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軍生產節約運動研究*

2024-05-10 15:30吳云峰
關鍵詞:根據地新四軍節約

吳云峰

(黃山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一、引言

近年來,學界關于抗日根據地大生產運動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已有論著中,對陜甘寧邊區和華北抗日根據地的研究較多(1)近年來研究大生產運動的成果主要有:米曉蓉、劉衛平主編的《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黃文主、趙振軍等編寫的《抗日根據地軍民大生產運動》、左新糧的《抗戰時期晉冀魯豫邊區大生產運動研究》(鄭州大學2021年碩士學位論文)、楊雪芳的《毛澤東對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的指導與實踐》(《學術探索》2013年第5期)、朱理峰的《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的大生產運動》(《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年第10期)以及李玉蓉的《抗日根據地農業生產運動的歷史邏輯與演進脈絡》(《人文雜志》2022年第2期)等。,而有關華中抗日根據地和新四軍大生產運動的研究還較少,僅有黃愛軍的《新四軍大生產運動的歷史考察》(2)黃愛軍的《新四軍大生產運動的歷史考察》(《福建黨史月刊》2007年第4期)一文分析了新四軍大生產運動的興起、政策措施和作用。但該文對新四軍大生產運動的宏觀政策、開展的整體效果關注較多,對開展大生產運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則未曾提及,對新四軍大生產運動相對于中共領導的其他區域大生產運動的差別及特點關注不多。。新四軍的大生產運動是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與其他抗日根據地一道開展的,是抗戰時期敵后軍民戰勝經濟困難、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保障。新四軍所在的華中抗日根據地無論是在經濟結構、人口密度還是在敵情、戰爭環境等方面,均與陜甘寧存在較大差異。大生產運動解決的是游擊戰爭的補給問題。新四軍在開展大生產運動中如何適應敵后環境,怎樣與根據地人民開展互動、推動運動順利開展,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見。新四軍在組建以后就注意保持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注重生產與節約的統一,但該部隊的大生產從何時開始,又如何將生產與節約相結合,學界也未形成共識。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能進一步拓展大生產運動的研究視角。

二、新四軍開展生產節約運動的原因

(一) 打破日偽經濟封鎖

全民族抗戰爆發以后,新四軍挺進敵后展開了廣泛的游擊戰,同時,華中敵后根據地也面臨著日偽頻繁的“掃蕩”“清鄉”和經濟封鎖。為戰勝嚴重困難,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了生產動員大會,李富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加緊生產,堅持抗戰》的動員報告,說明了開展生產運動的意義、目的、計劃和方法等。毛澤東、張聞天等也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號召邊區軍民自己動手,開展生產運動。1941年以后,日偽的破壞和經濟封鎖給根據地經濟和軍民生活帶來嚴重困難,敵后抗戰進入最艱苦的階段。皖南事變后,國民黨取消了新四軍番號,并停發軍餉。為了渡過難關,推動生產運動的普遍開展,爭取抗戰全面勝利,1943年10月1日,毛澤東在《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的指示中要求:“黨委、政府和軍隊,必須于今年秋冬準備好明年在全根據地內實行自己動手、克服困難(除陜甘寧邊區外,暫不提豐衣足食口號)的大規模生產運動,包括公私農業、工業、手工業、運輸業、畜牧業和商業,而以農業為主體?!盵1]911

新四軍第二師副師長羅炳輝在《開展部隊機關的生產運動》報告中要求第二師向八路軍學習:“我們二師全體政治工作人員、指戰員,要真正做到擁護朱總司令的南泥灣政策,向八路軍老大哥看齊,在今春腳踏實地,實干苦干,不分晝夜的(地)去生產?!盵2]234他提道:“今天全國各地均嚴重地遭受戰爭的摧殘破壞,工廠倒閉,農民流離失所,工具耕牛大批損失,遍地荒野,水利失修,天旱災情,再加上敵偽不斷燒殺搶劫,嚴密封鎖,造成了糧價物價飛躍的高漲,經濟困難亦日增不已?!盵2]232如何解決部隊和機關的物質困難呢?羅炳輝指出:“只有無條件地下決心立刻開荒生產,種糧種菜,養豬養羊,喂雞喂鴨……生產各種需用品,才是解決的根本辦法?!盵2]233只有廣泛開展生產節約運動,才能打破敵偽封鎖,戰勝物質上的困難,奪取抗戰的勝利。

(二) 改進作風,提高戰斗力

生產節約運動開展之前,部隊里還存在一定程度的鋪張浪費現象。張云逸曾指出:“被服、糧食、彈藥、西藥的浪費,有些部門表現得很嚴重?!盵3]887只有通過生產勞動,才能使廣大干部戰士體驗物力之惟艱,從而消除鋪張浪費現象,樹立勤儉奉公的作風。

