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鼢鼠

  • 林區甘肅鼢鼠的發生危害規律及防治對策
    41039)甘肅鼢鼠隸屬于嚙齒目、倉鼠科、鼢鼠亞科,別名瞎瞎、瞎老鼠等,是鼢鼠亞科中生存范圍最廣的一個物種;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黃土高原,為陜、甘、寧及青海東部農林區的主要害鼠之一[1];其主要攝食植物的地下部分,食性雜,適應性強,危害嚴重。了解甘肅鼢鼠的生物學特性及其鼠害發生規律,對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1 生物學特性1.1 形態特征甘肅鼢鼠體形粗壯,毛短而稀,頭大而扁,吻短眼小,成年鼠體長16~24 cm,體重200~500 g;兩前肢短而發達,

    湖北植保 2023年5期2023-12-29

  • 中華鼢鼠綜合防治技術在華池林區的應用研究*
    0)0 引言中華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Milne-Edwards)俗名瞎老、瞎瞎、瞎老鼠、瞎獪等,屬嚙齒目(Rodentia)倉鼠科(Cricetidae)鼢鼠亞科(Myospalacinae),廣泛分布于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北、四川、湖南等省區,是甘肅省最主要的森林害鼠[1]。華池林區中華鼢鼠分布數量多、范圍廣,對油松人工林的危害十分嚴重。隨著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持續推進,油松林面積也在不斷增加,中華鼢鼠危害

    中國科技縱橫 2023年11期2023-09-02

  •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主要林業有害生物及防治技術
    重點,加強了甘肅鼢鼠、臭椿溝眶象、落葉松紅腹葉蜂等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在防治技術上積極推廣應用人工、生物、物理等無公害防治技術,嚴重地段采用化學防治的措施。從而讓防治質量和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1.甘肅鼢鼠1.1 分布與危害鼢鼠屬嚙齒目、倉鼠科、鼢鼠亞科;當地老百姓俗稱瞎瞎、瞎老鼠等。在寧夏主要分布于六盤山區、南部黃土丘陵,食性雜,主要啃食闊葉樹、針葉樹以及農作物和草本根莖。林木類以油松、樟子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9期2023-01-03

  • 木蘭林區草原鼢鼠綜合防治措施實踐與探析
    061)引言草原鼢鼠(Myospalax aspalax),為倉鼠科、鼢鼠屬的動物,又名原鼢鼠、瞎老鼠、瞎瞎、瞎鼢、瞎獪、仔隆(藏語),屬于動物界倉鼠科動物,不喜光,不喜風,一般生活在土質較為松軟具有一定透氣性的林地或耕地中。每年繁殖1次,1次繁殖一般為2~4只,主要棲息于中國華北、西北各地的農田、山林及草原中[1]。近年來,隨著造林工程的不斷實施,木蘭圍場國有林場所轄范圍內森林覆蓋率有了顯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能夠達到“滅荒”的目標,取得了良好成效。然

    農業與技術 2022年21期2022-12-16

  • 木蘭林區草原鼢鼠的防治與研究
    68456)草原鼢鼠是林區最主要的害鼠之一,嚴重威脅森林資源和草地植被的安全,因此,加強對草原鼢鼠的研究和防治是關系到今后農林業生產能否持續發展的大事。近年來,木蘭林場及毗鄰的壩上機械林場每年都要投入很大精力用在造林工程上,但是,如此得來不易的造林成果卻時時刻刻遭受著草原鼢鼠的侵害。因此,查清草原鼢鼠的習性、發生和為害規律,摸清鼠害與各種環境因子的關系,探討最佳防治方法,對于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生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 生活習性草原鼢鼠一般生活在土質較為松

    現代農村科技 2022年11期2022-12-16

  • 夏河縣退化草原控鼠效果分析
    密布,項目區高原鼢鼠平均土丘密度為1 259.6個/hm2,平均鼠密度為99.48只/hm2。經調查,項目區退化草原平均植被蓋度為50%,平均產草量4 228.05 kg/hm2,草群平均高度8~15 cm,退化情況嚴重。2 模式設計M1(提前45 d轉場出牧2020年4月7日-農歷三月十五日)、鼠害防控、機械種草、機械施肥、夏季休牧)、M2(提前45 d轉場出牧2020年4月7日-農歷三月十五日、鼠害防控、機械種草、夏季休牧)、M3(提前30 d轉場出牧

    畜牧獸醫雜志 2022年5期2022-10-15

  • 東北鼢鼠與草原鼢鼠頭骨特征及差異
    粗[13]。東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與草原鼢鼠(M. aspalax)同屬鼢鼠亞科,是平顱鼢鼠屬僅有的兩個物種[18],在內蒙古,東北鼢鼠主要分布于東北部的草甸草原,草原鼢鼠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典型草原[19-21]。在不同草地類型中的長期適應性進化塑造出怎樣的頭骨形態,產生的差異性在頭骨形態指標方面如何表現?許多年來,東北鼢鼠與草原鼢鼠頭骨形態特征的差異仍停留在形態描述的階段[22],在特征參數方面并無較為深入的比較分析。本研究選取兩

