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梁實秋山東大學圖書館藏書問題公開信的考釋

2024-05-11 00:25菲,金
關鍵詞:私生活青島大學新文學

王 菲,金 星

(阜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1935年5月28日,北平《世界日報》的《學生生活》一欄刊出一則梁實秋發來的公開信,編輯題為《梁實秋先生來函》。此信系梁實秋對海倫《山大私生活》一文中部分觀點的反駁和澄清,因此言辭中帶有盛怒的情緒。在梁實秋文學史料的搜集與整理中,書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梁實秋一生鐘愛寫信。梁文薔在《回憶爸爸梁實秋》中直言:“爸爸拿寫信當家常便飯,認為是每日工作之一,是款舒情懷之方式,是與世界溝通之橋梁?!盵1]121作為《梁實秋全集》失收佚信之一,此信對于梁實秋文學史料整理和生平思想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迄今為止,收入《梁實秋文集》(第9卷)書信卷的信有404封,應少于梁實秋實際寫作的總量。因此,考釋梁實秋這封公開信,既是對《梁實秋文集》書信卷的一次補充,也能為梁實秋生平研究貢獻新材料。

一、《山大私生活》中的“涉梁”言論

《梁實秋先生來函》刊登于1935年5月28日《世界日報》第10版《學生生活》一欄,發信人為梁實秋本人,收信人為“本月24日貴報學生生活欄‘山大私生活’一文”作者海倫。海倫自1935年5月24日至5月29日連續6天在《世界日報》學生生活欄撰寫題為《山大私生活》的文章,署名為“海倫寄自青島”。在1935年5月24日,海倫的第一篇《山大私生活》文章中即涉及梁實秋在山東大學(下文簡稱山大)的工作與事務,并對其進行批評和指責。

為便于了解《梁實秋先生來函》一信的背景,現將海倫于1935年5月24日發表于《世界日報》學生生活欄《山大私生活》一文的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被遺棄在孤島上的山東大學,三面環海一面靠山,在寂寥的年月里,不聲不響的生長著,外面對于這個孤立在所謂“世外桃源”的學府便因而無從知道它的真像。固然有時也可以從報紙上教育欄內看到關于它的三兩的報告,或者從教部視察員口中流露出它的一些消息,可是這些都不過是所謂“公生活”的記載,是表面文章,要想認識一個學校的真面目,想知道它的特殊的色彩,從這種記載里你是看不到的。只有把它的內在的私生活,用攝影師拍照“特寫”的手法加以考察時,你方會清清楚楚地了解了一個學校的特殊的校色。下面便是我個人從山東大學的私生活里所拍照出來的幾個“特寫”的鏡頭。如果有人說他是“粉飾”或是“歪曲”了“鐵一般的事實”的鏡頭。那我要預先申明,那也許是因為我的“開麥拉”所取的View Point與他趣乎不同,再不就是他另外又安上了有色鏡頭。

再說我的攝制手法是沒有一定標準與次序的,只是眼前碰到了什么刺眼的景物便隨手攝制下來,所以有的是“快意的”,有的也許是“不快意的”,好了,廢話講完了——開麥拉!

圖書館中的藏書

圖書館是一個大學的生命線,所以我開頭就先說到它。山大圖書館的藏書實在不能算少,在梁實秋先生任館長時,因了他個人的趣味,把所有的關于莎士比亞的書籍,各種各色的版本,上下古今的批評與注釋盡可能的都買來,結果便成功了這種傳說,說是在國內大小圖書館里所藏關于沙翁之書籍,以山大為首屈一指。沙翁的書確是不少了,可是關于現世紀人所著的書在這個圖書館里便寥若晨星。不但此也,梁先生還把一大批認為與青年思想有害的書籍檢舉出來列為禁書不準借閱。但是這兒卻有一個奇特的例外,就是被稱為“無產階級的圣經”的The Capital不但未禁,且把它作為圖書編目的例子,把書名,作者姓名等等一一清晰的工筆寫出來,明目張膽的貼在圖書館墻上。這種矛盾的現象該怎樣解釋呢?“資本家學乖了要把XXX請進文廟里”,記得從前左派的人這樣說過,可不知梁先生是否取意如此。[2]

