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夷

  • 華夷同“道”:元代儒士的大一統觀
    主體的轉變下,“華夷”觀念集中表達了元代儒家士人政治、文化、民族等多重觀念的沉積與矛盾。從元代儒士自身的問題意識出發,考察他們如何以儒家道統的文化精神,詮釋和論證華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統觀念,有助于深化對元王朝進入華夏文明“正統”譜系,統一多民族政治文化共同觀念的形成及其歷史意義的理解。一 政治主體轉變下的“華夷”觀念蒙古統治者憑借軍事實力南下中原,統一南北,橫跨東西,成為新王朝的執政主體。在政治主體轉變的背景下,對于作為統治民族的蒙古族群,蕭啟慶指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8-08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 ——以歷史維度為中心
    十分必要。一、“華夷同體”思想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多次在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其含義與中國古代“華夷同體”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多民族是中國基本的民族國情,故中國有著豐富的民族思想,核心概念是“華夷”,以此為基礎在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實踐中,有了“華夷同體”自在(4)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發展具有“自在”與“自覺”兩個階段性特征?!白栽凇钡闹腥A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種潛在的、不外顯但卻是真實的存在,存在于中國古代社會;“自覺”的中華民族和中華民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3期2023-05-22

  • 同華之異:古代越南與朝鮮的華夷觀比較
    李曉斌,孔鳳明華夷觀不僅是中國古代民族觀和古代中國對外交往的指導思想,還是越南、朝鮮等東亞各國的共享文化符號。其中越南學者較多基于越南思想史、思想體系的論述,(1)如越南學者阮才書:《越南思想史的一些問題探討》,河內:越南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84年;阮才書:《越南思想歷史(第一集)》,河內: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高春輝:《東方思想》,河內:文學出版社,1995年;阮維馨、林明華:《陳朝的思想體系》,《東南亞研究》1987年第4期;阮維馨、林明華:《

    思想戰線 2023年1期2023-04-06

  • 從越南漢文小說看儒家“華夷觀”在東亞的接受與影響
    中心地位,儒家“華夷有別”的觀念就是以這種文化中心為語境基礎形成的?!?span class="hl">華夷有別”的標準,首先是血緣的,即種族的區別?!蹲髠鳌吩唬骸胺俏易孱?,其心必異?!盵1](P343)其次是地緣的,即區域的差異,《公羊傳》所謂“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1](P246)是也,而無論是血緣還是地緣的差別,最后都落實在文化的優劣判斷之上,所以“華夷之別”,也可以算作文野之別。當然,這種文化差異不是完全隔絕不變的,而是遷移變化的。如孟子主張“用夏變夷”[2](P40)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年2期2023-01-03

  • 柑桔新品種 ——華夷1 號
    華夷1 號”是從“尾張”溫州蜜柑芽變中選育出來的新品種。2021年3月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成熟時果實果皮色澤呈黃橙色,果皮較光滑,易剝皮,果皮緊致不易浮皮,果實扁圓,果形指數0.81,單果重108 g,含可溶性固形物11.1%,可滴定酸0.59%,維生素C 311.6 mg/kg,可食率72.5%,無籽??购暂^強,耐貯運。在湖北宜昌夷陵區,容器苗定植一般3年開始掛果,5年時產量達到52 500 kg/hm2,7年時產量可達73 500

    中國果業信息 2022年3期2022-11-22

  • 清代西南邊疆儒學教化思想形成與影響 ——兼及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貢獻
    民族政權之清朝“華夷一體、天下一統”的大一統政治思想的形成、治邊思想的嬗變及其在西南邊疆的政治實踐,及至西南邊疆儒學教化思想的終成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貢獻。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探究儒學教化思想在政治及意識形態培育層面的積極意義,探討清代西南邊疆儒學教化思想的形成,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探究思想源流和提供歷史鏡鑒。一、清代西南邊疆儒學教化思想形成的歷史條件:“華夷一體、天下一統”思想的形成儒學自西漢以來便一直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中處于獨尊地位

    民族學刊 2022年1期2022-11-21

  • 中國歷史整體性與中華民族共同體*
    的“情懷”,而是華夷無間、天下一統、民眾同心的天下胸襟。這樣廣闊的襟懷,超越族類、跨越地域、穿越時空,具有永恒的價值。方國瑜“論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以致將來,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社會價值。方國瑜“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闡明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們偉大的祖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經歷數千年的風云變幻,無論是朝代更迭,還是外敵入侵;無論是群雄紛爭、還是諸酋稱霸,我們偉大的祖國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雍正民族“大一統”思想與清代國家治理的探索
    個方面內涵,而“華夷一統”或“華夷一體”,屬于民族范圍的大一統內涵(參見何星亮:《“大一統”理念與中國少數民族》,《云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本文所使用的“大一統”概念,主要涉及民族范疇的“大一統”內涵。是雍正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概念。雍正民族“大一統”思想揭示了中國傳統社會民族關系的政治與文化根源,系統闡釋了國家統一條件下民族交往與融合的條件及其方式,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影響深遠,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方法。雍正民族“大一統”思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3-17

