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助力可持續的幸福

2024-05-10 11:39貝笛陳正達黃倩
中國藝術 2024年2期
關鍵詞:幸福感社區設計

貝笛 陳正達 黃倩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現有的有影響力的一些可持續幸福理論學說,并分別剖析對比各自的研究 方法與局限性,試圖將“設計”一詞引入可持續幸福(Sustainable Happiness)理論研究的領域中。 結合一些促進可持續幸福的設計案例,提出心理學和設計學跨界聯合的可行性與重要性,以期 為國內設計助力可持續幸福理論研究與實踐提供啟示。

關鍵詞:可持續幸福練習快樂空間設計社區建設

“可持續幸?!币馕吨穼さ男腋2皇嵌?暫的愉悅感或滿足感,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 會消失的持續且深刻的滿足感和快樂感,是不 依賴于外部環境的長期幸福感和成就感。它涉 及培養人內心的平靜、積極的人際關系、個人 成長以及人與更偉大事物的深層聯系,是一種 發自內心的幸福狀態,并通過促進積極情緒、 適應力和個人成長的持續實踐來維持。

一、可持續幸福提出的背景和定義

2002 年,聯 合 國 將 2005 至 2014 年 確 定 為“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1] 另一促進可持 續理念融入教育的文件是 2005 年由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發布的《重新調整教師教育以解決 可持續性問題的指南和建議》(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reorienting teacher education to address sustainability)。該文件中建議,讓教 師和學生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且提倡 教師將可持續的理念融入課堂,以培養學生的 可持續行為。這個教育嘗試便圍繞“幸?!边@一 主題展開。

可持續幸福的概念由加拿大學者凱瑟 琳·奧布萊恩(Catherine O'Brien)于 2005 年首 次提出,并將其定義為“在不剝削他人、環境或 后代的情況下,為個人、社區或全球福祉做出 貢獻的幸福?!盵2]這一定義強調了人類與地球上 所有生命之間的聯系。在社區實現可持續幸福, 強調必須建構和確定真正有助于提升人民福祉 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指標,以使社區人民的幸 ??沙掷m ;在國家和國際層面實現可持續幸福, 強調個人和社區行動要考慮現在和今后所有人的福祉??傊?,可持續的幸福應該來自家庭、 朋友、有意義的工作、參與社區的關系等,而 不是為實現商業目標和物質財富而奮斗。[3] 從 可持續的角度而言,幸福為個人、社區和全球 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二、研究可持續幸福理論的模型與局限性

自 20 世紀下半葉起,越來越多積極心理學 研究者加入可持續幸福理論的研究中,并且將 主觀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簡稱“SWB”) 這一概念引入幸福程度的測量與評價體系中, 其意義在于指出了“幸?!笨梢宰鳛橐环N被統 計、描述、分析的狀態。大量的行為遺傳學研究 表明,幸福并不會呈可持續的態勢增長,永久 改變一個人的幸福水平是非常困難的。關于幸 福水平的評價,有一個基因設定值,人們的幸 福水平會圍繞這個數值上升或下降,但隨著時 間的推移,最終還會回到這個基因設定值上。[4] 值得慶幸的是,研究表明,我們依然能通過調 節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幸福 感提升。

