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蕃

  • 8—12世紀拉達克地區的石刻造像及其歷史意蘊
    呈現的阿里三圍對吐蕃王朝遺產的承續關系進行討論。拉達克地區石刻造像是在藏族人主導下所建的,其時間從吐蕃王朝中后期持續到阿里三圍初期,石刻造像傳統的延續反映出兩代不同政權之間的文化接續;吐蕃王朝時期石刻造像題材以大日如來佛為主,阿里三圍初期石刻造像則更流行菩薩題材,石刻造像題材的轉變與政權更迭后的宗教政策有關;造像題記所載人物皆為王公貴族,造像所處地理位置與文獻記載的政治軍事活動相契合,展現出石刻造像始終承載的軍政象征等多重歷史意涵。關鍵詞:吐蕃;阿里三圍;

    敦煌研究 2023年6期2024-01-04

  • 敦煌石窟長袖舞圖像流變考
    宗教意涵皆體現出吐蕃文化淵源。中唐至宋代的兩百余年間,敦煌壁畫中的長袖舞者涵蓋了成人、童子、迦陵頻伽、共命鳥等,并先后出現了翻領、圓領、袒右肩等舞服服制。長袖舞在敦煌的傳承與留居敦煌的吐蕃遺民密切相關,其圖像演變依托于各類壁畫題材圖像模式的發展,集中展現了漢藏文化在宗教思想、民族習俗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關鍵詞:敦煌石窟;長袖舞;翻領;吐蕃;火宅喻 中圖分類號: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3)06-0012-09A

    敦煌研究 2023年6期2024-01-04

  • 吐蕃王朝為何猝然土崩瓦解
    吐蕃王朝幾乎陪伴了大唐王朝的始終。在200余年的歷史中,吐蕃王朝和唐朝戰爭不斷,一度成為困擾唐朝的最大邊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強盛的王朝,卻在9世紀中葉轟然倒塌。那么,吐蕃王朝為何一夜之間走向分裂?吐蕃王朝建立于633年,從松贊干布至朗達瑪共傳九代,于842年走向分裂瓦解。半個多世紀后,唐朝也走向覆滅??梢哉f,吐蕃王朝幾乎陪伴了大唐王朝的始終。在這200余年的歷史中,吐蕃王朝和唐朝戰爭不斷,成為困擾唐朝的最大邊患,甚至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然而,就是這樣一

    新傳奇 2023年22期2023-06-14

  • 漢文吐蕃史料藏譯的濫觴:元代漢僧的吐蕃史料翻譯
    000)一、漢文吐蕃史料藏譯第一人——二、《紅史》吐蕃史料的藏譯時間及漢文原文三、《紅史》吐蕃史料的內容及翻譯特點《紅史》中藏譯吐蕃史料的內容為唐高祖稱帝至唐末的唐蕃關系及歷史事件,包括太宗時期唐蕃互使、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吐蕃出兵幫王玄策征伐天竺、唐高宗兩次冊封松贊干布、大非川之戰、武則天執政稱帝、都松芒布杰時吐蕃君臣內訌、金城公主嫁吐蕃、赤松德贊時期的唐蕃戰爭、兩次唐蕃會盟、吐蕃達磨贊普時期吐蕃的衰敗等若干歷史大事。關于《紅史》吐蕃史料藏譯文本的特點,王

    民族翻譯 2022年5期2023-01-16

  • 諷喻與昭雪:《步輦圖》李德裕題跋考論
    此事隱射了晚唐與吐蕃關系的一樁舊事——吐蕃維州城守將悉怛謀受降事。由于牛僧孺、李宗閔等人的打擊報復,李德裕在該事件中經歷了政治與道德的雙重失敗,其所遭受的“幽枉”或羞辱,乃是其政治生涯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故始終在尋找辯白和昭雪的機會。2年后,他主持中樞,恰逢宮廷書畫整理與收藏活動,此時他新傷未平、恨意難抒,遂以宰相之尊親自主持《步輦圖》的重裝褙工作,并不厭其煩、喋喋為之題跋。該題跋,與其說是對約200年前太宗接見祿東贊事件的追憶,毋寧是對2年前他本人所受的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1-27