生產節約運動也有助于樹立勞動觀念、群眾觀念。羅炳輝認為,勞動可以鍛煉思想意識,“尤其是對革命的男女青年知識分子更加重要。他們很多是脫離生產的,對于工農大眾的痛苦缺乏深刻的和親身的體驗,只有使他們積極參加生產勞動,才能體驗到勞動大眾的艱苦的流血流汗的不易,才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站穩勞動者的立場”[2]235。物質是精神的基礎。物質生活不改善,戰士情緒和體力也會受到影響,思想教育也很難奏效。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減租生產擁政愛民及宣傳十大政策的指示》指出:“在有根據地的條件下,不提倡發展生產為改善物質生活而斗爭,只片面地提倡艱苦奮斗的觀點是錯誤的?!盵4]99通過開展生產運動,改善部隊的生活,增強戰士的體質,有利于增強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戰斗力。

(三) 減輕人民負擔,堅持持久抗戰

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以后,隨著戰事的膠著及軍政人員的激增,敵后根據地的財政面臨較重的負擔。1941年,淮南抗日根據地的脫產人員達6.7%,特別是1941年夏季災荒,使抗日軍民缺吃少穿,連每人每日1斤糧、3錢油的最低供給標準也難以保證。張云逸曾提道:“去年路東的老百姓負擔有×萬萬×千萬元,今年我們二師地區也要×萬萬×千×百萬元,辦公費、兵工生產費、西藥費尚不在內?!盵3]889開展生產節約運動,也是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1943年6月,毛澤東在給彭德懷《在今后三年中應力求鞏固,屹立不敗》的回信中指出:“對人民除堅持‘三三制’外,應以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如人民(主要是農民)經濟趨于枯竭,我黨即無法生存。為此除組織人民生產外,黨政軍自己的生產極為重要?!盵1]24-25此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多次就大生產問題給新四軍發出指示,如1944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在《關于解決財政困難和生產救災致鄂豫區黨委電》中要求新四軍第五師所在的鄂豫邊區組織機關部隊進行生產,克服財政困難,改善部隊機關生活。在艱苦的戰略相持階段,只有自力更生解決部隊的給養問題,才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新四軍積極響應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號召,積極動員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

新四軍第二師副師長羅炳輝指出:“須知我們自己多一分生產,便減少人民一分負擔,這樣才能使群眾深刻認識軍隊機關真正是為人民利益的?!盵2]2321943年,新四軍某師在上級的號召下積極生產,干部和戰士都參加勞作,挖土下種、挑水施肥、捕魚捉蝦,一時勞動歌聲傳遍四野。群眾見此情景紛紛傳說:“新四軍畢竟是有辦法的,新四軍是不會離開根據地的,你看他們都在種地了?!盵5]315在敵后進行生產,表明了新四軍堅持敵后與日偽長期對峙的決心。1944年4月1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在《關于開展部隊與機關生產運動的指示》中要求:“各地區地方黨、政、民團體機關及工作人員脫離生產者,均須切實動員進行生產,以減輕人民負擔,改善自己生活,并與勞動人民真正結合起來?!盵6]255只有開展生產,厲行節約,體恤民力,才能贏得民心,堅持持久抗戰。

三、新四軍生產節約運動的開展過程

新四軍頒布的許多文件,都將生產與節約視為一個整體,如《淮南軍區政治部關于一九四四年生產節約任務的決定》《新四軍第二師政治部機關生產節約公私兼顧的實施計劃》等。生產的目的在于克服困難、節約民力;新四軍還通過節約運動來推動部隊生產,兩者相互促進。

關于大生產運動的階段劃分,大多數學者認為應該把解放區的大生產運動看作一個整體,其開始時間為1939年2月(3)如陳舜卿的《關于大生產運動的幾個問題》(《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4年第3期)和李生策的《關于大生產運動的時間和原因再探討》(《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標志性事件為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黨政軍民生產動員大會。也有學者從邊區主要領導人的講話中推斷,認為大生產運動的開始時間為1943年1月(4)如牛文通的《關于大生產運動的兩個問題》(《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由于華中抗日根據地在創建時間和所處環境上與陜甘寧邊區均有較大差異,因此該地區大生產運動開始的時間更晚一些。盡管如此,新四軍的大生產運動仍然是在黨中央統一領導與部署下開展的。1943年3月,《華中局關于開展生產運動的指示》指出:“我們的兄弟部隊華北八路軍及陜北各地所處的環境遠較我們為惡劣(或者處于敵人不斷掃蕩中或者活動區域土地貧瘠),但他們在生產戰線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因此,我華中各地在不妨礙戰斗任務之原則下,抓緊利用一切空隙來進行生產學習運動,學習華北各兄弟部隊的榜樣?!盵5]309-310由此可以看出,新四軍的生產節約運動是在陜甘寧邊區及八路軍其他根據地大生產的影響與帶動下開展起來的。

