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實

  • “混同” 與 “澄清” ——嵇康 《聲無哀樂論》 中的名實之爭
    , 東野主人通過名實相副的描述規則, 澄清了兩類不同的經驗, 一是“對” 聲的經驗, 二是“關涉” 聲的經驗。秦客的偏見源于采用“意義解釋” 的方法, 暗自替換了被描述的對象?!奥暉o哀樂” 的正確理解是哀樂不是“對” 聲的經驗, 即不是對聲的恰當描述, 而是“關涉” 聲的經驗?!俺吻濉?的目的在于鑒別經驗之流, 兩類經驗可共存于音樂欣賞之中。維特根斯坦說: “告訴我你怎樣在尋找, 我將告訴你, 你所尋找的是什么?!盵1]嵇康《聲無哀樂論》 秦客和東野主人觀

    中國圖書評論 2023年9期2023-12-16

  • 《晏子春秋》中的名辯思想及其論辯藝術
    但由于該書觸及“名實關系”“類”“故”等名辯學基本問題和基本范疇,因而具有一定的名辯色彩。下面擬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一)名實關系從春秋到戰國,由于社會的變革與轉型,舊有的政治倫理秩序發生了變化,原有的名實關系遭到破壞,長期產生了“名實不符”的社會現實,用《管子·宙合》的話來說就是“夫名實之相怨久矣”[2]。因此,如何看待和解決名實關系問題,就成了先秦思想家激烈爭論的焦點,而名實關系也成為貫穿先秦名辯學的一個基本問題?!蛾套哟呵铩丰槍Α?span class="hl">名實相怨”的社會現實

    文教資料 2023年11期2023-11-25

  • 國內《公孫龍子》百年研究概述
    、白馬非馬論題及名實理論是辯證法;兩可之說、萬物畢異是詭辯的謬論。1987 年,朱志凱在《評公孫龍“白馬非馬”的詭辯命題》一文中,認為“白馬非馬”指出了概念的差異性,是合理的;其思想是惠施“合同異”思想的極端發展的產物,是謬論。這些學者承認了公孫龍邏輯的辯證法,又指出其謬論處,更加客觀地看待了公孫龍的名辯思想。其二,關注公孫龍思想中的“本體”“名實”“指”“物”等核心邏輯學范疇。1995 年,熊超在《簡論公孫龍的最高哲學范疇》一文中指出“‘指’是公孫龍最高

    邯鄲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3-01-05

  • 四川:中等職業教育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建設工程首批立項建設名單公布
    業教育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名單和開展項目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四川省首批立項建設的90 所中等職業教育名學校、180 個名專業和90 個名實訓基地名單?!锻ㄖ访鞔_,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家和省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精神,充分認識中等職業教育名校名專業名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對推進我省中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三年建設,立項學校辦學條件全面超過《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或《技工學

    教育科學論壇 2022年33期2022-12-22

  • 從莊子的名實論看其政治哲學思想
    論進路。其中,從名實關系的角度以辨其說,目前學者或有所忽略,或論難深入。而欲準確、全面地把握莊子的治道思想,則不能不深入考察他的名實之論。因為,任何一種治道的落實皆離不開名實之用。名為能指,既謂名稱、名分、名聲、名譽,又有名物、名法等義;實為所指,乃名之內涵或意義的承載者,既可指生活世界中的“實有之物”⑥,也可謂人們時時所面對的職守、是非、美丑、善惡、賞罰等事。在現實生活中,諸如事物的命名與指引、道德的教化與范導、典章的制定與實施等,皆處處涉及到如何處理好

    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12-01

  • 論中國邏輯的思想基礎與知識體系新構建
    中國古代思想史,名實關系、物類關系和象物關系問題在不同時期,都以不同的方式演變和深化,與中國古代哲學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首先,名實關系是中國邏輯根本性的思想基礎。正名是中國邏輯發生的直接動因,圍繞正名方法及其相關問題構成了中國邏輯的主體內容。其原因在于:其一,正名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上古時期正名主要涉及對自然萬物的命名,也涉及對人的等級劃分。其二,正名興起的背景是“名實相怨”。諸子各家均以正名為己任,深入討論了名實關系問題。其三,正名的基礎是“辨同異”。雖然

