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六論”

2024-05-11 00:31韓振峰王宣珂
關鍵詞:中華文化總書記馬克思主義

韓振峰,王宣珂

(北京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44 )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認真總結黨領導推進文化建設的歷史經驗,深入把握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科學分析新時代文化發展新要求,就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主體和中華文化主體性、我國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我國文化建設的使命、推進文化建設的主要路徑、指導文化建設的主要方法、我國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理論觀點,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價值論、使命論、建設論、方法論、保障論。習近平文化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新境界,開創了新時代文化建設新局面,是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和科學指引。深入探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價值論、使命論、建設論、方法論、保障論,對于新時代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推動人類文明新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闡釋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實踐主體、領導主體以及中華文化主體性,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

(一)人民群眾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實踐主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1]16-17。在新時代文化建設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堅持和鞏固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群眾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實踐主體,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靠人民推動文化繁榮。人民是文化的創造主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實踐而創造的智慧成果,革命文化是黨帶領人民歷經革命歲月而創造的文化形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帶領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創造的嶄新文化。當下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精神財富都是人民創造的,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尊重人民首創精神”[2]110,充分發揮人民主體作用,激發人民文化創造活力,創造更多文化成果。人民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體,中華文化能夠延綿至今得益于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的重視與傳承,并不斷追求文化創新,促進文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全體人民“成為傳播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3]161,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人民是文化的受益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2]320,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的精神世界,人民心中有了信仰,國家就有了力量,民族就有了希望。人民是文化的評判主體,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的文化,人民最有評判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文藝工作時指出,讓人民成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2]321,必須把人民滿意與否作為檢驗文藝作品質量的根本標準。概言之,人民群眾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實踐主體,在文化建設中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團結和依靠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創造精神財富的偉大力量;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領導主體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領導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2]4。首先,黨的領導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一的”[2]308,就是強調我國文化建設的領導主體與實踐主體是一致的、統一的。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黨為人民發聲,為人民執政,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人民的立場就是黨的立場。黨的主張與人民的意愿是一致的、統一的,黨的實踐與人民的要求是一致的、統一的。所以堅持黨領導文化建設是堅持人民在文化建設中主體地位的根本保證。其次,黨的領導決定我國文化發展的方向。在黨的領導下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進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等,都使我國文化建設朝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前進。最后,黨的領導為我國文化建設凝聚力量。黨領導人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精神等,鞏固全體人民共同思想基礎,凝聚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強調“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4]43,將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提升到政治層面,為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提供政治保證。他要求“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5]40,這是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重要方面,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等,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中華文化主體性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6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主體性,闡明中華文化主體性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來的”[6]。

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轉化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與弘揚革命文化、建立與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構了中華文化體系,建立了中華文化主體性。中華文化主體性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文化靈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根脈、以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文化養料而構成的文化有機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2]19,馬克思主義為中華文化發展提供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構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與精髓,其中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等是我們共同的思想基礎,構成中華文化的根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2]27,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中華文化提供豐富養料,為中華文化發展注入活力。所以,黨帶領人民建構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馬魂、中體、西用”[8]的有機構成,“馬魂”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中體”就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西用”就是以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養料,由此形成中華文化主體性。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論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產黨人價值觀、全人類共同價值,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新闡釋,闡明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論。

(一)共產黨人價值觀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共產黨人價值觀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核心,也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2017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堅持共產黨人價值觀”[9],并在黨的十九大上提出“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1]49等共產黨人價值觀。忠誠老實,要求共產黨人保持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忠誠老實,永不背叛。公道正派,要求共產黨人大公無私、公正待人、光明正大。實事求是,要求共產黨人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理論聯系實際,求真務實。清正廉潔,要求共產黨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克己奉公,以儉修身。共產黨人價值觀是對中華文化尤其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提煉概括,弘揚共產黨人價值觀,抵御黨內庸俗政治文化的侵蝕和不良風氣的蔓延,提升共產黨人的道德修養,有利于營造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生態。共產黨人價值觀是對黨的性質、宗旨、使命、思想的提煉概括,弘揚共產黨人價值觀,堅定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傳播黨的思想和主張,有利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進一步引導社會進步。共產黨人價值觀是對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精神譜系的提煉概括,弘揚共產黨人價值觀,樹立清正廉潔的政黨形象、修好精神容貌,有利于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現實動力,進一步引領黨和人民奮發向上,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