(一)“幸福的 14 個基本要素”研究

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就有研究 表明“幸福感可以通過參與能夠增加幸福感的 活動來持續提升”[5]。美國心理學家邁克爾·福 代 斯(Michael Fordyce)在 1972 年 的 報 告 中 提 到了“幸福的 14 個基本要素”。[6]1977 年福代斯 以快樂個體的已知特征為基礎,報告了三項研 究,其中一項是開發了增加幸福感的技術計劃, 并借此成功提高了普通社區大學生的個人幸福 感。[7]在具體的實踐中,他主要通過在課堂上告 知學生快樂的人會做什么,然后讓這些學生在 日常生活中練習這些活動來提高幸福感。結果 顯示,在 2 個多月的時間里,被分配去練習提高 幸福感的活動(例如花更多的時間社交、變得 更積極、培養樂觀的思維,在 6 周的時間里每 天練習一次)的學生與未參與練習的學生相比, 其幸福感得到了改善。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快 樂的人有更強的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和應對能 力”[8],以及“快樂的人并不是自我中心或自私 的,而更傾向于合作、親社會、慈善和‘以他人 為中心”[9]。這些都展示了“快樂”對個人及社 會發展的有利影響。以此作為佐證,可以說明 提高人們的幸福水平確實是一個有價值的科學 目標。

(二)幸福的五要素理論

美 國 心 理 學 家 馬 丁· 塞 利 格 曼(Martin Seligman)在《蓬勃發展 :對幸福和福祉的富 有 遠 見 的 新 理 解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一 書中提到了如何衡量幸福的問題以及幸福的 五個要素(簡稱“PERMA”)。其中,幸福的五 個 要 素 分 別 是 積 極 情 緒(Positive Emotion)、 投 入(Engagement)、 意 義(Meaning)、 成 就 (Accomplishment)和人際關系(Relationships)。 這五個要素相互影響,共同構成幸福人生。盡 管塞利格曼本人說這些理論尚未經過實證驗 證,但也為可持續幸福理論方法論研究提供了 參考。在該書中,塞利格曼堅信幸福能被穩定 地提升,并且介紹了能切實并持久地提升幸福感的練習,分別是“感恩拜訪練習”“三件好事 練習”以及“突出優勢練習”。結果顯示,那些每 天想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三件好事的參與者, 在 6 個月的時間里提升了幸福感。同樣,寫了感 謝信并遞交了感謝信的參與者也表示,他們的 幸福感提升了,抑郁癥狀減輕了。

(三)幸福水平餅狀圖模型

俄羅斯心理學家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 (Sonja Lyubomirsky)、美 國 教 授 肯 農· 謝 爾 頓(Kennon Sheldon)和 大 衛· 施 卡 德(David Schkade)基于此前美國行為遺傳學家大衛·索 雷森·萊肯(David Thoreson Lykken)和美國心理學教授奧克·特勒根(Auke Tellegen)于 1996 年就雙胞胎的研究中提出的基因決定幸福的設 定點(或設定范圍)以及在歷史上獲得大多數 人關注的福祉文獻,提供了理解可持續幸福的 啟發式框架——包含三個因素的餅狀圖模型, 其中三個因素分別為內在遺傳傾向的基因設定 值、當前生活環境和當前有意的活動。

從影響長期幸福水平的餅狀圖模型中可以 看出,表示內在遺傳傾向的設定值占 50%、環 境占 10%、有意的活動占 40%。他們將研究的 重點放在了有意的活動上,認為最有希望改變 個人幸福水平的方法是有意的活動?!斑@是一 個非常廣泛的范疇,包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 做和所想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所謂‘有意,我 們指的是離散的行為或實踐,人們可以選擇參 與其中……有意的活動需要一定程度的努力來 制定。也就是說,這個人必須努力去做這個活 動”[10]。同時,他們提出有意的活動可以直接抵 消享樂適應,解決適應帶來的問題。他們還提 出只有在最佳條件下幸福的可持續增長才有可 能實現。比如,當人們被激勵去執行一項積極 的活動時、當他們付出努力和堅持不懈時、當 該活動是合法有效的活動時等。隨后在 2011年,柳博米爾斯基等人增加了對提高幸福感所需 最佳條件的研究,并對之前的研究結論進行了補 充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們發現,要想變得 更快樂,人們需要意志和正確的方法。意志可以 來自動機、期望和勤奮。正確的方式來自‘正確 的行為,而不僅僅是認知。因此,我們發現要想 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動機和努力方式很重要。 其次,單純表達感激和樂觀通常不會增加幸福 感,除非一個人真正認識到鍛煉的目的并有動機 提高他或她的幸福感。最后,努力追求幸福的活 動對提高和保持幸福感很重要?!盵11]