    草業科學 2022年8期2022-10-11

  • 甘肅省夏河縣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棲息地特征及相關環境因子分析
    寒草地退化。高原鼢鼠(Eospalaxbaileyi)是青藏高原現有草地生物災害中主要致災鼠種之一[5]。顏忠誠等[6]研究表明動物棲息地特征與其研究的時空尺度密切相關。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地下棲息嚙齒動物,具有明顯的棲息地選擇性[7]。目前,涉及高原鼢鼠分布和棲息地特征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聚焦于大空間尺度范圍,即通過景觀尺度調查發現高原鼢鼠的地理分布與氣候、海拔和草地類型等關系[8];另一類是聚焦生境尺度研究,即通過小尺度調查,明晰高原鼢鼠棲息

    草原與草坪 2022年2期2022-07-05

  • 林地中華鼢鼠防治技術規程
    林管分局都有中華鼢鼠分布,導致造林保存效果不理想。中華鼢鼠危害是重要的生物災害之一,不但對油松、華山松等生態林構成危害,而且對蘋果、核桃等經濟林也有很大危害,嚴重影響生態文明建設和群眾經濟收入。目前缺乏對中華鼢鼠危害防治技術研究的系統總結,人們在鼢鼠危害防治中缺乏有效措施,盲目使用農藥,不但導致鼢鼠危害防治效果差,而且還會有較大的農藥殘留,對林產品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大污染。因此,有效解決中華鼢鼠危害問題已成為林業工作者長期以來研究的重點問題。專業技術人員通過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2年9期2022-06-18

  •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okor; 木里鼢鼠(Muli Fenshu)Holotype:KIZ 040324 (field No.: SC 2110385).Adult female collected by Tao Zhang, Meng-Long Lei, Zhong-Zheng Chen,and Hao Zhou on 21 April 2021.Dried skin, cleaned skull, and alcohol-preserved carcass are dep

    Zoological Research 2022年3期2022-06-07

  • 小隴山林區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及防控措施
    41038)中華鼢鼠俗稱地老鼠,主要分布于西北、華北、青藏高原等地區。小隴山林區每年鼠害發生面積高達17萬多畝,造成苗木死亡,使營林造林周期延長,不僅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因此,治理鼠害對于鞏固造林成果,確保林業產業健康發展非常重要。1 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鼢鼠屬于嚙齒目倉鼠科鼢鼠亞科,鼠種較多,目前,我國已知的鼢鼠有8種,其中數量多、危害大的主要有中華鼢鼠和甘肅鼢鼠[1]。中華鼢鼠在甘肅、內蒙、河北、山西等省分布較廣,對小隴山森林資源造

    現代農村科技 2022年12期2022-03-22

  • 正寧縣中華鼢鼠的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杏、云杉等。中華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屬倉鼠科,又被稱為瞎老鼠、瞎老、瞎獪等,具有為害時間長、為害范圍廣等特點。鼠害是我國林業的主要生物災害之一,經過統計發現,年均發生面積約占林業病蟲鼠害總面積的17%。在林木生長過程中,中華鼢鼠為害程度較大,特別是針葉幼林地,甚至會造成整片林木死亡。為了有效防治鼠害,對中華鼢鼠防治的相關問題加以分析十分必要。1 中華鼢鼠的形態特征與生活習性1.1 形態特征中華鼢鼠體型呈圓筒狀,具有粗短、肥壯的特

    南方農業 2021年30期2021-12-25

  •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的生態學研究進展
    30070)高原鼢鼠(Eospalaxbaileyi)是棲息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灌叢草甸的地下嚙齒動物.它掘洞造丘和采食牧草,導致地表塌陷、草地生產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當種群密度過高時會嚴重威脅草地生態安全[1-3].據報道,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僅次于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第二大危害鼠種[4-5].但是,高原鼢鼠也是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的重要組分,在能量流通和物質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土壤物質循環和植被群落演替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2期2021-11-30

  • 鐵網圍根防鼠造林技術應用成效調查
    鐵網圍根防治中華鼢鼠造林技術是將熱鍍鋅電焊網片編制成直徑15~20 cm,下邊有底高30 cm的網籠,造林時先將網籠放到栽植穴中,再將造林苗木放到籠內填土栽植,用網籠包裹苗木根系,防止中華鼢鼠啃食苗木根系,達到防治中華鼢鼠危害的目的。熱鍍鋅網籠在地下8年后腐爛,此時苗木根系已發達,鼢鼠危害逐年減輕,腐爛后的鍍鋅網片也不會影響苗木的正常生長。1 調查區自然概況調查區位于平涼市華亭縣西部關山林區馬峽、玄峰、海龍、麻庵、紅崖山5個國有林場,境內海拔1 400~2

    林業調查規劃 2021年5期2021-11-10

  • 低氧環境下甘肅鼢鼠延髓中c-Fos和HIF-1α的表達模式分析
    應低氧環境.甘肅鼢鼠(Myspalaxcansus)隸屬嚙齒目(Rodentia),鼢鼠亞科(Myospalacinae),鼢鼠屬(Myspalax)[34],是我國黃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終生營地下洞穴生活.作為地下嚙齒類代表性動物,甘肅鼢鼠能在各個層次上顯示出良好的低氧適應機制,低氧能夠誘導一系列特異性的與血管生成、能量代謝及腫瘤轉移等密切相關的基因,幫助自身調節和適應低氧環境.本研究以甘肅鼢鼠(Myspalaxcansus)和SD大鼠(Sprague-D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3期2021-07-19

