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企業文化研究的四個階段

2004-04-29 00:44李桂榮曹曉瑋
企業文明 2004年3期
關鍵詞:文化研究企業

李桂榮 曹曉瑋

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企業文化一直是企業管理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至2003年10月初,我們在“World Cat”檢索系統中以“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Organizational Culture”和“Enterprise Culture”)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結果可以找到920個在題目中帶有這些詞語的專著和博士、碩士學位的論文。時間從1960年到2003年,其中從1960年到1979年只有將近20本,其余都是從1980年到2003年的。作者遍布世界各地,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泰國、南斯拉夫、俄國等許多國家,其中美國占絕大多數,達到80%多。內容涉及多種角度,包括企業文化的定義、企業文化的作用、企業文化的類型、企業文化的特征、企業文化的構成要素、企業文化的培育、企業文化的變化、企業文化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文化與企業業績、企業文化與民族文化、企業文化與社區文化、企業文化與全球化、企業文化與企業購并、企業文化與私有化、上市公司的企業文化、非贏利性企業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與員工積極性、企業文化與企業創新、企業文化的管理、企業文化的理解、企業文化的評價、企業標識語中的修辭藝術、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某某(某一個)行業的企業文化、某某(某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如何超越自己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的診斷、建立學習型的文化、建立靈活適應型的文化、保持創新型的文化、建立包容型的文化等。由此可見,企業文化的研究價值是被公認的。在此浩瀚的書海中,根據近幾年的研究,我們對這么多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進行了梳理,把西方(主要指英語國家)關于企業文化的研究分為四個階段:企業文化理論形成以前的研究階段;企業文化理論的形成、發表和被廣為接受的階段;企業文化理論的豐富與發展階段;企業文化的研究為企業指明道路的階段。

企業文化理論形成以前的階段

企業文化的實踐的歷史可以說是和世界上企業的歷史一樣的,但對企業文化的研究的歷史則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早期的科學管理原理,因為它是對企業運行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效率、普通員工之間、普通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關系等問題的研究及其成果,而這些問題也同樣是企業文化理論的范疇之內的問題,特別是愛默生的十二條效率原則和法約爾的十四條管理原則。從實踐上來說,十九世紀30年代IBM的創始人ThomasWatson就非常重視企業文化,當時IBM的員工的工資比一般的工廠的工人的工資高,工作場所非常干凈、整潔,工人可以參加免費的音樂會,而且公司要求工人上夜校以了解被提升的機會和程序,最重要的是,IBM的工裝上都印著“思考”(Think)的標志,意思是說如果員工多動腦筋,他們就可以前進得更快。在隨后的幾十年中,隨著企業實踐和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企業文化的研究逐漸系統化并在企業實踐中起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任何理論都有繼承性,企業文化理論也是一樣,它主要是從組織行為學發展而來,同時也繼承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的一些思想。從組織行為學繼承了關于企業的宗旨、價值觀、行為方式、運行機制、氛圍等思想。從心理學繼承了激勵機制和人的不同需求的思想。社會學對企業文化研究的影響始于對神話傳說、禮儀和符號的研究。人類學對企業文化的影響主要是結構主義學派、符號學派、人種學派的影響。

企業文化理論形成以前的研究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70年末。這一階段的研究是從普遍的組織文化的角度進行的,就像對學校文化、警署文化、軍隊文化的研究一樣,主要研究的是企業的宗旨、價值觀、員工的激勵、企業的氛圍、自我價值的實現、企業的運作效率等。這一時期的研究已經提出了企業文化的概念,所研究的東西也是企業文化的實質內容,但沒有形成完整的企業文化理論,從企業文化這個角度來說,對理論界、實業界的影響不算很大。對于這一時期的研究,我們主要可以從下面的作品中有所了解:沃爾特·斯戈特的《芝加哥的象征:工業、企業、教育、文化之城》(1960)、牛頓·馬各里斯的《組織文化與自我實現過程》(1965)、愛爾頓·E·塞娜、左治·F·法麗斯和D·安瑟尼·巴特菲爾德的《信任、文化及組織行為》(1971)、約翰·D·邁克尼爾的《企業文化:分類研究》(1979)、哈沃德·希瓦茨和斯坦利·M·戴維斯的《企業文化對企業戰略的支持》(1979)、阿爾弗雷德·M·吉格的《多邊貿易環境下的企業文化》(1979)。