  • 再論吐蕃與景教、摩尼教的聯系
    摘要:本文對有關吐蕃與景教、摩尼教聯系的5組史料的性質、年代與真偽進行了重新檢視,以此探討景教、摩尼教在吐蕃的傳播路徑與范圍,并著重對學界所提出的摩尼教相關知識自劍南道傳入吐蕃之說進行了辨析。景教與摩尼教的傳播主要發生在吐蕃新占領的敦煌,西境拉達克一帶的景教和摩尼教色彩粟特語題記屬于麝香之路上的粟特商人或者使者。有關摩尼教與景教的知識可能正是從敦煌和拉達克兩條路經傳入吐蕃宮廷。這兩種宗教也未能在吐蕃腹地獲得實質性的傳播。關鍵詞:吐蕃;景教;摩尼教;劍南禪宗

    敦煌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1

  • 時代掠影
    :郭里木棺板畫;吐蕃;粟特;文化交融;絲綢之路對于郭里木棺板畫,其墓葬主人的說法主要有蘇毗說、吐蕃說和吐谷渾說。誠然這三種說法至今都難以確定,但學者們普遍認為郭里木棺板畫所呈現的應是青藏高原北部吐蕃統治時期的生活畫卷。學者霍巍認為其墓葬主人的族源應為北方鮮卑系統的吐谷渾人,但其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1]。學者羅世平認為1號墓的A、B板分別表現的是吐蕃民族的會盟和喪葬場景且傳達出一種天國觀念[2]。學者許新國支持吐蕃說且認為這一時期的吐蕃繪畫融合了中

    美與時代·上 2022年3期2022-04-26

  • 吐蕃”讀音溯源
    南小民摘要:對“吐蕃”讀音學界長期爭論不休,亟須統一認識,而統一認識亟須商榷明理?!丁?span class="hl">吐蕃”讀音之辨》一文認為“吐蕃”讀吐bō的觀點失之偏頗,值得商榷:藏族自稱bod因而就遵循名從主人原則將吐蕃注音為吐bō,看似合理,然而闡釋還不足以讓人完全相信;所謂藏族自稱bod乃至農業活動的bod都與漢文“吐蕃”讀音無關;所謂諸學者從漢語音韻角度論述的“吐bō”論多主觀臆測并不成立,相關論述也難免偏頗;將“吐bō”論與“吐fan”論兩相比較、辯證分析,也不能說“吐蕃

    西部學刊 2022年5期2022-04-08

  • 唐德宗時期唐蕃關系探析
    德宗初期采取“親吐蕃遠回紇”的策略,希望以德感化吐蕃,換取國家安定;后期采取宰相李泌的建議“聯回抗蕃”。文章敘述唐德宗時期唐蕃之間的交往,分析唐蕃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并對唐蕃關系發展的特點進行論述。一、唐德宗時期的唐蕃交往唐德宗時期是唐朝歷史上的特殊時期,安史之亂后剛剛得以喘息的唐朝,仍然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吐蕃乘勢蠶食唐朝疆域,在唐蕃交往中,唐朝往往處于不利地位。(一)唐蕃之間的戰爭唐德宗時期,唐朝對吐蕃的外交政策以貞元三年(787年)宰相李泌提出“北和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21年9期2021-09-22

  • 大唐最后的河西節度使閻朝與敦煌的“城下之盟”研究
    抵抗了十余年后向吐蕃投降,雖保全了敦煌城中百姓的安全,但自己卻遭吐蕃人的猜忌而命喪西域。本文從閻朝論起,討論了史學家在相關歷史事件時間問題上的分歧,分析了閻朝投降的原因以及結局,以期為其他學者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節度使閻朝與敦煌的“城下之盟”提供借鑒。關鍵詞:沙州;吐蕃;閻朝;河西節度使;城下之盟中圖分類號:K2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9-0062-03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費時近八年才平定這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8期2021-09-15