此篇《山大私生活》全文1 000余字,涉及梁實秋的內容有300余字,主要批評梁實秋在山大圖書館的管理和藏書問題。其中涉及梁實秋的言論可歸結為三點:一是莎士比亞相關書籍館藏過多;二是現世紀人所著的書籍館藏過少;三是列舉禁書存在矛盾現象。雖然署名海倫的作者真實姓名難以考證,但是從這篇僅有千余字的文章能夠看出其“別有用心”之處。一方面,海倫借助國民政府對左翼書籍的文網政策,大談梁實秋購買禁書,大有坐實其“反動”之意。另一方面,海倫借助圖書館“藏書”在后續文章中引出“藏嬌”的道德審判,有意借助傳統儒家道德對山大教師私生活進行道德綁架。當然,海倫的文章除別有用心的言論外,也能反映當時山大學生的某種真實情緒。無論出于公心還是私心,應將海倫所反映的一些圖書館藏書問題視為歷史中“不同聲音”的補足。

二、《梁實秋先生來函》中的辯駁與澄清

1935年5月24日海倫文章見報之時,梁實秋在北京大學任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0年代《世界日報》更是替代《晨報》成為“北京學界的熱門報紙”[3]54。在北平執教的梁實秋看到海倫的文章后,頓生不平之氣。他立即致信報社,對《山大私生活》一文中涉及自己的觀點予以反駁和澄清。1935年5月28日,《世界日報》在第10版“學生生活”連載海倫的《山大私生活》一文時,特辟一個角落刊登《梁實秋先生來函》。書信內容如下:

編者先生:本月24日貴報學生生活欄“山大私生活”一文,有涉及鄙人而與事實不符之處,敬請更正為荷。

(一)“梁實秋……因了他個人的趣味,把所有關于莎士比亞的書籍……都買來?!鄙酱笥小吧勘葋啞睂W科,三四年必修,購置參考書不能算是“個人趣味”。關于莎士比亞的書浩如煙海,山大所備不及萬一,“所有的都買來”之語,未免幼稚。

(二)“現世紀人所做的書,寥若晨星”。這須有事實證明,山大圖書館有圖書目錄,現世紀人所著書是否“若晨星”不辨自明。山大購書向由各系教授及主任提出,圖書館長并無權抉擇。

(三)“梁實秋先生還把一大批認為與青年思想有害的書籍檢舉出來列為禁書”。事實不是如此。我奉圖書委員會之命,曾把“情書一束”之類及淺薄的三角戀小說之類約三十本從書架上取下來保留。一個大學的圖書館,在開辦的第一年就先購置這種東西,我以為可恥。這種東西與“青年思想”毫無關系。我是主張思想自由的,所以馬克思的資本論英文中文本都有,這怎么能算是“矛盾”?

山東大學曾經發生過風潮一次,我也在被攻擊之列,我的罪狀恰似上面我所辯證的那幾點。我離山大已一年,不過問圖書館事已三年,竟還有人摭拾流言,橫加污蔑。山大只有五年歷史,我主持圖書館只有一年,成績不必說,罪惡也不至于大的使圖書館遭到無可挽救的地步罷?

梁實秋五月二十四[4]

從結尾署名的日期“五月二十四日”可以看出,梁實秋在海倫文章刊發的當天就作了回信,這足以顯示他的急切與憤怒。山大的風潮是1932年學生反對修改“學則”的運動。1932年4月4日,國立青島大學①根據教育部指示,公布了修改后的《青島大學學則》,其中“學生全學程有三種不及格或必修學程二種不及格者令其退學”[5]138一條,因觸及學生的利益而遭到抵制。在當年期末考試來臨之際,學生成立了自治會,試圖抵制“學分淘汰制”的實施。1932年6月16日,他們向校方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中一項就是圖書館購書問題,認為學校只買“新月派”的書籍是某些教員的假公濟私。在1932年抵制“學分淘汰制”的風潮中,新月派的聞一多、梁實秋成為眾矢之的。由于聞一多支持校方決定,遭到學生們有針對性的攻擊。山大學生發表《驅聞宣言》,直斥聞一多為“準法西斯蒂主義者”“不學無術”[6]378。由此可見,1932年山大學生提出的新月派書籍問題,是因為針對聞一多而遷怒圖書館館長梁實秋。因為有風潮的往事,所以梁實秋在公開信中說“有人摭拾流言,橫加污蔑”。