自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其培育與踐行。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新時代的培育與踐行作出了有力部署。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新闡釋,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10],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建設中的引領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2]317,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人心、滋養社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使之轉化為人們的思想認同和行為習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良好社會風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廣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話語權,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2]316,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精神文明建設、國民教育等的引領作用,用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增強中華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彰顯中華文化自信。

(三)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引領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2]504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要積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是全人類的永恒愿望,發展是人類歷史的主線和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的共同事業?!盵11]全人類共同價值所倡導的和平、發展,站在增進人類福祉的戰略高度,反映了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公平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正義是人類社會和諧穩定的基本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是我們的共同理想?!盵11]全人類共同價值所倡導的公平、正義,從全人類的立場出發,維護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是人類政治生活的美好訴求,自由是人類最根本的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自由是我們的共同追求?!盵11]全人類共同價值所倡導的民主、自由,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捍衛人的基本權利。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底色,人類文明新形態內生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所創造的文明形態,體現了和平、發展的價值理念;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共同富?!背健皟蓸O分化”,以“和諧正義”超越“沖突對抗”等,體現了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民至上”超越“資本至上”,以“全面發展”超越“人的異化”等,體現了民主、自由的價值理念。以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超越資本主義文明的狹隘性,凝聚全人類價值共識,推動人類文明走向美好的未來。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論

習近平總書記把握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研判國內外發展新局勢,分析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和文化發展新要求,概括提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即“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6],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論。

(一)繼續推動文化繁榮

如今我們處于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當下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繼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力支撐的需要,是新時代建設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前提與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推動文化繁榮”,一方面,“繼續”兩個字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文化建設成就的肯定。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體現在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文藝創作持續繁榮、文化自信得到彰顯等方面[1]4。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體現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等方面[4]10。取得這些文化建設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文化建設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堅持文化建設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因此我們要繼續堅持正確的原則和方向推動文化繁榮。另一方面,表明了我國文化建設要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2]319,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12]17的內容和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要求,即“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2]306,闡明了在新時代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繼續推動文化繁榮指明路徑。

(二)建設文化強國

當前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建設文化強國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建設文化強國是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階段性目標要求。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弘揚、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增強、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人民精神世界的豐富、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的增強等方面對實現文化強國目標提出具體要求[13]48。2014年10月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建設文化強國的高度,對文藝工作提出更高要求[13]116。2016年5月,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發揮作用[13]218,并對哲學社會科學提出發展新要求。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4]43,建設文化強國。舉旗幟,就是高舉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聚民心就是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團結一心向前進。育新人,就是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培養可以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興文化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展形象,就是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與中華文化影響力[13]339-340。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強國建設作出的這一系列重要部署,開創了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新局面。

(三)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中華文明的賡續傳承,是對社會主義文明的發展創新,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實踐基礎的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首先,所謂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習近平總書記從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個方面對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進行了深入闡釋。就連續性而言,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綿不絕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文明;就創新性而言,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就統一性而言,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團結統一的文明;就包容性而言,中華文明是多元文化匯聚成化解沖突、凝聚共識的共同文化;就和平性而言,中華文明是秉承和平、和睦、和諧理念的文明[6]。其次,“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325。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要推動其轉化與創新,以傳承中華文明為基礎,深深植根于新時代偉大實踐,積極回應時代發展和世界發展新要求。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與新時代文旅產業融合、文化產業園區打造、鄉村振興建設等相結合,借助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賦能中華文明轉化與創新,激活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生命力,增強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感召力。最后,“兩個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對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意義重大。馬克思主義以其科學性、先進性的思想激活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拓展了中華文明的內涵。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使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寓于中華文明之中,又具有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且具有現代化特征。

四、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建設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要求,指明了新時代推進文化建設的主要路徑,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建設論。