  • 日本的“鄭成功文學”與“華夷變態”思想
    以來形成的日本“華夷變態”思想具有一定的關聯。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史也是思想史的一個部分。日本以鄭成功為題材的“鄭成功文學”①“鄭成功文學”是指以鄭成功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參見寇淑婷、島村輝:《日本“鄭成功文學”的形成、流變及其研究態勢》,《東疆學刊》2017年第3期。的發生、發展、演變,均與“華夷變態”思想相呼應,并由此而深度介入了這一思想,成為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江戶時代,以《國性爺合戰》(1715)②日文為《國性爺合戦》,考慮近松的主觀創作意圖,本文將劇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3-16

  • 《詩經》中的華夷思想
    秦華僑華夷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具有重要影響。所謂“華”,是指主要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民族及其文化,逐漸被賦予了高級、文明、優越的色彩。所謂“夷(也包括蠻、戎、狄等)”,是指相對于華夏民族的非華夏民族及其文化,逐漸被賦予了低級、野蠻、落后的色彩。華夷思想,或者說“華夷觀”,是基于華夏文化優越進而鄙視周邊民族文化的思想體系。它主要是華夏民族在其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在不斷地與外族接觸和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對塑造華夏民族的認同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儒家的倡導與尊

    文史雜志 2022年1期2022-01-06

  • 漢匈和親與匈奴大一統民族觀的建構
    秦大一統思想中的華夷觀先秦時期的大一統思想已涉及到“誰統”與“統誰”兩大問題。在“統誰”問題上,并不存在太大爭議,在地理空間上是“天下”,在人群上包含“華夏”與“四夷”,即“華夷一體”“華夷不辨”。先秦文獻中“和諸戎華,以正諸華”“撫有蠻夏”“蒞中國而撫四夷”等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顯示出華夷是不可分割的政治共同體。在“誰統”上,毋庸置疑應是“王”或“天子”,但關鍵在于誰有資格成為“天子”?對于這一問題,先秦有四種理論發展出來:一是能否“承天受命”;二是“

    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5期2021-12-01

  • 論清初的華夷之辨與王朝認同
    姜維楓華夷之辨即辨別華夏與夷狄,為傳統中國的民族關系理論之一。華夷觀形成于春秋,后世每臨夷狄交侵,華夷之辨常常被加以強調。明清易代,滿族入主中原,華夷之辨對清初不同階層、人群的心理與行為均產生深刻影響。華夷觀成為清初令出之基礎,如“剃發易服”“文字獄”“博學鴻詞”“修明史”“纂圖書”“移風俗”“興文教”等,可視為清廷于華夷觀之下執政的若干步驟。高壓與懷柔或兩相交融,或“辨”或“融”的華夷之策,是清初帝王不遺余力的王朝治理技術。如何認知清初不同群體之華夷觀,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11-30

  • 中國古代華夷族群和合之道的現代啟示
    。在中國歷史上,華夷族群遵循和合之道,大混雜、大融合,共享歷史、共創文化,共同創造了大一統格局。這一和合之道,隨著中國歷史的延續而傳承,影響著一代代中國人的致思趨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更能發揮其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也是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題中之意。一、和合理念的生成與邏輯在中國古籍里,和、合兩字最早見于金文和甲骨文。和取聲音悅耳之義,最早是指一種名為“龠”的管樂器發出的聲音;合采上下唇合攏之形,上下唇合攏即為一合。和合兩字并用首見于《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11-30

  • 賈耽:身居相位的制圖學家
    九州等圖》《海內華夷圖》,著述了《貞元十道錄》《皇華四達記》等,成為繼裴秀之后我國古代的著名制圖學家。日本著名學者內藤虎次郎(公元1866 ~1934 年)把賈耽的地理學、孔穎達的疏義和杜佑的禮制并稱為“不朽之絕學”。賈耽畫像制作戰區地圖“地處青藏高原的吐蕃攻陷黃河以西的隴右地區已經多年,威脅著關中地區的安全。加強邊防,收復失地是當務之急??!”曾經擔任山南西道、東道節度使守衛邊關的賈耽,首先想到的就是在邊疆地區重建唐朝統治。他決定先繪制洮、湟、甘、涼、慶、

    資源導刊(信息化測繪) 2021年6期2021-08-23

  • 《醫山問答》中洪大容的華夷觀之探析
    成之作,書中關于華夷之辯的思考尤其具有啟示意義。本文將通過分析洪大容滲透在其自然宇宙觀之中的哲學思考,從地理、民族、文化三個角度探索洪大容在《醫山問答》中體現的華夷觀,希望能夠彌補目前國內學術界對這方面研究的不足,并考察其借鑒意義。一、朝鮮華夷觀的變化“華夷觀”是中國古代處理與周邊各政權關系的基本指導思想,而作為曾存在于東亞歷史上“華夷秩序”內的重要成員,朝鮮王朝受華夷觀的影響很深,尤其在明清時期,朝鮮王朝的“華夷觀”對當時中朝關系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華