關于新四軍大生產運動的開始時間與階段劃分,學界同樣沒有統一的結論。王輔一認為:1942年至1943年,在根據地遭受災害、部隊給養難以保證的情況下,新四軍積極開展生產運動,戰勝了經濟困難,解決了部分自給。而1944—1945年開展的大生產運動,則成為全面反攻物質準備的主要環節[7]316。馬洪武則認為:華中抗日根據地“自1943年夏秋起,掀起了大生產運動”[8]531。盡管學者們對新四軍的大生產運動作了分期,但并未說明劃分依據。陳舜卿認為:“各個解放區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時間有先有后,所取得的成績有大有小,但是它們都是大生產運動整體的組成部分?!盵9]筆者贊同把大生產運動視為一個整體的說法,根據新四軍生產節約運動開展的主要目標、范圍、規模及生產成績,不妨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一) 生產節約運動的探索準備階段(從1938年初新四軍集中整編到1941年底)

這一階段,新四軍開赴敵后,開展游擊戰,根據地尚未鞏固。由于敵偽的“掃蕩”和頑固派的摩擦,新四軍還不具備普遍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條件,未建立生產節約的領導機構,也未發布生產運動的指示、制訂生產的計劃目標,生產運動處于探索準備階段。該階段,參與生產主要的目的是休養民力,保持軍隊的優良傳統。新四軍成立后,部隊機關就經常在駐地附近利用業余時間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軍部駐涇縣云嶺時,葉挺軍長就積極參加業余勞動?!捌饺?葉挺自己動手,在營房附近開墾荒地,種瓜種菜……瓜菜收獲以后,他吩咐警衛員送給醫院的傷病員吃?!盵10]368新四軍各部隊堅持自力更生,利用戰斗間隙在駐地附近尋找閑地開荒種田,養豬養雞,下湖撈魚摸蝦,以解決一部分供應,減輕人民負擔。一些部隊開辦了被服廠、兵工廠等機構,并積極參與民眾的生產勞動。新四軍第六支隊駐渦陽期間,曾帶領當地百姓一起修建水利工程“新新溝”“新四溝”,解決了困擾民眾多年的水患。但這一時期,新四軍的生產運動,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生產的成績上,都沒有像陜甘寧邊區那么大,所以還不能稱為“大生產運動”。

這一階段,生產運動未普遍開展的原因,一是因為根據地處于初創階段,新四軍的主要任務在于戰略展開和反“掃蕩”、反“摩擦”,根據地尚不穩固,開展大規模生產運動的環境尚不具備;二是因為這一階段解決經費來源的主要辦法是開辟稅源、經營商業及發行紙幣等,而未將生產勞動作為部隊供給的主要來源。

新四軍組建之初,經費十分困難,東南分局和軍部要求各部門和各黨組織厲行節約。軍長葉挺要求大家以更大的勇氣來克服經濟的困難:“米貴,就吃雜糧;沒有新服裝,就穿得破一點;沒有子彈,就節省,做到一顆子彈打一個敵人,發揚白刃戰斗?!盵11]803政委項英要求做到“一人要作兩人用,一彈要作兩彈用”[11]747。為了戰勝經濟上的困難,新四軍從1938年底開始,在全軍開展了一個大規模的節約運動,嚴格反對浪費和貪污。節約運動得到廣大干部和戰士的響應,戰地服務團員主動要求減少津貼,經全體同意將每人每月的津貼從5元減少到3元。

(二) 大生產運動的局部展開階段(從1942年初到1943年秋)

1942年以后,華中抗日根據地逐步鞏固,這為生產運動的普遍開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同時,根據地也面臨日偽封鎖、災荒嚴重等困難,為打破封鎖,戰勝物質困難,淮南、淮北、淮海等戰略區的部隊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并取得可觀的成果。這一階段,生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戰勝嚴重的困難,改善部隊生活。

為了推動大生產運動,中共中央和華中局發布了一系列指示。1942年2月28日,《中央關于春耕運動的指示》要求:“各機關各部隊的干部和士兵應努力在生產中起模范作用?!盵12]351942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召開,毛澤東作了《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的報告,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財經工作總方針。華中局根據黨中央關于生產勞動的方針,發布了若干指示,要求各部隊參與生產建設。1943年1月28日,華中局《關于堅持敵后艱苦斗爭的指示》提出:“必須廣泛發動軍民普遍開展生產運動,節省人力物力,愛護根據地?!盵6]195隨后在2月23日發布的《關于春季工作的指示》中要求參考陜北及華北各地的生產經驗,加緊生產?!案鞯剀娬C關應迅速作深入動員,擬定出各部各種生產計劃,實行開荒、植樹、種田、種麻、種豆、養豬、養鴨、養雞、養鵝、制鞋襪、毛巾,凡是軍隊機關所需的一切東西都設法自己動手?!盵6]198同年3月11日,又發布了《關于開展生產運動的指示》,對大生產運動進行了全面部署。新四軍與其他抗日根據地部隊一道加入了大生產運動。