(一)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2]311,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2]31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2]313。在領導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4]43,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提升黨的領導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了《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意識形態工作相關的法規,明確了各級黨委(黨組)對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強化了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在理論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4]43,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強化黨的理論引領力。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2017年黨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作出戰略部署。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鞏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基礎地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推動學術理論中國化;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深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學理闡釋。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對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意義重大。在陣地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各類宣傳思想文化陣地的管理”[2]310,明確指出黨校、干部學院、社會科學院、高校等是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13]15,指明互聯網是輿論斗爭的“主戰場”[5]28,要管好用好互聯網,加強網絡治理,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二)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4]44作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將提高文明程度的目標對準“全社會”,旨在提高全體人民的文明素養。立德樹人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提出[14],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36。所謂“立德”,要立的是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之德、時代之德。所謂“樹人”,要樹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通過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等,推進立德樹人工作。另外還大力推動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2019年10月,黨中央頒布《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就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2]306,表明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既要實現物的全面豐富,也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他要求“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2]298,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317,“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2]318等,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三)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4]45。文化事業的主體是事業性文化單位,主要職責是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其最大的特點是公益性。文化產業的主體是文化企業法人代表,是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以盈利為目的。其一,在發展文化事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文藝隊伍建設,“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創作人才”[13]13,為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他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強調要讓文物、文化遺產等都“活起來”[5]201。他不僅注重對本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還提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開展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為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13]401。他強調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323,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科技、教育等深度融合發展,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等。其二,在發展文化產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2]323,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通過發揮管理機制的作用來促進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不斷優化文化產業布局。其三,在協調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將文化體制改革引向深入”[13]341,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為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15],為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強調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4]45,這是新時代促進對外文化交流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文化使命的必然選擇。首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4]45,這是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站穩腳跟的前提。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等,堅守革命文化中所蘊含的理想信念、光榮傳統與優良作風、精神譜系等,堅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所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代精神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要堅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捍衛國家文化主權,維護民族認同感與凝聚力。其次,“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4]46,講好中國故事。話語體系的構建重點在于通過什么樣的話語講好中國故事,敘事體系的構建重點在于講什么樣的中國故事。要在國際上講好中國故事,就要打造容易被國際社會所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并打破西方的話語霸權,在世界傳播中國聲音,宣傳中國主張,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最后,“深化文明交流互鑒”[4]46。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交流超越隔閡、以互鑒超越沖突、以包容超越優越,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打破文化交往壁壘,以兼容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優秀文明養分。

(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盵2]71首先,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在黨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將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之一。中國式現代化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推進的全面的現代化,是超越資本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發展模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擯棄個人主義的狹隘與局限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擯棄人類中心主義的狹隘與局限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基礎上的文明形態,是構建于中華文明發展邏輯、社會主義文明發展邏輯、現代文明發展邏輯之上的文明新樣態。中國式現代化蘊含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因此,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之本質要求。其次,人類文明新形態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主題。人類文明新形態將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寫入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突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優勢,強調了中國話語與中國敘事的主體性,是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中國的創新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所蘊含文明價值的時代彰顯,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推進人類文明進步而總結出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為社會主義文明新發展樹立典范,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主題。最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意義重大。人類文明新形態觀照人之本質力量實現,人的本質力量越是得到自由全面地實現,人創造的文化就越豐厚,其文明程度也就相對越高。資本主義所創造的文明形態以資本為中心,人的本質力量在資本邏輯的宰制下被遮蔽、被異化。而人類文明新形態超越資本邏輯的缺陷,捍衛人的主體性,將人從資本的束縛和壓制中解放出來,追求人之本質力量自由全面地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打破狹隘的民族主義走向開放的世界歷史,使每個人的思想、才能等都能夠得到尊重與認可,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五、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把握黨領導文化建設的經驗方法,總結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方法,在2023年6月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6],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論。

(一)堅定文化自信

民族復興既需要強有力的物質支撐也需要文化自信給予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題,并著重強調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就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同時積極發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勢,為民族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要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堅定革命文化自信、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其一,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梳理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從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這四個方面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就要堅定對其發展歷史、豐富內容和未來發展的自信,并推動其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遺產承載著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堅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就要積極保護傳統文化遺產并發揮其功能價值,使文化基因延續下去。其二,堅定革命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抒寫著黨的革命歷史,“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16]24,堅定革命文化自信就要堅定對革命歷史的自信,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對革命歷史、文化、人物的歪曲、丑化。從歷史中汲取文化力量并明晰未來發展的路。革命文化中凝結著黨的革命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都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16]35。堅定革命文化自信就要積極弘揚革命精神,發揮其時代價值,使其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其三,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為基礎,是一定歷史時期文化發展中的進步成分,反映時代特征和社會發展規律,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揭示社會未來發展方向,對社會的經濟政治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堅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就要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越性及其重要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