    社會觀察 2022年6期2022-10-22

  • 《顏氏家訓》名實觀研究
    為基點,試圖對其名實觀做一個系統的梳理,確定“名”、“實”的內涵,闡明其名實關系及名教觀,并論述其名實觀在顏氏家族、廣大社會及思想史中產生的影響。一、問題的提出名與實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中國傳統思想史上的一對重要哲學范疇。簡單來說,名與實標志著概念和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名分和與之相應的實際功績、名譽和與之相應的道德品質之間的關系,[1]385具有邏輯認識、政治倫理和道德哲學等多重意義。名實關系問題是隨著社會實踐和認識的需要而提出并展開的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1期2022-01-01

  • “審其名實”“而后能治” ——《公孫龍子》的名學理路
    子》看,其中的《名實論》《指物論》《白馬論》與《莊子》中《齊物論》《天下篇》闡發或轉述的言論多有相似之處。三主出于墨家。墨家中有《經》《經說》《大取》《小取》,其中所論辯題,許多與《公孫龍子》相似。晉代魯勝《墨辯注序》云:“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以正別名顯于世?!鼻宕鷱埢菅浴稌咏浾f解后》云:“觀墨子之書,《經說》《大(?。贰缎∪ 繁M同異、堅白之術。蓋縱橫、名、法家,惠施、公孫、申、韓之屬皆出焉?!睂O詒讓《墨子閑詁》云:墨子“堅白、異同之辯,與公孫龍書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11-29

  • 先秦時期墨、道、儒、法四學派的名實觀 ——從邏輯學角度分析
    象,即事物本身。名實觀是名、實、名與實之間的關系。具體來說,名實觀就是名稱與其所對應事物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由于名所指稱的對象不同,就形成了名與形、名與實之間較為具體的關系。一、墨家以名舉實的名實觀墨家由墨子創立,其思想在我國先秦時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墨家的邏輯思想主要體現在墨辯和《墨經》之中,而名和實的關系主要集中體現在《墨經》一書中?!赌洝芬詷闼匚ㄎ镏髁x為基礎,全面講述了邏輯思維形式,尤其是對名的闡述,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墨家的名實觀主要探討了

    長江叢刊 2021年1期2021-11-12

  • “中國術語學”的名實之辨與學理之思
    詞:中國術語學;名實;學科建設;問題域中圖分類號:N04;H08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1.02.001The Name and Reality of China Terminology: Some Thought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Its Problem Domain//WEI XiangqingAbstract:With the advances made in

    中國科技術語 2021年2期2021-04-22

  • 中醫隱喻術語外譯名實選擇論
    醫隱喻術語外譯的名實問題,考察譯名與譯實的需要和實際狀況,分析其原因,探究其影響,并進一步指出:譯名加譯實的方式是可取的折中之法,利于傳達隱喻術語概念意義和保留中醫文化形象,有助于中醫術語推廣和中醫文化對外傳播。關鍵詞:中醫隱喻術語;外譯;名實中圖分類號:H315.9;R2-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21.01.004Name or Nature: Translation of TCM Meta

    中國科技術語 2021年1期2021-01-22

  • 李淵稱臣突厥的“名實”之辯 ——基于歷史語境的考察
    孟獻志(清華大學 歷史系,北京 100084)唐朝開國問題在學界已有諸多研究,其中,較有爭議的話題是對李淵于起義過程中向突厥稱臣的不同理解。此問題最初由司馬光在《通鑒考異》中提出,“創業注云:‘仍命封題,署云“名啟”。所司請改啟為書;帝不許?!刺谠?‘太上皇稱臣于突厥’,蓋謂此時,但溫大雅諱之耳”(1)《資治通鑒》卷一八四,隋恭皇帝義寧元年六月己卯,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標點本,第12冊,第5737頁。。延續此觀點,陳寅恪提出李淵稱臣于突厥是迫于當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6-12

  • 名墨“唯謂之辯”異議
    一場精彩絕倫的以名實關系為核心的論戰。伍非百在《中國古名家言》中認為:“公孫龍子之學,與墨辯孰先孰后,今已不可知。要之,其與辯經為論敵,可斷言也?!盵1]雖然二者許多觀點相互對立,但卻仍不乏很多相似的觀點?!赌洝分械摹拔┪嶂^非名,則不可”“謂者毋惟乎其謂”等句,似乎是針對《公孫龍子·名實論》(下文簡稱《名實論》)的“唯謂”說所作。比如譚戒甫在《墨辯發微》中認為:“本條(惟吾謂非名,則不可)似駁形名家‘謂唯’之說?!盵2]337汪奠基在《中國邏輯思想史料分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0年4期2020-05-20