    大眾文藝 2021年7期2021-07-12

  • 秦漢時期湔氐道地望及相關問題研究
    還涉及秦漢時期的華夷分界與江源地理知識問題。關鍵詞 湔氐道,道制,華夷,江源地理知識中圖分類號 K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457-6241(2021)10-0031-08秦漢時期,中央政府對于西北及西南地區的某些“蠻夷”聚居區域常以設“道”的方式進行管理,后世學人稱其為“道制”。①在秦漢王朝所設置的諸多“道”中,下轄于蜀郡的湔氐道頗為引人注目,由于相關的史料記載較少,故關于湔氐道的置廢年代、地理位置等情況很長時間以來是一片空白。從清代開始,有學者將它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21年5期2021-05-31

  • 朝鮮型華夷觀與韓國民族主義關系探究
    形成各自不同的“華夷觀”。從“朝天”到“燕行”,各種歷史資料真實地記錄下了這一思想意識的形成與變化過程。盡管隨著清朝的衰敗,以中國為中心的華夷秩序最終解體,但是華夷心態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卻深深印刻在朝鮮士人及普通民眾的意識之中,并影響至今?!胺匆杂^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受朝鮮“華夷觀”影響深遠的韓國民族主義最終對當今韓國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創造者和政策的制定者產生了或正面或負面、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韓建交以來,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04-08

  • “連帶”與“脫亞”的共謀 ——近代早期日本“亞細亞主義”悖論性格之新探
    陸政權為中心的舊華夷秩序版圖的侵略擴張,且日本對“中心”地位的覬覦并不是從近代才開始的。自古以來日本就一直處在區域中心的邊緣,在“亞洲”概念出現之前,這一地區一直是由以中國為中心的華夷秩序體系所統轄。在“華—夷”概念下,“中心”對“邊緣”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日本從未放棄“邊緣卑下”對“中心尊貴”的價值對調與顛覆。[1]公元607年,推古女王派大禮小野妹子為使節攜國書入隋朝:“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言語中充斥與隋朝地位平等之意。隋煬帝不悅:“蠻夷書有

    武夷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3-08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角下明至清前期民族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夷夏一家”到“華夷一體”的演進歷程,指出對于夷夏的認識,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看法,“夷夏之別”的聲音越來越弱,“華夷一體”是夷夏觀念演變的大勢。[注]段 超,高元武:《從“夷夏之辨”到“華夷”一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思想史考察》,《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此外有學者從“中國”的內涵發展分析了清代前期的民族思想,指出清朝早期統治者在對民族問題以及政權合法性問題的思考中,強化了“中國”認同,逐漸形成了中國的國家認同,為中華民族

    思想戰線 2021年3期2021-01-27

  • 從《大義覺迷錄》看雍正帝的民族思想
    叛清王朝,聲稱“華夷之分大于君臣之倫”,并列舉雍正帝十大罪狀和雍正繼位以來的各種災異現象,指出岳鐘琪作為岳飛二十一世孫且受到雍正猜疑,繼而鼓動岳鐘琪起兵推翻滿清。岳鐘琪將此事上報朝廷,雍正帝馬上逮捕、審訊曾靜,查出呂留良是幕后主使后,雍正帝一方面以“謀大逆”罪嚴懲呂留良家族,另一方面于雍正七年(1729年) 親自發動了以華夷之辯、君臣之義為主題的大辯論。經過辯論,雍正帝將案件所涉及的材料和案犯供詞等合成一部書,名為《大義覺迷錄》,并在結尾附上了曾靜認罪悔過

    創造 2020年2期2020-11-29

  • “島夷”稱號與北朝華夷觀的變遷
    的稱謂發展到包涵華夷之辨的“島夷”稱號,直接起因是侯景之亂導致南方政權急劇衰敗,同時以華夷之辨為魏齊禪代制造正統依據?!皪u夷”號的出現,乃是魏齊之際華夷觀念變革的標志。華夷觀變革的基本方向是從十六國北魏以胡漢族群區隔為標準,到《魏書》撰作的時代由地理層面的“土風之殊”而引申為文化層面的“華夷之隔”。關鍵詞:島夷;正閏;華夷;《魏書》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0.03.04“島夷”與“索虜”,是南北朝分立之際北朝史書《

    文史哲 2020年3期2020-06-03

  • 淺析魏秀仁華夷觀的轉變
    等因素,使傳統“華夷”觀念發生了深刻嬗變?!耙摹币呀洸辉僦阜Q華夏族以外的國內各少數民族,而是轉變成為—種對西方侵略者的界定概念。傳統的“華夷”觀逐漸走向淡化。魏秀仁歷經兩次鴉片戰爭的全過程,其作品充分地展現了其華夷觀的變遷。魏秀仁對“外夷”的態度由—開始輕視、排斥逐步轉變為客觀、平等地列待。摘要:魏秀仁 華夷觀 鴉片戰爭 轉變一、引言魏秀仁( 1818-1873),福建侯官縣東門外人,字子安,又字子敦,早號癡珠,后號眠鶴主人,又號咄咄道人、不悔道人。(1)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1期2020-02-26