  • 考古所見吐蕃時期海西佛教遺存考論
    考古遺存和遺物與吐蕃時期海西地區的佛教發展有密切關系。但與佛教在吐蕃本土的發展軌跡相類似,這一時期佛教在海西地區的影響范圍和深度非常有限,包括苯教在內的其他宗教教信仰仍與佛教信仰并行發展。關鍵詞:考古遺存;青海海西;吐谷渾;吐蕃;佛教吐蕃贊普赤松德贊(755—797)及其后繼者赤德松贊(798—815)時期大力發展佛教,興建了吐蕃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寺院—桑耶寺。赤松德贊和赤德松贊前后兩次發布興佛詔書,頒布“三戶養僧制”,命令全體臣工發誓“世世代代永不放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4期2021-08-30

  • 從大蟲皮來源看吐蕃與周邊經濟文化交流
    要:大蟲皮制度是吐蕃王朝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根據軍功以不同規格授于大尚論、邊將、英勇士兵(虎兵),適用對象廣泛。隨著吐蕃對外不斷擴張與交流頻繁,僅依賴本土所產虎皮已無法滿足于大量軍功人員的衣飾需求,大蟲皮告身雖以虎皮為主但也不限于虎皮,虎皮來源隨之多元化,成為吐蕃與周邊經濟文化交流的內容之一。關鍵詞:大蟲皮制度;來源;吐蕃;交流中圖分類號:K879.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54Abst

    圖書與情報 2020年3期2020-12-15

  • 象雄世系和疆域問題綜析
    是蘇毗女國,隨著吐蕃崛起,蘇毗女國中部被吐蕃吞并而設置了蘇毗茹,彼此聯系中斷的女國剩余部分,西部變成了大羊同,東部形成以康延川為中心的東女國,而占有古格的小羊同才是李迷夏的象雄王朝。關鍵詞:象雄;吐蕃;蘇毗;敦煌中圖分類號:K281/28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20-0021-03象雄(羊同)是西藏古國,至今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疑案,包括象雄方位在何地?里、中、外三象雄的疆域范圍等問題,學界傳統認為象雄位于阿里

    西部學刊 2020年20期2020-12-07

  • 吐蕃”讀音的藏、漢文依據考察
    要 針對學界對“吐蕃”語源及讀音的爭鳴,文章從“學者主觀對音”“文獻客觀對音”兩方面著重考察藏、漢文歷史相關文獻,探尋“吐蕃”讀音的確切依據;通過藏、漢文獻考察對照可見,漢文吐蕃的“蕃”歷史上一直讀-n韻尾音,并不讀bō音;一些學者沒有全面系統掌握相關客觀對音材料,沒弄清“吐蕃”的詞語性質,錯誤地以為“吐蕃”是藏族自稱之音譯,卻不知隋唐之際“吐蕃”本是一個漢語詞,初為“吐谷渾蕃國”之簡稱;更鮮有人知道唐代藏文的讀音在音韻“陰陽對轉”原理下可混同于,古藏文里

    辭書研究 2020年3期2020-05-26

  • 淺談吐蕃贊普時期飲食禁忌文化
    :本文依據敦煌本吐蕃文獻與新舊唐書、資治通鑒、通典等漢文史書來論述吐蕃贊普時期不食驢肉與馬肉、狗肉、魚肉等飲食禁忌習俗。關鍵詞:敦煌;吐蕃;贊普1 不食驢馬肉對于藏族先民而言:在久遠的歷史中形成了豐富飲食文化的同時,跟別的民族一樣形成了極其特殊的飲食禁忌,史言“吐蕃人不食驢馬肉”這是一種嚴格的飲食禁忌,現如今藏族大部分地區依舊不食驢馬肉,由此看來,不食驢馬肉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敦煌本吐蕃醫學文獻S.t756記載“羊血和馬肉適用于藥也”可知馬肉作為藥物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2020-05-26

  • 從雪域高原到絲路重鎮:“6—9世紀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百位專家學者圍繞吐蕃的歷史、文獻與政治、絲綢之路考古發現與研究(尤其以吐蕃為關注點)、絲綢之路上的金銀器和絲織品、絲綢之路上的宗教與藝術等眾多學科領域展開熱烈的討論。這次會議大大促進了世界多種文化、多種宗教和多個民族交融互鑒,兼容并蓄,豐富和發展。關鍵詞:吐蕃;絲路文化交流;研討會;綜述中圖分類號: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0)01-0001-08Abstract: In order to celebrate t