  • 墨家、名家與儒家:三種指物觀的比較分析*
    物觀,是指建立在名實關系認知基礎上的對于名的指稱功能的理解和看法。在先秦名學史上,除公孫龍著有《指物論》專論名物關系問題之外,其他先秦諸子的指物思想,大多是內含在其對名及名實關系的認識中,因而,鮮見有研究者將指物觀單獨進行專門的討論。但從語詞符號學觀點來看,指物觀實質是對名的符號性質和功能的更深刻的認知與把握,它是一種名學思想在認識高度和理論深度上的集中反映與突出體現,因此,對先秦指物觀作專門探討,是很有其獨特的積極意義的。在后期墨家學者、公孫龍和荀子的名

    廣東社會科學 2020年2期2020-03-13

  • 名實觀視域下對《三國演義》勸說言語行為的語用分析
    [2]。本文將以名實觀為切入點,對《三國演義》中勸說言語行為進行語用分析。一、中西方名實觀研究概述在語言哲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中國的先秦諸子還是古希臘的先賢哲人,都不乏對“名”與“實”這一問題的思考及討論[3]。名實觀的研究有其歷史淵源,要真正理解它,有必要對其進行梳理。(一)中國名實觀的發展在中國,儒、道、墨、名各家都對“名”與“實”的關系、指稱等進行了討論,即所謂的“名實之辯”。其中,儒家主要關注“正名”,講究“入世”,旨在“治世”,即孔子所說的

    文化學刊 2020年2期2020-01-02

  • 先秦名學中語言學思想的重新梳理
    節主要收納諸子對名實關系、形名關系、名的產生幾個問題的討論;“語言與政治倫理”中則主要收納諸子對正名問題的討論;至于“語言與邏輯思維”中收納了部分關于名實關系的討論,又收納了關于辭意關系乃至“辯說”問題的一些研究[3]41-48。但是可以看到,這樣的處理略顯粗疏。就像名實關系與名的產生兩個問題,雖說都與“名”相關,歸在“語言與社會存在”的名目下也并無錯誤,但實際上二者一個講的是“唯乎彼此”的現象,一個講的是“約定俗成”的成因,是不同的問題。當然,何九盈先生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6期2019-12-30

  • 孟子對先秦名實觀發展的貢獻
    提出戰國中后期的名實之辯是否發端于孔子的“正名”學說,先秦哲學中倫理政治意義上的“正名”與語言邏輯意義上的“名實之辯”之間又有沒有繼承的關系,學界對這一問題始終未有定論?,F代學者如牟宗三將“正名實”分為“春秋教”和“純名理”兩種,認為前者發展為仁義之道,而后者則是“智性之獨立發展”,二者絕不能混為一談[注]牟宗三:《名家與荀子》,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第65頁。。郭湛波也認為,“中國的‘辯學’不起于孔老,而起于鄧析。因為孔子的‘正名’

    現代哲學 2019年3期2019-12-14

  • 傳統植物學向近代植物學的過渡:《植物名實圖考》與《植物學》的對比
    【摘要】《植物名實圖考》為中國傳統植物學研究的代表之作,而《植物學》則象征了西方近代植物學知識的正式傳入,堪稱中國傳統植物學研究向近代植物學研究的過渡。兩部著(譯)作成書時間相差10年,象征了中國植物學發展的兩個階段。通過將兩者進行多維度的對比,有助于學界更加客觀地了解傳統植物學向近代植物學的過渡,以及近代植物學研究在晚清萌發的經過與進展?!娟P ?鍵 ?詞】《植物學》;《植物名實圖考》;科學價值;研究理念【作者單位】孫雁冰,江蘇開放大學外國語學院?!净痦?/div>

    出版廣角 2019年20期2019-12-09

  • 對孔子正名思想的批判性解讀
    正名”思想以來,名實關系的問題自此便成了諸子思想中重要組成部分。在孔子“正名”思想的基礎之上,他們對名實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荀子、韓非子、惠氏和公孫龍都曾對名實問題作出過自己獨特的闡釋。作為“正名”思想的緣起,在名實關系問題上,孔子便對整個中國哲學的“名學”思想產生了深刻而又深遠的影響。在諸侯異政,政治社會和倫理關系混亂的情況下,孔子的“正名”思想對于穩固政治環境和安撫社會動亂不安的局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孔子作為奴隸主貴族中的一員,他的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8年8期2018-10-24