淮南抗日根據地的新四軍第二師及淮南軍區部隊是較早開展大生產運動的。1944年8月31日,二師政治部主任肖望東曾提到,“二師進行生產工作已有三年的歷史”[3]907。1942年,黨中央和毛澤東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后,淮南抗日根據地的部隊擔負著一面打仗、一面生產的雙重任務。部隊生產首先抓農、副業,開展糧食、蔬菜和副食品的生產。新四軍第二師師部要求每個連隊都有地。師長羅炳輝也親自參與生產勞動,他種菜很有經驗,從栽苗、撒種、澆水、上肥,到捉蟲、搭架,樣樣在行。羅炳輝常用自己種的菜招待請示匯報工作的干部和外賓。在聽了羅炳輝介紹第二師部隊生產情況后,外賓稱贊:“你們不僅能打仗,而且能生產,這樣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盵7]297

1942年,新四軍第二師生產收入2千萬元,駐路西的第四旅、聯防部隊和地方機關,全年共開荒7 492畝,植樹127 090株,挖塘2 390口,還開辦織布廠、榨油廠、煙廠和紙廠。其中,第四旅當年收糧2 000余石,自給蔬菜3個月。1943年,生產自給工作更加穩步發展。津浦路西部隊積極開墾荒地,做到每人1畝,部隊駐地不荒一寸土地,以增加農業生產。部隊還從事挖塘、筑壩、興修水利、造林養畜等生產活動。1943年,新四軍的生產成績明顯提高。僅糧食生產一項,“淮南抗戰部隊的生產總值在2 800萬元以上,軍區各部隊收獲稻米5 830.49石,收麥522.2石、粗糧24 836.1石,合計生產糧食3萬1千余石;收棉花198萬斤、芝麻2.5石、大麻3 147斤、瓜子882.939斤、豆類4 277斤、蔬菜1 367 131斤、煙葉39 294斤、生豬1 346頭、羊411頭、雞1 464只、鴨11 999只、鵝3 219只、鮮魚4 950尾、草3 256 635斤”[13]143。

新四軍第三師生產自給的辦法主要有種棉紡織、榨油及運鹽等。部隊以團旅以上為單位經營,地方以縣以上為單位經營。1942年,淮??谷崭鶕氐男滤能娔碃I在一個月內生產收獲頗豐:“全營挖了一千二百斤野菜,采了五百斤柳葉,連現養和殺了的肥豬十四口,捕魚一千三四百斤,營部和二連生了六百斤豆醬,營部和二、四連做豆腐六百斤,熬了九百斤鹽,一連提硝三十斤賣了九十元,還有養的羊、雞……”[14]53

新四軍第四師的農業生產主要分為種糧、種菜兩種。種糧為集體開荒,有的用人工換牛工,如師直部隊和騎兵團即采用這種方法。1943年,部隊開荒時,剛好群眾的牛都閑著,四師按照互利的原則以人力換牛力(4個人工換1個牛工),即開荒一千多畝。按民間互助習慣,人力換牛力一般2~3個人力換1個牛力,而新四軍以更多的人力換取群眾的牛力,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體恤民力的精神,新四軍的生產運動也因此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四師種菜是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或抽調少數人員管理菜園。菜地多為租種。在游擊區,如邳睢銅、宿東等地,部隊在經?;顒愚D移的村莊找地種菜,并寄托給群眾看管。除了種植糧食和蔬菜以外,四師還飼養畜禽。百人以上的部隊單位均喂養一兩口豬,大豬或小豬隨伙食單位。以麥麩、剩粥米水等喂養大量的豬,或采取放牧的方式讓豬吃草根野食,獲利很大。新四軍的大生產運動在1943年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雖然大生產運動在以上根據地局部展開,但由于環境緊張,敵人“掃蕩”頻繁,在這一階段,蘇中根據地的第一師、蘇南的十六旅、皖中和浙東等地的部隊,生產運動尚未普遍展開。