  • 燕、中山與北方文化圈關系補論
    歧呢?我們認為,華夷關系及華夷觀念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從二重證據法看,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和考古資料都要兼顧。根據考古發掘材料,李學勤先生看到了中山文化與三晉文化的一致性,但又兼顧傳世文獻中鮮虞與中山的關系,才作出一個折衷的判斷,既把中山列入北方文化圈中,但又不把中山文化與燕文化合并。陳平先生的討論中,華夷觀念的影響更大一些,考慮到燕國是西周王朝的分封國,在“華”“夷”的列隊中,把燕國放在“華夏文化圈”中是合理的,考慮到中山與鮮虞的關系,所以把中山放在“夷狄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2-25

  • 中華民族共同體構建視角下魏晉“徙戎”思想的歷史生成與反思
    其第一部分從儒家華夷之辨觀念的影響和西晉民族矛盾不斷激化的現實探討了江統徙戎主張的提出,具有啟發意義。(5)汪高鑫.《徙戎論》的夷夏之辨[J].歷史文獻研究,2008,(00).我們認為上述成果的分析論述很是中肯,所提觀點也是符合歷史事實的。不過現有研究主要從史學角度探討民族歷史發展某一節點的具體事項以及政治意義上的民族關系,對于魏晉“徙戎”思想形成的歷史關聯性留意不夠,對于其在文化層面內涵意義的開掘有待深入,這也使得有關“徙戎”問題研究的現實關懷體現不足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2-23

  • 康有為南洋詩歌中華夷觀念的嬗變
    合其經學視角下的華夷觀,于各學界皆為重要參考。經過初至南洋、環觀世界、光緒逝世的時空進程,康有為的華夷觀念由天朝上國遺留的貴華輕夷態度,轉變為游歷南洋后相對淡化的華夷之辨,再到重審世界格局后,借夷力以強華的救國思想。其觀念的嬗變本質上是因南洋從屬關系的轉移而做出的調整,始終伴隨著康氏的忠君思想。關鍵詞:康有為 南洋 華夷 海外詩一、引言自1900年2月2日踏上新加坡的領土,到1911年5月8日返港宣告流亡生涯結束,這十一年間,康有為在南洋各地留下了足跡,且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10期2020-02-04

  • 從“大一統”到“正統”:《史記》《漢書》民族傳比較視野中“華夷觀”的歷史衍變與嬗代整合
    兩部史學巨著在“華夷觀”上的差異,并通過嬗代之際“大一統”到“正統”社會意識形態的轉型中,廓清從《史記》“同源共祖”到《漢書》“種別域殊”的邏輯聯系卻略顯單薄。筆者淺見,對《史記》《漢書》漢民族列傳作進一步的比較研究似乎很有必要,從“華夷觀”衍變之中解讀史家秉持史觀背后更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基礎或意涵,于西漢民族史研究而言,不僅可以盡力擺脫歷史事實探尋中“歷史”①無奈且尷尬的困頓,亦是一種有益于復原歷史語境甚至重返歷史現場的探索與嘗試。一、“同源共祖”:“大

    文山學院學報 2019年5期2019-12-27

  • 金代對華夷之辨的回應與重構
    000)1 先秦華夷觀的建構亨廷頓寫道:“任何層面上的認同只能在與‘其他’——與其他的人、部族、種族或文明——的關系中來界定”。濫觴于上古的華夷之分,最開始亦是由地理和習俗的不同、以“華夏族群”為中心視角審視不同水土的“夷狄”,從而自然而然產生的樸素的“我者”和“他者”的二元對立。在《國語》中,有“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边@樣一個圈圈向外的宏大空間布局,即反映了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9年23期2019-12-26

  • 江戶時代日式“華夷秩序”之探究
    000一、日式“華夷秩序”的萌芽與發展日本加入華夷秩序較早,起初它與中國保持較為密切的關系。它一開始樂于學習中國的文化、科技、思想甚至于政治制度,并且積極地與中國開展對外貿易。但是它與中國一直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態度?!熬俺醵炅?,倭女王遣大夫難升米等詣郡,求詣天子朝獻,太守劉夏遣吏將送詣京都?!薄?】511女王向漢朝請求冊封希望借此加強自己的力量。她和周邊狗奴國關系不睦,國與國之間斗爭十分激烈。在小國紛亂斗爭之中,日本逐漸走向統一。日本在4世紀中期完成了