  • 性質語詞與命名難題 ——“白馬非馬”再審視*
    就是《公孫龍子·名實論》說的“位其所位”與“出其所位”之分,也是《堅白論》說的“離”與“不離”之分。這些區分的揭示,都與“白”這類性質語詞的命名難題相關,也正是公孫龍的命名理論意欲解決的核心問題。1 論證與翻譯首先要說的,是僅關注“白馬非馬”的論證,在文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局限。一般而言,如果若干古漢語句子構成的語段T是一個論證,則不難發現,刻畫其論證結構,實際刻畫的是它在現代漢語中的翻譯,比如T′。應該說,在關于論證本身的形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中,T與T′的

    邏輯學研究 2018年3期2018-10-16

  • 孔子“正名”思想的倫理價值
    。關鍵詞 正名 名實 倫理價值 德性中圖分類號:B222 文獻標識碼:A一、“正名”與德性倫理(一)“正名”解正名一詞出現于很久之間,但是真正讓它成為一種學說是從孔子開始的。出自于論語中:《論語·子路篇》云: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

    法制與社會 2018年21期2018-08-28

  • 先秦名家公孫龍“名實論”考辯
    論》《指物論》《名實論》,“竊疑此六篇中,《跡府》為后人序錄,羼入正篇?!薄?〕521名家學說曾在先秦時期非常流行,但到秦漢統一時就亡絕了。東晉魯勝曾指出:“自鄧析至秦時名家者,世有篇籍,率頗難知,后學莫復傳習,于今五百馀歲,遂亡絕?!薄?〕210名家思想大都注重“‘循名責實’‘綜核名實’”〔2〕1的方法。名家派別林立,惠施和公孫龍歸屬于“名辯”派,是其代表人物。這一派主要研究“‘正名’‘析辭’‘立說’‘明辯’的規律和有關問題”〔2〕2,在名家各派中影響最

    大理大學學報 2018年9期2018-04-11

  • 狀元跨行,成就藥學經典
    ,別其性味,考其名實。堂堂一省巡撫,能夠有如此舉動,非常罕見。吳其濬考證藥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必親自考察,以鑒真假,這和父親當年的教誨有密切的關系。由于他注重調研,糾正了不少醫學史上的謬誤,比如王孫,有的說是合歡,有的說是紫參,由于難以確定,雖醫書記載為治虛勞良藥,但無人敢用。吳其濬通過實地考察,得出結論,他說王孫根如藕,葉與三白草類似,在某地見有人賣此草藥……由于吳其濬確認了王孫,世人才敢服用。吳其濬研究藥物,力求做到名副其實。在江西為官時,他收集

    文史博覽·文史 2018年1期2018-03-12

  • 論先秦名辯的倫理特征 ——以儒道墨為例
    150080)名實關系是先秦語言哲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在先秦時代,儒、道、墨都在從事名實的調整與察辯的爭斗。在圍繞名實問題展開的研究和爭論中,名稱(概念)是否來源于客觀實際和感覺經驗、名稱(概念)是否反映客觀實在、概念的知識有無客觀必然性以及言意能否把握事物和真理(道)等問題構成了諸子名實觀的主要內容。在對以上問題的探討中,道德倫理性是貫穿于諸子名實觀的精神主線。對儒家哲學而言,名言以及作為對名言之反思的正名理論具有語言學和知識論的意義,但儒家的正名主張實

    學術交流 2018年10期2018-02-20

  • 由“名實”探“名”意 ——《道德經》第一章“名”意新解
    逾越的一環是對“名實”一詞的深度解析,下面將從《古代漢語詞典》、《辭?!泛兔覍Α?span class="hl">名實”的解釋入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得出本章中不同之“名”的不同之“意”。筆者首先明確,《道德經》針對的對象,是社會統治者和上層精英,這是以下所有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一、名實相關解釋(一)古代漢語詞典解釋名實:①名稱與實際……②名利。[1](二)辭海解釋在“名實”、“名辯”和“名副其實”三詞中都有所涉及。名實:①名聲和事功……②猶名利……③中國哲學的一對范疇。指辭、概念(或名稱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2018-01-25