  • 草地補播對甘南草原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食性的影響
    生境[3]。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屬嚙齒目鼴形鼠科鼢鼠亞科,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嚙齒類之一[4]。其常年營地下生活,主要棲息在青藏高原東南部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5]。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態系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體型較小,但物質消耗大,能量轉換快,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高原鼢鼠作為食肉性獸類和猛禽的食物,在高寒草甸生態系統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6]。然而,由于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挖掘洞道、啃食植物根莖等一系列活動會對高寒草

    草業科學 2021年5期2021-06-18

  • 高原鼢鼠震動信號發生部位及室內信號特征分析
    偶[13]。高原鼢鼠(Mospalaxbaileyi)屬于嚙齒目鼴形鼠科鼢鼠亞科(Rodentia:Myospalacinae),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區特有的地下獨居性嚙齒類動物[14]。在適應地下環境的過程中,高原鼢鼠演化出許多與地下環境相適應的形態和行為特征,如極度變形和骨骼特化的前肢,嚴重退化的視覺等[15],加之雌雄個體獨居的洞道環境限制其種內聽覺和嗅覺通信。李金剛等[16]報道了甘肅鼢鼠(Eospalaxcansus)利用鼻吻部連續敲擊洞道頂部而產

    草原與草坪 2021年1期2021-05-27

  • 基于轉錄組測序的高原鼢鼠多態性微衛星標記篩選
    效方法之一。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隸屬于嚙齒目鼴形鼠科鼢鼠亞科凸顱鼢鼠屬,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的特有種,它們的大部分活動均在地下洞穴系統中進行,主要依靠植物的地下貯存器官作為食物[5]。近年來,在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的影響下,高原鼢鼠的高密度種群加速了草地退化,危及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和區域經濟的發展[6]。隨著國家生態安全戰略的實施,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態系統中的有效管理備受重視,然而有效的防控工作不僅需要了解高原鼢鼠的生物學特性,

    草業科學 2021年12期2021-03-02

  • 中華鼢鼠的防治方法
    文主要是研究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并制定出多種防治中華鼢鼠的方法,從而確保我國華北、西北等地的牧草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1 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1.1 形態特征中華鼢鼠也叫原鼢鼠,和其余的倉鼠科動物形態沒有明顯的區別,均為四肢短小、前肢強勁,能夠挖坑鑿洞。中華鼢鼠主要是灰黃色的毛,皮毛細密而且非常柔軟,眼睛極小,直徑能夠達到2mm,門齒非常的尖銳,其身體屬于圓筒狀,尾部較細且短。1.2 生活習性中華鼢鼠能夠挖坑鑿洞,一般在土質松軟、具有一定透氣效果的土里生活。因

    獸醫導刊 2020年3期2020-12-30

  • 彭陽縣林業有害生物鼢鼠的發生及防治
    陽縣林業有害生物鼢鼠的發生和成災情況,闡述了預防和治理成效及災害損失情況,分析了發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林業有害生物鼢鼠的防治提供參考。關鍵詞? ? 鼢鼠;發生原因;防治措施;寧夏彭陽中圖分類號? ? S443.3? ? ? ? 文獻標識碼? ? A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21-014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1?

    現代農業科技 2020年21期2020-12-14

  • 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及防治方法
    軍 陳科技中華鼢鼠又名瞎老鼠、瞎瞎、地老鼠等,主要棲息于以甘肅為主的西北各?。ㄗ灾螀^)比較干旱或干旱的農田、山林及果園中。在陜西乾縣梁山鎮永久村、鷂子村等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中華鼢鼠體形粗短,呈圓筒狀,體長25厘米左右,毛色呈灰褐色,頭扁平,鼻部圓鈍無毛,粉紅色,有一對發達的門牙露于唇外,耳朵退化藏于毛下,耳孔隱于毛下,視覺退化,眼睛很小,四肢較短,前肢爪鋒利向外彎曲,便于打洞,后肢爪較細,便于撥土。嗅覺、聽覺靈敏(圖1)。1 危害特點中華鼢鼠在西北地

    果農之友 2020年10期2020-12-14

  • 杏樹物理空間阻隔防治鼢鼠技術
    境內,各鄉鎮都有鼢鼠分布,鼢鼠對杏樹栽植危害較為普遍,嚴重阻礙當地杏樹栽培和杏產業的發展。有效解決防治鼠害問題,是西吉縣發展杏產業的當務之急。1 甘肅鼢鼠危害現狀西吉縣林地鼠害主要以甘肅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以下簡稱鼢鼠)為主,屬嚙齒目Rodentia 倉鼠科Cricetidae 鼢鼠亞科Myospalacinae.俗名“瞎瞎”,常年棲居地下,打洞潛土,以農作物、牧草和樹木幼苗的地下部分為食,造成地面植物枯萎或缺苗,是農、林生產的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10期2020-07-12

