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長安陷落到清水會盟看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2016-11-07 01:29馬郁靖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唐朝外交關系吐蕃

【摘 要】 漢藏交流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就已開始并逐步深入?!伴L安陷落”是唐蕃關系的重要轉折點,直到“清水會盟”唐朝在唐蕃關系中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

【關鍵詞】 長安陷落;唐朝;吐蕃;外交關系

一、長安陷落的過程及原因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九月,“安史之亂”剛被平息,吐蕃便借機入大震關,陷蘭、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盡取河西、隴右之地。唐朝的邊疆再次被蠶食。冬十月,吐蕃進攻至涇州,唐朝守將高暉獻城投降,并引領敵軍深入關中,直逼長安,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日將在盩厔與吐蕃接戰,“自辰至酉,殺蕃軍數千,然其徒多殞”。此時的唐代宗面對即將進入長安的吐蕃軍隊束手無策,倉促任命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咸陽御敵。而此時的郭子儀早已不掌兵權,部曲離散,身邊僅有二十騎。接到命令的郭子儀向長安進發,但到達咸陽時,吐蕃軍隊已經渡過渭水,唐代宗逃離了長安,長安宣告陷落。

長安的陷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唐廷寄希望于和談,對吐蕃軍事突襲缺乏防范。早在唐肅宗時期,為平息內亂,唐政府向吐蕃做出諸多妥協,包括對于吐蕃占領唐朝的實際承認。而此次唐朝廷也奉行了“輸絹帛、割土地”的投降政策,其目的就在“姑務紓患”,暫時與吐蕃妥協,借以換取吐蕃停止東侵。其次唐代宗不愿向吐蕃履行以土地換和平的政策。吐蕃文獻《大事紀年》記載:及至虎年(肅宗寶應元年,762年,同年四月帝殂,代宗立)……冬末,唐廷皇帝崩,新君立,不愿再輸絹帛,割土地。唐蕃社稷失和……。雖然吐蕃文獻中將唐蕃社稷失和的主要責任歸于唐代宗。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當時唐朝政局不穩,政權正處于新舊交替的局面,西北邊防兵力空虛。廣德元年剛剛平息“安史之亂”,玄宗和肅宗在同年先后逝世,朝廷內部政權不穩,外部藩鎮林立,程元振專權,主要兵力集中于內地,導致吐蕃進攻時整個唐朝廷被打得措手不及。

再看吐蕃方面。此時吐蕃正處于國家的上升期。公元755年,吐蕃墀松德贊即位,重用尚野息、尚悉東贊、尚結息贊摩、論悉諾等三尚一論輔政,這四位重臣都是在對唐關系方面持強硬態度的一派,對唐的侵略企圖已經蓄謀已久。在經濟上,墀松德贊注重發展,整頓財政,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當時明文規定,每戶屬民養馬一匹、犏牛一頭、母黃牛一頭、公黃牛一頭,并在秋季打牧草曬干儲藏,以備冬春度災。允許富豪人家放債,將富豪放債列入法律保護的范圍,前者成為發展農業的先決條件,后者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贏得了內部貴族官吏的支持。衰落的唐王朝與正處在上升期的吐蕃在對抗力量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唐軍收復長安

吐蕃軍隊占領長安之后,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大肆燒殺搶掠,“剽掠府庫市里,焚閭舍,長安中蕭然一空”,并“欲掠城中士、女、百工,整眾歸國”。此時唐代宗已經逃往陜州,郭子儀則一路收集散兵,在商州駐屯。郭子儀與六軍使張知節于商州會師,烏崇福、長孫全緒等率軍與郭子儀匯合,唐軍開始了收復長安的行動。郭子儀派遣張知節、烏崇福、長孫全緒等人為前鋒,再派舊將王甫潛入長安城中,里應外合,“擊鼓于朱雀街,蕃軍驚駭而去”。郭子儀隨即進軍長安,長安克復。吐蕃軍隊敗退,圍攻鳳翔,“節度孫志直閉門拒之”。鎮西節度兼御史中丞馬璘率軍馳援鳳翔,鳳翔解圍,吐蕃屯于原、會、成、渭等州。雖然長安之戰結束了,但拉鋸半個多世紀的唐蕃戰爭卻隨之拉開了大幕。

吐蕃在暫時撤退后并沒有放棄進攻唐朝的企圖。廣德二年(764年)九月,仆固懷恩自靈武引吐蕃、吐谷渾的軍隊進攻唐朝內地,“是秋為向導,誘吐蕃十萬入寇涇、邠州”,唐朝內地在一年的時間里兩次遭到吐蕃軍隊的進攻。不久之后,吐蕃軍隊就攻至奉天,京師戒嚴。唐代宗在部署完京師附近的防衛后,決定親征吐蕃。吐蕃受到了唐朝的頑強地抵抗,唐朝此次對吐蕃的進攻做出了快速的反應,先是渾瑊與白元光在吐蕃剛進至奉天還未穩定陣腳時先行駐守奉先,緊接著突襲吐蕃成功,士氣大振。隨后,唐朝的軍隊陸續趕到,李忠臣屯渭橋,李光進屯云陽,馬璘、郝庭玉屯便橋,李抱玉屯鳳翔,內侍駱奉仙、將軍李日越屯盩厔,同華節度使周智光屯同州,鄜坊節度使杜冕屯坊州,加之長安附近連續大雨,吐蕃軍隊無法繼續進攻只能暫時撤退。