  • 狀元跨行,成就藥學經典
    ,別其性味,考其名實。堂堂一省巡撫,能夠有如此舉動,非常罕見。吳其濬考證藥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必親自考察,以鑒真假,這和父親當年的教誨有密切的關系。由于他注重調研,糾正了不少醫學史上的謬誤,比如王孫,有的說是合歡,有的說是紫參,由于難以確定,雖醫書記載為治虛勞良藥,但無人敢用。吳其濬通過實地考察,得出結論,他說王孫根如藕,葉與三白草類似,在某地見有人賣此草藥……由于吳其濬確認了王孫,世人才敢服用。吳其濬研究藥物,力求做到名副其實。在江西為官時,他收集

    文史博覽 2018年1期2018-01-23

  • 名實相違
    ●嚴 陽名實相違●嚴 陽明朝萬歷年間,有這樣一首民謠:“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倍@民謠乍看上去說的是這些朝廷的相關部門工作性質的,但是,其真實的用意卻是諷刺這些部門的。何以見得?明人沈德符在《萬歷野獲》卷二十四“京師名實相違”一章中,在開頭引述這這首民謠之后,有這樣一段話:“蓋譏名實不相稱也?!彼诮酉聛怼把a”上了這樣一段話:“儒生之曳白,無如國子監;官馬之駑下,無如太仆寺;歷學之固陋,無如欽天監;音樂之謬誤,無如太常寺;帑藏之

    雜文月刊 2017年17期2017-11-12

  • 船山名實論的倫理深蘊及其價值合理性
    》)的名言來說明名實相符的重要性。由習近平總書記的引用可以發見,船山的名實論有其獨特的價值,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確認識名與實的辯證關系,把握其精神實質,對于形成正確的認識論和價值論,對于培養社會的倫理風尚和人們的倫理價值觀,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引領意義。名,指概念、名稱、聲名;實,指實在、實際、實務。名與實涉及形式和內容、現象與本質的關系,是人們用來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己的一對重要范疇。船山在總結和繼承孔子“正名”等思想的基礎上,提出并論述了

    船山學刊 2017年2期2017-04-21

  • 吳其濬對我國近代植物學的貢獻考論
    錯誤;編寫《植物名實圖考》,規范植物的分類和用途。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以“植物”命名的植物學專著,它的問世,打破了植物研究以醫學為中心的限制,拓展了植物學的研究范圍;吳其濬所開展的植物種植實踐,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近代農業的發展。吳其濬 植物學 《植物名實圖考》 貢獻一、吳其濬與植物研究的奇緣吳其濬,1789年出生于河南固始縣,字季深、瀹齋,號吉蘭、雩婁農、吉蘭。吳其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親吳烜與兄長吳其彥都曾經在清廷的翰林院擔任

    蘭臺世界 2017年7期2017-03-11

  • 中國古代笛簫類樂器名實問題研究中的歧義與焦點
    國古代笛簫類樂器名實問題研究中的歧義與焦點萬 博(中國音樂學院 音樂學系,北京 100101)中國古代的笛簫類樂器種類繁多、應用廣泛,是中國音樂史、樂器史關注較高的重要內容,相關的研究性與普及性文章數量多、涉及面廣、成果豐富。但是,由于相關文物及圖像資料本身存在的缺憾,以及歷史文獻記載及概念使用中的語焉不詳、名實混雜等因素,該領域研究中產生的爭議與分歧也較多。名實問題已經成為笛簫史研究的瓶頸,厘清這一問題,對于真正認清笛簫類樂器的歷史發展脈絡,具有較重要的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7年2期2017-02-13

  • “指物論”實踐內涵之探析
    是針對東周時期“名實相怨”的社會問題而展開的。但是公孫龍并沒有像儒家的“正名”、墨家的“取實予名”、道家的“無名”、法家的“因名責實”一樣,直接針對社會問題進行回答,而是轉變為對自然的理解。他采用了一種迂回戰術,表面上只是針對自然世界的“物”,但是,對“物”的理解又時刻離不開作為實踐的“指”。正是因為他將社會實踐間接化了,所以才讓很多學者對其《指物論》作了很多曲解,其實公孫龍的《指物論》之所以充滿魅力,就是因為他將人的社會異化理解為自然界的異化。只要明確了

    知與行 2017年8期2017-01-25

  • 《莊子·人間世》中孔子對顏回的教育
    詞:《人間世》;名實;心齋;至人之道;從政中圖分類號:G40-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6)03-0051-06顏回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第一個提到的就是顏回,在孔門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中,顏回是德行科之首。顏回之“德”,貴在好學求道,他在《論語》中是求學精進而“簞瓢屢空”、對孔子之言“無所不悅”(《先進》)的修德形象。與子路、冉求不同,顏回并非一個積極參與和干涉實際政治事務的人。在莊子的《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6年3期2016-05-30