但他們最新的研究證實人們通過努力提升 幸福感沒有最初認為的那樣樂觀,也很難達到 心理學研究的黃金標準。他們認為 :“40% 的幸 福變化是由于有意的活動。根據過去 15 年的研 究,我們同意這個數字可能被高估了?!盵12]

盡管理論模型的研究推導和結論的提出存 在各種先決條件,但其仍然為設計促進可持續 幸福提供了思路。以上關于可持續幸福理論研 究的成果皆體現出使用干預手段促進可持續幸 福的有效性,并強調了個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并 積極參與促進幸?;顒拥谋匾?。由當下、短暫 的個體層面的幸福體驗到可持續、整體的社會層面的公共幸福感的提升,需要廣泛的社會參 與度以及個人有意的練習與努力來達成?;?此,本文提出將“設計”一詞引入可持續幸福的 理論研究與實踐中?!对O計芬蘭計劃 :戰略與 行動提案》(Design Finland Programme: Proposals for Strategy and Actions)中提道 :“設計在公共 領域被用于社會發展,是一種提升幸福感的工 具?!痹摃鴮⑿腋栴}提至國家戰略競爭力的高 度,并認為設計作為關鍵的要素可用于促進可 持續發展、人民福祉的提升等。這無疑肯定了 設計的社會功能,并且就設計學而言,幸福能 夠作為判斷好設計的標準之一,也無疑拓寬了 設計學的研究視角。

三、設計促進可持續幸福的實踐

根據影響長期幸福水平的模型理論來看,積 極的環境因素變動能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然而, 現實情況下個體通常難以通過頻繁改變環境或 者經歷新的生活事件來獲取可持續的幸福感的 提升。但政府、企業、學校以及慈善團體,或者 國家等相關主體的介入,能在環境的塑造中發揮 優勢作用。這時,設計將成為橋梁和工具,落實 各方在改造、建設環境上的思路。比如,設計可 以推廣可持續性出行模式、交通系統以及城市規 劃建設,可以幫助社區實現綠地的可用性、交通 和文化資源的可及性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居民 的主觀幸福感。筆者主要從環境角度切入,結合 社區環境設計和公共空間設計兩方面因素加以 論述設計介入的可行性與優勢。

(一)社區環境設計在促進可持續幸福方面的 策略

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為人們提供良好的 生活和工作環境。無論是住宅街道還是社區商 業中心都能夠為人們提供見面、社交和獲得歸 屬感的需求,這些都是增加主觀幸福感的因素。 同時,社區也是提供聚會和居民活動的重要場 所??梢哉f其兼顧了影響可持續幸福的兩大關 鍵因素,即環境與活動。因此,良好的社區環境 設計,可以使街道景觀和社區建筑物更好地結 合,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生活與活動的場所, 從而提升人們的幸福感。以下主要通過一些成 功案例來闡述。

1. 案例一:西雅圖的補丁項目

“補丁”(P-Patch)是美國西雅圖市的一個 社區花園,是由鄰居聚集在一起共同設計規劃、種植和維護的一塊開放空間。最初由皮卡多 (Picardo)夫婦將農場剩余的土地(約 10117.14 平方米)出售給西雅圖市,補丁項目就此誕生。 該社區花園于 20 世紀 70 年代發起建設,1993 年成為全美國最大的市政社區園藝項目。由于 補丁社區花園的設計主體是當地居民與志愿 者,所以不同的社區的補丁項目有著不同的特 色。比如,有部分社區設計了供人群聚集的野 餐區和長凳,也有社區建設了教育空間、兒童 花園等場所。為了方便老年居民或殘疾人活動, 一些住宅區的補丁項目設置了便捷設施和方便 的道路。目前,該項目持續吸引著大批志愿者、 社區居民以及當地的園藝愛好者參與綠色健康 可持續社區的建設中。

