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育童“心”,攜手“衛”健康

2024-05-10 11:09李孟珂
中小學班主任 2024年7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班主任

李孟珂

[摘要] 伴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為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相對滯后,加速探索并推動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走向優化,成為守衛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舉措。本文基于班主任工作視角,探索以家校共建的方式優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踐路徑,旨在為切實提升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實踐參考。

[關鍵詞] 家校共建;合育童“心”;心理健康;班主任

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理應成為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由于缺乏充足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儲備,家長容易陷入將孩子的物質需求等同于心理需求的誤區。與此同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家長更為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缺乏對孩子心理健康狀態的關注。部分家長在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有心無力,更有甚者認為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在此背景之下,班主任作為家校合作的橋梁,應當充發揮自身所具備的教育專業優勢,結合學生心理成長需求,優化家校教育模式,以切實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共創共建,明晰家校育人責任

家長與教師作為教育的兩大主體,能否承擔好各自的育人責任,成為家校共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能否發揮實效的關鍵因素。

(一)家校雙方牢固樹立協同育人意識

在家校協同育人理念的驅動下,家校合作已經取得 了一定的進展,但結合教育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家校雙方的協同育人意識仍有待加強。一方面,許多家長對家校合作的理解仍舊停留在表面,他們往往認為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而自己只需要與教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即可。這種觀念導致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參與度不高,無法與學校形成有效的互動和溝通,從而影響了家校之間的協同育人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忽略了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將家校合作視為一種負擔,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作為班主任,需要切實發揮好自身在家校溝通過程中的協調作用,就孩子的學習生活中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

(二)角色互補共同明確育人主體責任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主要環境,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樣負有重要責任,因此,家庭和學校是實現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關鍵,應當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資源等方面相互補充,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并推動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角色互補機制建設。家長應當發揮好自身的榜樣作用,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和支持,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心態。教師則應當在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發展的同時,關注其心理健康發展動態,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雙方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共同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方案,確保學生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支持。有效的溝通能夠促進家校雙方在教育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二、重點聚焦,精準解決心育問題

結合教育實踐來看,部分家長和教師在育人過程中普遍存在“經驗主義”錯誤。有些教師和家長習慣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孩子出現情緒或心理問題的原因,而沒有正確引導學生解決心緒問題。學生長期處于不健康的心緒之中,可能會封閉自我,日?!靶∏榫w”往往可能會演變成心理“大問題”。因此,家校共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當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礎之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一)正視學生的心理困惑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學習競爭與家庭期望等方面所帶來的隱形壓力不容忽視。與此同時,小學生大多缺乏挫折教育,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往往缺乏應對能力。由于成長環境的差異,家長可能在潛意識中無法體會到孩子所面臨的壓力,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往往無法主動深究其形成的原因。教師在教學壓力之下,也容易出現忽視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情況。因此,家校雙方都應當正視學生的心理問題,牢固樹立心理健康無小事的意識。

(二)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我情緒

小學生由于對心理健康問題缺乏認知和應對經驗,在產生心理壓力時往往無法主動尋求有效的幫助,家校雙方需要引導他們學會如何正確地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具體而言,可依托以下路徑有效提高學生自我表達情緒的能力(見表1)。

三、注重實效,優化家校合作路徑

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的不斷加快,信息技術手段在為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家?;幽J綆砹松钸h的影響。因此,借助多元溝通渠道優化家校合作路徑也成為家校共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力手段。

(一)建立線上線下雙線互動模式

當前,伴隨著社交軟件功能的不斷優化與升級,微信逐漸取代了傳統電話溝通模式。微信群逐漸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平臺。通過微信群,家長和教師可以實時互動,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然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微信群的溝通內容大多局限于學生成績的變動、作業完成情況等學業相關事項。部分微信群逐漸演變成了老師疲于應付的“加班群”、家長之間互相攀比的“曬娃群”,以及盲目點贊老師的“夸夸群”。對于部分家長和老師而言,這些微信群已成為日常生活的“壓力源”,背離了家校溝通的初衷。因此,作為班級管理核心人物的班主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見圖1)著手,依托線上線下雙線互動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和家長。

(二)打造教師、家長、學生共同成長格局

教師、家長與學生個人在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過程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應當充分發揮作用,以打造教師、家長、學生共同成長的新格局。首先,班主任需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質、情緒管理能力與壓力應對能力。同時,班主任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確保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其次,班主任應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定期組織開展家長課堂,及時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并與科任教師保持密切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最后,班主任還應組織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心理講座、團體輔導等,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同時,班主任還需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班主任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滿足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求。通過持續學習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同時,班主任應當發揮好自身協調與溝通的作用,推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家校共建,努力達成1+1>2的協同育人目標。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三全育人視域下新時代小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培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yb2333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曉敏 . 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21).

[2]陳永紅 . 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J]. 考試周刊,2023(43).

[3]帥世春,葉芷甄,袁嘉嘉 .“家校社”協同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J]. 中國社會工作,2023(21).

[4]張蘭 .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J]. 好家長,2023(17).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當代優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舉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