒賞家和參與者。

4 高職美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遵循美育學科特點、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高職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架構美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以藝術體驗坊為載體和核心,通過創新高職美育育人的形式、內容和教學團隊,充分利用在線教育平臺拓展云端課程資源,引入和整合豐富多彩的美育實踐資源,營造有效課堂,以達到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更高人生境界的目標,形成美育與德育協同聯動的教育機制。

第一,明確高職美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高職院校是培養全面發展高端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通過合唱藝術體驗坊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學生用優秀的合唱曲目來進行自我熏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斷深化對自我和對作品所蘊含的精神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藝術實踐體驗坊增設了線上課堂專家點評環節和課后線上“伴學拓展”教學環節,將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實現了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地浸潤學生心靈,起到教育作用。

第二,以藝術實踐體驗為載體,努力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美育既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通過生動而具體的實踐對學生進行情感層面的全面熏陶,深化學生的情感體悟,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愉悅情感。高職美育教師應當充分運用實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及人物形象,以具體案例分析導入的方式向學生傳遞道德思想,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強化課堂的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后實踐能力。

第三,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發揮“鍵對鍵”的作用。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背景下,面對在各類新鮮事物中成長起來的高職學生,美育教師要保持與時俱進、充分掌握當下的審美觀,了解學生的具體性格和喜好,有針對地進行教學設計,運用先進技術對高職美育課程的教育模式進行全面創新。通過微信公眾號、云端聊天、平臺討論、彈幕等形式構建立體化的“美育+德育”學習網絡,實現教師同時與學生“一對多”“面對面”;利用在線綜合教育平臺,將微課、網課以及翻轉課堂等先進的教學模式融入其中,不斷豐富日常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師通過平臺既可關注學習動態,又能關注思想動態,為高職美育課堂營造更加有趣、沉浸式的學習情境。

第四,以藝術實踐團體為依托,不斷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為確保高職學生能夠擁有完善的人格狀態,美育課程也應擔負起陶冶學生情操和提高人文素養的任務和使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藝術文化實踐,追求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學??梢酝ㄟ^高雅藝術進校園、定期邀請文化名人開展座談,讓學生在藝術感受和精神滋養中堅定理想目標,增強文化自信,最終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的時代接班人。

猜你喜歡
美育思政院校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