這一階段,新四軍所屬部隊還通過開展節約運動,減少軍政開支,解決經濟困難。新四軍多次頒布關于生產節約的訓令,將節約與生產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1942年3月,新四軍第五師某旅南城部(部隊代號)發動干部和戰士挑野菜,節約了200多元的菜金,他們在雜支上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在三月份節省了八九十元的開支。該旅洞庭湖部衛生科在生產節約運動中,除了自己挑野菜打柴火磨豆腐以外,還想了各種辦法來減少藥品和布帶的消耗。同時,該衛生科還自己澆蠟燭出售,每澆一次蠟燭,能賺得十多元。由于努力生產,該單位的伙食得以改善,差不多每個月可以吃幾次肉,不僅伙食費沒超支,還節約了360余元。通過發展生產,厲行節約,新四軍戰勝了抗戰中面臨的嚴重困難。

(三) 大生產運動普遍推廣和深入發展階段(從1943年底至抗戰勝利)

這一階段,新四軍的大生產運動在中心區、游擊區和邊緣區普遍展開,開展的范圍更廣,生產的目標任務更高,主要目的是為爭取抗戰勝利奠定物質基礎。該階段部隊生產取得的成績更明顯,不少部隊做到了自給或半自給。同時,對之前的部分單位在生產運動中熱衷于商業、只注重做生意賺錢的做法進行了糾正。

首先,大生產運動的范圍更廣。與前一階段相比,這時生產勞動參與的部隊更多,涉及的區域更大。1943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在《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指示中要求“一切機關學校部隊,必須于戰爭條件下厲行種菜、養豬、打柴、燒炭、發展手工業和部分種糧”[3]880。在中共中央和華中局關于大生產運動的方針指導下,華中各根據地在1943年冬先后召開高干會議和行署縣長聯席會議,討論安排生產運動計劃,部署全面開展大生產運動,要求黨政軍機關和根據地的男女老幼毫無例外地組成生產大軍,投入到生產運動的熱潮中去。1944年4月1日,華中局再次發布《關于開展部隊與機關生產運動的指示》,要求因為環境比較緊張、敵人“掃蕩”頻繁地區的黨、政、軍、民機關、部隊,例如蘇中一師、蘇南十六旅、皖中、浙東部隊,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開展生產。而二師、四師、三師要動員部隊進行大規模的生產運動。隨著抗日根據地大生產運動高潮的到來,新四軍的大生產運動在各地區、各部隊全面展開。

其次,生產的成績更明顯。1943年底到1944年初,新四軍的大生產運動全面展開。據不完全統計,到1944年底,第四師開墾荒地4 600余畝,養豬1 300余頭。第三師辦了一個由榮譽軍人參加的萬畝棉坊,第一師和蘇中各地方機關墾荒3.7萬余畝,第十六旅在靠近敵占區的蘇南溧陽、溧水地區也墾荒2 000余畝。

大生產運動的深入開展使得不少部隊做到了自給或半自給。1945年5月,華中局關于蘇北機關部隊生產情況的通報提道:“從去年春季起,三師部隊政府發動生產自給并鼓勵節約,駐鹽阜主力去夏自給半套襯衫,10月后油鹽、干部菜金自給。地方1.1萬人夏衣只領200匹布,冬衣只領950匹布,主要是節約?;春2筷?.5萬人去夏全部襯衣自給和節約全年菜金、油鹽,每人每日只領法幣一元,其余生產自給?!盵15]502

再次,明確了大生產運動的重點,糾正了大生產運動中出現的偏差。1943年1月,華中局指示:“今年生產運動主要是發展農業、手工業。地方區、鄉級,部隊營、連一律禁止經營商業。某些經營商業者,亦必須由各負責機關加強領導,并加以嚴格管理,以防不良現象之產生?!盵3]8951944年8月,《中共淮北區委關于機關部隊業余生產的指示》指出:“我們過去有些同志一談到部隊生活,不是埋怨上級規定太低,就是要求恢復以前的投機生意,否則就是束手無策,而很少從生產上作打算,從實際上去解決問題,這種觀點今后必須克服?!盵3]902-903華中局和各根據地明確了大生產運動的側重點,并對生產運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糾正,從而保證了大生產運動的順利開展。此外,新四軍政治部還要求處理好生產運動中的公私兼顧問題。

新四軍在普遍推廣大生產運動的同時,繼續倡導節約。1944年5月20日制訂的《新四軍第二師政治部機關生產節約公私兼顧的實施計劃》不僅擬定了生產的詳細計劃,而且提出了獎勵節約的措施,包括節約服裝、辦公用具、糧食、燒草等。該計劃提出:“每次米下鍋時,根據精確人數稱過斤數后,每一大鍋米還可留下一升左右米,增加鍋中水分,這樣煮成的飯數量不減且軟爛可口?!盵16]60新四軍在華中抗日根據地將大生產運動與節約運動并舉,克服了浪費現象,培養了人民軍隊和根據地政府廉潔奉公的作風。