    新生代 2019年8期2019-11-13

  • 中國古代民族思想與處理族際關系的智慧研究
    來看,古代中國“華夷”二元民族思想,充滿著處理民族關系的智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研究中國古代的民族思想與處理民族關系的智慧問題,對于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一、商周時期的“華夷”思想與“華夷互變”族際關系的智慧表達按照傳統的中國歷史王朝順序,在公元前21世紀,夏朝出現。一般學術界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現的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與夏朝有關,其地理位置大約是后來九州中的冀州,因此夏朝的疆域主要在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和

    思想戰線 2019年2期2019-02-20

  • 《漢宮秋》與《梧桐雨》“華夷觀”特點及成因探析
    200234)“華夷觀”在不同民族沖突或者融合中產生,蒙元時代激烈的“夷夏之辨”不可避免地反映到相關歷史雜劇創作中。一、華夷觀:立場不同,表述不同《漢宮秋》與《梧桐雨》皆以華夷沖突為戲劇背景,作為“夏”一方代表的漢元帝、唐明皇是被迫的求和者、屈辱的受害者,王昭君、楊貴妃更是為華夷對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戰爭對“夏”一方是沉重而悲痛的。呼韓邪單于、安祿山作為“夷”一方是悲劇的直接責任者。但身為漢人身份的作者又不像后世《長生殿》單獨安排一出雷海青“罵賊”,來證明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1-20

  • 淺析傳統華夷觀念向近代民族主義的轉型
    國有史以來,有關華夷之辨的爭論便貫穿中國整部歷史?!?span class="hl">華夷之辨”也被稱作“夷夏之辨”,一般認為華與“花”通,《春秋左傳》解釋“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夷為“夷,平也,從大,從弓,東夷人也”,以此指代東部使用弓箭的部族。這一概念出現之初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將位居中原的華夏子民與周邊的蠻族區別開來,通過“貴中華、賤夷狄”的方式來展示中原民族的身份優越性。華夷之別往往體現在地域、血統以及文化等諸多方面,而按照錢穆先生的

    長江叢刊 2018年6期2018-11-14

  • 中日兩國“華夷觀”比較及造成的影響
    鍵詞】中日對比;華夷觀中國和日本作為東亞文化圈中的兩個重要國家,在政治制度,文化乃至科技上都存在著相互學習的關系,而中日兩國對于自身的定位也有著相同之處,均產生了“華夷觀”并且一直伴隨著兩國的發展,同時也在國家方方面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兩國的歷史進程。首先是華夷觀的特點。日本在學習中國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極端迷戀中華的慕華心理,這種心理一直持續到江戶時代。無論是文人還是學者,都極度迷戀中華文物制度,甚至衍生出了對日本民族的自卑感。然而日本人在慕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5期2018-05-29

  • 略論明成祖在東南亞地區構建的華夷秩序
    50000)一、華夷秩序的產生及東南亞地區華夷秩序的發展華夷思想是我國古代傳統政治文化之一。華夷之說從產生之日起就彰顯了華夏族對四方夷狄的優越感。在傳統華夷觀思想指導下逐漸催生了表示中原王國與其他國家之間關系的華夷秩序?!斑@種華夷秩序的基本原則是以中國封建君主為核心,四夷君王接受中國封建君主的冊封并向他朝貢,從而在雙方君王之間結成準君臣關系,并由此形成中外國家之間的冊封與朝貢關系?!雹贃|南亞地區華夷秩序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交往

    絲路藝術 2018年9期2018-04-01

  • 清代華夷觀念與民族關系的變化 ----以“夷”字的使用為視角
    16000)清代華夷觀念與民族關系的變化 ----以“夷”字的使用為視角楊 卓 翰(遼寧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00)分析了中華歷史上華夷觀念形成的原因及發展過程中的不斷變化,認為清朝作為一個傳統觀念上的“夷狄”民族入主中原,采取了多種方法來解釋和消除華夷觀念,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清代中后期開始逐漸形成各族平等共處在一個國家之下的理念,超越了舊的民族主義。清代; 華夷觀念; 民族關系一、 “夷狄”溯源“夷”,形如一個身背弓箭的人,《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3-31

  • 華夷秩序”研究的歷史演進及其啟示
    130117)“華夷秩序”研究的歷史演進及其啟示張微微,于海洋(東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針對歷史上曾長期主導東亞的華夷秩序,中外學者在研究方法和內容上存在著很大區別。從內容上講,西方國家和日朝越等國學者分別從華夷秩序與西方關系、華夷秩序內部的華夷之辨角度來解釋其歷史邏輯。中國學者則經歷了尊崇、質疑、否定到重建等不同階段。從方法上看,歷史學研究注重解釋“是什么”的問題,而國際關系理論的研究則具有強烈的現實情懷,對史料的選擇性使用也招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2017-03-14