    敦煌研究 2020年1期2020-05-09

  • 吐蕃金銀器考
    周本加摘 要:吐蕃金銀器分為容器、禮品、飾件等多種類型,主要用途有表明身份、犒賞有功者、使節交聘等。造型優美而簡潔的吐蕃金銀器在制作工藝和風格等方面與同時代的粟特和唐代金銀器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吐蕃本土特色。關鍵詞:金器;銀器;吐蕃;文物1 背景吐蕃王朝時期,吐蕃與中亞地區和唐王朝之間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諸多聯系。吐蕃在這種跨區域的交往互動過程中,深受這些地區的影響,借鑒和運用了其他民族高超的制造工藝,同時也形成了獨具自身特色的制作技藝。美國加利福尼亞大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期2020-02-14

  • 新中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州
    州;藏族自治州;吐蕃引言甘孜,古為羌地,唐屬吐蕃,是康巴藏區的主要組成部分,1950年成為新中國最早實行民族自治的一個州,是漢藏經濟文化交流的要沖。甘孜州是以藏族為主體,藏、漢、彝、羌、回等22個民族聚居區,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民族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州內德格與西藏拉薩、甘南夏河被稱為藏區的三大古文化中心,是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一、西康省藏族自治區的由來甘孜州歷史悠久,人民勤勞勇敢。在遠古時代,就已有原始人類在這里勞動、居息和繁衍,開創石器時代的文明

    科學導報·學術 2019年27期2019-09-10

  • 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的法華信仰
    趙曉星內容摘要:吐蕃統治時期(781—848),法華信仰在敦煌仍舊流行。除了敦煌文獻中保存有吐蕃時期的《法華經》寫卷外,敦煌石窟還保存了這一時期的六鋪法華經變,莫高窟第361窟還出現了蓮花塔式的多寶塔。這些都說明,中唐時期敦煌的法華信仰非常流行。此時的法華信仰,除了延續盛唐時期的功能之外,還增添了密教色彩,展現出法華信仰的進一步發展。本文通過對中唐敦煌文獻和敦煌石窟法華資料的梳理,總結出法華信仰在這一時期的發展與特點。關鍵詞:吐蕃;敦煌;法華信仰中圖分類號

    敦煌研究 2019年2期2019-05-18

  • 大唐VS吐蕃:談判拼實力
    件爆發后,大唐與吐蕃的關系跌人谷底,使節往來斷了十幾年。但唐憲宗繼位前后,吐蕃屢次三番遣使請盟,朝廷也開始心猿意馬、態度暖昧,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新唐書》里一針見血地挑明了當時的局勢。時任宰相的李吉甫對憲宗說:“德宗時,南詔國還是吐蕃的盟友,為避免兩線作戰而與吐蕃會盟;現在南詔國跟咱是一伙的,咱要與吐蕃會盟,恐怕他會有想法?!?span class="hl">吐蕃一看憲宗沒答應,就加了籌碼——獻濱塞亭障南北數千里。見憲宗似乎有些心動,李吉甫忙出來攪和,說:“您仔細看看地圖,吐蕃準備放棄的

    百家講壇 2019年16期2019-04-30

  • 從《新唐書》看唐與吐蕃、回鶻的關系
    山的外域民族便是吐蕃與回鶻,本文試通過《新唐書》中對吐蕃與回鶻的記載,了解唐宋時期中原對吐蕃與回鶻的認識,分析各自的民族性格特征,并結合當時社會政治背景,從民族性格的角度考察李唐、吐蕃、回鶻之間關系。關鍵詞:吐蕃;民族性格;回鶻一、吐蕃概況《新唐書》(1)為宋人編修,編修此書時,經李唐與吐蕃的往來交流與征伐,中原對吐蕃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書中關于吐蕃的史料較豐富。據《新唐書》載,吐蕃,本來是西羌的族類,大約有一百五十個部族,散布在黃河、湟水、長江與岷江之間

