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陽市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分析與思考

2024-05-10 08:14張彩虹申堅定郭俊紅楊陽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技術推廣效益

張彩虹 申堅定 郭俊紅 楊陽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業技術模式的不斷更新,稻漁綜合種養迅速成為一種新興的立體綜合農業技術模式。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環境,在稻田里既種稻又養蝦,實現稻蝦雙豐收,具有成本低、見效快、易操作、風險小的特點,能產生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結合2017—2020年河南省南陽市開展的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模式項目推廣應用情況,對其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在南陽市的規?;茝V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稻蝦共養;技術推廣;效益

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和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水稻種植結構和栽培技術發生了重大變化,水稻生產呈現規?;?、種植模式多樣化趨勢。作為生態循環農業的典型模式之一,稻田綜合種養成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促進農民增收增效的一種重要途徑,在推進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漁)業增效和農(漁)民增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稻漁綜合種養以一種產業化的模式,在水稻田中養殖水產品,實現一田雙收、一水兩用、穩糧增效。據不完全統計,河南省稻田綜合種養面積迅速發展。截至2022年年底,稻漁綜合種養養殖面積超過110萬畝,主要的種養模式有稻田養蝦、稻田養蟹、稻田養鯽魚、稻鴨綜合立體種養、沼稻鰍立體綜合種養等。近些年,小龍蝦產業迅速發展,消費市場異?;鸨?。稻田養蝦因其周期短、經濟效益顯著,迅速得到農戶青睞,成為一條實現農業結構調整,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因而得到廣泛推廣。

為進一步推廣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南陽市自2017年開始在桐柏、鄧州、唐河等縣市開展“南陽市水稻綜合種養技術模式推廣與應用”項目的技術示范及推廣應用。該項目根據南陽本地水稻生產實際,歷經多年試驗研究,立足豫西南、面向全省,將“綠色、節本、增效”理念貫穿水稻種養生產全過程,以農業增產增效、生產生態循環為根本目標,堅持技術集成、技術創新與示范推廣并舉,產、學、研相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此,以項目推廣區為調研區域,以種養農戶合作社為調研對象,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在桐柏、鄧州、唐河等地開展實地調研,對2017—2020年該項目在南陽地區推廣應用的情況進行分析,總結稻蝦綜合種養模式項目推廣的經驗,了解該模式推廣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期為南陽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南陽市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經濟效益分析

(一)稻蝦綜合種養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經濟效益是衡量一種種植模式的重要指標。稻田養蝦本質上是在種稻時利用種稻的空閑時間和空間增加養蝦的過程,充分利用稻田來提高種植的經濟效益。因此,稻蝦綜合種養首先要保證水稻生產不受太大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產出。多年示范調查發現,稻田養殖小龍蝦僅在苗期使得部分秧苗遭受龍蝦蠶食,導致有效穗減少。在水稻揚花灌漿后,由于小龍蝦養殖特性對水稻的影響很小,水稻穗粒兒數和千粒兒重變化不明顯。推廣期間,稻蝦綜合種養稻田水稻平均畝產為400.3千克,傳統水稻田的水稻平均畝產425.8千克,稻蝦綜合種養的水稻單產比傳統水稻田畝產平均減少25.5千克,減產率達5.98%,這說明稻田養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稻的產量。

(二)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成本投入比較

小龍蝦是雜食性動物,對環境的要求相對較低,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強,其養殖技術較為簡單,屬于一種“短、平、快”的項目,適宜大面積的稻田養殖。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根據小龍蝦的生活習性和種養技術特點,主要生產成本包括秧苗和小龍蝦苗的費用,水稻種植、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土地整理、肥料、飼料和農藥等的費用,以及人工管理的費用。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在每畝生產投入上,蝦苗增加投入1 000元;用工增加100元;基建(排水溝、防逃、水電)增加400元;飼料主要是喂養小龍蝦的成品飼料和農戶自產的雜糧,增加400元;稻蝦田限制了農藥的使用,費用減少80元;肥料包括有機肥、復合肥和尿素,稻蝦田一般不使用尿素,肥料費用減少100元;累計每畝新增投入費用為1 720元。稻蝦綜合種養模式采取人為種植、養殖、施肥、稻田水位控制等技術方式,減少了稻田化肥、農藥的投入,實現了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控。

(三)稻蝦綜合種養產出值比較

稻蝦綜合種養的產出主要分為稻谷和小龍蝦的銷售收入。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稻田產出的小龍蝦品質好,價格一般會上浮30%~50%;另外,由于生產過程中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產出的稻米品質好、價格高。據調查,按照稻蝦田水稻每畝產稻谷400.3千克,4年稻蝦田稻谷收購平均價3元/千克計算,水稻產出效益是1 200.9元;傳統水稻田種植水稻平均畝產486.6千克,按平均收購價2.2元/千克計算,水稻產出效益是1 070.5元,稻蝦田單位效益值增加130.4元。另外,稻蝦田每畝產出小龍蝦150.2千克,按照市場收購價30元/千克計算,稻蝦田小龍蝦產出效益是4 506元。水稻的副產品主要是秸稈,按照生產籽粒與秸稈1:1.3計算,稻蝦田每畝減產稻谷86.3千克,則減少秸稈112.2千克,秸稈按平均0.08元/千克計算,比傳統水稻田減少效益9元。結合單位規模投入成本情況,稻蝦綜合種養模式下小龍蝦的產值增加較多,使得稻蝦綜合種養純收益較傳統水稻種植增加2 807.4元。