  • 吾鄉詞史仗君傳 ——評《清代嶺西詞人群研究》
    考證為依托,綜核名實,明辨源流,故能高屋建瓴、后出轉精,對嶺西詞史傳承、詞學傳播頗有助益。[關鍵詞]嶺西;詞人群;詞史;源流;名實隨著學界對地域文學研究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地域文化考察在詞學研究中的獨特價值也日益彰顯。即如劉揚忠先生所論:“詞的發展初期,就是由特殊地域文化哺育而生,如生長于西蜀地帶的花間詞、萌生于揚州一帶的南唐詞,以地域命名的清代浙西詞派、陽羨詞派更是體現出詞與地域文化的密切關系,隔山隔水的自然環境、歌舞娛樂的人文環境,都推動了詞這一文體形

    梧州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3-17

  • 唐代集賢書院與“書院”的名和實
    書院起源;教學;名實中圖分類號:G5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16)01-0063-05收稿日期:2015-11-30清人袁枚曾謂“書院之名起唐玄宗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建于朝省,為修書之地,非士子肄業之所也”[1]。這句話包含著兩方面的意義:一是認為書院之名起源于唐代的麗正、集賢書院;二是明確了后代書院的核心功能是教學,即所謂的“士子肄業之所也”,而麗正、集賢書院則不具備這一功能。袁枚的這一論述無疑是與事實相符合的,雖然學界對

    大學教育科學 2016年1期2016-03-05

  • 名言與社會政治秩序:傳統與現代
    三?!北娋呀詯?。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依莊子之意,這些小狝猴未達齊物之理,迷惑于“朝三”與“朝四”的分別,以前者為非而后者為是,因是而喜,因非而怒;它們沒有看到“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從橡子的總數來看是一致的:“其于七數,并皆是一?!雹诠鶓c藩:《莊子集釋》,第73,73頁,中華書局2004年版?!捌摺奔仁菢耸緮盗康摹懊?,也是眾狙所得到的橡子之“實”?!?span class="hl">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實非達道者。莊子用這個寓言讓我們看到執著于是非的荒唐可笑,從而對“道通為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3-19

  • “名辯”與“兩可”:鄧析思想論
    試改變其時社會中名實乖離的混亂現象,倡導“循名責實”、“按實定名”,希冀以“名不可以外務”的原則,達到其治世目的。而在其“兩可”之論中,鄧析則看到了事物所存在的兩面性及其內在矛盾,故其雖然在邏輯上有著致命的破綻,但卻依然包含著一定的合理因素。鄧析;名家;兩可之論;刑名之辯經由“刑名之辯”,鄧析嘗試通過對事物邏輯與概念層面的探討,以規范其時社會中名實散亂的現象;同時,鄧析通過觀察事物所具有的正反兩方面的屬性及其內在矛盾,又提出了“兩可”的論辯思想,并以此作為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作為一種政治思想的“形名”論、“正 名”論、“名 實”論
    ”、“正名”、“名實”,而關于“形名”、“正名”、“名實”的論述幾乎都有兩條線索、兩套體系,即有的處于語言學、邏輯學、知識論層面,有的處于政治學、倫理學層面。那么,就出現的順序而言,這三者究竟哪種在先,哪種在后呢?從文獻記載看,《禮記·祭法》有所謂“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這段話《國語·魯語上》作“黃帝能成命百物”,從字義上看,這表示黃帝能夠給萬物命名,凸現的是黃帝的特殊能力,對事物名稱的把握,在古人看來是超能力的體現,而能否命名意味能否把握事物,因此,

    社會科學 2015年12期2015-02-06

  • 懂中國地理就不怕迷路
    大學碩士生導師陳名實聊起其新書《臺灣地名溯源》這樣說道。每次到臺灣,陳名實都會到處走一走,看一看各個縣市及各個街道、鄉村的地名,感受一下歷史文化氣息。他說:“通過對地名的溯源,可以看出臺灣地名不僅僅是當地城鄉的文化代號,還折射出臺灣的歷史印記。絕大多數地名,反映了大陸移民及其后代開發建設臺灣的歷史,及其所折射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惫谝怨枢l地名,以慰思鄉之情“臺灣的漢族人口基本上都遷自閩粵兩省,當年他們的祖先到臺灣‘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習慣將落腳地冠之以大