  • 長城圖像的存留與缺失:政治和文化觀念的表述——以《華夷圖》和《大明混一圖》為分析重點
    念的表述——以《華夷圖》和《大明混一圖》為分析重點管彥波(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所,北京100081;三峽大學民族學院,湖北宜昌443002)歷史上,以長城為中心的廣袤地帶,向來是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互動交往的重要區域,自然,長城也就成為古地圖上一個重要的地理要素。然而,在古代諸多強調華夷一體、天下一統的天下大勢圖上,長城圖像的存留與缺失并不僅是繪圖者隨意的選擇,可能蘊涵著更加豐富和多元的政治與文化內涵,需要聯系具體的時代背景進行歷時的關聯性分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11-21

  • 秦漢時期的飲食文化交流及其推動因素 ——以華夷之間的交流為中心
    推動因素 ——以華夷之間的交流為中心陳敏學(中央民族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北京 100081)摘要:秦漢時期,華夏與非華夏(夷)之間的飲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且內容豐富,既包含谷物、禽畜、果蔬、酒等原始食材或是可直接食(飲)用的食(飲)品,又包含貊炙等各種烹飪方法,還包含俎、扁壺等多種飲食器具。漢王朝的羈縻需要、游牧民族和半耕半牧型民族的生存需要、統治者行為、商業收益等因素從多方面推動了雙方之間的飲食文化交流。關鍵詞:秦漢;華夷;飲食文化交流;推動因素中國的飲食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8-08

  • 從古代中日關系演化析當下日本對華心態
    域秩序也被稱作“華夷體系”。在這一秩序下,中國歷代皇朝統治者通過“王道”的教化來處理與周邊國家和民族的關系,掌握了該區域的主導權,特別是通過朝貢冊封確立的宗藩關系維系著該區域下的秩序穩定,可從中看出中國的絕對先進與強大。而日本長期處于這一“周邊文明”的邊緣地帶,也難以從根本上擺脫經濟文化上對強勢中國的依賴。單就古代的中日關系而言,截至1840 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可以說文明視角下中日兩國在東亞所處的“中心”與“邊緣”的位置關系始終未變,但這并不意味著中

    世界知識 2016年12期2016-08-05

  • 《呂氏春秋》的“華夷一統”思想
    《呂氏春秋》的“華夷一統”思想茶劉英(陜西師范大學 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62)《呂氏春秋》的“華夷一統”思想,對秦朝的統一和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締造都產生積極的影響。文章從民族觀的視角,對《呂氏春秋》的“華夷一統”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分析,是對先秦民族思想研究的有力補充?!秴问洗呵铩?;“華夷一統”;產生背景;內容前言《呂氏春秋》作為戰國時期最后一部著作,既吸收諸子之長而又“大出諸子之右”(《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序》),其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年5期2016-03-07

  • 劉秉忠正統觀探析
    聯系,他打破傳統華夷之別的觀念,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偉大抱負,并且為天下統一、救民利民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他先進的正統觀念促進了蒙漢文化的交融,推進了中華民族一體化的發展,對當今民族關系的發展也有很深的借鑒意義。文章主要從社會背景、君臣關系及其政治理念三個方面來探析劉秉忠的正統觀。正統觀念,是在祖先崇拜和血統宗族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鮮明的文化心態,而“華夷之別”則是正統觀念中強調的重要內容,歷代尊華夏漢族的中原統治為正統,貶少數民族統治為

    邢臺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3-03

  • 華夷之辨與會昌毀佛關系檢論
    120707)?華夷之辨與會昌毀佛關系檢論毛朝暉, 潘普文, 丁憶雅(新加坡國立大學 人文與社科學院,新加坡120707)會昌毀佛是中國佛教史研究和唐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其規模與影響都超越唐各位君王對佛教勢力的抑制。對于其導因及影響,學界更是聚訟紛紜。綜合目前學界對會昌毀佛的五種觀點,通過新舊《唐書》《唐會要》《入唐求法巡禮記》、唐人文集等史料,分析高祖至文宗朝管制佛教勢力的動機。從“華夷”觀念的角度,考察“華夷之辨”與武宗毀佛這一歷史事件的關聯,并對毀

    唐都學刊 2016年5期2016-02-04

  • 東亞秩序與儒學的世界意義
    向。一、古代東亞華夷秩序是儒家思想的產物古代東亞華夷秩序起源于傳統華夷觀念。何謂華夷呢?在古代,“華”,指中國?!秶Z·魯語》:“以德榮為國華”。韋昭注:“華,榮華也”??钻耸瑁骸爸袊卸Y義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謂之華”,[1]即言華夏是講禮義的大國?!耙摹?,據李樂毅所著的《漢字演變五百例》解釋為“‘夷’原是古代民族名。甲骨文用‘尸’字作‘夷’字;金文‘夷’字是一個人形,身上帶著矰(一種帶有絲繩的短箭),表現了這個游牧民族的特征”。[2]現在學者釋“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12-09