    北方文學 2019年8期2019-04-02

  • 關于海西州民族博物館收藏彩繪木棺板畫的幾點認識
    之處,顯現出典型吐蕃文化特征,是我們研究吐蕃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圖像史料。關鍵詞:青海海西;彩繪木棺;吐蕃200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以東30千米處的巴音河南岸郭里木鄉夏塔圖草場山根清理了兩座被盜墓者嚴重破壞的墓葬。墓葬上方存有高約1.5米的封土,兩座墓葬均為豎穴土坑形制,長方形單室墓,長4米,寬2.5米,均有長方形斜坡式墓道。其中一座為木槨墓,另一座是豎穴土坑墓,但用柏木棚頂。木槨墓為男女合葬墓,土坑墓為遷葬墓。遷葬墓形制較為特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3期2019-03-25

  • 關于法藏敦煌藏文文書P.t.1097《官府支出糧食清冊》的幾個問題
    糧食清冊》應該是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當地官府支出糧食等物品的賬目記錄清單,文書中記載的職官押衙(am va gav)、長史(jang shi,亦可譯為長使)、人名ya ya在吐蕃統治敦煌時期文書中已出現,并非只是在歸義軍時期才出現的職官,不能據此將該文書定為歸義軍時期文書。關鍵詞:吐蕃;敦煌;押衙;長使;人名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9)01-0093-08法藏敦煌藏文文書P.t.1097是一件關于當地官

    敦煌研究 2019年1期2019-03-22

  • 新見唐瓜州刺史魏遠望墓志考屑
    刺史;瓜州刺史;吐蕃中圖分類號:K877.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8)05-0085-07Abstract: Wei Yuanwangs newly discovered epitaph found in Luoyang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ical people and events like the Wei Family and the northeas

    敦煌研究 2018年5期2018-12-20

  • 文化變遷
    俗角度入手,探討吐蕃盟誓見證者轉變,探尋長時段文化變遷背后隱藏的社會和文化動因。關鍵詞:文化變遷;吐蕃;盟誓見證者西方概念體系對于今天中國歷史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文化變遷是諸多概念中最深入人心的一個。將“文化變遷”一詞拆分開理解,基礎是文化,重在變遷。那么對于“文化”一詞的解釋,中國和西方亦有很大不同?!墩f文解字》載:文,錯畫也。象交文。今統作紋。西方學者歷來對“文化”一次含義的探討用力頗深,根據劍橋大學Don Cupitt考證,英文中的“culture”

    卷宗 2018年25期2018-11-07

  •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開拓萬里
    力量興起,這就是吐蕃。吐蕃軍隊從青藏高原打馬而下,兩度占領長安,開大唐未有之先河。一代名將郭子儀面對吐蕃,也無可奈何。最終,吐蕃被一個書生制服,走向沒落。這個書生就是韋皋(gao)。一韋皋是杜陵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他出場時正逢亂世。當時,大唐內部發生涇原(今甘肅、寧夏的六盤山以東)兵變;外面則有兩大敵對勢力,一個是吐蕃,一個是南詔。涇原兵變的發起人是叛將朱泚,他帶著嘩變的士兵占領長安,將唐德宗趕了出去,自己登基稱帝。朱泚覺得天下已經非他莫屬,決定招降韋

    百家講壇 2018年7期2018-08-23

  • 試析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藝術嬗變
    花霆【摘要】吐蕃統治敦煌為敦煌石窟藝術帶來了內容與形式方面的變化,石窟藝術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在題材、色彩、布局等方面呈現出一種密宗藝術的風格。從敦煌石窟藝術的嬗變中可以推演出吐蕃統治敦煌的半個多世紀的社會歷史變遷痕跡?!娟P鍵詞】吐蕃;敦煌石窟;佛教一、吐蕃與敦煌之間的淵源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陲。在唐帝國興起于關中大地的同時,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帝國也在悄然壯大。吐蕃是七世紀初興起于藏區的一個奴隸制國家,其在藏區政權的確立使得佛教在藏地得以迅速發展,并成為影響藏