四、新四軍生產節約運動中遇到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新四軍的生產節約運動在開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廣大干部戰士在黨的領導下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困難,推動了生產節約運動的順利開展。

首先是打仗、練兵和生產的矛盾。新四軍第二師兼淮南軍區政治部主任肖望東曾提道:“部隊因生產占去時間,因生產組織計劃不夠,造成紀律散漫,部分地影響到作戰和整訓?!盵3]909由于農忙需要突擊,再加上勞動力組織不周全,生產中出現了人員過度疲勞和生病等問題。

其次是生產的固定性與部隊流動性的矛盾。由于農、副業生產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部隊如果因為戰事的需要而開拔,則可能影響到生產的收成。在二師和淮南軍區,部隊的流動性比較大,有的部隊種了作物卻無法收獲。為了照顧分散的菜地,部隊移動時需要留下四五個人甚至更多的人分散照看原駐地的菜地,影響了部隊建制的完整性。有的以班為單位,飼養雞、鴨、豬等家禽家畜,移動時也帶著走,這就妨礙了兵團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再次是部隊生產與群眾生產的局部矛盾。部隊在生產過程中,一些生產工具需要跟群眾借,生產的過程中工具也會損耗,與民眾的生產有時會發生矛盾。肖望東曾提道:“這次特務某連就因為天天借老百姓的繩子用,老百姓索性送該連5斤麻,說:‘送給你們打繩子,但請你們以后不要借我的繩子了?!肺饕灿械拿癖娨蛏a中受我們麻煩,批評我們說:‘你們好好打仗,我們多繳點公糧也好?!盵3]909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少數單位沒有嚴格執行紀律,損害了群眾利益,使軍隊的生產節約運動與民眾的生產出現了一些矛盾。

最后是生產技術不熟練的問題。由于戰士參軍以后脫離生產較久,且不少戰士是知識分子或小資產階級家庭出身,對農業生產技術不夠熟悉,因此在生產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此外,新四軍的戰士來自五湖四海,雖然不少也有一定的生產經驗,但大多數不熟悉本地的園藝、農作物和土質。比如種南瓜一直澆水,把瓜澆得澇死了。種葫蘆還鋤草拉藤,結果葫蘆都是苦的?;春6ш牎傲鶊F種菜死了三次,司令部種了兩次菜才出,養豬三口十天就吃了一百四十斤稖頭面,后方磨面不往前方送,結果都霉了。特務連種菜把菜籽放在豆餅上,結果菜籽燒死了,種稖子不把石滾子壓,種子給蟲吃了”[17]76。

雖然在生產節約運動中遇到一定的難題,但為了解決部隊供給問題,新四軍仍堅持生產節約。針對生產節約運動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新四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根據部隊類型和敵情嚴重程度賦予不同的任務。針對生產勞動與練兵打仗的矛盾,淮南抗日根據地的辦法是將主力兵團與地方武裝等不同類型的部隊區別對待。主力兵團及學員以作戰、練兵為主,生產列于次要地位。菜金與一切供給品按制度由公家發給,部隊生產只能以改善生活為原則。分區以上的機關與直屬部隊、縣機動武裝則賦予更多的生產任務,要求保證自給蔬菜6個月以上,公家只發半年菜金。區鄉武裝和地方黨政機關部門,除改善伙食外,要求保證完成蔬菜自給8個月,公家只發4個月菜金。此外,淮南抗日根據地還規定,邊區武裝如有因敵情及行動關系而不能照常生產者,在經縣以上機關批準后,除進行改善本單位伙食外,其余菜金照發。根據部隊種類及其承擔的主要任務而賦予其不同的生產節約目標,既保證了主力部隊良好的軍事素質,又能適當解決部隊的供給困難問題。根據敵情的變化而適時調整生產計劃,戰時打仗,平時生產,新四軍統籌抗戰與生產的關系,妥善解決了打仗、練兵與生產的矛盾。

其次,將集體勞動與專人管理相結合。為了提高部隊的機動程度,新四軍二師在生產運動中根據農時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勞力。其具體辦法是:“部隊以營為單位,機關以部門為單位,在離駐地的適當地點(十里以上,三十里以內都可)建立集體菜園。由各連選派有經驗的,或不太適于前方連隊生活的人專門經營菜園。百人以下的單位派三人,二百人以上的單位派五人,視總人數及菜園而定。菜園負責人由營指派。平時積肥、挖地、播種、鋤草、運菜等較大規模工作,則由營部輪派一個排或一個連的勞動力去進行幾天?!盵3]911這樣的方式不會妨礙部隊練兵打仗,也能兼顧生產的問題?;幢笨谷崭鶕卦谟螕魠^域如邳睢銅、宿東等地開展生產的辦法是:在經?;顒愚D移的村莊找地種菜、養豬,并交付群眾看管,定期收取,收獲時按成分紅或與群眾換工。新四軍在生產運動中因地制宜,遵循農時,合理調度人力,充分依靠人民群眾,解決了生產的固定性與部隊流動性的矛盾,在敵后的艱苦環境中有效推動了大生產運動。

