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教學中思維培育的路徑探究

2024-05-10 08:13陳曉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思維品質作文教學核心素養

陳曉

摘? 要: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作文教學大多處于淺表層面,學生的寫作也在淺表滑行,思維沒有深度與品質。作文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成了作文教學中亟須思考與研究的問題。文章探究了作文教學中思維培育的路徑:營造情境,培育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搭建支架,培育思維的深刻性與廣闊性;突破定勢,培育思維的批判性與獨創性;優選表達,培育思維的藝術性與審美性。以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培育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體系,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和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作文教學;思維品質;核心素養

作文占了語文高考的半壁河山,高中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亦非常重視。在課時的設置中,作文的“講、評、練”占了不小的比重,但作文教學的實效卻頗顯尷尬。教師教學熱情高,教學投入大,但收效甚微。大多學生不熱愛寫作,寫作時生搬硬套,東拼西湊,思維僵化,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對生活、社會的自我思考。究其本質,在于學生的寫作思維不健全,思維品質不高。

一、作文教學中思維培育的現狀與困境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寫作技能的訓練,在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方面較為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作文教學觀念方面,對思維品質的培養不太重視。在各種寫作要素中,寫作思維綜合復雜,最不易把握和培養,卻被大多數教師所忽略,沒有系統科學的思維訓練的規劃與設計,很多時候作文思維訓練成了可有可無,隨心隨性而為的內容。

其二,作文教學主體方面,教師成了作文課堂與訓練的主體,貫穿了學生寫作學習的整個過程,忽略了學生亦有自我獨立思維的重要特征,課堂中缺乏學生參與的思維訓練活動。

其三,作文教學內容與指導方面,教師注重作文的結構形式、寫作技法、表現手法等寫作知識的教授,為了應試,有些教師甚至采用了死板固化的應試套路。作文教學流程也基本采用了“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批改—判分評講”的固定上課模式。這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難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以及激活學生的思維。

綜上所述,當下的作文教學大多處于淺表層面,沒有走向縱深,從而導致學生的寫作表面化,缺乏思維深度。教師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思維品質已經成了教師作文教學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培育學生寫作思維品質的重要性

關于語文寫作思維的培養,李華平教授曾指出,語文活動可分為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相應地則可把語文思維分為閱讀與鑒賞思維、表達與交流思維、梳理與探究思維。其中,寫作思維可細分為:審題立意思維、謀篇布局思維、選材用材思維、修辭思維、審美表達的思維等。語文思維有著縝密的體系與內容分類,在教學中若不重視思維的培養,必定會造成知識體系的欠缺與思維品質的低下。

課堂上,學生都有自我的思考,但品質卻有高下之分?!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到,思維品質是指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性等,要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八季S發展與提升”已被確定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維能力培養訓練也是學科素養各項能力形成的基礎。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只有重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育,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真正的寫作能力,學生也才能真正寫出展現個性和創造力的好文章。

三、作文教學中思維培育的路徑

(一)營造情境,培育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

作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本質的鍛造,就需要學生的深度參與。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和投入,改變學生接受指令的被動狀態。教師應帶領學生一起去推開生活的大門,讓作文與學生自己的生活融合起來,讓寫作與生活高度關聯,讓學生帶著熱情與興趣,真正投入寫作中。為此,在寫作課上,就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寫作情境。寫作情境的營造意在激活、預熱、喚醒、觸發思維的參與,培育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

例如,徐飛教師的寫作課“舌尖上的‘人情”就是典型案例。他從山西別具風味的、大家熟知的面食說起,說說你記憶里的那根“烤串”。引導學生打開寫作的構思,學生由此積極發言,熱情地介紹當地極具地域特色的食物,山西的面食也紛紛登場,最終學生的筆下呈現出了精彩紛呈的文字。又如,教師在執教“寫人要抓住特征”時,為了讓學生體悟到如何圍繞個人特征精心選材,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班上學生先自主選擇一個同學描寫,但不寫出名字,最后在班上朗讀,請大家“猜猜他是誰”。每念一個片段,學生都非常緊張和興奮,都隨著朗讀文字的推進,不斷地在班上觀察,根據文字的描寫,努力地去猜測描寫的到底是誰。學生討論得十分熱烈興奮,思維得到了極大活躍,也明白了選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精心選材才能寫出人物的特征。再如,在講議論文寫作的立意要有時代特征,要有當代參與意識時,教師播放了當時熱映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片段。在學生觀影興奮之余,舉行了“砥礪精神,勇擔使命”為主題的交流會,請學生談談感受和思考。

在寫作的審題、構思、立意、選材等環節,教師都可以營造情境,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學生在大腦皮層興奮、活躍的狀態下,思維變得敏捷與靈活,從而會打開寫作的思路,進行寫作,從而讓寫作不再是一項枯燥的任務,而是一種逼近真實性的寫作狀態。

(二)搭建支架,培育思維的深刻性與廣闊性

要讓思維走向深刻性與廣闊性,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做好學生思維的“向導”,為學生搭建好思維攀登的支架,疏通思維走向深刻的瘀堵,打開寫作思維廣闊的扇面。寫作思維過程不是簡單的線性思維,而是有“層級”的復雜思維。當學生的思維停滯在課堂上的平面思維、散視思維的局限區域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的思維向上攀爬,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奮力攀登,從而走向思維的深刻與廣闊處。