  • 小隴山林區鼢鼠防治研究
    候又非常適宜高原鼢鼠的生存,加之高原鼢鼠食性雜、食量大、繁殖率高、適應性強,對新造林地和未成林地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又因高原鼢鼠地下活動,防治難度大,因此新造林地、未成林地鼠害大面積爆發成災,造成林木損失巨大[2]。為了減少林木損失,鞏固造林成果,近年來,在小隴山林區廣泛開展林業鼠害防治,通過近幾年的防治,鼠密度明顯降低,鼠害得到了控制。1 鼢鼠生態習性及危害現狀1.1 鼢鼠生態習性小隴山林區林地鼠害主要是甘肅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子午嶺林區肉毒素滅殺中華鼢鼠效果良好
    幼林面臨著中華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嚴重危害,成為遲滯子午嶺油松幼林成林的主要危害因素。我們采用鼢鼠靈、溴敵隆等傳統藥劑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連年使用,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潛在抗藥性和土壤藥物殘留。為此,我們選擇引進被廣泛應用于高寒牧區滅鼠的C 型、D 型2 種肉毒素,與現行藥劑進行對比試驗,以期為今后滅鼠工作提供新型藥劑,推進滅鼠保林工作。1 試驗區概況試驗在甘肅省子午嶺林業管理局寧縣分局的盤克、九峴、梁掌3 個林場進行。試驗

    甘肅林業科技 2020年4期2020-03-17

  • “T”字型弓箭捕殺鼢鼠技術要點
    745200)鼢鼠Myospalax spp.是一類重要的害鼠,俗稱瞎瞎、瞎老鼠、地老鼠、地羊、塞隆,打洞取食植物根系、根狀莖等幼嫩部分,甚至拖走整株植物,造成植被成片枯死,給林區和草原帶來嚴重破壞,其中甘肅鼢鼠M.cansus 和中華鼢鼠M.fontanierii對林木危害最為嚴重,高原鼢鼠M.baileyi 則嚴重危害草原[1-2]。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子午嶺荒山造林任務逐漸增大,油松林面積隨之擴大。隨著油松林逐年增多,本區喜食油松根系[2]的

    甘肅林業科技 2020年4期2020-03-17

  • 探討林草融合發展背景下中華鼢鼠防治技術措施
    省鼠害主體是中華鼢鼠,一般取食植物根系、農作物塊莖、塊根,取食重點因季節變化有所不同,對林業的取食期主要在春秋兩季,且主要啃食幼林根系,致使幼樹枯黃甚至死亡,集中分布在大同、朔州、臨汾等地,尤其以山西北部、西部較為嚴重,其中鼢鼠年均為害36萬畝,嚴重影響人工育林的發展[1-3]。2 中華鼢鼠特征2.1 分類及形態特征中華鼢鼠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倉鼠科、鼢鼠屬,與中華鼢鼠類似的種還有東北鼢鼠、阿爾泰鼢鼠等。我國山西地區主要為中華鼢鼠,與東北鼢鼠相比

    林業科技情報 2020年4期2020-02-28

  • 大同地區中華鼢鼠的特點與防治建議
    展的同時,以中華鼢鼠為主各種有害生物,嚴重危害大面積的針葉樹幼林,對九梁洼林場的森林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2 中華鼢鼠的特點中華鼢鼠屬嚙齒目,鼢鼠科,平均體長20cm,平均體重275g,其門齒外露發達,四肢短小有力,尤其前爪像鐮刀形態,是挖土掘洞的天生利器。中華鼢鼠是植食性動物,九梁洼林場的針葉樹就飽受其害,它啃食針葉樹幼苗的根部,導致幼苗整株死亡。據不完全統計,該林場大約有3000 畝針葉樹不同程度受到中華鼢鼠的危害,平均每年有3.6%的林場針葉樹受到破

    花卉 2020年10期2020-01-09

  • 退耕還林工程高原鼢鼠發生及治理
    耕還林工程中高原鼢鼠的發生面積卻在不斷加大,成為危害當地森林持續發展的主要鼠害類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高原鼢鼠的發生與危害,對確保退耕還林工程的高效推進,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提高林木成活率、保存率,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必須要充分重視退退耕還林高原鼢鼠的治理工作,提高防治措施,減少高原鼢鼠造成的危害性。下文結合實踐,對退耕還林工程高原鼢鼠發生及治理進行探討,希望能為高原鼢鼠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建設

    花卉 2020年6期2020-01-07

  • 青藏高原東緣高原鼢鼠種群抗藥性評估
    性[15]。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隸屬于嚙齒目、鼴形鼠科、鼢鼠亞科、鼢鼠屬,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之一,在繁殖活動時期大量啃食作物根莖、樹皮草根等,采食植物的地下根系,也常將植物地上部分的莖葉拖入洞道內食用或作巢內鋪墊之用,對農作物和牧區造成嚴重的影響[16]。長期以來人們對高原鼢鼠多采用藥物防控和人工捕捉的方式,防控藥物多采用溴敵隆(鼢鼠靈)等抗凝血劑類藥物[11],但有關高原鼢鼠抗藥性監測的研究缺乏??茖W有效掌握高原鼢鼠的抗藥性情況