(四)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推廣應用經濟效益分析

2017—2020年南陽市創建的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在桐柏、唐河、鄧州等縣市及周邊地區建立稻蝦綜合種養技術示范推廣點29個,累計推廣面積10.56萬畝,占計劃推廣面積的52.8%,新增利潤18 547萬元。省市下撥示范推廣費用65萬元,技術推廣人員費用20萬元,其他費用10萬元,累計130萬元(表3),推廣投資年均純收益率為7.13%,即南陽市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模式示范推廣項目每投入1元可為社會創造7.13元的經濟效益,實現了一田兩種、一水兩用,稻蝦共生、效益倍增,有效提高了農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

二、南陽市稻蝦綜合種養模式推廣的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分析

(一)社會效益

稻蝦綜合種養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水稻種植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水資源,拓展了小龍蝦養殖空間,發揮了稻田增產增效潛力,實現了種稻、養蝦兩不誤,突破了種植和養殖的空間制約,是一種高效種養模式。尤其是低洼稻田和原有稻田養殖區易于推廣稻蝦綜合種養模式,部分灌溉條件較好的稻油輪作區改為稻蝦綜合種養區后進一步提高了效益,為種植戶和養殖戶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這種模式解決了稻蝦爭地的矛盾,拓展了農業發展空間,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另外,項目的推廣示范提高了種養戶的科學種養技術水平,調動了廣大農戶稻田養蝦的積極性,有助于稻田養蝦面積的迅速擴大。龍蝦養殖業的發展,為龍蝦加工企業和餐飲業提供了優質原料,有力地推動了龍蝦加工出口和餐飲業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進一步融合和健康發展。

(二)生態效益

稻蝦綜合種養是稻田生態種養結合模式的一種,在產業上符合生態發展的要求,在產品上符合市場對優質稻米和龍蝦的需求。該模式通過農業技術措施,將種稻與養蝦有機結合,利用稻田中的雜草、螟蟲類幼蟲和蛹作為龍蝦餌料,從而減輕了草害和蟲害,利用龍蝦產生的排泄物作為水稻生長的生物肥料。這種互利共生的種養模式,減少了生產過程中化學農藥、肥料和飼料的投入,不僅節約了生產成本,而且減少了農業生產本身對環境造成的面源污染,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同時,提高了稻谷的品質,稻蝦成了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價值高,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改善了稻田生態環境,探索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三、對南陽市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建議

(一)強化技術更新和應用指導

目前的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相對于傳統水稻單種存在著較大的技術問題。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的推廣需要新技術的推動,進一步降低生產投入,提高產出效益,用技術更新帶動產業發展。一方面,要以重大農業科研項目為依托,整合各級農業科技創新力量和平臺,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進一步結合當地地理和生態條件創新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化核心技術,重點對提高水稻和小龍蝦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控制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等技術內容進行創新,推進科技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另一方面,不同農戶對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在生產中對于技術管理和實施都存在較大的技術需求,這就需要基層農技部門加強對核心技術的指導和培訓,實地解決農戶種養過程中存在的難題。

(二)發揮政策引領和產業示范帶動作用

按照“因地制宜、穩糧增收、生態環?!钡脑瓌t,在適合開展稻蝦綜合種養的區域,加強政策扶持,依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市場為主導,科學引導稻蝦產業發展,防止出現過度養蝦、忽視水稻種植的現象,保障糧食生產安全。采用資金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扶持,提高其種稻養蝦積極性;采取項目建設、研企合作等形式,積極推進產業示范基地的建設,以點帶面,借助示范基地的標準化、規?;N養發揮其輻射作用,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和技術模式。

(三)加強品牌建設宣傳,完善產業鏈條

在生態丹江和鴨河水資源上做文章,打造綠色有機小龍蝦、稻蝦米系列品牌。積極開展水稻生產“三品一標”建設,集中推動“中線渠首”“金唐河”“淮源香”“丹水牌”“鄧林香”等稻米品牌建設,加快申請國家級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加強產業營銷理念、消費理念的宣傳與引導,著力做大做優做精南陽稻米及小龍蝦品牌。利用現代化的融媒體手段大力宣傳品牌價值,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品牌效應。借助土地流轉、種植合作社等機制,促進形成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等多元化經營主體為核心的生產經營體系,扶持培育設備一流、工藝先進、有競爭力的優質稻米和小龍蝦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全產業鏈條集群。進一步完善規范稻蝦綜合種養上下游各環節,完善相關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技術標準。強化產業發展導向,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規?;?、標準化生產經營,努力提高產業知名度,形成“種、產、銷”一體化產業模式。

參考文獻:

[1]于秀娟,郝向舉,黨子喬,等.中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報告(2022)[J].中國水產,2023(1):39-46.

[2]王建方.河南省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示范推廣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17,33(12):14-15.

[3]彭翔,戴林秀,李京詠,等.稻田綜合種養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影響的文獻研究[J].中國稻米,2022,28(4):55-60.

[4]郭俊紅,楊陽,李民.2005—2020年南陽市水稻生產概況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22(12):184-187.

[責任編輯:李偉杰]

猜你喜歡
技術推廣效益
草粉發酵 喂羊效益高
蓮魚混養 效益提高一倍
智能制造技術推廣服務與實踐
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技術推廣
可再生能源可以產生數十億美元的健康效益
冬棚養蝦效益顯著,看技術達人如何手到“錢”來
果園有了“鵝幫工” 一舉多得效益好
農田水利技術推廣
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思考
“組合拳”中出效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