  • “包容”與“局限”——論雍正帝民族觀念的雙重性
    型的代表莫過于“華夷有別”“華夷之辨”。既不同于以往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不同于此前的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由滿族建立的清王朝為了消除漢族的排滿思想,確立滿族統治的合法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其統治版圖內的一統管理,逐漸形成并在理論上提出了“天下一統、華夷一家”的民族觀。這個理論的明確提出者就是本文的研究對象雍正帝,而最能體現其民族觀念的則為他于雍正七年 (1729年)所頒行的《大義覺迷錄》。目前,海內外的歷史學界已有不少從《大義覺迷錄》入手研究雍正帝民族觀念的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12-08

  • 簡論雍正皇帝的華夷思想
    0簡論雍正皇帝的華夷思想裴宇辰黑龍江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隨著華夏族的形成,“夷”族也隨之而形成,由于中國古代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華夷思想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含義。華夷思想在先秦時便已形成,自秦朝建立統一多民族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以來,漢族統治者便一直堅持華夷之別。1644年,清兵入關,滿族貴族成為全國最高統治者,“華夷之辨”的思想一直困擾著清初統治者。世宗雍正皇帝是清入關后的第四位帝王,針對當時的曾靜逆案,與其展開一場關于華夷

    決策與信息 2015年21期2015-12-06

  • 明清鼎革與德川日本的“中華主義”
    中國大陸發生了“華夷變態”的同時,南明遺民的赴日“乞師”行為卻在客觀上幫助日本擺脫了“夷狄”身份。在此過程中,日本德川前期的學者們也從諸多方面入手,塑造日本的“中華”形象,這間接影響了后世日本的歷史進程。明清鼎革;德川日本;華夷變態;東亞明清鼎革,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中的重大事件,更對東亞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對朝鮮而言,其對明朝的文化認同卻從未中斷,不但以“小中華”自居,甚至還有出師北伐清國的計劃。然而,日本的表現卻與朝鮮的“小中華”思想不同,其極力將自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6期2015-03-22

  • 先秦時期的華夷觀念及其演變*
    陳志剛先秦時期的華夷觀念及其演變*陳志剛五帝、夏、商、西周時期的早期華夷觀,在族群觀念層面概就地理方位而言,并不含有文化歧視與種族歧視的成分,這與五帝系統、夏、商、西周自身的族群屬性及其兼容華夷的政治結構、不斷向周邊四夷族群擴張的歷史存在根本性的因果關聯。誠然,西周時期基于社會經濟水平與文化選擇模式的華夷觀開始凸顯、強化,但與此同時泛臣民觀念也絕對性地貫穿于整個先秦時期。東周時期特別是戰國中期以后,華夷觀念隨著周邊四夷諸族群對華夏族群聯盟的頻繁進攻開始漸趨

    學術研究 2015年11期2015-02-25

  • 義兵論與秦漢軍爭的合法性闡釋
    時期由于過分固守華夷之防而沒能妥善處理的民族關系,在西漢因義兵論的啟發,不斷調整,最終形成了威德并重的地緣政治策略。政治學說中的四夷賓服,可能一度實現,但不可能持續出現。周、秦時期對戎、狄、夷、蠻的持續用兵,表明了《周禮·夏官·職方氏》中所謂的蠻服、夷服、鎮服、藩服之分,只能是一種理想狀態中的天下秩序,而非現實的寫照。在大多數時段,周邊民族的抵觸、反叛、侵擾,使得中央政權不得不忙于應付,商周史上連綿不斷的華夷之戰,反映的正是華夷之防策略的破產。商周時期,四

    古代文明 2014年2期2014-12-05

  • 華夷”觀對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摘 要]中國傳統華夷觀使清王朝統治者及其大臣在同西方的交往中持一種高高在上的俯視態度,并形成一種自我為中心、愚昧驕傲、夜郎自大的民族優越意識,這對第一次鴉片戰爭產生了三方面的重要影響。[關鍵詞]華夷觀;鴉片戰爭近讀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等著《鴉片戰爭:一個帝國的沉迷和另一個帝國的墮落》一書,頗感東西方視角差異之巨,鴉片戰爭雖為西方侵略之戰,但背后霧裹之諸多事實仍讓人生發感慨,遂寫一隨筆,聊闡中國傳統華夷觀對鴉片戰爭之影響。一、“華夷”觀的演變“華夷”觀念(也

    黑龍江史志 2014年3期2014-11-24

  • 華夷秩序”下古代中國邊防的性質
    065000)“華夷秩序”是以古代中國為中心的一種國際秩序,是中央王朝處理與諸藩關系的指導?!?span class="hl">華夷秩序”不僅對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和世界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也對古代中國邊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雖然自從“華夷秩序”產生以來,學者對其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從邊防的視角來研究“華夷秩序”較少。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古代中國邊防的性質,對古代中國與諸藩關系進行新的解讀。一、“華夷秩序”下的古代中國邊界(一)“華夷秩序”下古代中國邊界的范圍眾所周知,邊防與邊界有著非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3期2014-04-11