企業文化理論的形成發表和被廣為接受的階段

這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個時期企業文化的研究處于熱潮之中,以1981年出版的《Z理論:美國企業如何迎接日本企業的挑戰》、1981年出版的《日本管理的藝術》、1982年出版的《企業文化:企業生活的規矩和禮儀》和198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美國一流企業的經驗》為開端,很快風靡整個企業管理領域,并且涌現出一大批關于企業文化的作品,如R·H·坎姆貝爾的《蘇格蘭金融企業的源泉:成功文化》(1980)、愛德加·H·沙因的《企業文化:動態研究》(1983)、安·M·羅賓森的《郵局的企業文化:歷史、現狀和未來》(1983)、威吉·塞斯的《企業文化:概念分析及其管理學意義》(1984)、羅伯特·F·愛倫和夏洛特·克拉夫特的《企業自然的思維和行為:創造理想的企業文化的途徑》(1982)、愛德加·H·沙因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實質和企業文化變革的方式》(1983)、科瑞格·R·黑科曼和邁克爾·A·希爾沃的《創造卓越:新時代的企業文化、企業戰略和企業文化變革的方式》(1984)、斯坦利·M·戴維斯的《管理企業文化》(1984)、勞倫斯·M·米勒的《美國精神: 望新企業文化》(1984)、昆汀·格萊姆的《領導風格與企業文化的關系:實證研究》(1984)、F·奈特利亞·潑拿瑟勒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氛圍:高官層的作用》(1984)、瓊尼·馬丁和凱侖·希爾的《企業文化與企業中的叛逆文化:難以共生的共生》(1983)、約翰·J·馬休的《企業文化與溝通過程》(1983)、弗郎西斯·D·凱希迪的《企業文化與社會化過程》(1983)。這個時期最有影響的作品就是《企業文化:企業生活的規矩和禮儀》。在這個階段中,企業文化的研究成果以其完整的理論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并很快被理論界和實業界所接受,主要表現在大量的以企業文化為主題的文章和著作的發表。這個階段論述和研究的主要是在企業文化的概念、企業文化的作用、企業文化和企業高層管理者的關系、企業文化的培育、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成長、企業文化的管理和對本企業的企業文化的認識和描述等方面。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國內基本上都有中譯本。

企業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從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在這個階段中,對企業文化的研究更加廣泛,更加深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企業文化理論,作品像泉水般不斷涌現,如愛德加·H·沙因的《企業文化與領導藝術:動態研究》(1985)、愛侖·威廉、保爾·道布森和邁克·沃特斯的《變革企業文化:創造新型企業的途徑》(1989)、南?!ゑR丁的《企業文化變革中溝通的作用》(1988)、布蘭·S·帕森斯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總體分析》(1988)、弗茹尼卡·L·布勞恩的《員工眼中的企業倫理、企業文化和上下級溝通》(1988)、帕崔西亞·H·卡拉瑟諾思的《作為企業文化象征的企業價值觀和員工滿意度之間的關系》(1988)、約翰·B·露奇的《企業購并、兼并過程中的企業溝通和企業文化》(1988)、邁克爾·P·詹米森的《企業文化:概念與識別方法》(1985)、戴布拉·J·格萊哈姆的《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企業文化》(1985),戴維·M·維拉努的《組織文化:公共關系中價值觀的體現方式》(1986)、R·戴姆·謝曼的《企業價值觀、對員工的尊重,對顧客的貼近和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經營效率的影響》(1986)、林恩·M·奧斯沃爾德的《企業文化之間的不同:對管理的意義》(1985)、帕崔西亞·K·嘉波的《企業文化變革中的企業文化分析》(1987)、沃雷斯·E·沃科爾的《變革企業文化:美國通用會計公司的戰略、結構和職業精神》(1986)。這一時期的研究的特點是更細化,更具體化。除了原有的主題如企業文化的功能、企業高層管理者和企業文化的關系、企業文化的體現、某些具體的企業的企業文化等還繼續研究以外,還有了一個突出的主題,就是企業文化的形成和企業文化的變革,而且研究得相當深入具體。這個時期最有影響的作品就是沙因的《企業文化與領導藝術:動態研究》和威廉等人的《變革企業文化:創造新型企業的途徑》。沙因的作品國內有中譯本,而威廉等人的作品國內沒有中譯本,所以我們這里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本書以愛比國家建筑業協會、豹牌汽車公司、東芝英國公司、約翰遜馬休集團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化學國際公司(BP和施樂英國公司等企業的具體實踐為背景論述了企業文化變革實施的具體步驟和措施。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基礎,主要論述了企業文化的實質和人們對于企業文化變革的不同觀點;第二部分結合企業的實踐論述了企業文化變革的思想;第三部分重點論述在企業文化變革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的作用;第四部分不加解釋、不加評判地描述了愛比國家建筑業協會、豹牌汽車公司、東芝英國公司等企業文化變革的具體過程。在書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供讀者思考的在未來的企業中可能碰到的問題。