    草業科學 2019年11期2019-12-12

  • D型肉毒梭菌毒素滅鼠劑防治高原鼢鼠的試驗研究
    斷改變,包括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在內的多種害鼠對高原牧區草地植被的破壞日趨嚴重。高原鼢鼠鼢鼠科(Spalacidae),鼢鼠屬的動物,體形粗圓,吻短,眼小,尾短,四肢也較短粗。成體毛色從頭部至尾部呈灰棕色,腹面較背部更暗灰色;幼體及半成體為藍灰色或暗灰色。高原鼢鼠長期生活于黑暗、封閉的環境中,不冬眠,主要采食植物的地下根系,1年繁殖1次,每胎產仔數1—6只,主要棲息于高寒草甸、草甸化草原、草原化草甸、高寒灌叢、高原農田、荒坡等比較

    野生動物學報 2019年4期2019-11-19

  • D型肉毒素對高原鼢鼠的防治試驗
    完善,但是在高原鼢鼠的防治方面尚未取得完全成功,其使用劑量尚未確定?;诖?,本研究擬開展關于D型肉毒素對高原鼢鼠防治效果的試驗,為確保高效運用D型肉毒素防治高原鼢鼠提供科學依據。一、材料與方法1.試驗材料。D型肉毒素顆粒毒餌(10萬MLD/g)、D型肉毒毒素水劑(1000萬MLD/mL小白鼠靜注,批號為20151003批),由青海畜牧獸醫科學院提供。2.試驗方法。毒餌配制,實驗共計設置6個處理:A:D型顆粒餌料滅鼠劑,B:0.05%D型肉毒素,C:0.10

    獸醫導刊 2019年13期2019-07-12

  • 中華鼢鼠的生活習性及防治探析
    23000)中華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屬嚙齒目倉鼠科鼢鼠亞科,又被稱為“瞎瞎”,特別喜食植物的多汁部分,如地下根、莖等,中華鼢鼠的這一進食特點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國樹木植被根莖被損傷,直接導致了眾多樹木的死亡,嚴重時造成了水土流失的現象[1]。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當前森林資源,本文從中華鼢鼠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等方面,對中華鼢鼠的防治策略進行了重點探討,以求更好地推進中華鼢鼠防治工作的進行,進而不斷增進林業生態建設的持續發展

    防護林科技 2019年7期2019-03-25

  • 大櫻桃的栽培方式對鼢鼠防治效果的影響
    mL.)等。中華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i)也對安塞區的農業、林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被公認為陜北最難治理的生物災害之一[1-4]。鼢鼠營地下生活,主要采食農作物的根、莖、葉部分,或咬斷樹干,啃食樹根和樹皮,可使農田和林地大面積受損[5-7]。因此,探究有效的鼢鼠防治方法將對當地農業、林果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積極作用。傳統的鼢鼠防治方法有地弓箭法、人工刨挖法、化學藥劑法。近年來,人們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對有害生物的防治也向著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5期2019-03-18

  • 高原鼢鼠微衛星多態位點篩選及其通用性檢測
    [5-7]。高原鼢鼠(Eospalaxbaileyi)隸屬嚙齒目(Rodentia),鼴形鼠科(Spalacidae),鼢鼠亞科(Myospalactinae),凸顱鼢鼠屬(Eospalax)[8-9],是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種,為高寒草地生態系統中的固有成員,正常情況下,對草地適度的啃食對其生態系統有利,對整個草地生態環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作為草地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在草地生態系統具有特殊的地位,對于能量流通和物質循環有重要作用

    草原與草坪 2018年2期2018-05-22

  • 甘肅鼢鼠甘油三酯脂酶基因(ATGL)CDS克隆及組織表達分析
    12100)甘肅鼢鼠(Myospalaxcansus,以下簡稱“鼢鼠”)隸屬于嚙齒目(Rodentia)倉鼠科(Cricetidae),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終年棲居地下,通過挖掘洞道系統啃食植物的地下根、莖,其危害的寄主植物多達95種,在林區主要危害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落葉松(Larixgmelinii)、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等造林樹種,嚴重影響苗木的成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8年2期2018-04-24

  • 甘肅鼢鼠繁殖季節變化的研究
    殖率的高低。甘肅鼢鼠作為一種對林業危害嚴重的地下害鼠,終年營地下生活一切活動均在洞內進行,其食性很雜,適應性強,食物對象主要是植物的根莖、塊莖、鱗莖和林木的根系及皮層,給農、林、牧業帶來嚴重危害。闡明甘肅鼢鼠的季節性繁殖生物學規律及其調控機制,探討甘肅黔鼠及地下鼠繁殖的共性與個性,豐富和發展哺乳動物繁殖生物學理論。解該種繁殖活動的年周期變化規律,為防治工作提供依據。1 研究地點在涇源縣涇河源鎮、香水鎮、六盤山鎮、新民鄉、黃花鄉、大灣鄉、興盛鄉、大灣鄉,分別