  • 華夷之辨與西方及孫中山民族主義之區別
    6005)一、“華夷之辨”是《春秋》大義之一“華夷之辨”的思想是《春秋》大義之一。所謂華夷之辨,是要辨明諸夏(華夏)與夷狄之間的不同。華夷之辨并非起于春秋之時,在春秋之前就存在夷狄與諸夏之區別?!妒酚洝の宓郾炯o》云:“于是舜歸而言于帝,請流共工于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于三危,以變西戎;殛鯀于羽山,以變東夷?!盵1](P28)此中所言北狄、南蠻、西戎、東夷均是區別于諸夏的未開化族群,通稱為夷狄。由于夷狄屬于未開化族群,即夷狄缺乏禮義教

    東方論壇 2014年5期2014-03-29

  • 華夷之辨”及其近代轉型
    100872)華夷之辨又可以稱為夏夷之辯,主旨是就華夏族和周邊的夷族進行區別?!叭A”,與古字“花”通。許慎《說文解字》 釋為榮,清人段玉裁注曰:“木謂之華,草謂之榮。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薄跋摹钡谋玖x有二:一是地名,一是華美之義。禹受封為夏伯,根據孔穎達所注的《尚書》“顓頊以來,地為國號”,因此在禹子啟建立夏朝時,便沿用此“夏”號?!跋摹?,《說文解字》考其造形結構,認為是用繁筆大寫的“人”字,釋意為“中國人也”。段玉裁注曰:“以別于北方狄,

    東方論壇 2014年5期2014-03-29

  • 華夷變態三形態
    春130024)華夷變態三形態周頌倫1,2(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吉林長春130024;2.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130024)學界的熱議話題“華夷變態”,仔細吟味,可整理出三種形態。恪守華夷之辨,期待秩序歸位;擔憂入寇來襲,故蒐集“華夷變態”的情報;用國體論沖擊華夷秩序觀,為日本型華夷秩序的成立準備思想條件。石原道博在其著作中用“乞師”比照“華夷變態”,不過是一種惡用而已。華夷變態;華夷之辨;入寇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3-24

  • 由楊萬里接送金使詩看其華夷觀的表現形式
    30)中國古代的華夷觀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傳統的華夷觀念是以華夏文化優勢為基礎、以儒家禮法制度為依托而產生的一種“華尊夷卑”的思想體系,華夏人的這種主觀意識隨著文化程度的不斷進步提高而逐漸擴展為一種社會性的意識、規范、禮儀制度,進而形成了尊禮義文化、賤夷狄風俗等觀念的“華夷之辨”。而野蠻成性的夷狄對中國的不斷侵擾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文化認同感,久而久之,夾雜著憤恨而演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一、其他大家華夷觀的表現形式這種傳統的華夷觀也一直影響著一代代文臣

    黑龍江史志 2013年1期2013-08-15

  • 東亞“華夷秩序”之嬗變:12至19世紀來自中國東北地區族、國的沖擊
    16081)一“華夷秩序”是以歷史上中國的中原王朝為核心、以文明程度之高下、經濟實力之強弱、軍事戰略之優劣而維系的一種區域關系體系。這種區域關系體系存續時間長達兩千年,涵蓋了東亞(東北亞和東南亞)幾乎所有部族和國家?!?span class="hl">華夷秩序”得以維系的形式是朝貢制度。中國中原王朝周邊的部族、國家承認中原王朝的宗主國地位,接受中原王朝的冊封,定期向中原王朝進貢,中原王朝負有對藩屬國文明提升和利益保護之責任,并維持區域秩序穩定。當然,朝貢過程中也有一些旨在經濟利益的貿易活動

    東岳論叢 2013年8期2013-03-23

  • 唐朝中葉以后“華夷”格局的新變化及其影響
    :中國歷史上的“華夷”格局主要由于受到漢族和諸少數民族力量對比的影響而呈現出動態變化的過程。以“安史之亂”唐朝走向衰弱和周邊多民族興起為標志,傳統的“華夷”格局受到破壞,儒家“華夷”觀念和正統觀念受到巨大沖擊,這折射出中國多民族國家歷史的曲折進程和儒家民族關系學說的嬗變軌跡。關鍵詞,唐朝中葉“華夷”格局“華夷”觀念所謂“華夷”格局,不僅是對中國歷史上以漢族政權在中原、少數民族政權在周邊分布空間的概括,而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段里是少數民族政權對漢族政權臣屬關系

    古代文明 2009年3期2009-08-19

  • 讀書
    文化的紀事簿?!?span class="hl">華夷秩序”的變遷雷頤“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碑斎藗儾唤浺獾匾髟佭@首膾炙人口、千古傳頌的唐詩時,可能不會想到,其中的葡萄、夜光杯、甚至還有駿馬,其實并不很“中華”,每一樣都和絲綢之路、和非華夏的“胡”大有關系,這首詩,其實和中外文化交流密切關聯。所以,以東方歷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為主要研究領域的北大著名歷史學家何芳川先生風趣地說:“看來,沒有文化的輸入,我們的祖先連唐詩也寫不成呢!”不過,對這種文化輸入

    中國新聞周刊 2009年12期2009-05-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