補丁項目的成功,體現出市政單位這一主 體在社區建設中發揮的引導作用,也體現出個人 在塑造環境方面的潛力。該項目在為居民建設 優美環境的同時,也促使居民參與到社區園藝設 計活動中,從而通過獲得優美的生活環境和參 與設計活動兩個方面,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此 外,補丁社區花園中生產的水果和蔬菜不僅能夠 給居民提供健康的食材,還有助于提高社區福 利、增強鄰里關系以及幫助解決周圍居民的就 業,提升其收入水平。這些都是促進居民可持續 幸福的重要助力。因此,西雅圖的補丁項目是一 個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區設計案例。

2. 案例二:界面設計與“幸??沙掷m社區”決 策工具

“幸??沙掷m社區”決策工具[13](Sustainable Neighborhoods for Happiness,簡稱“SNfH”)作為 在社區層面評估可持續性和幸福感的原型,由印 度學者悉丹斯·帕拉卡(Siddhanth Paralkar)等人 開發,用于評估社區設計中的幸福率。這套決策 工具采用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設計方式, 設計出簡潔、通用和指令明確的用戶界面。每一 圖形圖標后面都有相應的代碼,以增強決策工具 的功能。每個子系統通過文本和一個圖標(例如 房屋代表建筑物、公共汽車代表交通)和其他元 素(例如標志、街道)來創建一個社區場景,使 用者容易識別每個子系統,并在視覺上與之關 聯。該工具在收集用戶的幸福數據的基礎上進 行簡要的評估,協助利益相關者促進決策的同時 提高社區的可持續性幸福力。

3. 案例三:挪威社區集群住房項目

挪威組織 ABO Plan & Arkitektur(ABO 規劃與建構)開發了一個為老年人提供出租房屋的 住房設計項目,重點設計具有互動性和功能性 的社區和住房。該項目的靈感來自以往的集群 住宅概念,即在一個開放空間中設計建造各種 大小的房間,其中包括公共存儲單元、工作室、 公共房間和租賃單元。通過這種方式,讓處于 不同階段的人可以聚居在一起,形成互動,從 而構成一個小社區。在這樣的社區中,大部分 住宅單元都位于一樓,并且有屬于私人的戶外 區域。公共房間可以設計成集會、聚會的場所, 讓居民能夠充分互動交流。到社區的客人可以 使用出租單元。[14]這樣的布局和設計有別于傳 統的居住環境,充分考慮到了老年人對獨立生 活空間的需求。合理的建筑布局在解決老年人 的住房需求的同時,也促進了社區團體之間的 聯系和互動,為老年人獲得持續幸福感提供了 良好的解決方案。

(二)公共空間設計中促進可持續幸福的策略

2012 年的第一份到最新《世界幸福報告》 顯示,芬蘭的幸福指數世界排名一直都在前 十。近幾年,芬蘭將設計納入了推動幸福感提 升的國家政策(《設計芬蘭計劃 :戰略與行動 提案》),并取得了可觀的成效。位于芬蘭首 都赫爾辛基的項目“轉盤餐桌——城市花園” (Turn Table-the Urban Garden)被世界設計組 織(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簡 稱“WDO”) 視為赫爾辛基世界設計之都 2012 項目的代表 性成就。該項目由芬蘭環保非政府組織渡渡 鳥(Dodo)于 2009 年啟動,2012 年完成。該城 市設計項目開展的目的是對市區內一段廢棄 的鐵路及其周邊環境進行改造,以期解決城市 化過程中生活空間不足的問題。經過渡渡鳥組 織的空間布局,小型溫室逐漸擴展成可供附近 居民聚會、休閑、舉辦活動的咖啡廳,并且還 有種植蔬菜的空間,人們可以在此享用新鮮的 蔬菜。