    新農村 2018年35期2018-04-02

  • 東北鼢鼠對遼東地區林下參危害及化學藥劑控制技術初探
    趨勢,特別是東北鼢鼠已嚴重影響了林下參的產量和質量,特別是4a生以下林下參受東北鼢鼠危害較重。以桓仁縣為例,遭受東北鼢鼠危害的林下參總面積超過3 000hm2,占該縣種植面積的7%左右。2013年以來,筆者在遼寧省桓仁縣、寬甸縣等地,通過野外調查試驗,基本摸清了東北鼢鼠的生態特性、危害情況和化學控制方法。1 生態特性及為害情況東北鼢鼠(Myospalaxpsilurus),在遼東地區又名瞎老鼠、瞎摸鼠子、地排子。我國分布在河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

    防護林科技 2017年12期2018-01-12

  • 物理空間阻隔法在彭陽縣鼢鼠防治中的應用
    本文介紹了彭陽縣鼢鼠的發生概況,分析了鼢鼠的發生原因,并運用物理空間阻隔法對彭陽縣鼢鼠進行防治。結果表明,采取物理空間阻隔法進行鼢鼠防治的地段,鼠口密度控制在4.5只/hm2以下,林木被害率控制在5%以下,林木被害死亡率低于3%,達到了預期的防治效果。關鍵詞 鼢鼠;發生原因;物理空間阻隔防治法;寧夏彭陽中圖分類號 S4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24-021 鼢鼠發生概況彭陽縣現有林地13.59萬hm2,其中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20期2018-01-07

  • 無線電追蹤技術在高原鼢鼠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
    電追蹤技術在高原鼢鼠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姬程鵬,周建偉,楚 彬,周延山,周 睿,王志鵬,田永亮,王 婷,花立民(甘肅農業大學 草業學院/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從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活捕、麻醉以及無線電發射器佩戴方式3個方面研究了無線電追蹤技術在高原鼢鼠生態學中的應用。結果表明:高原鼢鼠無損傷活捕是無線電追蹤技術實現的前提,利用自制的活捕籠的平均

    草原與草坪 2017年3期2017-07-19

  • 彭陽縣森林鼢鼠的危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分析了彭陽縣森林鼢鼠的發生趨勢、危害程度及成因,提出了具體防治措施,以供參考。關鍵詞 鼢鼠;鼠害原因;防治措施;寧夏彭陽中圖分類號 S764.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31-01鼢鼠在彭陽縣的退耕地、荒山、荒溝造林地都有發生,尤其是退耕地發生危害較嚴重,對新栽植的苗木造成較嚴重的危害。每年鼢鼠危害造成的損失多達300余萬元。針對鼢鼠的危害現狀,彭陽縣采取聯防聯治的辦法防治當地鼢鼠危害。1 災害名稱甘肅鼢鼠學名為M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4期2017-04-19

  • 淺談鼢鼠在藍果忍冬果園中的危害及防治
    65000)淺談鼢鼠在藍果忍冬果園中的危害及防治張利軍1,2,齊會娟2,孫豐2,明英會2,朱萬昌2,霍俊偉1 (1.東北農業大學 寒地小漿果開發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2.大興安嶺農林科學院,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000)本文介紹了藍果忍冬的根系特征,鼢鼠生活習性,人工果園中鼢鼠危害方式、程度,并把已報道的常規鼢鼠防治方法,劃分為物理、化學防治兩類,提出適合北方地區藍果忍冬人工園鼢鼠防治方法及建議,為豐富栽培技術和降低

    防護林科技 2017年6期2017-04-05

  • 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東北鼢鼠試驗
    梭菌毒素防治東北鼢鼠試驗遲曉雪,呼斯勒,偉 軍,巴 圖,高海濱,王偉共(呼倫貝爾市草原工作站,內蒙古海拉爾 021008)呼倫貝爾草甸草原鼢鼠鼠害分布面積大,災害嚴重。自2002年至2015年,危害面積800多萬公頃,累計牧草損失折合人民幣超過10億元。為了有效控制鼢鼠鼠害,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本試驗就D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餌配制以及鼢鼠防治方法進行了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D型肉毒梭菌毒素對防治東北鼢鼠效果顯著,適合大面積的鼢鼠鼠害防治。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

    草原與草業 2016年4期2017-01-06

  • 高原鼢鼠對D型肉毒毒素的敏感性測定及小區防治試驗
    10001)高原鼢鼠對D型肉毒毒素的敏感性測定及小區防治試驗李生慶張同作張西云李志寧劉懷新林龔華2(1.青海畜牧獸醫科學院,西寧,810016;2.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寧,810001)首次采用霍恩氏法測定了野生高原鼢鼠對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敏感性,并以測得的LD50為依據,在野外開展了不同濃度D型肉毒毒素防治高原鼢鼠的小區防治試驗。通過試驗測得D型肉毒毒素對高原鼢鼠的半數致死量(LD50)為5 840 MLD/mL,(可信線為3 430-9 950

    野生動物學報 2016年1期2016-11-17

  • 甘肅興隆山保護區甘肅鼢鼠生物學特性及防治對策
    興隆山保護區甘肅鼢鼠生物學特性及防治對策裴應泰,潘世成 (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甘肅 蘭州 730117)甘肅鼢鼠是危害林區油松、落葉松、青海云杉等樹種的主要地下害蟲,首次報道了在興隆山的分布及生物學特性、防治對策。甘肅鼢鼠;生物學特性;防治甘肅鼢鼠Myospalax cansus,別名地老鼠、瞎老鼠、瞎瞎,屬嚙齒目倉鼠科。據王香亭教授主編的《甘肅脊椎動物志》記載,此種僅見于甘肅甘南臨潭縣及其附近地區,其他地區也鮮有所報道,鼢鼠屬種類在《甘肅興