    晚晴 2014年12期2015-01-06

  • 簡帛醫書所見“仆累”辨析
    中的“仆累”是否名實一致,尚須進一步考查?!段迨》健放c《山海經》幾乎同時代,且都為楚地著述,兩書中很多名詞相似程度極高,尚志鈞先生認為《五十二病方》“治痂方”中的“仆累”與《山海經》的“仆累”應為同一物,有一定道理?!渡胶=洝ぶ猩浇洝罚骸澳贤麊武?,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廬?!惫弊ⅲ骸捌屠?,蝸牛也?!薄稜栄拧め岕~》:“蚹蠃,螔蝓?!惫弊ⅲ骸凹次伵R??!焙萝残惺瑁骸巴k蠃,轉為仆累,見《中山經》。仆累,即螺,又轉為薄蠃?!薄巴k”屬並母侯部,“仆”屬並母

    江海學刊 2014年3期2014-04-16

  • 公民素質與越軌(犯罪)行為——從傳統犯罪學走向前犯罪學的一個新標志——在第七屆中國犯罪學高層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
    關系問題,那就從名實關系說起吧。一、名實關系問題名實問題,就是概念與事實的關系問題,這是一個既古老又現代化的永恒主題。名,指名詞、稱謂、概念;實,指客觀實際存在的事物。我幼年讀過幾年私塾,聽老師說,古代有個大學問家說“白馬非馬”。這句話使我在幼小的心靈里長期積存著一個問號:為什么白馬不是馬?后來看書才知道,這是戰國末期名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公孫龍的著名論斷。按照他的思維邏輯,“馬”是形體的概念,“白”是顏色的概念,兩個不同的概念放到馬身上仍是兩個不同的

    河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4年6期2014-04-05

  • 從《庚桑楚》看蜩與學鳩發笑的原因——《逍遙游》的一個補注
    因以乘是非;果有名實,因以己為質;使人以為己節,因以死償節。若然者,以用為知,以不用為愚,以徹為名,以窮為辱。移是,今之人也,是蜩與學鳩同于同也?!薄陡3分羞@段話的大體意思是請讓我說說是非游移不定的問題。這是以生為根本,以心智為標準,因而具有追逐是非之心;果真有名實的區分,便以自身為主;使人以自己為節操的楷模,而以死來報償節操,象這樣,便以有用為智慧,以無用為愚拙,以通達為名譽,以窮困為恥辱。是是非非不定的現代人,這如同蜩與學鳩一般見識?!陡3分苯?/div>

    中學語文 2013年27期2013-08-15

  • 淺論明清之際(1630-1680)墨學研究特征——以傅山《墨子·大取》研究為例
    參證。一、“辨別名實,名依于實”的名實名實問題歷來是先秦思想史上的基本問題之一,孔子持“正名”立場,孟子認為“先名實者人為也,后名實者為人也”(《孟子·告子》),荀子認為“名固為實,約之以名實,約定俗成謂之實名”(《荀子·正名》),取約定俗稱之名,倡導“制名以舉實”?;菔?、公孫龍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同出發,認為名和實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墨家從其實用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立場出發,堅持以實為主、名應符實的觀點立場。由于傅山對《大取》的批注,是以批判公孫龍學說為立場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試論韓非形名論、參驗論與諸子學說的關系——以“名辯思潮”為視角
    、道、法都在從事名實的調整與辯察的爭斗……這一現象的本身是有它的發展的,起初導源于簡單的實際要求,即儒者的“正名”;其后發展而為各派學說的爭辯……在其后各家的傾向又差不多一致地企圖著把這種偏向挽回過來,重新又恢復到“正名”的實際。待秦代統一六國以后,封建社會的新秩序告成,名實又相為水乳,于是乎名辯的潮流也就完全停止了。這樣便是先秦名辯思潮的整個發展過程……[2]不難看出,郭沫若所言“名辯思潮”產生、流變、結束的整體過程,大致符合梁啟超提出的標準。本文即以“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13年3期2013-04-11