    絲路視野 2018年19期2018-05-14

  • 吐蕃統治敦煌西域時期雇傭契約研究
    內容摘要:吐蕃統治時期的雇傭契約已經廣泛的出現在農業、手工業、建筑業、家務勞動以及運輸、貢賦、勞役等領域,契約內容完備、條款齊全,雙方的責權利清晰明確,已經發展到比較完善的程度。此時,農業領域里的雇價一般按每畝或十畝為單位支付,刈麥必須在收獲季節的一個月內完成。雇人代役與其他領域的雇價,雇主各按不同的傭作內容支付相應的工價。雇價的支付,漢文契約中一般是麥,古藏文契約中是青稞、小米、麥、酒、絹等。從雇傭雙方的利益看,受雇者可通過雇價償還債務或改善生活條件,而

    敦煌研究 2018年6期2018-02-24

  • 敦煌本《六門陀羅尼經》研究
    ;六門陀羅尼經;吐蕃中圖分類號:G256.1;B9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7)05-0077-08A Study on the Dunhuang Version of Liumen Tuoluoni Jing——Researches of Middle Tang Esoteric Buddhist Texts(IV)ZHAO Xiaoxing KANCUO Ji WANMA Xiangjie(Dunhuang Text

    敦煌研究 2017年5期2017-11-17

  • 韋皋經略西南始末
    詔背唐投蕃,聯合吐蕃入侵西川,對唐朝的西南邊防構成極大的威脅。為了扭轉在西南地區的不利局勢,唐王朝任命韋皋為西川節度使。韋皋到任后,一方面大力加強對西川的經濟、軍事等建設,另一方面了解南詔的情況,采取多種措施招撫南詔,最終瓦解了南詔與吐蕃的聯盟,使南詔重新歸唐。韋皋這些經略西南的措施,鞏固了唐朝的西南邊防,同時由于民族政策得當,促進了西南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關鍵詞:韋皋;唐王朝;南詔;吐蕃;民族關系韋皋擔任西

    魅力中國 2017年42期2017-10-30

  • 西夏擦擦與藏傳佛教關系研究
    西夏擦擦 佛教 吐蕃擦擦(tsha-tsha)是藏語的音譯,指一種模制的泥佛或泥塔,也有一些帶有藏文或者梵文的經咒。擦擦的歷史久遠,據圖齊在《西藏考古》一書中考證:在塔內存放擦擦的習俗,最早是起源于古印度在石板塔肚存放圣物這種風俗習慣。通過這樣的方式起到保護和藏匿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與佛塔是密切相關的[1]。由于它體積較小、攜帶方便,是僧人在傳教的過程中重要攜帶的“圣物”。一、社會背景西夏是中國歷史上以黨項人為主體建立的一個封建王朝,自稱大夏國,或白高大夏國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7年7期2017-07-21

  • 毗沙門天圖像流變路線研究
    別途徑于闐地區和吐蕃地區。關鍵詞:毗沙門天 于闐 吐蕃 持物中圖分類號:J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166-03佛教神祇系統中的四天王守護四方,本文所探討的毗沙門天為北方天王。毗沙門天的梵文為Vaisravana,毗沙門為梵文音譯,意譯作“多聞”,其原型為古印度神話中的天神俱毗羅(kubera)。俱毗羅是守護北方之神,同時兼為寶藏神,早在古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就已經出現。佛教興起后,將其吸收,在佛教中他亦保留

    藝術評鑒 2016年19期2016-12-24

  • 從長安陷落到清水會盟看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長安陷落;唐朝;吐蕃;外交關系一、長安陷落的過程及原因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九月,“安史之亂”剛被平息,吐蕃便借機入大震關,陷蘭、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盡取河西、隴右之地。唐朝的邊疆再次被蠶食。冬十月,吐蕃進攻至涇州,唐朝守將高暉獻城投降,并引領敵軍深入關中,直逼長安,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日將在盩厔與吐蕃接戰,“自辰至酉,殺蕃軍數千,然其徒多殞”。此時的唐代宗面對即將進入長安的吐蕃軍隊束手無策,倉促任命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2016-11-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