企業文化的研究為企業指明道路的階段

經過對企業文化的專門而廣泛的研究,企業文化的研究人員把握了企業文化的作用機制和新經濟運行的規律對企業的挑戰和對企業文化的本質要求,有了非常明確的思路。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美國應該在保持美國精神的基礎上塑造自己的企業文化,而且非常明確地把握了美國精神的根基就是創新精神;第二,新的經濟運行規律要求企業建立和保持應時而動的企業文化。就企業文化的研究而言,這一時期的作品也很多,其中最有影響的作品就是1992年出版的約翰·科特和詹姆士·L·赫斯科特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業績》、1997年出版的杰克林·謝理頓的《企業文化,團隊文化:克服團隊成功的障礙》、1998年出版的斯賓塞·約翰遜的《誰動了我的奶酪?》、1999年出版的愛德加·H·沙因的《企業文化的永恒法則:關于企業文化的認識和謬誤》以及2000年出版的伯歌·C·紐豪熱、佩·本德和科哥·L·斯特姆斯堡的《網絡文化: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此外比較有影響的還有2003出版的瑪麗·戴維斯(Mary Davis)的《企業文化:轉變領導方式的驅動力》、娜迪婭·K·布什和道諾德·K·懷特的《溝通對企業文化的影響》、科尼斯·李帕提都和戴維·西西勒的《美國企業的成長:歷史、政治、文化》、李查德·迪的《變革企業文化:在造紙廠實施安全戰略》、露爾·H·瓊森的《超越道德底線:讓倫理觀念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成分》、娜迪亞·K·布什和唐納德·K懷特的《溝通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查爾斯·H·特納的《爭取競爭優勢的企業文化》(1990)、卡爾·尤利奇、R·S·喬德瑞和凱山·S·瑞納的《管理企業文化:使印度獲得世界競爭力的多元化》(2000)、保爾·泰姆波羅爾的《個性魅力:張揚企業的形象、品牌和文化,贏得世界的認同》(1998)、保爾·希勒斯和保爾·莫莉斯的《企業價值觀:道德爭論》(1992)、科林·格利的《企業與文化》(1998)、弗古尼亞·S·侯勒普的《氛圍與文化:企業溝通的實證研究》(1995)、蘇·玖斯的《培育學習型的文化:促使員工創造優質產品、積極創新、保證企業長足發展》(1996)、瓊恩·C·馬丁和安德魯·哥達德的《兼并與收購過程中的企業文化:理認框架》(1997)、查勒·溫德利的《企業文化:溝通研究》(1992)、詹尼弗·L·萬恩的《對企業文化變化的評價》(1992)、貝慈·布萊克斯利的《新技術對企業文化的影響:通訊業中的典型研究》(1991)。在這一時期,企業文化研究的永恒主題還繼續存在,只是由于一些事件的發生,有些主題的研究加強了,如由于2001年和2002年美國一系列大公司的欺詐行為,關于企業道德和企業誠信的研究增多了,由于2001年9·11事件的發生,關于安全文化的研究增多了;同時增加了一些新的主題,如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網絡文化、速度文化、多元文化、創新文化、無界線溝通、集思廣益決策、公正的過程等。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中《企業文化與企業經營業績》和《誰動了我的奶酪?》在國內都有中譯本,所以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沙因和紐豪熱等人的作品。在沙因的《企業文化的永恒法則:關于企業文化的認識和謬誤》中作者以電子設備公司等為例闡述了人們對企業文化的正確認識和錯誤認識,并且闡述了關于企業文化的黃金法則。他在書的一開始就表示了他的憤怒,憤怒的原因不是因為企業文化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業界對企業文化的概念都已經形成了共識,而且認同企業文化的功能特別是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業績的影響,他憤怒的原因是很多人把企業文化當成了一種時髦,由于把企業文化當成一種時髦,所以常常把企業文化簡單化。沙因說,企業文化遠比許多人認為的復雜得多,也遠比許多人認為的難以改變的多。企業文化有不同的形成階段,也有多種呈現的角度。如果沒有對自己企業文化的深刻的準確的認識,任何完善和變革企業文化的企圖都會遭受失敗,并且給企業的正常運行帶來危害。接下來他以具體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進行變革以及變革的結果如何等。在每一個案例分析中,沙因都堅持他的三條黃金法則;第一,要想以改變人的行為方式來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必須先認清自己的企業文化,所以要進行任何企業文化的變革都要先進行現有企業文化的調查;第二,進行企業文化的調查不是從文化本身開始,而是要從真正的企業經營中的問題開始,這樣可以先確認管理者的作用、決策的過程、溝通的方式以及矛盾和沖突的管理,進而探測到企業的信念和價值觀;第三,要運用更能探測到企業文化的真實狀況的信息收集工具。根據事先設定的問卷及標準的方案,人們會發現一些問題,也會漏掉一些問題,因此,既然企業文化是一種共享的東西,就可以運用有良好的電子設備支持的、即時的、公開的討論的方法進行企業義化的探測。在書的最后,沙因提出了一些未論述的供讀者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在《網絡文化: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中作者紐豪熱等人以3M公司、美國石油公司、美國航空公司、波士頓咨詢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福特汽車公司、通用電器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豪爾瑪卡片公司、索尼公司和耐克公司等為背景,系統地闡述了網絡經濟對企業文化的本質要求,較全面的說明了建立網絡文化的具體步驟和方法。作者在書中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舊的規則已經在變化,但新的規則還不太明朗……有很多人在研究網絡經濟時代的設計、營銷和服務等,但對于網絡經濟時代的內部政策和企業文化等,人們還研究甚少……”。本書主要論述了如何建立適應網絡經濟時代要求的能夠保障企業經營戰略順利實現的企業文化。作者在第一章中概括論述了網絡經濟時代傳統的公司所面臨的文化問題。在第二到第十章中論述了網絡經濟時代每一個公司都會面臨的文化上的九大挑戰。最后,在書的結論篇中,作者就如何在網絡經濟時代建立以高速度為主要特征的企業文化提出了十條切實可行的建議。