《梁實秋先生來函》針對海倫《山大私生活》提出的批評,逐一予以回應并反駁。第一,梁實秋否認山大圖書館購置莎士比亞書籍是因他個人趣味,且“所有的都買來”之語過于幼稚。1931年3月底,梁實秋出任圖書館館長,開始管理圖書館事務,這與胡適倡導梁實秋等人翻譯莎翁全集一事在時間上吻合,難免使人心生質疑。事實上,梁實秋最初憑一己之力從英國一家舊書店購置書目,“Shakespeare Society Transactions (莎士比亞學會論文集)我就弄到了一大堆,這是相當陳舊的印刷品,但內容極有價值”[7]。梁實秋最初翻譯莎翁著作并未借助公職以便私利。梁實秋于1932年8月為山大三年級學生開設“莎士比亞”課程,分2年講授,成為全國最早在大學課堂講授莎士比亞著作的學者之一。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梁實秋提供了一定數量的莎士比亞圖書。據 1932 年3月14日《圖書館增刊》專欄介紹,國立青島大學藏有的莎士比亞圖書包括“劍橋本”全集,共9冊;Tudor本全集,共40冊;牛津大學 Addis Wright 編17冊;Gordon 編9冊;New Hudson 編17冊[8]。除莎士比亞原著,圖書館還增訂相關期刊以拓展學生視野,“西洋定期刊物如英國之Contemporary Review,Fortnighty,Nineteenth Century,美國之Current History,Foreign Africa之外購整套雜志”[9]376。由此看來,梁實秋為莎士比亞課程準備了比較豐富的圖書資料。

第二,梁實秋否認山大圖書館有關“現世紀人所著的書‘寥若晨星’”,并說明圖書館購書事宜非館長一人決定,而是由圖書委員會商定。宋春舫是山大圖書館的第一任主任(館長),“任職期間,他為該館先后購藏了萬余冊優質圖書,除在國內搜集善本佳槧,還不惜花費大量外匯,直接從海外訂購哲學、經濟、文學名著,如德文版的馬克思《資本論》,馮友蘭的《新事論》,楊端六的《貨幣與銀行》,余長河的《新經濟》,以及巴金、老舍、錢鐘書等作家的文學作品集,還有不少外文原版書,翻譯書籍,以及幾十種外文期刊等”[10]63。除新購書籍外,當時許多知名作家、學者曾向圖書館捐贈書籍。梁實秋、聞一多、皮品高、臧克家、王統照、老舍、沈從文等人的贈書中不乏有“現世紀人所著書籍”。相比山東地方志和莎士比亞兩類藏書,山大圖書館“現世紀人所著書籍”的數量確實不及兩者,但不至于“寥若晨星”。

在出任山大圖書館館長后,梁實秋主持成立圖書委員會,聞一多、楊振聲、趙太侔等是委員。圖書委員會曾多次開會討論商定購書事宜,這在聞一多的日志中多有記載,摘錄如下:

一九三一年

三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時,出席青島大學圖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出席者還有梁實秋,趙太侔、湯騰漢﹑皮品高等。討論內容有本學年購買圖書經費及分配方法,決定購買圖書需由本委員會審查決定后,方能進行。(據青島大學《圖書館增刊》第2號,1931.5.11)[11]406

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時,出席青島大學圖書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查各系欲購圖書書目。(據青島大學《圖書館增刊》第2號,1931.5.11)[11]408

據圖書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記錄,決定購買教育學系、歷史學系、中文學系、數學系相關書籍[12]。因此,確如梁實秋所說,山大圖書館購書事宜需圖書委員會的各系老師共同商討議定,圖書館館長無權個人決定。