  • 聯合卡車品牌專營店成都開業:以銷自卸車為主
    權經銷商——成都名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卡車品牌專營店在成都龍泉驛區十陵西部汽車城開業。該品牌專營店的落成不僅成為聯合卡車在中國西南地區展示高端重卡產品的一面旗幟,也為聯合卡車植根西南、服務西南運輸業夯實基礎。該店是聯合卡車在四川地區的首家標準銷售服務品牌形象店,占地約1 100m2,銷售以自卸車為主的聯合卡車全系列車型。成都名實集團是一家集汽車銷售 、運輸、物流、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司,隨著2011年聯合卡車正式授權成都名實汽車為一級代理商以來,成

    商用汽車 2012年8期2012-08-02

  • 公孫龍正名理論發微
    據新的現實條件對名實關系予以整頓和建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孔子率先奮起,大力倡導“正名”,闡發“正名”的目的和意義,力圖以“正名”為先導,逐步使言順,使事成,使禮樂復興,使刑罰皆中,最后達到以“正名”而“正政”的目的(《論語·子路》)。然而,由于時代的局限,孔子卻未能從名學理論上對“正名”主張及其法則進行深入系統的論證以形成“正名”理論,從而為后人留下了新的重大的課題。而戰國中期以后,中國百家爭鳴的思想學術界涌起了一股強勁的名辯思潮,哲人學者開始自覺地探討

    華中學術 2012年2期2012-04-13

  • 《公孫龍子·名實論》疏解
    3)《公孫龍子·名實論》疏解曾祥云(南京政治學院 上海校區,上海 200433)在“名即概念”的傳統研究范式中,被稱之為公孫龍思想奠基之作的《名實論》,也遭到了曲解與誤讀。因此,重新疏解《名實論》,對于恢復公孫龍思想的本來面目,重新認識和評價公孫龍思想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名學,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公孫龍;《公孫龍子》;《名實論》;疏解《名實論》是公孫龍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公孫龍子》書中其它諸篇立言的根本依據。龐樸《公孫龍子研究》也認為,《名實論》是公孫龍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5期2012-01-21

  • 儒家孔荀正名思想芻議
    我們當下社會構建名實相符的社會制度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正名思想;仁;禮;名實相符;邏輯制名正名思想是先秦儒家的主張。最早提出正名的是孔子,其次是荀子在孔子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了正名思想??鬃雍蛙髯拥恼枷胧强鬃?、荀子哲學思想中的重要思想。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日益失去駕馭諸侯的力量,禮崩樂壞,各諸侯國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的力量發展不平衡,相互之間的爭霸導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社會發展矛盾迭出,呈現了名實相?;?span class="hl">名實不符的社會現狀。及至戰國末年,封建制生產關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2期2011-08-15

  • “名學”與“語言符號”觀
    據性。語言符號;名實論;外語教學“名學是以名為對象,以名實關系為基本問題,以‘正名’為核心內容的學問”,它涉及到“名的界說、功用、形成、名與實、名的分類、正名、名的謬誤、名與辯說等諸多問題”[1]?!罢Z言符號”觀是瑞士語言學泰斗索緒爾的語言理論核心。在《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書中,索緒爾指出語言是一種社會制度,是表述概念的符號系統。語言的問題主要是符號研究的問題[2](P15-16)。他將語言符號分為能指和所指兩個要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3期2010-09-11

  • 夏梅說
    極冷之時之地,而名實之權在焉。巧者乘間赴之,有名實之得,而又無赴熱之譏,此趨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熱者也。茍真為熱之所在,雖與地之極冷,而有所必辨焉。此詠夏梅意也?!咀⑨尅竣僦煜?《爾雅·釋天》:“夏為朱明?!惫史Q夏季為“朱夏”。②廷尉董崇相:董崇相,名應舉,福建人,時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稱謂之廷尉。廷尉,漢時為九卿之一,掌刑獄。③南都: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南京為南都。④在告:古代官員在家休假。(選自《鐘惺散文集》)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09年12期2009-05-25

  • 《管子》名學思想新議 ——從語詞符號角度
    理的正確的。二、名實關系中國古代名學的產生,是以名實關系的失調為契機的;中國古代名學的全部問題,也都是圍繞如何調整名實關系這一主線索而展開的。名實關系問題貫穿于中國古代名學研究的始終,它是先秦諸子激烈爭執的中心議題,也是中國古代名學家探討的一個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問題。但是,對于名實關系的實質,我國后來的治中國邏輯史和中國哲學史者,大多以“概念”釋“名”,以“本質屬性”解“實”,這樣,名實關系便變成了概念與事物本質屬性之間的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這種解讀是不合理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2期2009-04-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