再次,嚴格執行紀律,維護群眾利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早在井岡山時期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要求買賣公平,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新四軍在生產運動中也嚴格執行紀律,防止侵犯群眾利益。新四軍第二師要求“連隊單位,凡運糧運草,在規定路程內(二十里左右)自運的,則應將運糧草所需的民夫招待費(飯菜)算出,按公私兼顧原則與運糧草者分紅與處理”[3]912,并提出“在上級號召下,在一定時間和地點可發動部隊砍草運動(超過任務按公私兼顧原則處理)。否則不論公私柴山、田岸一律禁止砍草。在禁止期間,砍者除將草金沒收外,并每擔罰該單位一百元”[3]912。對生產運動的經營范圍進行必要的限制可以防止與民爭利,保證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需求。二師還要求由軍、政、民會議訂立公約,禁止牧畜破壞莊稼。如有違反公約者,照價賠償。新四軍在生產運動中將部隊的紀律落到實處,維護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四軍第三師要求:生產中除利用公產、荒地、空地外,主要仍是租地,“須與當地政府商妥向老百姓租用,租價可交一半租(如租地一畝,估計該地可收糧食一百斤,則租價即給糧食五十斤),公糧則由地主出”[3]883,民間租額一般為三七分租或四六分租。新四軍以更高的租金交給土地所有者,這一做法既符合二五減租的法令,同時又保護了民眾的利益。新四軍堅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得到了根據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最后,積累生產經驗,向群眾學習。針對生產技術不熟練而造成生產效果不佳的問題,新四軍部隊在生產中注重積累經驗,并向群眾學習。新四軍第二師通過選派有經驗的戰士專門管理菜園,選聘地方有經驗的老農為生產指導員,既可以指導農業生產,又密切了軍民關系。通過學習與生產實踐,新四軍戰士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如淮海二支隊各部在生產中摸索出了一套經驗,“喂小豬中豬,用樹葉、山芋葉、糟糠。治豬病有四個辦法:1.病豬隔離。2.剪豬耳。3.剪豬尾巴放血。4.熬綠豆湯給豬喝下火。養豬必要積肥,不積肥等于白養豬”[17]76。八旅后方生產隊在大生產運動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如養豬、養羊、養鴨、養魚等。為了了解風土人情和農村的生產經驗,淮北抗日根據地編寫了《淮北莊稼話》,這對于指導生產運動、開展群眾工作發揮了重要參考作用。

五、新四軍生產節約運動的作用和影響

(一) 戰勝了經濟困難

新四軍的生產節約運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1942年,淮??谷崭鶕氐男滤能娔碃I通過生產節約,改善了部隊生活,“四月里我們真做到少買市上菜,我們自己熬鹽吃、挑菜吃、殺豬熬油吃……三連來到××后差不多每天都吃魚,在××駐軍時也經常吃,吃了四五次豬肉,大家都感到生活改善了”[14]53。1943年,淮南路東地區災荒嚴重,專屬及軍分區號召政府機關和各部隊節約救災,截至6月,“軍分區政治部共計收到分區直屬部隊捐款9 251元3角,雜糧10 144斤7兩”[18]245。新四軍通過生產節約與民眾同甘共苦,共渡難關。

1945年,三師部隊通過生產節約做到油鹽日用品自給,干部菜金自給。鹽阜和淮海區的地方機關還通過紡織解決了棉衣和夏衣的問題。從1944年初到1945年5月,三師減少開支10億元,占總支出的1/3,平衡了財政收支。大生產運動的收獲保證了軍政機關正常的開支,戰勝了經濟困難。

新四軍第七師所在的皖江根據地是財政比較好的地方,但部隊仍大量種植雜糧、蔬菜,并養雞、養豬、燒炭。某獨立團三營一個營就開荒種菜90畝,無南區政府與某大隊戰士開荒地40畝,每季可收糧約40擔。部隊還將節省的少數零用錢開辦消費合作社,開展副業生產,逢年過節,機關集體飼養的豬、羊、雞、鴨、鮮魚和種植的蔬菜用來改善伙食。節約促進了生產,生產又節約了民力?!昂秃ш牭膽鹗?也組織消費合作社,持股者每人每月分到紅利一至二角錢作為戰士零花錢,并派部隊掩護合作社干部到敵占區買便宜的物資供應部隊和戰士,保證部隊指戰員每月一斤豬肉和黃煙四兩,逃難家屬來部隊的伙食費也由合作社報銷?!盵19]155-156生產節約運動的開展,不僅減少了軍政開支,而且保證了部隊的生活品質,對克服敵后的經濟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 提高了干部戰士的思想覺悟,促進了部隊鞏固