吐蕃軍隊退至邠州后,吐蕃與回紇軍隊軍地會師,隨即由后撤轉為進攻。丙寅,吐蕃與回紇合圍涇陽,唐軍統帥郭子儀命令軍隊設防不進攻。而正在此時,吐蕃與回紇的關系發生逆轉,急劇惡化。唐朝方面將帥郭子儀得知消息后,深入回紇軍營親自勸降回紇統帥藥葛羅并與唐朝共擊吐蕃。唐回聯軍在靈臺西原大敗吐蕃,又在涇州之東再敗吐蕃。

戰場形勢的變化迫使吐蕃與唐進行和談。在永泰二年(766年)至大歷二年(767年),唐蕃之間互派使者以修舊好。大歷二年(767年)三月,唐代宗命魚朝恩與吐蕃使者在興唐寺會盟,史稱“興唐會盟”。吐蕃試圖使唐正式承認其實際控制的唐邊境土地為吐蕃所有,但唐朝并不愿意將土地拱手讓出。在興唐會盟后,唐朝陸續的在邊境上進行過一些小規模的反攻,起用郭子儀、馬燧、馬璘、崔寧、渾瑊、韋皋、李晟等將領,遏制吐蕃繼續向東、向東南等方向深入,加強隴右和劍南地區的防務。吐蕃習慣在秋天到唐朝邊境搶劫秋糧,以補充糧草軍食,而唐軍十分重視“防秋”,有效地阻止了吐蕃軍隊的搶劫行為,不僅保障了唐朝人民的利益,更是增強了邊防力量。但此時,唐朝此時依然處于守勢。

三、清水會盟

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適即位。德宗即位后,調整了與吐蕃的外交關系,以和為主,以戰為輔。他曾派韋倫三次出使吐蕃,與吐蕃贊普墀松德贊談判,并且遣返了部分被唐俘虜的吐蕃兵,為日后唐蕃會盟打下了基礎。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二月,唐遣殿中少監崔漢衡、判定官常魯持敕書出使吐蕃,與吐蕃商談邊界問題,會面時吐蕃贊普稱自己與唐朝并非臣屬關系,而是甥舅關系,“我大蕃與唐舅甥國耳,何得以臣禮見處?”又所欲定界,云州之西,請以賀蘭山為界。經過一年的和談,唐蕃雙方決定在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一月十五日在清水會盟。參與清水會盟的唐朝使臣有張鎰、崔漢衡、齊映、齊抗,樊澤、常魯、于頔等七人,而吐蕃方面也是有七人,他們分別是尚結贊、論悉頰藏、論藏熱、乞利陀斯、論乞力徐。經過協商,雙方簽訂了“清水盟約”。在“清水盟約”中,唐朝做了巨大的犧牲,承認了吐蕃對實際占領區的合法性。并且唐朝和吐蕃之間設置了“閑田”地帶,實際上“閑田地帶”是雙方的緩沖區,是誰的實力強就能占領的地區。以當時的唐蕃實力來看,唐朝的軍事力量在邊防地區是明顯弱于吐蕃的,唐朝雖然已平息安史之亂二十年有余,但是各地藩鎮尾大不掉,對抗中央,使得唐王朝無力在邊境上與吐蕃進行大規模的戰爭。為了休養生息,早日平定國內藩鎮割據,唐德宗不得不以這種方法以換來暫時平靜。此次盟約中吐蕃成為最大的獲益者,吐蕃邊界向唐朝內地大大推進,唐朝為了保重關中三輔不得不處處設防。清水會盟為吐蕃下一步更大的擴張創造了條件。

從吐蕃乘“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力虧損之機攻陷長安開始,飽經內外之憂的唐朝廷一直處于被動的防守階段,而吐蕃也一直呈現步步緊逼的態勢對唐王朝的國土進行進一步的吞噬。

【參考文獻】

[1] 王效鋒.唐代中期戰爭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馬郁靖(1993-)女,甘肅人,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族社會學.

猜你喜歡
唐朝外交關系吐蕃
心胸
唐德宗時期唐蕃關系探析
大唐VS吐蕃:談判拼實力
大唐“孔明”:平定西南,開拓萬里
宋代外交往來中的押伴
淺談朝鮮戰爭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唐朝休閑文化對后世影響幾何
唐朝三省制淺析
信安王祎傳小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