第三,梁實秋否認自己單獨“列舉禁書”的行為,說明自己保留左翼書籍的原因。在公開信中,梁實秋坦言自己是奉圖書委員會之命,將“‘情書一束’之類及淺薄的三角戀小說之類約三十本”書籍取下保留。圖書館書架上仍有馬克思的《資本論》的原因是梁實秋主張思想自由。據梁實秋晚年撰寫的《關于魯迅》一文:“我曾經在一個大學里兼任過一個時期的圖書館長,書架上列有若干從前遺留下的低級的黃色書刊,我覺得這是有損大學的尊嚴,于是令人取去注銷,大約有數十冊的樣子?!盵13]614由此可知,梁實秋從圖書館下架黃色刊物是事實。早在1928年,梁實秋強烈批判張競生的“淫穢”書寫,他在《時事新報·青光》上發表《取締淫書》等文章,提出“號召肅清取締淫書”的口號??梢钥闯?,梁實秋對于“黃色書刊”秉持反對態度,山大圖書館里有此類書籍,他必“以為可恥”。據聞一多日志記載:“四月十四日下午四時,出席青島大學圖書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出席者還有楊振聲、梁實秋、黃際遇(任初)、湯騰漢、趙太侔、皮品高。決議‘審查檢出舊存無價值之書籍免于陳列’。(據青島大學《圖書館增刊》第2號,1931.5.11)”[11]407由此推斷,此次會議中審查出的“無價值之書籍”應為梁實秋所說“‘情書一束’及淺薄的三角戀小說之類”,也證實梁實秋是“奉圖書委員會之命”,“令人取去注銷”。

關于圖書館購買“禁書”的問題,梁實秋并不否認。實際上,宋春舫在任職館長期間就購買過德文版的馬克思《資本論》。這些書籍也是梁實秋早年求學時期的重點讀物,他主張思想自由的觀念與早期的讀書經歷不無關聯。1931年,梁實秋發表《論思想統一》稱:“思想這件東西,我以為是不能統一的,也是不必統一的”,“我們正該歡迎所有不同的思想都有令我們認識的機會”[14]429?;诖朔N觀念,梁實秋在山大圖書館留有《資本論》并不像海倫所說是“矛盾的現象”。

最后,梁實秋在公開信的結尾提到與其相關的一次山大風潮,并說明自己在任職館長期間的成就,其使用“摭拾流言,橫加污蔑”等語表明他的憤慨。實際上,此次“殃及梁聞”的學潮對梁實秋在山東大學任教也產生了影響。學潮平息后,梁實秋辭去圖書館館長和外國文學系主任職務,在楊振聲的勸說下繼續留在外國文學系任教。1934年10月,梁實秋辭職北上,其外國文學系主任一職由洪深接任,而此時的山大圖書館改由教務處領導。

三、梁實秋、海倫“紙上交鋒”背后的新文學學科建設史

雖然梁實秋和海倫的紙上交鋒僅有一文一信,但其反映了當時山大復雜的思想背景,師生的緊張關系從中可窺見一斑?!渡酱笏缴睢分猩媪貉哉摵?932年學生抵制“學分淘汰制”風潮構成對話關系,而梁實秋也因為與聞一多同為“新月派”而遭到攻擊。于是,不難理解山大學生為何針對圖書館提出問題。先是新月派書籍,后有莎士比亞全集,這些實是“指梁罵聞”之舉。梁實秋、海倫二人的交鋒以及1932年山大學生對圖書館購書問題的關注,為我們研究山東大學新文學學科建設史提供了寶貴資料。海倫針對梁實秋的言論主要聚焦梁實秋擔任圖書館館長時期的行為,是一種輿論造勢。若據此認為梁實秋思想出了問題或者假公濟私,則難免忽視其擔任圖書館館長背后的新文學學科建設問題。劉子凌認為,梁實秋擔任山東大學圖書館館長兼外國文學系主任一職是山大校長楊振聲為謀求“中外文學的溝通”而有意為之[15]。因此,以梁實秋、海倫紙上交鋒為切入點,可以更好地探究楊振聲和梁實秋在山大新文學建設的策略問題。

首先,穩固白話文學的思想陣地。圖書館是大學新思想傳播的重要陣地。梁實秋任館長期間,大量購進晚清民國時期出版的中外文圖書,廣泛搜集民間藏書和古籍珍本,呈現溝通中西、融匯古今的傾向。1931年8月,山大圖書館實行開架借閱,即教職工可隨時進入書庫取閱書籍或固定座位號進行長期查閱。圖書館可同時容納160余人,為在校師生提供了良好的讀書環境。楊振聲之所以聘請梁實秋這個富有中外學識和世界眼光的教學和管理人才,是為了讓有新文學背景的梁實秋鞏固圖書館的思想陣地,并與世界文學展開對話。在楊振聲、梁實秋等人矢志不渝地規劃和實踐后,新文學得以在山大生根發芽。