    甘肅林業科技 2016年2期2016-11-16

  • 高原鼢鼠挖掘活動對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響
    0070)?高原鼢鼠挖掘活動對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響田永亮,姬程鵬,楚彬,周延山,王志鵬,周睿,花立民(甘肅農業大學 草業學院/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730070)為了解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挖掘活動對采食洞道土壤水肥的影響,在祁連山東段高寒草甸同一放牧強度區,對高原鼢鼠活動洞道、非活動洞道、無洞道土壤的容重、水分、有機質、全氮以及速效N,P和K含量進行了測定

    草原與草坪 2016年4期2016-10-09

  • 日培育出裸鼢鼠干細胞,有助于解決再生醫療的安全性問題
    的研究人員利用裸鼢鼠的普通細胞首次成功培育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并且在iPS細胞未分化的狀態下將其移植到裸鼢鼠體內,結果沒有發生癌變。其中發現裸鼢鼠iPS細胞的這種特質與其兩種基因的表達情況有關,而這兩種基因的活動均與癌癥相關。研究人員應用普通實驗鼠驗證了上述2種基因中的一種基因的表達能抑制癌癥的發生。非洲東部棲息的裸鼢鼠能活30年,壽命是普通老鼠的約10倍,而且不易患癌癥。用裸鼢鼠的普通細胞首培育出的iPS細胞不易導致癌變,有助于解決再生醫療的

    生物學教學 2016年10期2016-04-10

  • 智能捕鼠器和人工地箭捕殺中華鼢鼠技術
    人工地箭捕殺中華鼢鼠技術趙玉根1,門曉光1,王志平2,雷曉明1,王靜1,樊海英1(1.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森林保護站,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010010;2.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011500)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中華鼢鼠危害嚴重。筆者從傳統研究方法入手,借助現代科技創新手段,掌握了中華鼢鼠的生物學特性、危害規律和特點,研究了智能捕鼠器和人工地箭的防治原理、操作時間和操作方法,并對防治效果的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

    山西林業科技 2016年3期2016-04-06

  • 寧夏海原縣鼢鼠生物學習性及防治措施
    寧夏海原縣鼢鼠生物學習性及防治措施鼢鼠為地下生活的鼠類,棲息邊緣、草原和農田,晝夜均活動,但白天只限于地下,夜間偶爾到地面尋食,吃植物的根、莖和種子。其穴洞、鼠道星羅棋布,所到之處、森林、退耕還林地多成了不毛之地。本文闡述鼢鼠生物習性和防治方法。鼢鼠;習性;防治措施鼢鼠又名地羊,當地群眾俗稱“瞎瞎”,在海原縣主要分布在南華山、月亮山及周邊海城、史店、曹洼、九彩、李俊、紅羊、關莊、樹臺、西安等鄉鎮。主要危害樹種有油松、落葉松、榆樹、刺槐、白蠟、山杏、沙棘以及

    現代農村科技 2016年20期2016-03-28

  • 懷孕期高原鼢鼠生物學特征與環境因子的關系分析
    70)懷孕期高原鼢鼠生物學特征與環境因子的關系分析周延山1,花立民1,楚 彬1,馬素潔2,劉 麗1,田永亮1(1.甘肅農業大學 草業學院/草業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草業工程實驗室/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 2.甘肅農業大學 工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選擇甘肅天??h高原鼢鼠(Mospalaxbaileyi)2個地理位置不同的棲息地為研究區,以高原鼢鼠體重、胎數、妊娠率和種群密度作為其生物學特征指標,以2

    草原與草坪 2016年6期2016-02-05

  • 鼢鼠亞科繁殖特性研究進展
    730070)鼢鼠亞科繁殖特性研究進展周延山1,2,花立民,紀維紅2,楚 彬1,2,劉 麗1,2(1.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2.甘肅農業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草地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甘肅 蘭州 730070)繁殖是生物為延續種群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是影響生物種群數量和種群動態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研究地下嚙齒動物生活史的一個重要參數,繁殖一直是嚙齒動物學研究的焦點之一。鼢鼠亞科動物是地下嚙齒動物中重要的一類,棲息于草原、農田和森林,

    草業科學 2015年6期2015-06-24

  • 退耕地高原鼢鼠防治的方法
    01)退耕地高原鼢鼠防治的方法石懷芳(青海省大通縣林業局,青海大通 810101)高原鼢鼠主要危害幼樹的根系,喜食油松,落葉松,山杏,沙棘及各種雜草等20多種植物,3-6月和9-10是防治的最佳時期,防治方法主要采取藥物防治和人工捕捉相結合,滅鼠同整地、造林、補植、撫育、管護同步進行。高原鼢鼠 防治方法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俗稱“瞎老鼠”,屬嚙齒目倉鼠科鼢鼠亞科。終生地下隱蔽性生活,食性雜,食量大,適應性強,是高原地區近年來最主要