此城市空間設計項目的成功,除達到了 項目目標外,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溫室 從種植果蔬的單一性場地變成了集社交、種 植、健康支持于一體的綜合性場域。從設計心 理學的角度看,這些附加因素突破了人們對 “溫室”“餐桌”或“花園”的心理預期,從而增 加了人們的積極體驗。從可持續幸福研究的 角度來看,該項目提供了新穎的環境的同時, 也具備實現多種積極有意的活動的可能,這 些都是促進可持續幸福的要素。因此,哪怕并 不具備高精尖且復雜的設計元素,該項目依 舊享有盛名。此外,整個項目充斥著人性化的 設計思維,以設計的智慧和力量回應了城市 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廢棄的場所重新煥發生機,促進人們親近自然并進行社會交往 的同時增加了社會凝聚力,為更多城市化進 程中出現類似情況的城市和地區提供了良好 的樣本。

四、結語

結合以上心理學、設計學的研究工具及方 法,得出設計在促進可持續幸福感提升方面能 夠發揮積極作用。將促進可持續的幸福作為設 計的理論方法和最終目標,用設計讓人們的生 活變得更美好,以及獲得積極的精神體驗和感 受到關懷、溫暖、希望是非常有意義的。借用不 丹前首相吉格梅·廷里(Jigme Thinley)的話,“幸 福是每個人的共同愿望。它可能是我們想要的 最終的東西,而其他的東西只是作為一種手段 來增加”。本文呼吁積極心理學和設計學就“幸 ?!闭n題展開跨學科合作,提倡設計師和理論 家肩負社會責任,為真實的世界設計,為全人 類共同的福祉而共同努力。

本文為 2021 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課題 “提升國民幸福指數的多維設計方法論研究”(項 目編號:21BG108)的階段性成果;2022 年浙江省 課程思政教學項目建設立項(浙教函〔2022〕51 號) 課程思政示范基層教學組織建設——設計學科“為 幸福而設計”教研組研究成果。

注釋:

[1]UNITED NATIONS.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2002- 12-20)[2023-11-02].http://www.un-documents.net/ a57r254.htm.

[2]O'BRIEN C . Sustainability, Happiness and Education[J]. Journal o f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2010,1(1):1-18.

[3] 同 [1]。

[4]SUH E, DIENER E, FUJITA F.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nly Recent Events Matte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70(5):1091-1102.

[5]FORDYCE M W. A Program to Increase Happiness: Further Studie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83,30(4):483-498.

[6]FORDYCE M W. Happiness, Its Daily Varia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Values[D].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1972.

[7]FORDYCE, M. W. Development of a Program to Increase Personal Happiness[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77(24):511-521.

[8]ASPINWALL L G. Rethinking the Role of Positive Affect in Self-regulation[J].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998(22):1-32.

[9]ISEN A M. Success, Failure, Attention and Reaction to Others: The Warm Glow of Suc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0(15):294-301.

[10] 同 [8]。

[11]LYUBOMIRSKY S, DICKERHOOF R, BOEHM J K, et. Becoming Happier Takes Both a Will and a Proper Way: An Experimental Longitudinal Intervention to Boost Well-being[J]. Emotion, 2011,11(2):391-402.

[12]SHELDON K M, LYUBOMIRSKY S. Revisiting the Sustainable Happiness Model and Pie Chart: Can Happiness be Successfully Pursued?[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2021,16(2):145-154.

[13]PARALKAR S ,CLOUTIER S ,NAUTIYAL S, et. The Sustainable Neighborhoods for Happiness (SNfH) Decision Tool: Assessing Neighborhood Level Sustainability and Happines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7(74):10-18.

[14]GAMME A, RAFOSS A B. Handbook for Age[1]Friendly Communities[J]. The Norwegian Association of Local and Regional Authorities, 2020.

猜你喜歡
幸福感社區設計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幸福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