西方企業文化的研究不僅反映在關于企業文化的專著上,還反映在報刊和關于企業管理的書中,而且其中的思想和論述也同樣深刻、同樣具有影響力。有時,即使不冠以企業文化的頭銜,也同樣展示作者關于企業文化的思想和企業中企業文化的實踐狀況。2003年1月《哈佛商業評論》中的文章“公平的過程: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以Elco電梯公司進行業務流程重組為例詳細而透徹地論述了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不僅需要公正的結果,更需要公正的過程的道理。2002年8月《哈佛商業評論》中的文章“激勵創新”論述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不同于傳統方式下的激勵創新的觀點和方法。2003年1月《哈佛商業評論》中的文章“信任的敵人”以具體的調查為依托論述了信任不僅是企業結盟更是企業內部合作的基礎以及如何避免不信任感的具體方法。2002年7月《哈佛商業評論》中的文章“使企業的價值觀真正起作用”第一段就寫道:“如果你公司的價值觀中列有:溝通、尊重、正直、卓越等字眼,你應該感到忐忑不安,因為這正是安然公司在2000年的年報中所陳述的安然公司的價值觀?!苯酉聛碜髡哧愂隽似髽I的價值觀應該是有真實意義的,而不是空洞的,并且以具體的實例說明了各個公司的價值觀應該是具體的有自己的特點的自己能夠信守的價值觀。除了《哈佛商業評論》以外,《商業周刊》和《福布斯》等也常有關于企業文化的文章出現。

除了報刊文章以外,我們在企業管理類的書籍中也能學到關于企業文化的多種智慧,它們不僅出現在對企業文化的專門的論述中,也出現在對人力資源、組織結構、企業溝通、決策機制等的論述中。在1989年出版的《創新型企業》中,作者蓋羅斯·摩根在第2部分第24章中列舉了扼殺創新的十三種思維和行為,非常鞭辟入里,在第2部分第27章中描述了6種從嚴格的等級式組織結構到完全的網絡式結構的演化過程,清晰而且令人信服地說明了組織結構與企業運行效率及員工創新精神的關系。在2001年出版的《戰略管理》一書中作者查爾斯·希爾和蓋羅斯·瓊斯在第5章中列舉了GE等國際大企業實施6個西格瑪質量管理戰略的過程,展示了這些企業重視質量、重視客戶利益的價值觀和行為表現;在第15章中說,為了保持競爭優勢Intel在研發部門實施了項目組的組織結構,以便保持研發的效率和創新產品的不斷出現,Intel的概念是只要它的項目組能夠保證公司在硅片行業的領先地位,公司就會永遠比別人做得好。企業文化的研究在不同的時期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這種研究總體上是與客觀現實和具體的企業實踐相輔相成的。第一個階段基本上是企業管理理論的正常的發展。第二階段基本上是在日本管理力式的沖擊下而對企業文化的暴風雨般的研究。第三個階段是第二個階段的余溫,卻是更理性、更廣泛,更深入的對真正的美國價值觀、美國企業運行方式的研究。第四階段是對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文化的研究,并從主流上找到了在新經濟時代能夠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那種企業文化,即“靈活適應型的文化”或稱為“創新型的文化”、“應時而動的文化”、“及時調整的文化”等。

猜你喜歡
文化研究企業
企業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業
企業
年味里的“虎文化”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