教師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面對材料能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培養其發散思維與辯證思維;培養學生說理逐步向深處延展;讓學生學會探究事物的深層原因,并且能夠聯系現實生活分析產生此類現象的原因和本質等,讓學生的寫作因思維的延展與深入,變得靈動生氣,富有深廣度。下面以教師2022年全國甲卷的寫作指導為例,談談學生如何完成了寫作審題構思的攀升與蛻變。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引導了學生通過材料的表象,結合材料提示語,看到材料背后的寫作本質。透過紅樓材料的外殼,提煉其寫作內核就是“直接學習、借鑒、創新”三個關鍵詞。部分學生直接選取了“創新”這一關鍵詞寫作,原本無可厚非,但思維不夠深入。議論文寫作說理要注重辯證地分析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討論與探究,引導他們思考得出了在傳承中創新,能體現思辨性的深刻立意。另外,思維還可以進一步深入與綜合,教師引導他們采用多種方式綜合理解,采用遞進式進行論證,逐層分析:從模仿借鑒,到不斷發展,再到自主創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遵循這個規律。最后,教師啟發學生以廣闊的視野來觀照材料的價值,以理論認知來觀照客觀現實,并按照題目要求把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感受融入具體的寫作中。學生的寫作思維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向深刻與廣闊的。

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做這樣的“思維訓練體操”,例如,以“自由與規則”“快與慢”“團結與競爭”等矛盾統一的話題去訓練培育學生思維的深廣度。學生需要思考清楚材料中隱含著的對立統一的矛盾特性,在寫作過程中寫出兩者之間辯證統一的關系。

(三)打破定勢,培育思維的批判性與獨創性

在長期的作文教學與訓練中,教師的作文教學往往依據寫作范式進行教學,教學方法循規蹈矩。學生寫作也過分依賴寫作范文,照著范文依葫蘆畫瓢,人云亦云,不敢越雷池一步。遇到新的寫作語境和話題時,缺乏寫作機智,往往束手無策,很難有自我的、個性深刻的見解及獨創性的思考。在具體的寫作中,往往呈現出立意膚淺平庸、選材狹窄陳舊、結構簡單呆板、語言寡淡貧瘠等問題,文章形式亦千篇一律,在作文考試中,難以獲取高分。

教育部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了一個觀點,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創新型人才。具有創新的人才不是唯書論者,他們創新的能力與批判性思維有著密切關系。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創新、思維創新就尤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與獨創性,以避免學生在寫作中講大話、講空話、講套話。讓學生的寫作不是簡單地模仿人家的文字,照搬人家的思想,而是真實反映自我生活的思考,真實地抒發和表達對材料或話題的理解與看法。在文字中,閃爍自己智慧和理性的動人光芒。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寬松的課堂思維環境,讓學生可質疑、可創新、可自由表達,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與獨創精神。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教師就要引導他們用批判性思維看待問題,引導他們對某個現象、問題做出更深的解讀,生發懷疑精神,批判論證當前的解釋。例如,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觀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追問:“環境客觀因素真的會對個體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嗎?個人主觀能動性的作用發揮又在哪里呢?”

在審題立意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可多義解讀的材料,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待材料,鼓勵學生根據材料多維解讀、立意,最后確定觀點。教師要讓學生自由表達,給學生一個敢說、敢質疑的環境,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可以讓學生盡自己所能,多擬寫觀點。然后讓學生就自己的觀點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每個人對材料的理解不同,思維的水平狀況不一樣,所挖掘提煉的觀點也會有所不同。那么,哪些觀點才是正確的、嚴謹的、新穎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觀點進行深入討論,來一場頭腦風暴,碰撞思維的火花。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有可能會質疑同學的觀點,生發懷疑精神。這就促進了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去考慮觀點的嚴謹性。之后,教師還要讓學生在所有的論點中選出新穎深刻,最能彰顯思維品質的獨創性觀點。

(四)優選表達,培育思維的藝術性與審美性

有了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但在表達過程中,能否通過準確優美的語言,表達自我的見解與思考,自己的思維是否能順利轉化為語言,也是思維培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大體成文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復閱讀自己的文章,讀讀自己的文章是否通暢,理順文章思路,自己追問“想說什么”“說了什么”“說得如何”。檢查是否存在基礎的語法不對、錯別字等問題;在做好基礎表達后,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尋找更好的表達路徑,注重對文章外在的語言做修改,關注語言文字的潤色與刪改,注重文章表達細節。

還是以2022年的全國甲卷為例,學生的觀點是“在當下不同領域中,我們應先以移用為基礎,再以化用為發展,最后以獨創為突破”。這個觀點作為中心論點,簡明扼要,無可厚非。但在主體部分具體論證觀點時,就需要運用多種論證手法和修辭手法,加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讓議論文哲理與文采齊飛。如在文章修改的過程中,學生就選用了生動貼切的比喻,進行了比喻論證:“流云借風,播下移用之種;歲晏沉香,生出化用之葉;秋風金黃,結出創新之果?!薄叭绻f移用為紙,那么化用就是筆,還差的墨就是創新?!边@樣修改后,說理透徹,深入淺出,文采斐然。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通過各種途徑方式培育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其形成科學的思維體系,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提高語文核心素養,而且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劍泉. 徘徊在語文思維門口的批判性思維:兼評余黨緒“道德綁架”作文教學課例[J]. 中學語文,2021(01):12-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李華平,陳劍泉. 語文學科思維認知的檢討與重構[J]. 中學語文,2021(01):6-11.

[4]張朝昌. 語文思維范式的建構[J]. 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9):68-73.

[5]陸寶初,曹葉娟. 高中語文“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建構框架與讀寫取向[J]. 安徽教育科研,2020(23):19-20.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思維品質作文教學核心素養
媒介運營管理者應具備的一種新的思維品質
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度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先寫后教:語文作文教學途徑探微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探索多媒體在情趣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