    中國科技縱橫 2014年18期2014-10-30

  • 固原山區林地鼢鼠生態防治措施探析
    復雜,土層深厚,鼢鼠活動頻繁,給林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損失,遭鼢鼠危害的地方,樹木猝倒,成片枯黃,林分慘遭破壞,已成為林業發展的一大災害。多年來,雖然采取人工捕打、投放藥餌等方法滅鼠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鼢鼠嚴重危害的局面一直無法改變。為此,我們從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和鼢鼠與林地環境關系出發,以探明鼢鼠危害規律為基礎,對以營林措施為主控制和預防鼢鼠危害的有關問題[1]進行了調查與分析。1 鼢鼠活動與生態環境變化的關系1.1 森林生態因子與鼢鼠數量的關系自然的森林生態

    陜西林業科技 2013年2期2013-08-15

  • 淺談山區鼢鼠的活動規律和防治辦法
    95%為山坡地,鼢鼠是這里農田的主要害蟲之一,每年發生面積約12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38.9%。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近幾年呈加重、蔓延、猖獗之勢,農民反應強烈。由于鼢鼠生活習性特殊,在防治方面存在不少困難。目前,全縣廣大農民群眾迫切需要一套切實可行的滅治技術。為此我們先后數百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野外實地觀測、防治,在鼢鼠的活動規律、繁殖情況、貯食及洞道結構和物理、藥物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科學準確防治鼢鼠奠定了基礎。1 鼢鼠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3年8期2013-08-15

  • 高原鼢鼠棲息地的選擇
    30070)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是倉鼠科中4種營地下生活的鼠類之一,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1]。它是高寒草甸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嚙齒動物之一,其種群數量的變化對草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有著深刻的影響[2-3]。作為一種營地下生活的嚙齒類動物,其種群結構、生活型以及行為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此類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影響力。高原鼢鼠的地下挖掘活動能改變土壤原有的物理環境,導致土壤的營養狀況、類型以及微地形等的改變。由于高原鼢鼠的地下啃食活動,植

    草業科學 2013年4期2013-03-14

  • 科學測定高原鼢鼠對青海部分地區草地的侵蝕度
    引言1.1 高原鼢鼠的特殊性 高原鼢鼠屬倉鼠科鼢鼠亞科,鼢鼠屬,是棲息于青藏高原,危害草場和農田的地下嚙齒動物。它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中危害最為嚴重的嚙齒類之一,常年在草地下生活,啃食牧草根莖和農作物種子、果實。它們在草地上挖掘洞穴推土造丘,導致土丘流瀉,形成土斑,覆蓋植被和莊稼,從而嚴重破壞植被,影響牧草及農作物的生長。由于其取食和挖掘活動,每年青藏高原的鼢鼠危害面積達數百萬公頃,經濟損失慘重。1.2 高原鼢鼠的活動性 高原鼢鼠的挖掘活動在春秋較為頻繁

    四川畜牧獸醫 2012年3期2012-04-13

  • 靈寶地區蘋果園春季深翻防控中華鼢鼠調查分析
    春季深翻防控中華鼢鼠調查分析孫丹萍1,劉玉卿1,牛文梅2(1.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洛陽 471002;2.靈寶市森防站,河南 472000)中華鼢鼠(Milne-Edwards)在河南靈寶地區主要危害蘋果、梨、櫻桃等多種林果樹木。2008-2010年3年時間,對靈寶川口林場燕子山林區蘋果園內中華鼢鼠的危害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蘋果園內中華鼢鼠種群密度為3~4只/hm2,略高于中華鼢鼠的種群密度經濟閾值(2只/hm2)。對中華鼢鼠的治理應

    河南林業科技 2011年1期2011-05-29

  • 靜寧縣旱地農田鼢鼠密度調查初報
    摘要應用地下鼢鼠堵洞等習性,采用鼠密度調查方法中的“有效洞口法”,選擇有代表性的樣點,有效開展地下鼠密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地旱地農田鼢鼠密度平均有效洞13.1個/hm2,洞口系數1.2,鼠密度15.7只/hm2,其中最低密度地域內有效洞6.3個/hm2,鼢鼠密度8.8只/hm2,最高密度地域內有效洞23.3個/hm2,鼠密度25.6個/hm2,發生程度屬中度至中度偏重發生,局部小地域大發生。關鍵詞旱地農田;鼢鼠;密度;甘肅靜寧中圖分類號S443文獻標識

    現代農業科技 2009年11期2009-07-08

  • 鼢鼠的生物學習性及防治措施
    馬艷霞摘要鼢鼠給林業發展和造林成果帶來很大的危害,是寧夏南部山區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制約因子。介紹了鼢鼠的分布、為害樹種、生物學習性,并根據固原市實際提出鼢鼠的防治措施。關鍵詞鼢鼠;生物學習性;防治措施中圖分類號S44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4-0170-01鼢鼠,寧夏群眾俗稱瞎瞎,是寧夏南部山區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制約因子。因此,解決鼢鼠的危害是加快鞏固林業發展和造林成果的重大問題。一般來說鼠害的發生和危害程度與氣候、植被類型

    現代農業科技 2009年14期2009-06-2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