其次,營造兼容并包的文化環境。楊振聲將北大兼容并包的理念和清華重視文學教育的思路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圖書館秉持“海納百川”的觀念,“包容”了馬克思主義及左翼書籍。據梁實秋的學生郭根回憶,他曾在山大圖書館借閱柔石的《舊時代之死》、辛克萊的《密探》、日本江口渙的《戀愛與牢獄》等書[16]273。山大相對自由開放、寬容度較高的文化氛圍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外國文學系學生組織成立刁斗文學社,創辦《刁斗》季刊,梁實秋曾刊載文學理論和翻譯類文章。由此,新文學以課堂和校內圖書、刊物為載體更易進入學生的文化生活和知識結構,并獲得他們的認同。在某種程度上,新文學的傳播與兼容并包的文化環境形成相互作用的同構關系,但是兼容并包并不意味魚龍混雜。在需要對學生思想產生不利的書籍進行下架時,梁實秋也能“奉圖書委員會之命”,予以注銷。此舉無疑“損害”個別學生的閱讀利益,遭到一些學生的反對,但其背后實際上和梁實秋所受的白璧德新人文主義重節制的思想影響有關。

最后,建構新文學的獨立學科。楊振聲沿襲清華大學的辦學經驗,聘請聞一多和梁實秋兩位在國學和西洋文學皆深有造詣的新文學家分別擔任中國文學系和外國文學系主任,在課程設置上要求兩系學生互修課程,真正達到“中外文學系是一系”[17]的辦學初衷。梁實秋是以教師和學者的身份在山大立足,他教授“小說入門”等課程,并竭力通過翻譯向學生及廣大受眾引介莎士比亞戲劇等西方經典文學作品。參考書是教學的基礎,雖然國立青島大學成立之初辦學經費緊張,但楊振聲強調“基礎的基礎在圖書”[18]187。1931年3月,楊振聲聘任梁實秋為圖書館館長,每年撥5萬元用于購書,并支持梁實秋前往上海采購圖書。一年后,山大圖書館的中外文圖書已超6萬冊,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方面的圖書。山大成為傳播新文學的重要學府,為學生研究中國文學與社會人生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由此可見,楊振聲、梁實秋二人將教學活動、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新文學聯系到一起,并為之傾注滿腔熱忱,進行了一系列實踐。山大逐漸形成重視新文學、新研究的文學學科傳統,以及勇于探索和實踐的文化風貌。

四、結 語

從圖書館館長的任命,到中國文學系專業學習方案的制訂,乃至課堂內外輿論方面的種種細節,反映了楊振聲在國立青島大學期間的新文學學科建設思路。此種建設思路既有“除舊布新”之意,也反映了楊振聲融合圖書管理、中國文學系設置、新文學專業學習方案等多元一體的新文學學科建設思路。梁實秋在任山大圖書館館長期間,無疑成為楊振聲新文學學科建設思路的踐行者。由此可知,梁實秋、海倫的紙上交鋒或許并非簡單的輿論造勢問題。分析梁實秋在公開信中所呈現的理念和態度,探究圍繞梁實秋購書問題背后的新文學學科的建設策略,對于當下圖書館建設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注 釋:

① 山東大學前身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從誕生起,先后經歷了山東大學堂、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等歷史發展時期.1930~1932年是國立青島大學時期.1932~1949年是國立山東大學時期.1932年,山東大學學生抵制“學分淘汰制”是處于國立青島大學時期.

猜你喜歡
私生活青島大學新文學
語言、文學與認同:論臺灣新文學的“跨語實踐”
青島大學
魯迅的“立人”與中國新文學“為人生”創作理路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s in China
Research on Prevention of Corrup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ower List
青島大學再建始末
碟樣生活
金玉良言
《胡適·魯迅·莫言:自由思想與新文學傳統》序
小私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