(二)秉持開放包容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帶領人民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積極促進文化交流并參與全球文化治理,通過與各個國家簽訂文化合作協議、搭建文化交流平臺、弘揚正確的價值觀念等,在促進中國文化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一方面,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尊重文明多樣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盵2]535中國向來是一個以和為貴的國度,也有著海納百川的風度。世界多元文化多種多樣、形態各異,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文化特質等都不盡相同。在這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大環境中,中國承認并且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在多元文化交流中,中國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和平交往原則,積極構建友好融洽的交往關系。在文化交往中,獨立自主是中國最基本的姿態,也唯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夠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站穩腳跟。另一方面,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增強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333,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歷史見證,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開啟了中外文化交流新時期。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積極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特色。通過創辦孔子學院、舉辦文化交流合作論壇、創新旅游與影視及出版等文化產業、促進中外人才交流互動等,我們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塑造了中國的形象,讓世界人民更多地、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同時,中國主動承擔世界文化發展重任,貢獻中國力量。中國通過打造通向民心的文化工程,努力尋找世界人民的利益共同點,尋求文化共識。中國以提高世界人民福祉為目標,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為解決世界文化發展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堅持守正創新

對于文化建設來說,想要不迷失自我與方向、把握和引領時代,就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首先,堅持守正。一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馬克思主義是反映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客觀規律的科學真理,是指導我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正確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是黨領導文化建設能夠朝著正確方向、在時代洪流中激流勇進的重要法寶。堅持這一制度,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和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二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馬克思主義不是教義,是方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體運用到中國實際中,才能真正發揮其指導作用并實現其發展。要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必須將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結合,使馬克思主義扎根于中華文化土壤中,才能真正實現其本土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個結合”既堅守了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也堅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既堅守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也堅守了中華文化之內核。三是要堅持中華文化主體性。中華文化主體性是中國共產帶領中國人民建立起來的,要堅持中華文化主體性,就要堅持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文化建設,繼續推動文化繁榮,不斷增強中華文化主體性。中華文化主體性構成是“馬魂、中體、西用”的文化有機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養料的文化有機體。要堅持中華文化主體性,就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兩個結合”,不斷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 。其次,堅持創新。一是要推進理論創新[2]24,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回答和解決時代課題,在滿足中國實踐需要中不斷實現理論創新。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再以實踐創新促進理論創新,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二是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6。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語境,適應時代發展需要,賦予其當代價值,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生機,實現由“傳統”到“現代”的話語轉化??茖W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規律基礎上,創新其形式,更新其內涵。三是要推進實踐創新[5]94,改進黨的領導理念與方式,為文化建設注入新動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創造出更多符合時代發展的新文化成果。

六、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保障論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等重要文化制度[15],并作出重要部署,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保障論。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正是因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黨帶領人民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與創新,創造了革命文化,發展了先進文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毛澤東強調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只能由無產階級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思想去領導”[17]。鄧小平提出“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8]164,“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18]165。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上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之一,重點指出“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12]17-18。胡錦濤強調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最根本的”[19]。新時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全會決定的形式首次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作為一項根本制度提出[15],并就堅持這一根本制度作出重要戰略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首要任務,為堅持這一根本制度凝心鑄魂。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使馬克思主義指導全面落實到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是堅持這一制度的重要舉措,鞏固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這一制度既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化,也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全會決定的形式首次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15],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提升到制度層面。首先,堅持這一制度,意味著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將規范化、制度化地向前推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建設中的引領地位制度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優勢轉化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優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追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提升到制度層面,以制度的形式鞏固了全體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再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作為一種制度加以確立,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堅持這一制度,就是通過制度約束與規范引領社會思潮,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中軸,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凝聚力量,實現我國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更好轉化,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后,通過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健全志愿服務體系、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等舉措,進一步貫徹落實這一制度。

(三)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全會決定的形式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15],這是黨中央首次將保障人民文化權益作為一項制度提出來,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提供了制度保障。首先,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需要,也包括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新時代人民對文化的需要更加多元,人民對自身文化權益的維護和對利益的追求越來越強烈。維護人民的文化權益,是黨和國家的職責所在。黨中央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力圖通過發揮制度的導向、規范、制約等作用,用制度去切實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實現,體現了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其次,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黨中央從鞏固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著手,通過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與人民文化權益的保障有機結合,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容。最后,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既鞏固了人民的主體地位,也進一步激發了人民的創造活力。人民的文化權益得到了保障,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發揮的主體作用得到肯定,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以制度保障激發創造活力。

結語

習近平文化思想內容豐富、邏輯嚴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價值論、使命論、建設論、方法論、保障論是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闡釋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主體和中華文化主體性;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論,闡明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價值引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使命論,指明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使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建設論,指明了新時代推進文化建設的主要路徑;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論,總結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方法;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保障論,明確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傮w而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體論、價值論、使命論、建設論、方法論、保障論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內容,不僅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突破,也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新要求、新部署,為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

猜你喜歡
中華文化總書記馬克思主義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習總書記“下團組”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上
關于雄安新區,總書記最關注什么
總書記的告誠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