生產節約運動的開展,不僅使新四軍部隊獲得了豐厚的物質回報,而且使廣大干部和戰士的精神受到了洗禮。1944年《第一師兼蘇中軍區政治部關于幫助群眾夏收與自己動手的動員大綱》提道:“我們部隊的生活現在是已經不壞的,比群眾已經高得多。但這是群眾的血汗,是他們不吃省給我們吃的。為了減輕人民負擔,改善人民生活,同時也自己生活過得更好些,所以一定要自己動手生產?!盵3]898該大綱還指出:“從自己的動手勞動中,可以鍛煉自己的思想意識,建立新的勞動觀念?!毙滤能姴粌H堅持敵后抗戰,而且積極生產,厲行節約,體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新四軍第二師兼淮南軍區部隊在生產節約的浪潮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浪費現象。通過參加實際生產,戰士們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糧食浪費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如特務團一連糧食超支,經過檢查監督,堵住了浪費,政治部每人每天少領四兩糧食。通過參加生產節約運動,廣大新四軍戰士加深了對黨的政策的理解。如新四軍第三師某連炊事員說:“不發津貼并不是上級有錢不發,而是因為我們處于敵人后方游擊戰爭環境,經濟上受敵人的封鎖。我們黨中央很早就提出‘咬緊牙關度過兩年’,在這兩年中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兩年后鬼子趕出去再享福也不遲?!盵20]隨著生產節約運動的開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口號從中央的政策和號召逐漸被內化為普通戰士的覺悟。

淮海二支隊通過開展生產運動,改善了部隊的伙食。如五團一連3個月吃了10口豬,四連經常通過調劑給養,剩下油錢用于買瓜,買黃煙、雞蛋給戰士吃。物質生活的改善成為部隊鞏固的良好基礎,也提振了廣大戰士堅持抗戰的信心。

(三) 改善了黨群關系、軍民關系

敵后游擊戰的開展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生產節約運動的開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和軍民關系。新四軍在生產節約運動中做到官兵一致,部隊首長親自動手生產,與廣大戰士同甘共苦。新四軍在生產運動中充分依靠群眾,積極回報群眾,維護群眾利益。新四軍某師1942年通過開展生產運動,節省了大量菜金,各部隊剩余菜金除用于補充部隊其他費用外,還把部隊種的菜送一部分給群眾,群眾很感激,愿意幫助軍隊,這促進了軍民關系的融洽[21]499。新四軍通過參加生產節約運動,不僅改善了戰士的生活,也減輕了人民負擔。1944年,新四軍第三師第八旅“半年生產蔬菜5萬斤,旅長一人生產千余斤。不僅如此,他們更節衣縮食救濟難胞,敵寇春季報復(掃蕩)時燒毀淮安縣10個村莊,彭旅(七旅)指戰員每日少吃一餐,撥糧16 500斤、草30 000斤,前往慰問”[15]459。

新四軍第四師“烏衣集”部隊積極參加擁政愛民運動,一天內幫助群眾擔水2 300擔,耕地11畝3分,鋤地1畝3分,澆菜地30畝,鍘牛草300斤,出糞池27次,計259車,架菜園一個,訂興家計劃5戶,拾糞1次,還栽了幾棵樹。新四軍是人民的子弟兵,通過生產節約運動減輕人民負擔,救濟困難群眾,體現了黨和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六、結語

新四軍在創建發展中,發揚了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保持了艱苦奮斗的作風。在黨中央大生產運動政策的統一領導下,新四軍各部隊也結合各地情況開展了生產節約運動。新四軍在生產節約運動中充分依靠群眾,體恤民力,得到了根據地百姓的大力支持。新四軍在生產節約運動中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克服了各種困難。生產節約運動的開展,使部隊和機關增加了收入,節約了開支。生產節約的過程也使得廣大干部和戰士增強了勞動觀念、群眾觀念,改善了部隊的給養,促進了部隊的鞏固,也帶動了根據地百姓的生產。新四軍在生產運動中依靠群眾,維護群眾利益,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成為黨領導敵后抗戰取得勝利的重要舉措。

猜你喜歡
根據地新四軍節約
節約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節約
節約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徐向前重視川陜根據地有線電通信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新四軍的兩個英雄團
《新四軍發展史》評介
《新四軍簡史》出版
陂孝禮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創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